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三篇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並會一直珍惜這美好的親情。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xx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三篇,歡迎閲讀,希望您喜歡。

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三篇
20xx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1

花了將近一週零散的時間,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觸很多,首先想説,很幸運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剛上大學的這個階段讀完這本書,我有着和剛出國時的傅聰相似的年紀,又是和那時的他一樣,剛剛離開父母。看到傅雷在書中對傅聰説的話,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説的一般。

在這本書裏,我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

不得不説,傅雷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傅聰的愛。其實從小,傅聰就被傅雷嚴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許傅聰沒有一個被父母寵着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厲的愛,是他日後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剛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裏,相信他是很不適應的,畢竟第一次離父母這樣遠。但是傅雷給他寫信,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傅聰,父母還是在你身邊的,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莫大的慰藉,會讓傅聰有一種與父母天涯若比鄰之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就之際,傅雷如良師益友一般,告訴傅雷不能驕傲,好讓傅聰明白要繼續學習新的內容,提高自己,為他日後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雖然傅聰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依舊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在其中我們不難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愛,只求為子女付出多一點,而不求有什麼回報的愛。

在國內反右的時期,傅雷深受困擾,但是他為了不讓傅聰擔心,為了能讓此時小有成就的傅聰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學習,寧願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受這份痛苦。

傅聰成家之初,傅雷還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為他的新婚生活指導,要知道,此時的傅雷,是受到國內反右鬥爭的巨大困擾的。一面要承受改造自己的巨大壓力,一面要用心教導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沒有對傅雷滿滿的愛,是做不到的。

説到這裏,不得不想到當前我們的教育方式,現在有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家庭環境好了以後,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歷練。從小父母便讓他們過着優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種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這種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氣,還常常有一種自我優越感,也難怪當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觀傅雷的教育方式,雖然有優越的家庭條件,但是他從小還是嚴厲對待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傅聰還是傅敏,從小都受到了正確的教育,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傅聰可以成為鋼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就了。

同樣是對子女的愛,現在有些家長選擇了用物質來表達,而傅雷選擇了用他自己的精神來表達,而真正對子女有用,可以有益於子女日後發展,而不是僅僅是他們一時受用的,正是這承載在嚴厲教育中的愛了。這真正是一個讓我們深思的問題,為何社會在進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卻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説的是一個孝字。

讀完整本書,覺得有一個會令我特別感慨的地方,傅聰給父母的回信,可能實在是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剛出國的那段時間,從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聰時常是幾個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又與父母分隔如此之遠,幾個月不回信,換做是我,絕對是做不到的,父母對自己是如此關心,而傅聰卻讓父母擔心,這是在我看來傅聰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也可以給父母莫大的慰藉吧。

傅雷與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沒有再給傅聰盡孝的機會,在我看來,日後傅聰自己想起這段年輕時的往事,也會後悔不已吧。我們現在也處於這樣一個年齡段,我們正處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父母卻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們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大了。父母仍然是關心我們的,或許只是我們感覺不到罷了。我覺得我們再沒有時間,也應該不時抽出點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哪怕是一兩句噓寒問暖的話,也會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盡孝,才想去關心父母。不要像傅聰一樣,留下這種遺憾。

不得不説,一本好書永遠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來,傅雷家書對我們當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書,要是人人都能體會其中的感情,當下也不會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會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會也不會如此地缺乏愛和温暖了。

很慶幸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本書,可以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可以讓我知道更多自己該做的事。

20xx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2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內容,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裏,傅雷通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20xx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一對父子之間的通信,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得到如此多的認同,這就是《傅雷家書》不同於普通家信之處。

《傅雷家書》摘編了1954年-1966年傅雷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湧動,閲者無不為傅雷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諦。

掩卷後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着較高研究。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悦;沉重的小説,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傅雷家書》全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着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父子之間的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