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讀後感

我是一個多麼喜愛友愛、和平、團結的人啊,惜乎現實中好像永遠只有我一個人如此而已。

《哈利·波特》讀後感

我們這些地球的孩子曾被歸之於“遊戲一代”,因為我們願意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鍵盤鼠標或者電視屏幕前,而不是花在讀書上。

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與邪惡的巫師進行着卓絕的鬥爭,就如在第四部中提到伏地魔復活了,與被他帶進來的哈利·波特進行搏鬥,雖然哈利·波特不及伏地魔法厲害,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校長鄧不利多的幫助逃出來,但是哈利·波特勇於面對邪惡的伏地魔並與之決鬥,毫不畏懼,敢於“亮劍”。

天呀!哈利·波特真勇敢!

記憶中有這樣的印象,曾經有文章這樣寫道:“如果一個外星人在20世紀90年代末來到地球,他會發現:一套關於寄宿學校中的魔法男孩的系列叢書抓住了地球人孩子的心。這套風靡全球的叢書講述的是,魔法世界裏的好孩子和朋友們如何對抗邪惡的成人魔法師及其隨從的故事,而男主人公的名字叫作:哈利·波特。”

正基於此,我們如此孜孜不倦、如飢似渴地閲讀《哈利·波特》,也許是因為我們這“遊戲一代”願意認為這世界上除了驚心動魄的奇蹟和變換莫測的魔法空間以外,什麼都不是真的。

《哈利·波特》不僅抓住了全世界孩子的心,甚至是許多成年人也趨之若鶩。不僅父母們出於對孩子所產生的濃厚興趣來讀它們,據説不少年輕的職業人士出於自己的興趣也開始讀這些書,正是這些促使《哈利·波特》的出版商製作出特製封面的“成人”閲讀版本。雖然,這些版本的銷售量明顯地低於兒童版,但是樂於承認閲讀過這套叢書的成年人比例還是相當驚人的。

那些五彩繽紛、奇妙豐富的想象——鬼魂們要開忌辰晚會啦,在二樓女生盥洗室居住的哭泣的桃金娘是個自卑的冤魂啦,還有蜘蛛阿拉戈克突然成了龐然大物,居然還能與人順利地進行交談;惡貫滿盈的伏地魔的一絲陰魂就隱藏在湯姆·裏德爾的日記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哇哇叫喊的小娃娃,它們長大成人了製成藥水,就能使石化的人起死回生!神奇的複方湯劑能把你變成另外一個人……

光怪陸離,詭譎離奇,同時又是這樣幽默詼諧,這樣饒有情趣,怎麼不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而驚歎不已。還有書中那種懸念,有的“哈迷”小讀者跟我交流説,每到書要結束的時候,簡直就是觸目驚心,驚心動魄。有時候覺得很恐怖、很陰森,但又有着希望和期待,便會不斷被吸引着我們繼續看下去。

《哈利·波特》書中的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身上所具有的英勇、友愛和誠實等優秀品質是當今社會應當提倡的(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而以伏地魔為首的邪惡勢力所代表的貪婪、兇殘和懦弱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比。美與醜涇渭分明,善與惡是勢不兩立,故而哈利·波特們不存在妥協的可能性。

所以,在如今這個網絡連接全世界、道德觀念漸漸淪喪的社會裏,這些來自異邦的可愛的小英雄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熱烈擁戴。

事實上,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世風逐漸日下、人心逐漸不古、道德逐漸淪喪的發達的社會裏。人們對以前所堅信不移的傳統道德標準與良好文明風尚產生了懷疑及反思。真假黑白、是非曲直的界限也變得模糊起來。於是,我們這些“遊戲一代”寄情於美好空泛的動漫田地,遊離於頭腦中的魔法世界……

我看了《哈利·波特》,既程門立雪,又温故知新,人物歷歷在目,故事永不消退,那是因他有淳樸、正直、友愛的的人心,有善良勇敢、不懼邪惡的血液流淌,這些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