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記者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重視學習,不斷汲取知識養分,自覺強化與時俱進的意識,接受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力爭做一名學習型、專家型新聞工作者,提高創新思維和辨別能力,運用逆向思維和發散型思維,在新的崗位上迎接新的挑戰。作為一個記者就應該這樣強化自己!

報社記者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報社記者年終工作總結1

20XX年,在報社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編委會的業務指導下,濰坊晚報記者部全體人員凝心聚力,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圓滿完成了報社領導交付的新聞宣傳任務。20XX年,對於我們記者部來説,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在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情況下,記者部全體人員開動腦筋,勇於接受挑戰的一年。回首一年的採訪歷程,既有累積的眾多好經驗好做法,也有教訓。為發揚擴大好經驗,有效規避以往的失誤,特作以下總結。

一、時刻牢記“政治家辦報”,繃緊“安全”這根弦

XX年,我們記者部採訪的近20xx篇稿件,沒有出現輿論導向錯誤,沒發生大的差錯,這跟我們時刻牢記政治家辦報、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關係。

在平時,在對記者的教育中,我們時刻把報紙“安全”作為頭等大事,通過部室內部的理論學習,大力提升記者作為政治家的鑑別力、敏鋭性、藝術性、責任感。第一,處理好新聞宣傳和政治紀律的關係,再好的新聞、再好的策劃,必須以黨的中心工作為出發點,堅決做到“幫忙不添亂”,時刻教育記者,黨委和政府關心的,一定是老百姓關心的,是魚水的關係,不是水火的關係,這個報道基調不能跑調走音。第二,明確防範重點,對市委市政府召開的,譬如人大政協會議,風箏會、魯台會等,把好每一道關口,把每一道關口的運行情況都瞭如指掌,層層把關。

二、找準“切入點”,讓黨委政府和百姓都滿意

20XX年5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推進和諧創建工作的意見,我們在分管總編許榮安同志的指導下,立即成立了和諧創建宣傳小組,結合晚報的具體情況,針對民生,制定了宣傳報道計劃。把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三最”作為宣傳報道的切入點,確立了“和諧創建。晚報記者社區行”、“和諧創建。故事”、“和諧創建。民情”、“和諧創建。亮點”等4個主要欄目,連續、深度報道了和諧創建工作中的措施、亮點,並對影響社會不和諧因素進行適度曝光,及時反映了市委、市府在和諧社會創建方面的重要部署和具體安排。截止12月10日,“和諧創建。晚報記者社區行”、“和諧創建。故事”、“和諧創建。民情”、“和諧創建。亮點”等4個主要欄目,共用稿88篇,對和諧創建工作展開了全方位、多領域的宣傳報道,為全市的和諧創建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這次宣傳報道,不但達到了市委市政府滿意的效果,老百姓也是拍手稱讚,在晚報宣傳的助推下,市民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了,政府沒及時發現的問題,我們的記者通過深入採訪找到了,真正起到了“黨委政府聯繫老百姓的橋樑”作用。

三、關注民生服務社會

關注民生服務社會,是我們記者部XX年所作的重點文章。為了把黨勇的愛心不斷傳遞下去,由我們記者部牽頭,濰坊日報社、濰坊嘉國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亞洲華納(北京)音樂娛樂諮詢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黨勇愛心捐助行動”,以專門救助那些父母去世或者父母離異的孤兒和困難孩子。通過在北京召開愛心義演大型演唱會新聞發佈會,“黨勇愛心捐助行動”徵名,愛心義演演唱會等形式,動員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羣體。

自來水、燃氣、供熱、公交等市政公用行業,也是與市民息息相關的事兒,不僅關係到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代表着城市的臉面和形象。XX年,濰坊晚報記者始終以關注民生眼光和角度,大力報道這方面的新聞。

就拿供熱來説,一直是廣大市民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每到冬季市民非常渴盼了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供熱舉措,也非常希望能夠正當維護自己的供熱權益。為此,濰坊晚報記者從供熱開始前一個月,就對供熱情況進行跟蹤報道,供熱開始後,更是多方位及時全面展開報道。從供熱達標温度、供熱合同的簽定、供熱費的繳取到供熱不達標可要求賠償、供熱舉報投訴等多個方面,市民都從晚報上獲得了相關的信息,不僅掌握了供熱的相關政策,而且對整個供熱局勢一目瞭然。許多市民還將晚報上刊發的供熱報道剪貼下來,作為資料保存。濰坊市供熱辦工作人員説,這幾年市民百姓的供熱維權意識明顯提高,濰坊晚報立了一大功。

XX年歲首,濰坊市區燃氣價格調整聽證會召開,我們及時以整版的報道《市民熱議燃氣價格調整》對此進行了報道,從燃氣為什麼調價、打算調多少到社會各界對此次燃氣調價的反應,逐一進行了詳細報道,讓廣大讀者詳細瞭解了此次燃氣調價的相關情況,稿子見報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公交公司每年都將新增新線路,同時一些老線路也進行優化調整,每當公交線路有變化時,濰坊晚報總是在第一時間內將有關情況報道給廣大市民,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為更好地關注百姓身邊的人和事,為市民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鑑於此,濰坊晚報全新改版時,專門新增了一個民生新聞版,增加報紙的貼近性、服務性、實用性。市民遇到什麼難題,也願意跟晚報説一聲,晚報記者盡最大能力給予呼籲,幫助很多市民市民解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濰坊晚報成了廣大市民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與市民羣眾的距離走得也越來越近。

四、做大做強“社會新聞”,吸引讀者視線

與省級晚報相比,作為地市晚報的新聞資源是不能與其相提並論的,為此,我們積極開拓新聞源,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深度挖掘信息內涵,及時放大自己掌握的原始信息。同城媒體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濰坊晚報有的,濰坊電視台也有,齊魯晚報濰坊版也有。怎麼辦?必須比高度、深度。我市中秋節休班,其他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一消息,單純從報道消息來説,我們不可能是獨家新聞。於是,我們立即調度記者進機關進社區進工廠去商店,採訪了各個階層的人士,讓他們討論中秋節休班的利弊,得出的結論是“此舉凹現了政府管理的人性化”,由於本篇大稿出手快、見報早,成了獨家的深度報道,可能其他媒體覺得,再做也做不出什麼新意,於是紛紛轉載本報的內容。

五、走出去鍛鍊記者隊伍,提升報紙知名度

全面接軌青島,實現一體化發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實際,經過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山東半島區域發展戰略部署的迫切需要,是順應區域經濟發展趨勢,把握先機,實現率先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市作出的這一接軌青島的重大戰略決策,給本報報道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挑戰。此次活動是我市首次到外地市舉辦如此大規模的經濟活動,作為參與報道的晚報來説,外出採訪,給前方記者與後方編輯之間交流帶來諸多不便;另外,到外地採寫稿件需克服人地生疏、採訪不便等原因帶來的影響。

因此在赴青島前,我們記者部就此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從報道方案,到前往報道的人選等均在事先考慮周全,最終決定組成四人集中報道小組,由李培華副總編帶隊,一名副主任和兩名得力記者前往報道這一重大活動,這在單一媒體中人員是最少的。

20XX(青島)濰坊週期間共舉辦十大活動。具有活動多,活動場館分散、活動舉行時間集中等特點,分別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五四廣場、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等多個場地舉行,在活動期間,兩名記者克服場地分散等不利因素,合理安排時間,實在無法按常規採訪的活動,安排記者隨機而動,趕場完成採訪任務,由於安排合理,十大主要活動無一出現遺漏,做到了每項活動均有人員到場採訪。

在青島採訪的幾天裏,記者基本上是白天馬不停蹄地根據採訪計劃四處趕場採訪,晚上連夜寫稿,經前方總編及宣傳部門審稿後迅速發送到後方編輯手中。其中有幾項活動是晚間舉行,如濰坊同鄉懇談會、夜光風箏放飛等都是在晚間舉行,活動結束已晚上八九點鐘,甚至到了十點多,但不管多晚,前方記者都做到及時採寫,連夜發稿。為了更好地完成採訪任務,一天的採寫結束後,連夜在帶隊總編的主持下,開會對當天的採訪進行小結,並在一起籌劃第二天採訪,經過上下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六天的採訪任務。

在六天的時間內,本報每天進行了兩至三個版面的集中報道,採寫稿件的任務相當繁重,在這幾天中,根據晚報的特點,精心策劃採用消息、現場特寫、現場花絮等形式,就濰坊周的盛況,濰坊周在島城引起的反響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掃描,將一個遠在青島舉行的濰坊周,完完整整地展現在濰坊市民面前。一方面圓滿完成了市裏的重大活動報道,另一方面,前方記者圖文並茂的稿件,也大大提高了報紙的可讀性,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市委宣傳部以及發改委等部門同樣對本報的報道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這幾天的報道中,對我們的記者隊伍是個考驗,對我們的策劃以及連續作戰能力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報社記者年終工作總結2

來報社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從學生過渡到一個真正的社會人,是記者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讓我更快地成長了。

現在,可以説,我熟悉酉陽比熟悉黔江多。雖然在黔江生活了20xx年,但是一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她知之甚少。但是,酉陽於我而言,並不是一個工作的地方那麼簡單。每天,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報道,需要關注。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地方、一件事,關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這個職業,讓我能夠更快地熟悉酉陽、瞭解酉陽,關注着她的每一步成長,每一個細小的變化。剛來的時候,説的是“你們酉陽”,現在,已經習慣了説“我們酉陽”。

一年時間以來,熟悉了這個城市,融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因為努力不夠,學習不夠。一直對她瞭解得不深,不透。對工作,同樣。以前,為了鞭策自己,所以告訴自己,“要將工作當作事業,將事業當作人生。”可是,慚愧的是,我沒有做到。記者這個稱呼,有的時候,感覺是辜負了的。

到目前為止,工作上,談不上什麼成績。從一開始,就定位為時政記者。如何將時政新聞做好,一直在尋找,但是,一直也沒做好。缺乏一雙發現新聞的眼睛,缺乏對大局的判斷力,把握不住“勢“的走向,決定了我發現不了好新聞。

記憶猶新的是那次開全縣的安全生產工作會,回來之後,我只按照常規寫了一篇會議報道,對會議中的許多新聞點卻視而不見。最後,在熊老師的提點下,才將安全生產有獎舉報機制和聘請100名安全生產信息員另寫了兩篇新聞。從那以後,每次開會的時候,總要先問自己,這次會議有沒有別的新聞點。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有意識的訓練,逐漸讓自己能夠跳出會議寫會議。

下半年,希望能夠多深入基層,希望報社策劃的“青年記者住農家進園區上工地”中有我濃墨重彩的一筆。一直以來,沒怎麼下過鄉,即使去,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再加上從小的農村生活經歷比較少,對於下鄉總有一點心理難關沒過。但是,通過上個月下大溪、下板溪,雖然大溪是和小歐一塊去的,板溪也比較近,但是,採訪都轉換了一種方式,繞過當地政府,直接和老百姓接觸,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見過的東西。比如大溪,一直是和領導一起去看的,台地結構漂亮,現在老百姓的建房積極性表面看起來也很高,但是,和他們接觸之後才發現,台地的問題很多,甚至會影響到移民的生命安全。這便是真正的基層。或者政府做事了,但是,老百姓始終是弱者。這一點,應該向歐道路學習。他以專業的態度報道了巖峯村的現狀,又以悲憫的情懷為巖峯國小做了實事。

這兩次採訪,讓我對深入基層採訪有了新的認識。雖然不算真正地沉下去了,但是我相信,邁出了第一步,後面的路就不會走得那麼畏首畏尾,會走的更遠、更深層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