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共5篇)

本文目錄活着讀後感讀《活着》有感1500字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活着有感《最慢的是活着》讀後感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活着有感

《活着》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活着讀後感1000字內容如下。

活着讀後感(共5篇)

活着讀後感1000字:勝利的最好證明

平靜的近乎冷酷的筆觸,餘華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着的意義。

鮮紅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幾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貴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感受到淚水的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歎息,精神的支撐似乎隨時會被瓦解,會在眨眼間煙消雲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忍受着至親們一個個的離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依舊活着。

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笑着活下去》,很喜歡這個劇名,“笑着”是一種人生態度,“活下去”則是要去踐行的生命狀態,“笑着活下去”則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與實現生命,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生中困惑與不安,或許是因為他們把人生複雜化了,活着,其實就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也是人生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它沒有額外的喧囂浮華與功名利祿,它僅僅是生命的延續,是最自然的生存狀態,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在福貴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產時,福貴的母親這樣對他説:“只要活的快樂,窮也不怕”。是的,有什麼可怕的呢?活着已經是一種幸福,而能夠快樂的活着,也許就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其他的虛名浮利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是迷亂了雙眼的一時虛幻。對於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福貴來説,活着是簡單的幸福,一步一個腳印,孤零零的走下去。

如果文章最後輒止於福貴老人一個人的繼續生存,將失色不少,而作者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為老人福貴找了個伴:老牛福貴。從此,兩個“老不死”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本書的境界也在此中進一步得到提升,在給了人們更多哲思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大海在洶湧過後終會變成一個安睡的孩子。

也許有人會説,簡單的活着會很平庸。平庸,你們覺得福貴平庸嗎?不!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註定只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但他是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着,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夕陽下的兩個“福貴”漫步在自己的土地上,悠然享受着“老不死”的幸福……

活着讀後感1000字就到此為大家介紹完畢了,希望能夠對你的寫作有所收穫。

讀《活着》有感1500字活着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我得為餘華的《活着》寫一篇讀後感。有哪本書比《活着》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台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台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活着有感活着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活着有感

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終於把《活着》這本書看完了。剛開始,我以為是餘華自己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入主題,講述活着的義意。心裏懷疑這本書的可看性。帶着複雜的心情,我隨着餘華走入這本書。

餘華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為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為生活而努力。

兩年後,妻子帶着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為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為,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也由於年老,一病不起。為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裏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終於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為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開口再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面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為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隨着書的情節動盪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為艱。當飢餓來臨時,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縣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説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着女兒鳳霞的出嫁,孕育,我以為他們從此可以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餘華,為什麼要把人家寫得這麼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的接着來,最後,只留下了福貴。最後,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我猜測着,餘華想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這本書好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社會的疏漏,同樣也可以照出我們自己身上的缺點。從這方面講,它也很有教化的意義。強烈推薦這本書,我認為此書適合再讀。

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是一篇語言流暢、文辭簡明的文章。

《最慢的是活着》讀後感活着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又一個結婚的喜訊,又一個幸福的開始,我悵然若失,每個人都在幸福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含着多少辛酸淚水卻又堅持不懈的尋找着終點,我卻依舊在胡鬧着自己的人生,依舊,茫然不知所措......

暫且拋開自己的心情。

最近偶然讀了一篇中篇小説《最慢的是活着》,是以奶奶和“我”,兩個女人從“水火不容”到相容,再到相依,進而相親相愛的祖孫關係發展為線索,“我”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後,才慢慢理解奶奶的智慧哲學,潛意識裏也不自覺的傳承了奶奶的人生觀。人生就是如此,代代相傳傳。

“不用想,也忘不掉。”她説,“釘子進了牆,鏽也鏽到裏頭了。”

“真正的委屈是笑在臉上哭在心裏的。無處訴,無人訴,不能訴,不敢訴,得生生悶熟在日子裏。”

“她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不喜歡你,你會成為別人不愉快的理由。你從來就沒有資本那麼自負,自大,自傲。從而讓我懷着無法言喻的隱忍、謙卑和自省,以最快的速度長大成人。”

“你守寡太多年了。”我猶豫片刻,一句話終於破口而出,“男女之間的事情,你早就不懂了。”

靜了片刻,我聽見她輕輕地笑了一聲。

“沒男人,是守寡。”她語調清涼,“有了不能指靠的男人,也是守寡。”

“怎麼寡?”我坐起來。

“心寡。”她説。

我怔住。

“每個人都有不安分的毒,這毒的總量是恆定的,不過是發作的時機不同而已。這事不發那事發,此處不發彼處發,遲不發早發,早不發遲發,早早遲遲總要發作出來才好。”

“我的祖母已經遠去。可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我和她的真正間距從來就不是太寬。無論年齡,還是生死。如一條河,我在此,她在彼。我們構成了河的兩岸。當她堤石坍塌順流而下的時候,我也已經泅到對岸,自覺地站在了她的舊址上。我的新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她的陳顏。我必須在她的根裏成長,她必須在我的身體裏復現,如同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所有人的孩子和所有人孩子的孩子。

“活着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這多麼好。”

優美細膩的文字,細水慢流的人生,人活過的痕跡,平凡中不失温暖的愛,通篇幾乎都是靜止不動的,沒有故事情節的敍述,都是在平靜的敍述中藴涵着生活和生命的至大的真理。於是愛上了作者喬葉,才知道她是以散文見長,河南省文學院最年輕的專業作家,“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有人説:好的小説,它的語言有一種特殊的穿透力,給你觸電似得感覺,象情話,令你不自覺的回味,言淺卻意深。這話實在在理哩!

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活着有感活着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活着有感

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終於把《活着》這本書看完了。剛開始,我以為是餘華自己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入主題,講述活着的義意。心裏懷疑這本書的可看性。帶着複雜的心情,我隨着餘華走入這本書。

餘華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為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為生活而努力。

兩年後,妻子帶着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為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為,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也由於年老,一病不起。為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裏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終於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為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開口再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面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為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隨着書的情節動盪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為艱。當飢餓來臨時,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縣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説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着女兒鳳霞的出嫁,孕育,我以為他們從此可以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餘華,為什麼要把人家寫得這麼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的接着來,最後,只留下了福貴。最後,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我猜測着,餘華想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這本書好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社會的疏漏,同樣也可以照出我們自己身上的缺點。從這方面講,它也很有教化的意義。強烈推薦這本書,我認為此書適合再讀。

高中有關活着的讀後感,是一篇語言流暢、文辭簡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