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範文賞析:讀中國民間故事有感800字

暑假閒來沒事,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中國民間故事》,才看了幾頁,就被深深吸引了……

讀後感範文賞析:讀中國民間故事有感800字

民間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廣大人民智慧的結晶。我最喜歡看裏面的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其中關於郭子儀的一則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內容講的是:唐明皇貪戀楊貴妃的美色而不理朝政,導致安祿山叛亂,郭子儀領命出征,出征前他為了鼓舞士氣,向唐明皇要楊貴妃跳舞的帳子---芙蓉帳,唐明皇很不情願的把芙蓉帳交出來,誰知郭子儀為了警告唐明皇當眾撕毀芙蓉帳後才率兵出征,他的行為得到了老百姓的讚頌,所以他的故事才能流傳。我非常敬佩郭子儀能為國擔憂的高尚情操。

書中還講到了很多民間笑話,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改春聯》,講的是:一位地主,胸無點墨還假裝斯文。在春節前夕,他請來教書先生幫他寫春聯,春聯寫的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地主看了後説不好,覺得不能人人增壽,讓先生改成“娘增壽”,先生説:“對聯講究對仗,上聯改了,下聯也得改。”,地主不懂就讓先生改,自己走了,先生一想,把對聯改好了。除夕夜時,地主把對聯貼在門上,來往行人無不捧腹大笑,原來對聯改成了“天增歲月娘增壽,春滿乾坤爹滿門”。這則故事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諷刺了那些瞧不起人的達官貴人,不學無術還自以為是,抒發了老百姓對這種人的憎恨。

讀了《中國民間故事》,使我瞭解了中華五前年的許多民間故事,令我愛不釋手!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 (這應該是中古民間故事了吧?)

有一個古老的傳説,銘刻在世世代代的信仰之中,被華夏兒女樂此不疲地傳誦,築起了無數人孩提時對神幻的嚮往,融入了歲月滄桑之後的深思熟慮。

“愚公移山”,大智若愚;河曲智叟,大愚若智。在太行王屋面前,嗤笑譏諷,盡煙消雲散於他的一聲長歎之中。

自開天闢地之時,太行王屋二山就堅持着他們亙古不變的傲氣,陽光的刺痛,黑風的叫囂,經千萬年的沉澱成那儼然肅穆,返樸歸真的灰色的山石。盪滌後的冷漠和孤寂,毫不客氣地將黑暗和紆徐推給山那頭的愚公的祖宗,壓住了他們祖祖輩輩的野心和好戰的本性。

平靜了幾千年,所有人都丟棄了對那個陌生世界的妄想,沒有奢望的安靜朝拜着面前的兩座大山。

突然一天,愚公站起來了,挺着年近九旬的腰板。

他要移山。

移山?這遠比他每天的出入迂迴要艱難。高聳入雲的太行王屋,其盛氣凌人只是豈肯屈服於笨拙的斧錘之下?人生的八十餘個春秋都被戲弄於他們的蔑視裏,又何必大動干戈,以杯水車薪的資本來挑戰這莽莽大山呢?知足則是福。

然而愚公想不通,他不甘把自己與生俱來的勇氣乖乖交給隨遇而安的苟且手上,他要證明人定勝天。

一錘一敲,揮汗如雨的拼搏,山的氣勢卻毫無動搖,一年的往返,只想將自己的夢想一點一點地堆積於那渤海之邊。日復一日,繼而年復一年,山依舊面無表情的矗立在天的前面,他依舊是如此頑固,毫無遮掩的山石緊緊包裹着他的脆弱,或許,他擁有的只有陽光敲擊下寵辱不驚的堅強。

烈日的炙熱和諷刺,似乎是天帝在譏笑他的自討苦吃,智叟的冷言冷語,不允許爭論的否決了他的狂妄。

可愚公還是爭了,他毫不承認自己正在為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浪費生命,因為她從沒有懷疑過這些艱辛的汗水在滴入冰冷的山石的那一刻是否後悔過,是否會沖刷掉石頭那頑固的外殼,粉碎他的殘忍,刺痛他的記憶。他堅信,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是個終會勝利的夢。

愚笨的愚公從沒説過什麼真理,可這一開口卻讓他贏來了彪炳千秋的讚歎,永世不朽的流傳。“我死了還有兒,兒死了還有孫,孫還會有兒,兒也還會有孫,孫孫,世世代代,永不會死,山,怎麼會移不完呢?

智叟啞然,原來他只是這項大工程裏的一個小小的角色。

人們終於明白,原來愚公是沒有野心的,他用自己的晚年安寧來換取的是一個他永遠無緣看到的世界,他的妄想,只是想讓後人走上寬廣的大道來懷想曾經的王屋太行,曾經有這麼一個移山的愚公。

上帝命誇娥氏二揹負着兩座山圓了愚公的夢。他眼睜睜的看到了北山阻隔了千萬年的柔和的陽光,跳躍着擁抱着這塊北山壓抑了太久的土地。一片開闊。原來山的那頭有温潤的泥土,有風中搖曳的安謐的小麥,蕩着燦爛的滿足。

原來世上最動人的事物都是熨貼着大地應運而生的。山太高了,於是使它不近人情。

故事當然不再以他玄妙的神話色彩使我們聯想翩翩。但我們始終相信這個結局是真實的,完美的。愚公拿着斧錘向我們詮釋了他的人定勝天,成熟給與的慧眼讓我們剝析到了這傳世神奇下所孕育的精神,那是我們成為萬物之靈長的資本。

像山一樣執着,堅韌,然後,向命運宣戰。

相信落下的汗水終會滋潤出一片綠蔭,而摧毀山峯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因為,我們是千千萬萬個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