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讀後感

~-7-3 字數:1577

《張居正》讀後感

大約兩三個星期前我在我們這最大的盜版書市場買了一套熊召政剛獲獎的那部《張居正》,雖然是盜版但價格不含糊。共分兩本,摞起來有一個磚頭那麼厚。第一本,《木蘭歌》和《水龍吟》我看得挺認真。第二本比第一本厚,我看得有些不耐煩了,所以跳着看的,只看了看開頭和結尾。按理説我寫這讀後感由此也顯得底氣不是那麼充足。

看完了之後對於張居正瞭解的還是不多------包括他的比較有名的“考成法”,他的“一條鞭法”在第二本直接就沒看。但對於當時的宮廷黑暗還是多多少少有些感慨油然而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深宮大內大小太監的貪墨、政府官員自上而下令人咂舌的結黨營私互相傾軋貪污~。張居正的幾句話也有印象:自古以來侍君難,侍幼君更難!孟子曰:治國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另外,張居正用循吏不用清流我覺得是很有見地的。他不用海瑞,而起用了一開始僅僅是九品銜禮部觀政的金學曾,就是讓官員放開手腳去做事而不是整日誇誇其談坐而論道,這對於整飭官僚主義就很有效用。這裏倒不是要詆譭海瑞,只是他因為“清廉”二字所累,在為官時斷案處事變得比較偏激。書上也説了,他做了四品蘇州知府後把一個膏粱富庶的蘇杭天堂治理得連年欠收,富户外逃。同時張居正很注意做事的靈活性,比如為了繼續獲得大內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的支持,一口答應把一個淮運總督的肥差讓一個因貪污被查處靠行賄又妄想爬起來的胡自皋。他説:“為了懲治一百個貪官,你起用一個大貪官,你幹不幹?”

我看的這些裏頭有兩件事印象也很深刻:一個是禮部六品主事童立本上吊自殺事,一個是工部尚書朱衡被內宮秉筆太監吳和假傳聖旨惡意報復事。第一件跟我有相似處。我也是一個不得領導青睞,處處受氣酸腐木訥的小人物。雖然不像童立本那樣被人利用一番後反又被訓斥一頓,回到家因為無錢買米一家上下餓得眼冒金光無奈一時想不開只得上吊自殺,但是自己覺得箇中甘苦跟他也差不多了。第二件事,堂堂的工部尚書,對於中官的戲弄、報復無可奈何,只能幹受着這也在當今社會中屢有發生,俗話説: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不路無屍骸。這部書中最最讓我感到瞠目結舌的是萬曆皇帝的冷血。張居正從朱翊君十歲登基就滿腔熱情、赤膽忠心地輔佐他,教給他知識和做明君的的道理。甚至從自己十歲兒子的身上想到兒童愛玩的天性,給朱翊君買了當時比較風行的風葫蘆做玩具,寓教於樂。同時嘔心瀝血,使得萬曆朝從元年之初太倉無一兩銀子發展到萬曆九年太倉銀共計四百多萬兩,這些都無一不凝聚着張居正的心血。但是朱翊君僅僅因為自己一次荒淫的醜行被太后抓住,張居正主張皇帝要下《罪己詔》而把他的“醜行”弄得天下皆知就懷恨在心。張居正萬曆九年在首輔、太師位上病逝的時候,萬曆皇帝還追封他為上柱國,諡號文忠。但是僅僅到了萬曆十年,在張居正病逝不到十個月的時候,萬曆皇帝這個才20歲的年輕人,就連下十幾道聖旨罷黜了幾乎所有張居正的親信並剝奪和收回了張居正所有的封號、賞賜還抄了張居正的家且業已清算完畢。按照萬曆皇帝本來的想法還想要把張居正鞭屍方解心頭之恨。只是因為抄家的人因為不滿抄出的金額,嚴刑拷打張居正的大兒子讓他簽字栽贓自己的父親,大兒子寫了血書然後上吊自殺,此事傳開,萬曆皇帝才作罷。另外,張居正的六個兒子被剝奪所有功名,除大兒子自殺外,二三兒發配充軍,四兒因自殺三次皆被救成為殘疾。張居正的老母被開恩留一百畝薄田養老。而在這之前,在抄家的命令下達之初,張居正老家的縣官,一個前幾個月還對他鞍前馬後極盡阿諛之能事的人,竟然第一時間跑到他家裏把其闔家上下一百餘口封到一個廢棄的老屋裏無水無米餓了整整六天,結果餓死了十七個人

書中最後説:張居正“精於治國,疏於防身”。我除了對於這麼精明的張居正為何與萬曆皇帝培養不起真感情有疑問之外,還有一種不解------人這一生“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