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思想總結(通用5篇)

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思想總結 篇1

這個星期天的下午,在“家長學校”和老師、家長們共同學習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中“家長:你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知多少”一文,讓我感觸很深,對照書中令人擔憂的錯誤教育方法,我竟然犯了好幾項,令我倍感自己家庭教育知識的貧乏,讓我深深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模式是否正確,看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首先得學習新的家庭教育知識、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再賦予先進的教育方法,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未來。現在我談談上完這次課的感受:

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思想總結(通用5篇)

現在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是空前的重視,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常常根據自己的情緒施教,總想望子成龍,卻不掌握點睛之術,最後導致孩子厭學,造成學習時間很長、學習效果不好、學習成績很差的結果。家庭教育中沒有可循的規則和計劃,應該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最需要的不是職責和漫罵,而是鼓勵和欣賞,讓孩子鼓起自信的風帆,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彼岸。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學習,一讓孩子看書學習,孩子的牴觸情緒就特別大,其實這跟父母經常給孩子佈置額外的學習任務有關係。記得有一次,我規定孩子必須做完數學作業並且保證全對才能出去玩,結果平時聰明伶俐的兒子,怎麼也無法做對兩頁對他來説很簡單的數學題,眼看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學習沒完成,跟同學約好玩的時間也過去了。兒子委屈地撅着小嘴,帶着不滿地情緒説:“爸爸,我就象你們手中的木偶!”我奇怪上國小四年級的兒子竟然説出這樣的話,引起我深深的內疚。看來一味的要求孩子學習,不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能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只能走入教育的誤區。

當孩子學習不理想時,不要批評抱怨,應該多加鼓勵和給他提供有效的幫助。孩子學習進入低谷是最無助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千萬不能批評抱怨。愛人姐姐家的孩子現在上高中一年級。上國中的時候,因為學習不好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孩子被説急了,突然有一天對父母脱口而出:“我就願意這麼差,怎麼了?”其實孩子成績不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沒有上進心,缺乏追趕別人的勇氣。每個孩子都有厭學的時候,父母這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幫助,千萬不能打擊他的自信心,免得適得其反。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為檢驗一個家庭教育方法最簡單的是看孩子是否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而並非只是那些學習成績、獲獎證書,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學習興趣才是主要的。以上是我這次“家長學校”的學習體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思想總結 篇2

現在有的孩子不服從管教,父母一説就頂嘴,讓父母很頭疼.孩子頂嘴當然是壞習慣,是一種出氣的方法,帶有挑戰性,常常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引起離家出走.

12歲的孔佳宜星期六想和同學去逛百貨商場,然後看場晚上7點的電影,大約9點半以後再回家.媽媽不知道該如何迴應孔佳宜的要求,“六年級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逛百貨公司、看電影嗎?”“媽!求求你讓我去嘛!”孔佳宜不停地説服媽媽:“其他的同學都去過了,只剩下我.她們都笑我像個小木偶一樣,什麼事都不會自己做!”“可是,讓你們自己去逛商場我真的很不放心.”媽媽回答.“大家都這樣,為什麼我就不行!”孔佳宜開始掉眼淚.

“孔佳宜,我先打電話給小萍的媽媽,”媽媽希望有更多時間和資訊來做決定,“你和小萍是好朋友,我想看看她媽媽是怎麼決定的.”“你打電話來真好,”接到孔佳宜媽媽來電,小萍的媽媽説,“小萍和孔佳宜一樣,吵個不停,説的話也都一樣.我之前打過電話給擔妮亞的媽媽,她的情形也一樣.”“那我們是不是該一起商量,看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比較好.否則,聽孩子説起來,我們好像很不近人情,把她們當木偶一樣操控在手裏.”孔佳宜媽媽笑着説.

最後,媽媽們決定讓孩子們星期六去逛百貨商場兩個小時,晚上如果要看電影,必須有一個大人陪同.這樣,孩子有某種限度的自由,大人也比較安心.“媽!這種規定太無聊了吧?”孔佳宜不以為然.“寶貝,規定就是規定.你可以決定遵守它,去逛街看電影;或者乾脆不去.你自己想一想.”媽媽平靜地迴應.

孔佳宜決定遵守規則和同學去逛百貨商場.去了幾次以後,她們發現其實也沒有什麼好逛的,想不通為什麼以前想去逛,想到要瘋了.如果當初沒有嘗試的機會,孩子自然無法親身體驗,也不會有想法上的轉變.

心理醫生認為,12~16歲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隨着接觸範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了,極易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對社會、對人生有着與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處處管自己,於是與父母時時頂嘴,事事抬扛.據統計,愛頂嘴的孩子約佔70%,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面對孩子的這種問題,父母應當這樣處理:

1、不要輕易責備孩子

常常不講方式、場合地批評孩子,是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評十分尖鋭,卻不完全正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漸漸引起孩子內心的憤恨、埋怨,甚至記仇.所以批評孩子前先要弄清緣由,不要亂批評;需要批評時,要注意語氣、場合和方式;批評時要循循善誘,使他心甘情願接受.

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思想總結 篇3

閒暇之餘我翻開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很快我 就發現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的著作。讀後感觸 頗多,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環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 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 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

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 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 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 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着孩子, 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 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 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因此,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 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 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 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杆、開 “後門”。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從啟發中引導 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 2 環境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則改變了一切!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 “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閲讀 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得借鑑——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 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總之,要真正瞭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 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謝《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我提供的幫助和啟迪。 最後祝願天下的父母都成為家庭教育的首任優秀教師, 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思想總結 篇4

俗話説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由於家庭教育的不和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糟糕呢?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裏卻成了"小霸王"?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現狀。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週,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

現狀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頗我們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為後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佔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具體表現在:

其一、重視分數。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裏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几天都沒有笑容。

其二、捨得投資。不少家長為子女請"家教"、買《參考》、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的分數。除了叮囑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課餘時間又陪孩子去參加作文班、書法班、英語班、美術班、音樂班……在家長的心目中,這完全是一種"責任"。

(二)"順其自然"型。這是獨生子女現象出現後,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律而理智地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事業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侷限而無賴放棄。具體表現為:

其一、"代理家長"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於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於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為"重心"、"中心"、"軸心"。"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時時刻刻牽動着長輩們的心。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於自我設計,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

其二、"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裏,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領導成千上萬人的企業家,不能説服家裏的一個"寶貝"而找老師"告狀"、"述苦"的現象絕非個別。家長常常感歎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嚴"而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謂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如"頂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為,有的家長往往放鬆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長此以往,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行為,家長一旦醒悟,招數使盡亦束手無策。於是出現了學校裏的"乖乖娃"成了家裏的"小霸王"的異常現象。

現狀之二: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現實生活中的孩子,由於受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種種令人擔憂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錢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對金錢已越來越渴望。在學生的口袋裏,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請打枱球、玩遊戲機的現象隨之出現;用錢請人做作業、做清潔的現象也不是什麼新聞;特別是"下暴"現象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着密切的聯繫。

"怪圈"之二:浪費錢物我們通過調查後發現,學生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渠道有:

(1)測驗考試成績"達標"後的"獎金";

(2)替家長買東西時剩餘的"零鈔碎票";

(3)家長每天給孩子的早餐費和車費;

(4)個體經營者的孩子還有"幫工錢";

(5)親戚朋友贈送的錢物。

在學生眼裏,這一切全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因而浪費錢物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文具,衣服鞋帽不時髦新潮就打入"冷宮"。學校門口的地攤,其熱鬧程度並不亞於集貿市場。學校拾到的各種衣物,極少有學生前去認領。

"怪圈"之三:流行享樂有的學生對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細營養,穿的要新潮高檔,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驅車、電子遊戲機、變形金剛……女孩拎的是精緻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髮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書……有的學生上學、放學還要請人接送;有的學生乾脆用錢僱傭"棒棒"背書包;有的學生懶得走路,打的回家讓父母下樓給錢。在家裏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獨尊有的學生在家裏對父母的稱謂已用"喂"來代替。不能不説他不愛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説他不尊敬自己的長輩,也許,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許他(她)更愛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現在的獨生子女,只知受人愛,不知愛別人。缺少互愛精神,對別人、集體的事漠不關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識,對損害別人的利益的事無動於衷,他們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學生中出現的種種"怪圈",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污染着學生的心靈。消除"怪圈",亟待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

二、家庭教育的對策

對策之一:重視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和家長開放日,利用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觀點,全面指導家庭教育。

1、指導家長"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導家長"賞識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從小就處在選擇之中,幾乎天天都有己的選擇。

孩子的興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會幹的,他就越想幹,會了就不幹了。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採取同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實踐,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對策之二:重視家庭活動的開展。

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教師完全可以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如春節期間開展"受歡迎的小客人,受稱讚的小主人"實踐活動;在婦女節、重陽節期間開展"媽媽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動;在中秋節期間開展"我愛我家"的系列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家長以"情感"的橋樑,以"親情"為紐帶,適時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策之三:重視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應該非常精心地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父母應該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讓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諧、文明、健康、寬鬆的家庭氣氛中。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培養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孩子樹立平等、契約、寬容、創新、共生的現代意識,讓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作為學校,有義務、有能力對家庭教育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思想總結 篇5

我參加了為期近半年的新疆家庭教育網絡培訓學習。通過學習,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曾經的很多想法都發生了改變,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當今社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 “取得家長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實證明,這正是我們每位教師長期以來在實踐中獲得的成功經驗。學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體現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家庭無關,於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學生最聽老師的話”“學生只聽老師的話”為藉口,將教育責任完全放在學校和老師身上,或者認為只要“學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績”就一定好。

事實證明,這樣的觀點危害性十足,許多學生會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從而形成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甚至出現厭學、逆反的的行為,甚至輟學。家庭與學校作為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的重要組成要素,在教育過程中是不能分割開的,家長的錯誤就是在於未能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係而得出的不正確的結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促進學生教育發展。

先談談家庭教育的現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週,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

現狀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頗 ,在我們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a、“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佔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經常對孩子提出過高的人生奮鬥目標,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 如只重視 “重視分數”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者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裏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几天都沒有愁眉苦臉。家長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

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b、“順其自然”型。這是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律而理智地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農活,養家餬口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侷限而無奈放棄,順其自然。

二、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和家訪,全面指導家庭教育。

1、指導家長“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導家長“賞識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從小就處在選擇之中,幾乎天天都有己的選擇。

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採取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三、家庭、學校教育相結合

如何才能使學生家長認識到自身的教育力量存在並更好地發揮其教育能量,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實現共同育人的目標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都要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這樣才能有針對性有效果地幫助孩子成長。有的家長眼中只有“分數”,考了高分的孩子,就是完美,優秀的孩子,其他品德方面教育就不再重視。許多學生非常努力,但成績提高不快,於是家長便斷言“孩子笨”。這種態度造成學生心理負擔,自卑以至放棄努力,折回給教師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就是對待成績的方式上,要麼是不聞不問,要麼是求全責備,這些都會對學生教育起不良的作用。

家訪是教師深入瞭解學生和家庭及其教育情況而與學生家長聯繫的重要形式,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種延伸手段。在進行家訪的過程中,“報憂不報喜”的家訪往往會把重點放在羅列孩子的錯誤,意在指責家長的失職上,這樣,就會讓家長產生一種不愉快甚至牴觸的心理,損害了家長的自尊心,就有可能會使家長情緒低落、態度冷漠,出現不配合老師的情況,這樣就達不到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在與家長交流時一定要學會尊重家長。因此,在與家長進行聯繫時,要對家長以禮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注意不要有傷害家長的言行,更不要有訓斥家長的舉動,這樣才會使家長相信老師是在真誠地 關心和幫助學生,才會使家長樂於接受老師的意見,從而贏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實現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在尊重家長的基礎上,還要注意積極主動的聯繫家長,加強與家長的雙向溝通,以利於共同育人。

四、尊重喜好,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如繪畫、唱歌、跳舞,彈琴等這是好事,可以培養孩子興趣,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喜好,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不應處處反對,抵制。

五、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説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以上是我們在家庭教育培訓中一些粗淺的見解,我們也知道,我們的孩子還有許多不好的習慣和個性,比如有畏難心理、比較固執、自理能力還較差等等,在孩子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和孩子一起努力,逐步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