拿來主義讀後感800字五篇

一味盲從的是庸人,只明白模仿的人是凡人,不斷創新的人才是天才。類似的話語在七八十年前也被魯迅説過,應對國民政府的愚蠢“送去主義”,悲憤、痛心都化在黑暗世界的一道閃電,久久震撼着國人的內心。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拿來主義讀後感800字五篇

《拿來主義》讀後感

也許那時的中國就像是西方人眼中的一個玩偶,在愚昧當權者的領導下,中國一點點被全世界的洋人吞噬着、玩弄着。中國青年們迷茫了,那些洋貨到底是好是壞。魯迅先生告訴了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新的拿,才能進取。人類發展的進程證明,禮貌不斷進步,認識不斷提高,大多源於創新精神。用心培養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創新意識,是全體中國人民追求的方向,而原地踏步,全盤吸收,封閉自守只會帶來僵化與落後,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讓思維得到擴展和延伸。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的,每一種事物都有共時代性,當外國的潮流,我們應如魯迅所説,“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在創新方面我們既已落於人後,不妨學會使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爬。

它並不是鼓勵我們去盲目跟隨韓流,盲目跟從洋流,那樣便真成“廢物”了。比如《功夫熊貓》在全國的熱映,在中國也出現了不少反對的浪潮,指控阿寶的眼睛充滿了邪惡,玷污了國寶,它的父親竟是一隻鴨子......而我們是否就應思考為何國寶在中國沒有出路,到美國人手中就轉成了十幾億美元的財富呢?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心借鑑蘇聯成功經驗,又結合自身特點,創立改革方針。最終中國快速發展,經濟騰飛,國家日益強盛。然而戈爾巴喬夫不顧國情,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導致蘇聯分崩離析。

中國站在蘇聯的肩膀上得以騰飛,屹立於世界之東方;蘇聯站在西方人的肩膀上卻迷失了方向,無所適從,最終樹倒猢猻散,所以不管是《功》的盛行還是韓流的席捲,只要我們能夠站在它們的肩膀上,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眺望遠方,便可成為自己的巨人。

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在中國生根發芽,不是每一首歌曲都掠過耳畔隨風而逝,不是一切從外國流來的河流都被融入土地......因為,中國有自己的頭腦,自己的眼光,我們會創新,我們會借鑑,不要什麼“拋來主義”“送去主義”,我們要的是“拿來”,這樣才能讓中華之龍長哮,讓世界動容。

讀《拿來主義》有感

第一次讀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我並沒有獲得深入理解。但多讀幾次後,又經老師點撥,我發現,這篇文章真的十分好處深刻,寫的很棒。

原本我所理解的“拿來”只是單純的與“送去”相反,只是從別人那兒獲得。之後一想,我是錯的。真正好處上的“拿來”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中國一向是“閉關主義”,這一閉關不要緊,中國卻因此而遠遠落後於世界。一條曾不可一世的巨龍卻轉成了一條人儘可欺的小蛇!西方列強侵略我國,就連日本這樣的島國都有資本侵犯我們!何等恥辱!這足可説明中國落後了多少!當中國士兵仍用大刀與洋槍洋炮肉搏時,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令外國將士折服,同時也為他們的無知驚歎。曾有一位侵華的外國將士説:“如果中國士兵擁有和我們一樣的武器,那將多麼強大!”可惜的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禮貌古國,中華精神貫穿每個華夏兒女靈魂。團結、拼搏、奮發、求實是我們的準則!如此優秀的民族卻因統治者一時錯誤而落後西方,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心痛!

思想需要溝通,交流,否則原本再進步的思想,也將由於它的自閉,它的停滯而腐朽,而被淘汰!

正因為“閉關”,中國開始“送去”,使中國的文化遺產逐漸流落國外,最後竟用“活人代替古董”,這是多麼可怕!長此以往,中國還將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嗎?還是隻是虛有其表?偌大的軀殼下沒有一點血肉,有的只是被蟲子蛀過的傷痕,只剩空空如也的飢腸。多麼“偉大”!無私的奉獻,不求回報,就像尼采,“他自詡為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

所以我們務必學會“拿來”。當然,“拿來”不同於“送來”,我們不要別人的施捨,不要“拋給”的東西,我們要動腦筋,獨立思考,用我們的智慧為自己謀取福利,用我們的明眸分辨清楚,有目的的拿,有選取的自己拿!

同時,應對外來文化,我們也不再是“孱頭”,“昏蛋”,更不再是“廢物”。我們有自己的主張。如今的中國以是一個文化多元化的國家,真正的文化大國。

魯迅先生的話字字珠璣,引人深思。我想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我國才會有此刻的宏偉吧!

《拿來主義》讀後感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另一作品,針對黨政府的賣國的政策和有些人一味崇拜,西化的論調,也針對革命文化陣營內部拒絕借鑑盲目排斥的錯誤態度,他提出概要大膽吸收借鑑外國文化<也包括本國文化遺產,又要分清華,要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質創造民族的新文化,新文氏。

文中巧妙運用“繼承一座大宅子”作比喻,闡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道理。局部比喻也十分生動,貼切,用'潺頭'比喻懦弱無能的逃避主義者;用“昏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主張全盤接受的投降主義者。

而點明中心主旨的拿來主義含義是:對於外國文化外國事物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佔有挑選一切事物,根據事物的性質和對我們的用處而分別對它們採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段滅的態度,即吸其精華。

文中的兩個句子用得準確、生動、有的含有諷刺意味。

如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着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則是反語,諷刺送去主義者的自願其説往自己臉上貼金。

2、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説,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運用了反語修辭手法,諷刺送去主義者由送物到送人。

自評:我覺得這篇讀後感寫出《拿來主義》這篇文章的含義也就是主旨,寫出文章中的話語來品欣。這一點我覺得是我做的還不錯的一點,因為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可以自己欣賞文中的話語這是優點。我覺得我這篇文章不足之處是我在最後只寫了兩個句子來做整體欣賞,我想問中應該還有這樣的句子,而我沒有找出來。想來想去最後只有兩個句子,總覺得太少了點,如果找到了加進去或許會完美一些。

《拿來主義》讀後感

再次拜讀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我的心深深地被吸引,為先生在當時的社會局面之下能提出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感到驚訝,更加深了我對先生的敬仰崇拜之情。

轉眼間,改革開放已三十週年,面對中國取得的輝煌成績,從“一窮二白“變成了現在的國強民富這脱離不了魯迅先生的“拿來”思想。先生的文章強調“拿來“與“送去”這兩大問題,讓我們國人機智敏鋭,目光放亮,反覆強調“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影響,抨擊閉關鎖國,夜郎自大,自給自足的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強調“拿來主義“,要吸取外國的精華文化來充實自己,取長補短,這正是先生寫此文章的要旨所在。

魯迅先生是在告訴我們,要用機智放眼世界,要我們自己主動去拿,對於國外的一切我們還要學會辨別,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分清利弊,而不是一味地隨心所欲去拿,定要經過度量,根據我們自身需求和利益去拿,絕不能閉關自守,抱殘守缺。拿來以後我們還必須自主創新,使之變得更完善,更適合自己。眾所周知,佛教傳入中國並在中國紮下了很深的根,而在發源地印度卻早已滅亡了,我們偉大的古師大德發揮智慧,吸取了外國有用的東西,彌補了中國文化的不足,豐富充實了中國文化,從而使得佛教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本土的儒道相輔相成。這正是切切實實的“拿來主義”。

我們偉大的佛教隨着社會的發展叉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如何使佛教更好地與日新月異的社會形勢相適應,如何滿足現代人的精神求,我們唯有走由太虛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這條改革之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説明了佛教的緣起和立根。這種緣起和立根正是我們推行人間佛教的基石。用佛法來進化人心,進化社會,建設人間淨土。處理好佛教與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關係,使佛教文化的傳播與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地相互融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在佛教弘化上起到促進人類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精神境界與道德水平,促進社會進步,世界和平的積極作用。

學習了魯迅先生的“拿來王義“,讓我更堅定了這一信念——提倡人間佛教,構建和平美滿、清淨無染的人間淨土。

《拿來主義》讀後感

拿來主義是魯迅與1934年寫的一篇雜文,收錄與《魯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雜文》。

那時候,魯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築路區域,這個區域稱為“半租借區”。魯迅先生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

《拿來主義》主要針對當時對待外來文化的某些錯誤態度而寫的。他既反對無原則全盤西化的主張也反對盲目排斥和拒絕接受外來文化的傾向,主張“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即“拿來主義”。

其實拿來主義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外來文化,總有他的兩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與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更為頻繁。如果一味否認,就只能落後與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斷交流,文化才會進步。

在現在,當中國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聖誕節的同時,“老外”們也會樂於吃上一頓正宗的中國菜,會在中國菜市場內討價還價,會在過年吃着餃子,欣賞京劇。當我們面對新文化時,不做“逃避主義”,對此視而不見,不當“虛無主義”全盤否認;更不成為“投降主義”,全盤繼承。在外來文化中逐漸將本土文化邊緣化,這三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魯迅的“拿來主義“無論何時何地,都正確地指引我們對待文化的態度,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都要堅定的做一名“拿來主義者”,讓這些文化充實自己,使自己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