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工作總結(精選5篇)

高中思想工作總結(精選5篇)

高中思想工作總結 篇1

回顧一年的`工作,首先在備考方向上教研室發揮了領導作用,正確把握了大學聯考的導向,複習方法策略指導富有實效,教研活動務實,在備考指導方面成效巨大。

深入研究《考試説明》、近四年大學聯考題和山東各地模擬題,研究考點的分佈及試題命題的特點,把握大學聯考動態。全面理解《考試大綱》中規定的考點,明確各考點的範圍和能力層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數,確保高三複習對路、到位,保證方向的正確性,從而避免複習過程中簡單問題複雜化和複雜問題簡單化。

知識方面:

1、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每個模塊宏觀把握。根據《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範圍,對分散在課本各單元、各課、各框的考點知識梳理,把分散的知識點有機聯繫起來,理清知識脈絡,整合形成了主幹知識框架。

知識梳理遵循“先宏觀,後微觀”的原則。例如,對於哲學常識,先宏觀把握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認識論、人生價值觀這四大知識板塊,然後再微觀把握各板塊的具體主幹知識,如辯證唯物論的主幹知識包括:世界的物質性原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等。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微觀把握各主幹知識的具體內容,如“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的原理內容、方法論要求、應反對的錯誤傾向等。

這裏強調形成整體和各塊知識網絡,是為了便於學生掌握,答題時靈活運用。在反覆滾動梳理中不斷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由於政治學科知識點多,知識面廣,許多學生認為已經牢固掌握的知識,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生疏,考試成績也就會不理想。因此,在複習中必須要通過不斷滾動記憶來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2、打牢基礎。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術語。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注重了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繫。為學生能夠綜合的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3、加強對教材重點、難點的強化和練習,關注易混知識的區分。如:《經濟生活》中貨幣的職能;影響價格的因素;經濟制度與基本經濟制度;幾種投資方式:股票與債券,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我國的分配方式;財政的作用;市場調節與國家宏觀調控等等。《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參與;政府的職能;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的職權;我國的政黨制度;等等。《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傳統文化的特點、作用;文化創新的途徑;中華文化的特徵;等等。《生活與哲學》中哲學的內涵;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區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區分;等等。

典型習題的訓練及總結

1、精選習題科學訓練。精心選題避免繁、難、偏、怪試題,對於重要的考點選擇不同的材料及設問以不同的形式反覆訓練,讓學生總結答題經驗,提高訓練的效率。試題的訓練講究科學規範,學案中精選近四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和典型模擬題讓學生從中尋找感覺,體會答案的規範性,嚴謹性,要求學生組織答案力求課本語言、背景材料語言和時政語言相結合,做到答案要點化、要點段落化、段落序號化、語言學科化、觀點材料結合化、書寫工整化,從而達到科學規範、全面具體,重點突出、邏輯層次分明的要求。

2、試題的講評。對於學生的試卷及時批閲瞭解學情,提高講評的針對性。對於典型例題的講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討論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不斷強化提高大學聯考要求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融會貫通,不斷總結,逐步適應大學聯考能力考查的要求。

關注、利用好社會熱點,重視“新材料、新情境”的創設與運用。

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社會、關注現實,關注山東地方特色,尤其是與中學生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把社會熱點與大學聯考考點結合起來,深入淺出,以此把握時代脈搏,對教材知識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對生活現象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理解和運用,作生活的有心人。學習知識,特別要理解知識,這就是“感覺到的東西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對國家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注意解讀,高度重視了國家和山東地方特色的重大新聞。

加強集體教研,精編學案,資源共享,提高效率。

加強集體教學研究,集思廣益,發揮各自特長,資源共享,實現複習效果的化。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備課研討複習進度、複習目標、教法、學法、複習重難點、階段質量檢測。

通過集體備課精心編制複習學案。備課組分工協作,集思廣益,精心編制複習學案,堅持把學案的使用作為複習的載體,學案的編制體現出下列要求:課程標準的要求、大學聯考考點要求、重難點、創設情境合作探究、易錯易混知識點、考點知識梳理、典型例題(大學聯考試題、模擬試題)、課堂自測。學案的使用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有機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教師精講點撥,提高複習的針對性和效率。教師加強對學案的批改,及時瞭解掌握學情,及時反饋矯正。

複習備考存在問題

在複習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內容的複習限於各種主客觀因素感到有點倉促,一輪複習延伸到3月中旬比較合適。學生基礎知識還不能深入的理解運用。在學習中學習方法死,教條僵化,不善於思考。不能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把握知識間的聯繫。部分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缺乏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思想工作總結 篇2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擔負着用馬列主義基本觀點教育學生的德育重任,有其特殊性與要求。而此次課改的核心是新課程的實施,但新課標的各項配套跟不上。以往的老問題如今又遭遇新困難。因此,如何把握課標實質,樹立新的教材觀、教學觀,跟進新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等,是我們一線教師不斷摸索、反思的問題。為便於交流以共同提高,更好落實新課程教學,現將一學期以來對上述問題的實踐與思考作以下概括總結。

一、學科教學情況

1.學習新理念,落實備課組的活動

備課組的工作伸縮性很大,既需一定的客觀條件,更需發揮主觀能動性,羣策羣力。

①在暑期七月培訓的基礎上鑽研課程標準,通讀《經濟生活》教材並整體思考教學,制定教學計劃;集體備課統一目標、進度、作業、測試。

②開展教研活動,上好公開課,相互聽課評課;與兄弟學校交流合作,借鑑以提高教學質量。

③進行階段性反思,做好命題、閲卷、質量分析和教學小結等工作。

2.圍繞新課標,適當調整教材內容

舊教材《經濟常識》分上下兩冊,供高一一學年教學使用,而今壓縮成必修模塊Ⅰ《經濟生活》一冊,需在一學期教完,每週課時仍為2節。顯然,每課時的容量比以往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可能導致課上“聽懂了”而到用時又束手無策的現象。

我們在處理教材時的策略: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如:

①有所突出,各課突出關鍵詞主幹觀點,第一課的核心是介紹“貨幣理論”;

②有所引伸,降低學生起步的門檻,第一課第一框題調整為兩節課,圍繞貨幣的 “神”(神在何處、為什麼神)和“奇”(奇在何方、為什麼奇)兩個問題展開,貨幣的“奇”主要通過貨幣形態的發展來認知,“神”主要通過貨幣的職能來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時事新聞、生活熱點設計閲讀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動,關於“公司的經營”就有許多典型案例可供學生討論分析;

④有所省略,自編學生“學案”、設計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新時代的勞動者》、《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比較“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由現狀到目標,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就分別省下一課時時間。

3.辯證運用傳統教學,強化對核心觀點的體悟

基於新的教學理念,課程專家建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老師講授少了學生討論多了。但一段時間實施,我們發現:主要發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躍分子而另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大多數時間是在看別人的“表演”,自己不準備,也不想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課堂上的收穫反不如以前。這樣下去可能導致:學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兩極分化,則課程改革“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就會落空。

我們針對政治學科的特點,立足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鞏固。雖然嘗試了一些課堂模式,組織了些個綜合探究活動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感悟,但仍對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加以辯證運用。教和學都無定法,該探究時就探究,該傳統時就傳統,關鍵在於實效性。討論辯論課、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教學等等是否就是新課改的標誌,是否就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4.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積極探索新的評價方式

現有人教版配套的《新課標新學案》、《教師教學用書》實際上與新課標不太配套;大學聯考的考試要求有可能和新課標的要求不一致。要兼顧大學聯考結果和素質過程,功夫還在過程的有效管理,克服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重視和開發非智力因素,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①學生學案等教輔資料有選擇有改造地用,重在學法指導,形成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②課後練習及作業處理:根據教學進程適當編選一些練習,依據學生的自身情況,有區別地書寫評語,使學生在評語中知道自己的學習狀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並反饋。

③嘗試評價主體與評價方式多元化,指導學生使用好“個人成長記錄袋” ,隨時隨地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學習表現和活動業績,鼓勵和培養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二、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1.教材與新課程標準如何對應

課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識的內在聯繫,設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動,對完全落實課程標準要求而言顯得過於理想化。大量的探究活動,其目的是從真實情景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於引起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入門;而淡化了知識的內在聯繫,壓縮在時間非常有限的課時內,要求學生跳躍性思維,卻帶來斷層感和挫折感,無疑又影響新課標教學目標的落實。

2.教輔資料與新課標還不配套

作為同步使用的學生學案題目偏舊,參考答案思維答法老套,能力拓展題有的一眼望穿有的則不知所云,和教師用書中一樣,有的提法仍沿用舊教材甚至出錯,使學生無興趣做、懶得思考、不屑於動筆或乾脆不練。求助於網絡資源,江蘇廣東等地的多數練習偏難,他們立足於當地情境的開放性試題又讓學生無從下手。

3.學生雙基不紮實,學習起來捉襟見肘

由於學生對會考政治開卷考的錯誤認識和國中教學及考試的短視性操作,形成學生急功近利的學習心態和應對方式,進入高中,門檻一下提高,加大了銜接上和適應中的難度。課堂、作業、答卷中暴露出學生缺乏對知識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對材料、觀點和設問的閲讀能力、運用理論術語分析問題的能力、規範地書寫、有邏輯性地組織答題能力欠缺。

4.學生生活經驗貧乏,教學生活化有難度

如不能準確認知生活必需品、三農、農民工,設計家庭消費結構及其開支比例不實際、設計投資方案隨心所欲等;絕大部分學生在家庭的過多關懷和直接保護下獲取生活經驗的途徑還較少,探究活動難以進行,那麼,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邏輯怎樣體現?

5.學習動力不夠、課時不足問題

基於上述原因和某些顯見的對政治的偏見而使部分學生對該科目的自主學習大為打折。而對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爭取教學高質量,師生都有負擔。

6.學生的學習如何評價

按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要求,對學生評價就必須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感、學習方式等。那麼,如何指導學生儘快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如何隨堂、隨課進行學習評價,對於學生修習過程的評價如何做到公正、客觀。這都需要我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拿出一套既符合我們學科實際,又可操作好的評價方法。

三、解決的思路與方法

難處與困惑,在教改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它既是我們探索與解決的科研課題,又提供了我們推進課改、深化課改的發展空間。對此,我們曾經思索並堅持瞭如下思路與辦法:

1.堅持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繼續學習《課程標準》、《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指導意見》,閲讀相關理論書籍、學術文章,轉變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素質,儘快度過煩躁期、搖擺期。

2.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

希望多走出去引進來,能與同行老師們研討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參與校本教研,努力研討和開發學校課程;用足用好新教材併合力開發教學、教輔資料。

3.多渠道師生互動促教改

可以以師生面對面的座談形式、一對多或學習小組等形式,配合班主任協調其他科老師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建立新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師生一起反思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情況,做好成長記錄,體驗成長的收穫與喜悦。

4.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現象

利用我校視聽課提供的視頻資源,讓學生點評時事;適時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興趣挖掘潛能,促使學生能利用家校網絡搜索、收集資料,更好掌握和拓展雙基,體驗政治學科的實用性和並實現生活化。

5.教學中幾對關係的適當處理:

①知識廣度與深度的關係:準確解讀課標,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與整合。

②教學進度與學生參與度的關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在活動中體驗,轉變學習方式。

高中思想工作總結 篇3

本學年以來,本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這學年裏,我在思想上嚴於律己,熱愛教育事業。時時鞭策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一學年來,我還積極參加各類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做好各項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整學年的教學任務很重。本人爭取多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本人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本人的信念是-決不打無準備的仗。這學年擔任高三(1)(2)班語文教學,並擔任高三年級備課組組長,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培優輔差是這學年教學工作的重頭戲,因為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尖子生和後進生。對於後進生,本人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首先是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然後是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交朋友,使他們懂得老師沒有把他們看扁,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最後是發動班上的優生自願當後進生們的輔導老師,令我欣慰的是優生們表現非常的踴躍,我問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當輔導老師,他們説:老師都那麼有信心他們會學好,我們同樣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輔導下,他一定有很大的進步。於是,我讓他們組成一幫一小組,並給他們開會,提出老師必須履行的職責,主要就是檢查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生掌握課本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給後進生根據各自的情況定出目標,讓他們雙方都朝着那個目標前進。老師們確實是非常盡責,而學生時刻有個老師在身旁指點,學起來也非常起勁。一段時間下來,學生都有進步,有的進步非常快。

在班級工作方面,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三(2)班班主任,在本年度的班級工作中,本人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老動、愛學習等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班幹部是老師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養得力的班幹部作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還常跟班幹部交流,瞭解他們工作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工作。使班幹部能在同學中樹立起威信,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班級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本人在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工作積極、主動,任勞任怨。不斤斤計較,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在這一學年裏,我班學生陳丹同學在南京市好家長杯作文比賽中獲縣二等獎。在上學期期末調研中語文合格率為86﹪。

總之,本人在工作上發揚了任勞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計個人得失,以校為家,以教為本;對待同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並能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對待學生則愛護有加,但決不放鬆嚴格要求。這一切行動,都源於一個目標──我要做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

高中思想工作總結 篇4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擔負着用馬列主義基本觀點教育學生的德育重任,有其特殊性與要求。而此次課改的核心是新課程的實施,但新課標的各項配套跟不上。以往的老問題如今又遭遇新困難。因此,如何把握課標實質,樹立新的教材觀、教學觀,跟進新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等,是我們一線教師不斷摸索、反思的問題。為便於交流以共同提高,更好落實新課程教學,現將一學期以來對上述問題的實踐與思考作以下概括總結。

一、學科教學情況

1.學習新理念,落實備課組的活動

備課組的工作伸縮性很大,既需一定的客觀條件,更需發揮主觀能動性,羣策羣力。

①在暑期七月培訓的基礎上鑽研課程標準,通讀《經濟生活》教材並整體思考教學,制定教學計劃;集體備課統一目標、進度、作業、測試。

②開展教研活動,上好公開課,相互聽課評課;與兄弟學校交流合作,借鑑以提高教學質量。

③進行階段性反思,做好命題、閲卷、質量分析和教學小結等工作。

2.圍繞新課標,適當調整教材內容

舊教材《經濟常識》分上下兩冊,供高一一學年教學使用,而今壓縮成必修模塊Ⅰ《經濟生活》一冊,需在一學期教完,每週課時仍為2節。顯然,每課時的容量比以往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可能導致課上“聽懂了”而到用時又束手無策的現象。

我們在處理教材時的策略: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如:

①有所突出,各課突出關鍵詞主幹觀點,第一課的核心是介紹“貨幣理論”;

②有所引伸,降低學生起步的門檻,第一課第一框題調整為兩節課,圍繞貨幣的 “神”(神在何處、為什麼神)和“奇”(奇在何方、為什麼奇)兩個問題展開,貨幣的“奇”主要通過貨幣形態的發展來認知,“神”主要通過貨幣的職能來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時事新聞、生活熱點設計閲讀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動,關於“公司的經營”就有許多典型案例可供學生討論分析;

④有所省略,自編學生“學案”、設計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新時代的勞動者》、《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比較“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由現狀到目標,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就分別省下一課時時間。

3.辯證運用傳統教學,強化對核心觀點的體悟

基於新的教學理念,課程專家建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老師講授少了學生討論多了。但一段時間實施,我們發現:主要發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躍分子而另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大多數時間是在看別人的“表演”,自己不準備,也不想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課堂上的收穫反不如以前。這樣下去可能導致:學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兩極分化,則課程改革“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就會落空。

我們針對政治學科的特點,立足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鞏固。雖然嘗試了一些課堂模式,組織了些個綜合探究活動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感悟,但仍對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加以辯證運用。教和學都無定法,該探究時就探究,該傳統時就傳統,關鍵在於實效性。討論辯論課、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教學等等是否就是新課改的標誌,是否就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4.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積極探索新的評價方式

現有人教版配套的《新課標新學案》、《教師教學用書》實際上與新課標不太配套;大學聯考的考試要求有可能和新課標的要求不一致。要兼顧大學聯考結果和素質過程,功夫還在過程的有效管理,克服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重視和開發非智力因素,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①學生學案等教輔資料有選擇有改造地用,重在學法指導,形成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②課後練習及作業處理:根據教學進程適當編選一些練習,依據學生的自身情況,有區別地書寫評語,使學生在評語中知道自己的學習狀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並反饋。

③嘗試評價主體與評價方式多元化,指導學生使用好“個人成長記錄袋” ,隨時隨地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學習表現和活動業績,鼓勵和培養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二、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1.教材與新課程標準如何對應

課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識的內在聯繫,設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動,對完全落實課程標準要求而言顯得過於理想化。大量的探究活動,其目的是從真實情景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於引起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入門;而淡化了知識的內在聯繫,壓縮在時間非常有限的課時內,要求學生跳躍性思維,卻帶來斷層感和挫折感,無疑又影響新課標教學目標的落實。

2.教輔資料與新課標還不配套

作為同步使用的學生學案題目偏舊,參考答案思維答法老套,能力拓展題有的一眼望穿有的則不知所云,和教師用書中一樣,有的提法仍沿用舊教材甚至出錯,使學生無興趣做、懶得思考、不屑於動筆或乾脆不練。求助於網絡資源,江蘇廣東等地的多數練習偏難,他們立足於當地情境的開放性試題又讓學生無從下手。

3.學生雙基不紮實,學習起來捉襟見肘

由於學生對會考政治開卷考的錯誤認識和國中教學及考試的短視性操作,形成學生急功近利的學習心態和應對方式,進入高中,門檻一下提高,加大了銜接上和適應中的難度。課堂、作業、答卷中暴露出學生缺乏對知識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對材料、觀點和設問的閲讀能力、運用理論術語分析問題的能力、規範地書寫、有邏輯性地組織答題能力欠缺。

4.學生生活經驗貧乏,教學生活化有難度

如不能準確認知生活必需品、三農、農民工,設計家庭消費結構及其開支比例不實際、設計投資方案隨心所欲等;絕大部分學生在家庭的過多關懷和直接保護下獲取生活經驗的途徑還較少,探究活動難以進行,那麼,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邏輯怎樣體現?

5.學習動力不夠、課時不足問題

基於上述原因和某些顯見的對政治的偏見而使部分學生對該科目的自主學習大為打折。而對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爭取教學高質量,師生都有負擔。

6.學生的學習如何評價

按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要求,對學生評價就必須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感、學習方式等。那麼,如何指導學生儘快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如何隨堂、隨課進行學習評價,對於學生修習過程的評價如何做到公正、客觀。這都需要我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拿出一套既符合我們學科實際,又可操作好的評價方法。

三、解決的思路與方法

難處與困惑,在教改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它既是我們探索與解決的科研課題,又提供了我們推進課改、深化課改的發展空間。對此,我們曾經思索並堅持瞭如下思路與辦法:

1.堅持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繼續學習《課程標準》、《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指導意見》,閲讀相關理論書籍、學術文章,轉變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素質,儘快度過煩躁期、搖擺期。

2.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

希望多走出去引進來,能與同行老師們研討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參與校本教研,努力研討和開發學校課程;用足用好新教材併合力開發教學、教輔資料。

3.多渠道師生互動促教改

可以以師生面對面的座談形式、一對多或學習小組等形式,配合班主任協調其他科老師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建立新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師生一起反思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情況,做好成長記錄,體驗成長的收穫與喜悦。

4.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現象

利用我校視聽課提供的視頻資源,讓學生點評時事;適時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興趣挖掘潛能,促使學生能利用家校網絡搜索、收集資料,更好掌握和拓展雙基,體驗政治學科的實用性和並實現生活化。

5.教學中幾對關係的適當處理:

①知識廣度與深度的關係:準確解讀課標,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與整合。

②教學進度與學生參與度的關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在活動中體驗,轉變學習方式。

高中思想工作總結 篇5

自xx年新課程改革以來,我一直擔任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科任。這些年我在同事們特別是在丘廣輝教師工作室的指導幫助下,積極投身於課改之中,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實踐中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高中政治教學水平。我在教學實踐中將以往的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後的政治課的內容與教學模式的比較中有了新的認識,總結以下幾點:

一、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

第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動起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當好一堂課的設計者,要學會挖掘素材。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採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着正確的方向學習。

二、搞好教學的調整與優化。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在講述《文化的多樣性》時,先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國家民族的各種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三、實踐導學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長期以來,政治教學都陷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熱情低,課堂效率低下,考試成績差。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輕學生課後補課的負擔,提大學聯考試成績,我們備課組大膽在高一政治課中實踐導學案教學的方法,尋找適合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模式。通過學案導學教學實踐,我欣喜地看到課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學生能看見自己學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解決和提高,例如:在導學案設計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節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的能力。但缺少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思考空間,某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提高,這是我在導學案上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

四、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於鄉土材料就發生在學生身邊,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説,有事可做,尤其在蒐集事先佈置的材料的時候,學生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覺,那麼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在《文化生活》的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去設計各種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與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結合自己的體驗,我們客家人有哪些傳統文化?可否用一兩個事例加以説明?”這裏,由學生舉出一些例子,老師將這些例子歸納為幾個方面: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參與教育科研,促進反思的超越。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有助於提高自己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提高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能力;有助於教師把已有的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提升對教學的理論性認識;有助於在教學中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現象,並主動去探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任教以來我認真積極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我認為只有在學術上嚴謹,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教師知識積累多了、深了,學生才能信任老師,願意接受老師教導。

會反思是一種智慧,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現,作為優秀的教師必須是一位善於質疑,善於反思,善於總結的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