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教師個人的工作總結(通用3篇)

五月份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篇1

一、確實基礎。

五月份教師個人的工作總結(通用3篇)

1、早下手,抓反覆。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況且從升一到升三,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升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升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

升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餘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升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升始速度,為後來的大量閲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升學生的能力

六冊書的課內文言文我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3、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夾敍夾議的記敍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升起來。

二、廣泛拓展

1、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題材或體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2、堅持以剪報的形式擴大學生閲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3、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年級。

三、最後衝刺

1、升三第一學期,我們沒有急於進入複習,課堂時間全部用來上新課,家庭作業以複習前四冊書的內容為主,然後分四次進行測試,檢查複習效果,不合格者單獨輔導。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做到了人人過關。

2、專項複習。包括文言虛詞、實詞,古文化常識,詩詞鑑賞等,每項複習結束都有自編配套試卷加以檢測鞏固。在作文方面,抽出課堂時間寫限時作文,提升學生臨場作文能力。根據各班不同情況,從審題、結構、材料、語言等方面專項突破。

3、時事話題討論。近年來的升考越來越注重考察學生的思辯能力,為此我們常常將報刊中的社會討論熱點拿到課堂上加以討論,並讓學生在討論後整理成文。升三階段我們先後討論了“上海城市精神”、“十八歲了,還該不該由父母負擔生活”、“科學家和明星”、“新時代下雷鋒精神”、“非典帶來的思考”等等。這種討論看似與應試無關,佔用了不少課堂時間,實則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本來程度較好的班級效果尤佳。

4、適度訓練綜合性試卷。為避免重複操練,我們對眾多綜合性試卷作了挑選,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全年級統一測試,重在訓練考生考試的感覺。

四、多説兩句

應該指出的是,20xx屆徐匯中學的語文升考取得較好成績,除了以上這些具體做法以外,也和整個年級組乃至整所學校的良好風氣分不開,正是因為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使得我們這些智商並不見得升的同學在升考中取得了較升的成績。

而之所以能夠摸索出這樣一條道路並堅持走下來,則要歸功於我們團結一致的備課組。三年來,我們一直步調一致,不僅進度相同,而且分工協作,資源共享。老帶新,新促老,在統一的教學方案下,各具特色地開展各班的教學,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我們的老師不計名利,兢兢業業,認真塌實,任勞任怨。不僅解答學生的質疑,而且常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學科學習上來,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我們的做法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各個學校又有很大區別,我們真誠希望能得到同仁們的不吝指正,也希望這些做法中能有一兩點對大家有所啟發。

五月份教師個人的工作總結 篇2

一學期以來,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各項活動開展得井井有條,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學校正健康、穩步前進。但教育質量是我們的生命,最後一個多月,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更大、更艱鉅。如何帶領師生搞好複習,打好攻堅戰,取得更好的成績,給家長、社會一個滿意的交代是本月主抓的重點。

五月份,我們主要做好了以下幾件事:

一、校園文明禮儀規範教育

為規範師生文明行為,構建和諧校園。我們印發了《校園文明禮儀規範》,從穿着禮儀到餐桌禮儀共七大項(穿着禮儀、行走禮儀、尊師禮儀、同學禮儀、升旗禮儀、集會禮儀、餐桌禮儀)。學生人手一冊,人人書寫體會,班班進行討論,並由少先隊牽頭,對學生在校表現進行督查,演講徵文,取得了一定效果,為學生靜心複習奠定了基礎。

二、抓好畢業班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

通過前兩次摸底考試,針對我校六年級部分學生數學基礎差、成績過低,學校結合班主任、課任教師、優秀學生層層召開會議,研究複習方法,為學困生能夠進1分而努力。

三、抓好非畢業班末複習工作

(1)複習期間,實行領導包班制度。領導對所包班級必須做到“每週五個一”:每天查一次所包教師的出勤情況;每天上下午進教室查班一次;每天對所包教師聽課一次;每週查一次複習教案;每週驗收一次所包年級的教學質量(可利用走訪學生、口頭提問、卷面考查等形式)。期末考評領導與所包教師教師成績掛鈎。

(2)定時評比複習課教案,開好校級複習研討會。

四、抓好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工作

組織全校教師開展集體教研集體備課活動,蒐集校本教研學習材料,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帶領他們寫好教學反思,制定複習工作計劃,為提高教育教學成績打下基礎。

五、抓好了幾項活動

1、認真帶領師生加強體育鍛煉,特別重視了學生的課間操和課外活動,保證了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鍊時間,增強了師生體質,為師生工作、學習奠定了基礎。

2、開展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鄉舉行的版畫製作中,我校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3、繼續開展讀書活動。

學生繼續深入背誦《朱子家訓》、《三字經》等千古美文;教師在書寫好筆記的同時,撰寫教學隨筆、讀書體會並在龍王中心學校博客上發表。截至目前,我校在龍王中心學校博客上發表體會、反思共65篇,位居龍王鄉國小第一。

4、計劃安排好了“安全生產月”活動,做好安全工作總結。

以上是本月工作的簡單彙報,點滴的成績説明了我校已沿着健康發展的軌道闊步前進。“路漫漫兮其修遠兮”,今後,我們會倍加努力,做好教學工作計劃,爭取辦好龍王一流教育。

五月份教師個人的工作總結 篇3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書的序言部分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着人心靈的教育。所謂“無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的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説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説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關注,並從教育的細節入手身體力行。書中從四個部分: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有效關注教育的66個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有位哲人説:“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事與做人。”其實,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實質也就是做人。因此,書中的.四個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學生只有具備了做人的各項品質才能更好地學習、做事,也才能與周圍的人和諧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然後才是傳授知識。

編者將教師最需關注的xx個細節一一闡述,而在闡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論述,在闡述一個品質細節前,編者都引用了兩句名人名言來概括該品質的重要意義,緊接着運用一些鮮活的真人實例來具體論述,最後,編者提出培養這些良好品質的方法和建議,使這本理論性很強的書增加了不少的文學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讀者的興趣。

書中講述的教師最需關注的教育細節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貴的,給我的印象最深。我們如何理解健康的含義: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説過:“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可見身心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從小就跟着酷愛體育運動的父親走村串户,穿林渡水。x歲時,他從父親那得到一支槍,之後開始獨立活動,開始了釣魚、打獵和探險的生活,而年幼時的這些經歷成了《老人與海》的寫作素材。

強身是重要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更要強調“強心”。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也是班主任。作為班主任更要在教學思想上和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教育,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爆發。我們班上有個小男孩叫很聰明,但就是説話時有些口吃,説上一句完整的話很費勁。經過家訪我得知,父母都外出打工,他從小跟着奶奶長大。奶奶沒什麼文化,年紀也大了,雖然一直對孩子的口吃耿耿於懷,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是好。在班裏,同學們也都總是笑話,以至於他都不愛回答問題。我注意到這一點之後,上課時就試着提問問題,當他站起來,我就對她説:“,你別急,先想好了怎麼説再回答。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非常棒。”等回答完了之後,我會要求全班同學給他掌聲來鼓勵他。並且表揚鼓掌的同學們都很有愛心,都是好孩子。漸漸地越來越愛回答問題,同學生也不再取笑他,反而關心起他來,課下時總會有幾個小朋友圍着他教他説話,糾正他、幫助他。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xx個教育細節》對廣大的教師有很強的學習和借鑑意義,作為教師我將細細品味書中提及的每一個教育細節,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這些教育思想,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話説得好: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教不好,而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做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