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精選15篇)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1

自從我讀了《我的中國夢》這本書以後,我明白的:人生如夢,有了夢想,要為之奮鬥,才能取得成功!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為了夢想而奮鬥,經歷了艱難險阻,最後取得成功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倫·凱勒的故事。她作為一個在安妮·沙利文的幫助下,不僅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還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假如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她們的善良、淳樸與友誼使她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她要看光的變幻莫測,看看日出如何落下。第三天,她不僅要看日出,還要看有名的藝術館。盲聾人。這是要何等的毅力才能完成啊!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掩卷沉思。古往今來,有多少名人不是為了夢想而奮鬥,最後才取得成功的?比如音樂大師貝多芬,從小喜歡音樂,後來憑藉天賦與努力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晚年卻不幸雙耳失聰,備受打擊,但他並沒有沒命運擊垮,後來振作起來,創作了《歡樂頌》等傳世奇音!我們作為一個身心健康、四肢健全的人,還有什麼理由,不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到底呢?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書法家,每當站着練字練了兩三個小時,總會腰痠背痛,腳底發麻,手腕痠痛,也總會有放棄的念頭,但一想到海倫·凱勒、貝多芬這樣身殘志堅的人,一想到我的夢想,全身彷彿充滿了無限的力量,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我一直向前。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也能像以前那樣,把夢想轉換為動力,再苦再累,永不放棄,直到夢想成真,取得成績。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利,但有了夢想,只有為之奮鬥,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精選15篇)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2

如果你在一間會飛的教室裏學習,你將會怎麼對待呢?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吧!教室真的會飛嗎?當然不會,“會飛的教室”只不過是一羣少年自編自導的舞劇罷了。這是一本講述校園故事的書,它是由德國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納創作的。裏面有情感豐富的姚尼,滿腹才華的戴馬亭,沉着穩重的塞巴修,膽小如鼠的鄔理和爭勇好鬥的馬提斯。他們雖然性格迥異,卻十分珍惜他們之間的友誼。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班長戴馬亭收到了爸爸媽媽寄給他的信,因為家裏窮,沒錢讓他坐車回家。這時,佩克老師把他的年獎學金——本是想和“禁煙老師”一起去旅遊的錢給了戴馬亭,讓戴馬亭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過聖誕節。從中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擊敗。只要我們努力,勇敢地面對人生,總有一天會成功的。這讓我想起了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做了無數次失敗的實驗,總共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最終才確定用鎢絲來做燈絲,提高了電燈的使用壽命。他真讓人敬佩!讀完《會飛的教室》這本書,它讓我懂得了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正如一句話所説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果同學有困難,我們一定要盡力去幫助他。它告訴了我凡事不能魯莽衝動,事前一定要考慮周全,只有一身蠻力是遠遠不夠的。它同時也教育我要有一顆寬容他人的心,如果別人打了你一拳,你也不要還手,否則會越打越兇,到最後,還不是打個兩敗俱傷,友誼斷裂,你們認為值得嗎?最後,我希望大家可以去找找這本書來看,肯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3

我在假期裏有幸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幼年時期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的斷面。

本文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後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兩個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貪財、自私的人。他的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了一份。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每天打得頭破血流。他們的妻子和徒工也被他們害死。阿廖沙每天過着心驚膽戰的日子,只有他的母親和外祖母疼愛他。這本書獎的就是阿廖沙在這個環境中生活的事情。阿廖沙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時,雖讓他在黑暗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並沒有被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的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反而他鍛鍊成長為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我想這與他的頑強毅力是分不開的,難道他的這種品質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遇到點困難就害怕,就知難而退。就拿做題來説吧。每次一遇到難題,只是泛泛的看一眼就説不會,而沒有仔細去理解它。最後,不是抄別人的,就是扔了不做。那時,我們為什麼不去想想高爾基小時候呢?他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我們為什麼不像他學習呢?

《童年》這本書主要揭露和批判了當時俄國幾十紀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徵,鞭打了小市民的卑鄙靈魂。我想我們應該廟是那些卑鄙的小人,而尊重正直善良的人,最後我要説的是:“黑暗終究會過去,我們向着光明而奮鬥吧!”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4

記得書的開頭是這樣:“我們所要介紹的不是駱駝而是祥子,因為駱駝只是一個外號。”當時我就在想,祥子大概就是擁有駱駝精神的人,那種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的精神。我的眼前瞬間浮現出廣袤而無人煙的大沙漠,唯有駱駝馱着它們背上那兩座峯巒行走在這風捲塵飛的世界裏,沉默孤傲,似乎它們走的每一步都很認真,執着,每一步都用生命在行走。

主人公其實也就是一個高級車伕,被生活磨練出一種意志。他的生活時代是二十年代的老北京,人生異常的坎坷。那是的舊中國黑暗無比,他的身體裏卻住着一個不屈不饒的靈魂。

“只要他打定主意,他便隨着心中所開的那條路二走;假若走不通,他能一兩天不出聲,咬着牙,好像咬着自己的心!”

他確實很努力,可生活總是虧待他。辛苦了三年買來的洋車,在他與命運相賭時,卻輸得一塌糊塗。他説過,他可以忘記這三年來受過的所有的苦,但無法忘記他的車。就像生活中的我們一樣,總有一種可以忘掉所有痛苦的人,卻怎麼也無法忘掉所得來的幸福。他們都同樣奮鬥過,可他們總是那樣失而復得,得而復失。

而祥子能生活在那樣的黑暗年代,靠的不僅僅是堅韌的心,更多的,還是睿智的頭腦。即使生活得非常心酸,也懂得為自己而活,淡淡地,平靜的,有一個目標奮鬥就好。但是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很勤勞或者聰慧,但他們總會丟失一件東西,那就是對生活的——熱情!勤勞的人他不懂如何把握;聰慧的人,又會嫌許多麻煩。在這個開放式的社會,有很多蛀蟲,他不是勤勞者,更不是智者,結果只會被社會腐蝕,不會有任何人來憐惜他們的殘渣剩骨。

對待生活看法不同的我們,是否敢於挑戰生活,突破生活的重圍,以熱情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呢!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5

看完《我們仨》,正值楊絳先生百歲。楊絳先生自稱,已經走到了人生邊。低調、與人無爭,一直是她和錢鍾書先生給人的感覺。在《我們仨》這本小傳中,楊絳先生敍述了她和錢鍾書及獨女錢瑗(圓圓)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求的氣氛以及濃濃的親情。

文章以一個夢開頭,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一生的伴侶。夢中的緊張和甦醒後的“埋怨”,讓我為這一對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而動容。

其後,便是一個長長的亦真亦幻的夢的故事。錢老生病了,圓圓生病了,楊絳每日跋涉在探視的路上,走過一個又一個驛站,走過春夏秋冬幾個季節;一邊是老伴兒,一邊是愛女,都停止了和她一起前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無望的邊緣;圓圓先走了,錢老也走了,“我們仨”失散了,家,成了尋覓歸途路上的驛站,楊絳,也走到了人生邊緣。

第三部,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楊絳和錢鍾書結婚後到英國留學、愛女出生、回國工作直到錢鍾書和錢瑗相繼去世的一系列人生歷程。平凡樸實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持和扶攜,而同甘共苦的風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愛。記得最深的是他們的“探險”。這是一個多麼適合夫妻的“節目”啊。在“探險”中,交流着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可以談工作,談家事,談路上的景緻和行人,可以看到什麼聊什麼,沒有主題,但在這隨意的聊天中,夫妻交換了意見,釐清了思路,增進了瞭解。生活在繼續,溝通沒有斷,感情不斷加深。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快樂。看着一個個小故事,讀着一篇篇信件,望着一副副漫畫,我彷彿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裏,處處有歡笑,有情調,有趣味。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一起“對付”媽媽;父母關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看着那些妙趣橫生的信件,看着那些親暱的稱呼,真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書中還有個細節,很是觸動了我。他們仨,出差了,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常在一起“把玩欣賞”。書後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裏有着真真實實的反映。我想,愛是需要表達的。這些“石子”,其實就是一份份愛的表達--熾熱也好,瑣碎也罷--總之,相互的愛戀和關懷,都讓這些“石子”説盡了。誠然,感情真摯與否,重行甚於言,但是,愛,如果做了,又表達了,不是更讓家人瞭解和明白了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6

最近讀了一本《零缺陷工作》的書,其中提到的很多觀念深受啟發。

其實“零缺陷”這個概念最早是1961年一個叫菲力普。克勞斯的質量管理專家提出來的,他指出“零缺陷是質量績效的唯一工作標準,改善質量的基礎,使每一個人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但在傳統的觀念裏,“零缺陷”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一直以來,人們認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句話便否定所有的“零缺陷”,於是人們常會找出各種理由,來原諒我們在工作中所犯的錯誤。

的確,人的一生誰也不可能無過,但是因此而否定了“零缺陷”的目標和觀念,不能不説是一個羣體的可悲之處。就像書中所説的,“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與在第二次、第10次把工作做對是一樣的,錯誤只是一個機率問題,並不因為是在第幾次就會有不同”。是啊,憑什麼就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呢?沒有人能做到一生無過,但問題是:如果不以無過來要求自己,那麼這個過的最低要求又是多少,1%,2%還是10%?實際上,不管是百分之幾,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最終大家的出錯率一定在最低要求前後出現。那麼,為什麼不能把目標定在“零”呢?其實很多的過錯,就是由於我們日常工作認識中的一些誤區或忽略造成的,只是忽略得多了,就成了一種常態或認識中的一種真理——不出點錯怎麼能叫真理?

我不是管理者,但作為醫院辦公室工作的一員,不由得聯想到當前我們的醫療衞生工作和醫患關係的現狀,也許醫療衞生工作更應該推行“零缺陷”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目標!因為作為醫務工作者,你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或認識上過錯,就可能導致生命無法承受之輕的損失,這樣的過錯或失誤是我們無法承受的。近些年來,醫療糾紛呈快速增長趨勢,醫患關係緊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醫療服務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醫療缺陷和服務缺陷。如果每個醫院都能實行“零缺陷”管理,毎個醫務工作者都被灌輸着“零缺陷”的工作目標,在醫療服務各環節(診斷、治療、護理、預防)及各層面(醫療層、護理層、技術服務層、後勤保障層)實行“零缺陷”管理,加強培訓、教育,不斷增強醫務人員的管理意識、責任心,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真正做到醫療護理零缺陷,醫患溝通零距離、質量管理零投訴,才能避免缺陷的發生,才能真正讓老百姓滿意。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7

去年寒假在家讀完了<追風箏的人>,此刻讀完了<燦爛千陽>,感覺兩個故事都令人震撼,讓人深思。我想,沒有什麼能比戰爭更加給人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的勝利遠遠比不上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的悲痛。或許我們會在各種電影的感染下,對英雄充滿敬佩和嚮往,但是,真正面臨和經歷過戰爭的人相比,電影描述的任不夠真實。戰爭所帶來的創傷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沒有食物,疾病蔓延,殘疾,死亡,冷酷,兇暴,陰險……隨戰爭一齊滋長。能避免戰亂,實屬不容易。人的貪婪和野心無時無刻不不助燃着戰火。戰爭中受苦的人,他們能活下來,是萬分艱難的。和平只有經歷戰爭的人再懂得其珍貴。

在讀<燦爛千陽>過程中,深刻地意識到人性在災難面前則會盡顯,求生的本能會使人們幹出瘋狂的事來。世界越來越動盪,大國強國的人民的完美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國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戰爭,能夠進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則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強食的同時又存在幫忙弱者的力量。沒有這力量,人類與野獸的距離也就不明顯了。這力量的根源,是一種愛,我們能夠謂之“博愛”。

我們能夠自我問問自我,是否具有博愛之心。看完這兩本書,我先想到戰爭,隨後又思考到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從災難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將人的本性在兩本書中一一展現。思考人性,又進一步想到了人類的前進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類自我毀滅的方法,因為,不論多麼禮貌的國家,都會有從盛轉衰。人類的盛衰在於自我的認識。這是取決於人類整體而不是少數智慧者。因此,我很想明白人類本身與戰爭的關係,以及人類自身與自我今後所應對的毀滅之間的關係。人類自身具有毀滅自我的性質,就是説,人類的毀滅很大程度上與自我的作為關係密切。但是,人類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沒有的特性,人類能反省,會改正,能學習,能吸取教訓,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質與惡性是有一樣強大的力量,能讓人存活下去。因為人類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讓其獲得不可小視的力量,從而生存下去。或許,人類會毀滅,但不會消失。人的惡劣行徑的確與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與人之間,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這些東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見解。

我是很願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間的種種奧妙。我明白,自我才疏學淺,這的確是事實,但我覺得,努力去試試,肯定會有點進展的。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或許能改變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導,這也是有可能的。書籍還是很好的,這個時代,書籍所起的作用,沒有減少,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現,讓人們的認知和理解有了增強和提高。我們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進步,能夠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結晶。批評和包容,使我們更就應學習的品質。而此刻,批評似乎多於包容,這需要平衡。和諧,是共存明白,但絕不是解決人類自身問題的良方,和諧能解決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問題,緩和人與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們的確需要先做到和諧,這是務必做的。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8

這些日子,我在讀楊絳的《我們仨》一口氣讀完,我就想寫點什麼,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自己有好幾天都陷入了楊絳的情感裏,在她編織的夢裏穿行,心情總會隨着故事的發展起起伏伏。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就再次失散,就這麼失散了,現在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於是就有了這本書,書名叫做《我們仨》,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三,這本書裏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飽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裏來回流動而結成的。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它有樸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動,它有對丈夫對女兒和三人生活點點滴滴的懷念,它有一個堅強的説故事的人。

在書中,楊絳用細膩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進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們串成一串閃耀奪目的項鍊。在她的故事裏我看到了無奈、堅強、釋懷,楊絳先生在面對慘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靈的歷史中,她並沒有對命運抱怨,她忍受着世道無常的變化,任憑命運的各種不會,她就是笑,把它們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心是強大的,她沉浸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衝自己受到的傷害。

在《我們仨》中不僅讓我看到了楊絳先生強大的內心,還讓我走進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無分長幼,互尊互愛,互為師長,互為兄弟姐妹。正如作者在書中雲:“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生一變,可變成幾個人。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姨都是好學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要我們母女把她當成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這種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羨慕呢?我想,楊絳先生一定無比眷戀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們仨》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無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一位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以及對往事的敍述,但是,不知怎的,讀完《我們仨》會有一種悲傷和哀歎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書中有兩句話説的很好:人世間不會有小説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樂的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純真的快樂,快樂總夾着懊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另一句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自在;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先生見的太多太多,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離她而去,所有的悲歡離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釋懷,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有這樣一番感言。

楊絳先生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己的生活與家庭,她只是像講故事一般講着講着,似乎這個故事一直在演着,沒有盡頭……

感謝楊絳先生,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感動,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真諦及本原珍惜,讀《我們仨》是對現在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9

有幸讀到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書很短,不敢説感觸深刻,可其中的脈脈温情,卻也引人思躇良久。

先生的《我們仨》,早在一年前就已拜讀,再次翻開書頁細細品讀,仍是歡喜不已。《我們仨》一書,是在先生92歲時,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後所著。書裏遍佈着温暖的小趣味,從柴米油鹽一餐一飯,到字裏行間書信往來,無不透露着生活的智慧。字裏行間流露出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先生在書裏詳細描繪了她和丈夫錢鍾書以及女兒錢瑗的家庭故事,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便是錢鍾書從遠方回到上海,已經兩歲的小錢瑗不識得自己的爸爸,想趕走爸爸。錢鍾書調侃女兒道:“是我先認識*媽,還是你先認識?”沒想到小錢瑗一本正經得説:“自然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記得當時看到這個片段的我,忍不住嗤笑,不愧是一家人,連脾性都大有相似之處。

想起小時候,父親也是從外地打工返家,和媽媽一起去接還在上幼兒園的我。幾年不見,父親還是老樣子,我卻一天天長大,記憶力卻沒有關於父親的任何記憶。我踢踏着步子走在卵石道上,一回頭髮現父親和母親正手拉着手濃情蜜意,不知怎地,頻頻回身去分開他倆的手,死活不讓他倆牽着手,至今仍覺哭笑不得。

先生的文筆樸實卻又華麗,帶着老人特有的不緊不慢的語調,記記錄她這漫長卻有趣的一生,就連在外人看來有些許古板的錢鍾書,在她的筆下也變成了頑皮的少年。寫剪活蝦的那一段,活蝦被先生用剪刀剪的直抽抽,慌慌張張地跑進客廳找錢鍾書,鍾書不緊不慢地説:“不要緊,以後這種事情我來做就好了。”先生大概也和我一樣感受到温暖了吧。

兒時的我一直寄住在外婆家,外婆的腰不好,常看到外婆在廚房做飯時,累得扶着腰喘氣。外公以前從事木頭行業的,不忍外婆如此受累,某天搬了把凳子坐在庭院裏,一天不吃不喝,對着地上的木材忙碌,做了把高腳的椅子送給外婆。看着外婆臉上洋溢的笑容,我也跟着被甜到憨。所謂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大抵如此吧。

王小波説,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楊絳是幸運的,因為有了錢鍾書的陪伴,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有趣的。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先生讓我看到了一個家庭的温暖與幸福,平凡生活里美好與繁瑣的事情交織,這才是生活的模樣。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10

用兩天的時間,看完了<燦爛千陽>。依舊如讀<追風箏的人>一樣,開始是一種對異域截然不一樣命運的窺探,最後卻是無比的震撼和慨歎。但是,兩者就應還是有區別的。我個人認為<追>是一個故事,<燦>則是一個社會。燦爛千陽讀後感。故事能夠很精彩,很動人;社會只能是真實,真實得殘忍。

“燦爛千陽”這個名字,很不錯。來自於四百年前的一位叫做穆罕默德的詩人的詩句:“喀布爾每條街道都令人目不轉睛,埃及來的商旅穿行過座座市場。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月亮,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一千個燦爛的太陽,本是詩人最慷慨的盛譽,可它怎能敵得過時間的變遷,敵得過人的慾望呢?戰爭,爆炸,襲擊衝突,政權更迭,難民營,對婦女的壓迫制度,飢餓,顛沛流離。書中的種種,讓誰都相信,“縱然有一千個燦爛的太陽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陰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濃的温暖去掂量它罪惡砭骨的淒涼。”是的,完美的歷史,在現實面前,只能是遙不可及的神話,這點,我堅信。燦爛千陽讀後感。

兩個主人公,都是極其不幸的,但相較而言,我更同情瑪麗雅姆。萊拉有過幸福少年時代,尤其是與父親和情人塔裏克的相處,更是留下了永遠的甜美回憶。萊拉也有依靠,或是等待,無論是她和塔裏克的私生女,還是她和拉希德的兒子,都是她生活的依靠,抑或希冀。萊拉更有幸運的結局,和自我相愛的人相守,做自我認為有好處的事,以完成父親的遺志。這一切,瑪麗雅姆都沒有。作為私生女,瑪麗雅姆從一出生,就失去了一切,沒有幸福,沒有未來。如果她能遵循母親那番“幸福不可得”的教誨,也許悲慘會來得晚一些。但是她幻想了,幻想着家庭,幻想着幸福。結果呢,母親自殺,父親匆匆把她嫁人,或者説是丟棄於人更為恰當!當然,如果能生個孩子,哪怕是女孩,命運還是會有轉機,但是偏偏又是習慣性流產。至此,悲慘命運徹底沉入了地獄深淵,永無天日。

萊拉的遭遇,讓我冷冷的悲歎,可瑪麗雅姆的一生,卻讓我靜靜地生疼,無論是她和父親的關係,還是她最後做出的選取。説實話,對於他父親扎裏勒,我很難理解。一邊,將女兒棄養在泥屋裏,絕情而殘忍;一邊,又是每週四準時探望,小禮物,講故事,釣魚,那麼温馨,那麼完美。一邊絕決地將女兒棄之於人,一邊又在生命的最後,跑到女兒家門口,苦苦地等待。扎裏勒最後的那封信,讓我差點掉眼淚,也讓我突然明白了,扎裏勒之前,其實是始終懷有贖罪的心的,但是贖罪求的是心安,它不能等同於共同生活,更何況,那將對現有的身份、地位、家庭帶來怎樣的衝擊。

瑪麗雅姆最後勇敢的選取,沖垮了我所有的堅持。為了挽救萊拉,她會用鐵杴結束了拉希德的生命;為了成全萊拉和塔裏克的幸福生活,她會去法院自首;而走向生命的最後,應對砍頭,書中如是寫道:“當她即將離開世界的時候,她是一個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監護人的身份離開這個世界。以母親的身份。她終究成了別人眼中的重要人物。”這到底該是怎樣的一種蜕變呢?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11

最近讀了由汪中求和朱新月聯合著作的名叫《零缺陷工作》,感觸很深,深受啟發,被作者的觀點深深吸引和折服。其中第一篇第一節就寫到:態度永遠是第一位的。僅僅一個開頭就把工作的精髓寫到了點上,也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專業水平。

就工作態度問題,我願意追隨作者的觀點表述下我的看法。我認為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視工作的人。不管工作是大,是小,是重還是輕,是機械般地簡單還是搞火箭般地複雜,都需要有個人去完成。在完成一件工作前,工作並不會自主選擇完成它的人,工作本身也無法決定選擇他的人是高學歷還是文盲,只有那個完美地完成工作的人才被真正地認可。而我們人是有思維的,有選擇能力的,在我們挑選一件工作完成它之前,首要有的態度就是:我要做好它。而不是僅僅簡單地認為,這是分配給我的任務。你願意做一項工作和願意做好一項工作是有本質區別的,你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決定有什麼樣的結果。

那麼如何做好一件工作呢?首先你得熱愛自己工作。就像作者所説,像愛自己一樣來愛自己的工作,那麼你的工作將把同樣的愛回饋給你。一點都不錯,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併為此投入全部的熱情,當你收穫的時候,那份成就感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給我們身心所帶來的愉悦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其次,要做好一件工作要了解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要如何才能完成?是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完成面前的這項工作?只有解答了這些問題才能開展,否則就是盲目的。只有瞭解了眼前的工作,才能駕馭好它,以免在今後的工作中出現失誤而可能造成重大損失。那麼,瞭解工作靠什麼呢?還是態度。取決於你是否有細心,耐心和恆心像對待孩子一樣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其實,在你能力範圍內的工作,要完成一點都不難。也許你也很瞭解自己的工作性質和程序,特別是對於一件日常機械性的工作,甚至你厭倦那種一成不變的手法和日復一日的毫無創意。但是這種瞭解是膚淺的,你該瞭解的是這項分解後的工作對於整個生產線的重要性。或者這件工作是腦力勞動,那麼更需要你發掘工作本身背後的意義。簡而言之,讀懂你的工作,才能給你帶來樂趣。

最後,做好一件工作要正確看待工作中的產生錯誤。有句話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於是每個人給了自己犯錯的機會和可能,也輕而易舉地原諒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誤。這是絕對要不得的態度,並不是每件工作都有讓你犯錯的機會。如果那件工作有允許犯錯的機會,那你該為自己的失誤感到羞愧。因為你挑戰的並不是一件高質量的工作,是羞辱了你本身的能力。所以,但凡自己出現了工作失誤,我們要為此反省和考察,到底錯在哪裏,為什麼會錯,如何避免。

總而言之,態度決定一切。在面對工作的時候,態度能幫助我們確立和提升人生的定位,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工作和工作以外的人事。以良好的心態開心地度過擁有工作的每一天。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12

“在俄羅斯的文學中,我從來沒有讀過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還從來沒有如此成功地顯示過您的寫作才能”,這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讀完名著《童年》後所做的輯評。這段文字中的“您”,那個“成功顯示寫作才能”的“您”,正是《童年》的作者高爾基,蘇聯偉大的文學家。在假期裏,我也閲讀了這“更美的作品”——《童年》。

《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善於觀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在他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當時,外祖父家業開始衰落,兩個舅舅為了分家產而不斷爭吵鬥毆,外祖父也是專橫暴躁。在這個家裏,阿廖沙感受不到幸福,他只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瀰漫着的仇恨之霧。正是因為生活在這樣一個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環境裏,反而使阿廖沙鍛鍊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勇敢、樂觀、自信的人。也是在這個渾濁的環境裏,還有另一種人,另一種生活。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她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還常常講故事給阿廖沙聽,給予他無私的愛。此外還有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裏等一系列正義的化身。最終,阿廖沙的母親不堪忍受生活重負而逝世了,阿廖沙埋葬母親後,便到“人間”謀生。

可憐的阿廖沙!相比起我的童年來,阿廖沙的童年顯得多麼悲慘淒涼、顯得多麼孤獨寂寞,缺失學習的機會。在阿廖沙的童年裏,沒有歡聲笑語,更沒有小夥伴願意陪他玩,有的只是孤獨和寂寞,外祖父和兩個舅舅因家產而整日爭吵鬥毆,只有外祖母還一如既往地愛着他,願意講故事給他聽,她用無私的愛豐富了阿廖沙的心靈!在我的童年裏,衣食無憂,父母將我視為“掌上明珠”,每天還可跟小夥伴們一塊兒玩。就算是天塌下來了,父母也會幫我頂着,自己的生活真可謂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啊!

阿廖沙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他具有很強的求知慾,喜愛書籍。可因為外祖父家的完全破產,他便只有靠撿破爛賣來餬口了。就在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三年級的時候,也永遠離開了學校的課堂。

而我呢?玩心很大,根本不懂享有學習的權力和機會是多麼幸福。窮苦的孩子也和阿廖沙一樣,他們渴望學習,渴望坐在寬敞明亮的大教室裏、注視着周圍嶄新的一切,和大家一起學習。“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就憑這句詩,我也定會改掉自己的壞毛病,發憤圖強、勤學苦練的,同時也勸誡天下所有的學子們,你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不要人到晚年才悔恨自己當初讀書少,只有學習努力認真,將來才會出人頭地。總之,《童年》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全書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魅力。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與眾不同的,但不變的是自己的學習生涯。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抓住眼前的每分每秒,努力學習,“十年寒窗苦讀終會修得正果”,千萬不要愧對於父母。面對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和困難,我們應該冷靜判斷、鎮靜應對,靠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戰勝不幸和困難。這些,都是《童年》教會我的,它令我受益匪淺。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13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這本書其實類似於高爾基的自傳,講述了他三歲到十歲的生活。主人公的名字——阿廖沙其實就是高爾基的乳名。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不斷地爭吵、鬥毆。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

但在這個污濁的環境裏,也還有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裏。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為了餬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在我看來,外祖母可能是對高爾基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她甚至可以説是高爾基童年裏唯一的希望。她對於高爾基的影響非常大,是她親切和藹的形象使高爾基對這世間抱有一顆温暖的心,給了他生活的希望,否則我覺得他很難在這麼艱難的生活環境裏支撐下來。

不得不説,書中的外祖父真是一個極其暴躁的人,動不動就動手打人,對待身邊的人也很粗暴。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家境的衰落、不爭氣的兒女,對於這個老人的生活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看過這本書,我也不得不感歎相比之下,當今孩子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不愁吃,不愁穿,也處於一個和平年代,沒有來自沙皇的黑暗統治,沒有資本主義的社會,也沒有極其不平等的階級劃分……

但也正是小時候這悲慘的生活,造就了高爾基……如果他從小就在蜜罐中長大,可能也不會有這堅毅的性格。無論如何,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和諧社會,為自己的未來打造一個更好的明天!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14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説。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着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説是家,不如説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説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1000字的高中讀後感優秀作文 篇15

《燦爛千陽》的閲讀純屬偶然,第一本卡勒德·胡賽尼的書是《追風箏的人》,在地鐵報上斷斷續續的讀了後買來讀的,讀完後也向朋友力薦,覺得這本書真正寫的是好,感動,從頭到尾的感動。看完後,也私下很有負罪感的感到幸福,因為自我生活在和平盛世因為自我自小被家人的愛環繞。當看到《燦爛千陽》的作者與《追風箏的人》同為一人的時候,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本書我不要看,我怕我揹負不起書中沉重的感覺。。。

前些日子在噹噹買了一堆書,書送到家裏,才突然憶起,這本書,是説不要看的。但既然買了,總沒有不看的道理,況且作者以前的作品也是我極盡溢美之辭讚揚的。這本書看完的感覺,一是震撼二是心酸,書中以一個不幸女人的一生為線索(此刻覺得,這個國度的女人,大概離幸福的距離比任何地方的都要遠點)從她的視角寫出國家的動盪對國民的影響。這話太籠統,可總結來,就是這感覺。裏面有很多家暴的情節,並沒有描述到多麼詳細,但聊聊數語卻帶給人無數的想象空間,看的我每每忍不住自心底寒戰起來。也對瑪麗雅姆生出敬佩,這樣的環境下,她依然肯用她的愛心温暖另個與她同樣不幸的人。書中有個細節描述到萊拉的父親帶他們兄妹去卡米揚大佛遊玩,寫到周圍景觀的閒散適宜,農人在田間勞作,農作物在微風中俯仰。。。。。。我的思緒也彷彿被帶到那個孕育温馨、神祕與期盼的下午,數章後一筆帶過大佛被毀,伴隨同時的還有戀人的失散和親人的過世,雖然沒有過多的描述,卻有種心酸的感覺讓我無法繼續讀下去。卡米揚大佛的被毀以前在新聞裏看到過,只有看到書裏帶過,才真正相信,它真的被毀了,一向都不相信,這樣一件民族瑰寶,怎樣就會被毀了,怎樣會下得了手。。。結尾有點點大團圓性的,萊拉和她的愛人踏上

了回鄉的路程,尋找身心的最終歸宿。這個,我有點點懷疑,當一個人,做為人的基本權利被徹底否決,徹底踐踏後,他仍然會將否決與踐踏他的地方作為歸宿麼?當然,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是無法體會他們的悲涼與無奈的。

阿富汗,一個多麼遙遠而讓人費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