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讀後感

歌曲----春江花月夜,是“女子十二月坊”的民樂合奏曲。以前沒有仔細的聽過這個古典名曲,只是在題目上認為應該是一個很優美的、具有詩情畫意般的曲子。可是經過半個多月的仔細賞聽,才感覺到曲與題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説與以前沒有聽過這個曲子時的理解,相差的很大。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

按説龍源是沒有一點音樂細胞的人,根本就無從談起對音樂的賞評,可是我也知道笨鳥先飛的道理,一遍聽不明白,還可以聽多遍,多遍還不行,我還可以聽多天。所説“孔子彈琴,三年知周公”,與孔子相比,那是將天比地,龍源還有不夠資格的自知之明。

前些年流行《大長今》主題曲時,我也是一樣如飢似渴、不分晝夜的聽了二十幾天“湯燦”演唱的《呼喚》,也許是久聽生厭的緣故,從那一次以後,凡是“湯燦”的歌曲我是一概不聽了。我的理解,一首好歌,首先要有好詞,一首好的歌詞,本身就有了音律,在配上優美的曲子,還要有演唱者對詞、曲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才能稱之為一首好的歌曲。《大長今》的故事與閲歷,都與電視劇裏的原唱相符,所以歌曲能夠流行。而“湯燦”唱的《大長今》主題曲,龍源認為,其一、沒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內涵與背景;其二、歌唱的很美,但是沒有感情的投入;其三、太過商業化與娛樂化,所以,這是我對《大長今》主題曲的理解和不喜歡“湯燦”的原因。扯的有些遠了,説《春江花月夜》吧。

前幾天與朋友在Q羣裏聊天時我説:要是靜下心來聽《春江花月夜》,聽的我都有快落淚的感覺。為此朋友説我敏感。《春江花月夜》那裏是在讚美風景?龍源的理解,這首曲子,完全就在講人生經過奮鬥不如意時的閲歷。

在這首曲子裏,以古箏開場,看似對初升明月的讚美,其實也在傾述着人剛步入社會時那種躊躇滿志、滿懷希望的心態;在樂曲中段,以民樂器二胡為主旋律,二胡那低傷、悠長的曲調,配上其它樂器的合奏,完全就在向人們述説着人生苦短而曲折,和在世不如意時人本性的掙扎與努力;在曲段轉折和結尾時,用低沉的簫聲,來述説明月西落時的情景,也是在告知人們,時光似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為了更好理解這個曲子,我在網上摘錄了一些文章,在此以供大家分享。

摘錄:《春江花月夜》原為一首琵琶獨奏曲,曲名為《夕陽簫鼓》,曲名最早見於清朝晚期。按照音樂標題的理解,樂曲內容是描繪夕陽西下時,江面上演奏簫鼓的情景。在二十世紀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大同樂會”將它改編為一首民樂合奏曲,並且根據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起名為“春江花月夜”。全曲分為十段,根據樂曲內容每段還加了小標題。分別是:一、江樓鐘鼓;二、月上東山;三、風回曲水;四、花影層台;五、水雲深處;六、漁歌唱晚;七、洄瀾拍岸;八、橈鳴遠瀨;九、欸乃歸舟;十、尾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瀲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

昨夜閒譚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譚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賞析]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後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標題《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創始於陳後主,其主要特色是豔麗柔靡。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祕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這首詩反映了古代社會中文人學士漂泊離鄉而失意苦悶的心境。在春江花月的夜裏,詩人面對着美好的景色,不僅產生了宇宙無盡,人生苦短的感慨,想到樓頭思婦,天涯遊子等人生坎坷,具有極深的社會意義。所以為歷代傳誦,主要有三種原因:

一,在任何社會中總有無數有才之士被壓制,他們為了實現人生的抱負,到處飄泊,苦苦奮鬥而難展其志,面對無限的宇宙感受到人生的眇小與短促。這種人生旅程中的失意,在歷代社會中不得志的文人學士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從而引起了讀者的思想共鳴。

二,春江花月夜本是陳後主的淫靡的宮休詩,詩人借用舊題,卻一洗淫靡之氣,而反映歷代社會中普遍性的社會性問題,在文學史上具有積大的作用。

三,它用清麗的筆調描寫景物,在藝術上取得極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