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張亮傳記讀後感:謀聖張良

高一張亮傳記讀後感:謀聖張良

高一張亮傳記讀後感:謀聖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是一篇關於張良的傳記。司馬遷筆下的張良在那個動盪不安、政治鬥爭複雜以及軍事鬥爭尖鋭的年代,展現了自己的足智多謀以及超羣才幹。

張良,字子房,又稱張子房。漢九年級傑之一,偉大的謀略家、政治家。“狀貌如婦人好女”的他隱忍謹慎、高瞻遠矚、淡泊名利、明哲保身、又有着極深的城府。青年的張良血氣方剛,因國恨家仇,不惜一切代價去刺殺秦王,未遂後流亡於外。

我曾以為所有人都會年少輕狂,可在張良身上,我卻看到了一個年輕人的隱忍。《留侯世家》中有這麼一個橋段:張良遇到圮上老人,這位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張良沒有扭頭就走,而是恭恭敬敬地完成老人交給他的“任務”,這是何等隱忍!在《鴻門宴》中,張良建議劉邦以低姿態與會,不要因一時之辱,與項羽發生語言碰撞,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張良隱忍的性格品質。當劉邦聽説韓信攻下齊國想自立為王而怒髮衝冠時,張良讓劉邦隱忍:“漢方不利,寧等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這也許這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吧,張良的謹慎隱忍,不僅多次幫助劉邦化險為夷,而且還使自己名留千古,為後人所敬仰。

後來,張良追隨了沛公,處處表現出了他的高瞻遠矚和超羣才幹。如設計擊敗秦軍,勸諫劉邦撤出秦宮,爭取彭越,籠絡韓信,進而滅楚助等。劉邦奪得江山之後,張良又建議封賞與之有宿怨的雍齒,這一舉措不但穩定了人心,還加強了內部團結,為初漢的穩定與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作為一位軍師,張良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不用拋頭顱灑熱血便可以引領當時的風向,這就是大智慧,這就是王者風範!

在漢九年級傑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毫髮無損的就只有張良了,這是為何呢?沒錯,就是因為張良淡泊名利,善於分析時勢,懂得在急流中勇敢脱身。漢六年,當所有人都想邀功得到榮華富貴時,張良卻對劉邦説:“始臣起下郢,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户。”那是多少大臣夢寐以求的獎賞啊,在百廢待興的漢朝初年,張良的淡泊名利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贏得了民心。同時,張良也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個道理,如果當時張良為財富動心,也許就連留候的位置都岌岌可危。

晚年的張良明哲保身、城府極深。面對呂后想保太子之位等涉及利害要緊的事情時,張良一直避免直面鋒芒,且為了逃過這些劫數,張良“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爾”,對外稱病而“到不引食谷,杜門不出歲餘”。

個人都具有兩面性,我們都應該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和評價張良。因此,稱張良為一代“謀聖”也實不為過!

上述高一張亮傳記讀後感,是一篇很好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