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文化的總結(通用5篇)

對中國文化的總結 篇1

中華傳統文化是文明的結晶,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對中國文化的總結(通用5篇)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悦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孔子在《論語》這部書中,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普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麼是好事情,什麼事情是壞的。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園長面對老師,尤其女性,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員工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身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給學生做出表率,正確引導員學生的行為,樹立良好的風氣,只有員工心平氣順,工作才能有積極性,才能達到和諧共處,更好的工作。

對中國文化的總結 篇2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萬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它根植於封建主義的土壤,經過五千年的錘鍊,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着較勁找茬的心態,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眼球像掃描儀一樣機械地掃看着,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歎自己才疏學淺,只瞭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聖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着的內在含義。而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慾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代風氣,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侷限於自己的世界裏。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一個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二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解決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人內心的貪嗔痴,使我們的境界充其量也就僅僅侷限於第一個問題而無法達到更高。時代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拋卻世俗的慾望,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藥。但再好的良藥也得有人願意接受,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於它,才能發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藥全盤否定和摒棄的衝動,豈不痛哉?

一人獨自走在街上,發現戴手串的人越來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這的手串真能夠安撫我們那份不安、焦慮、懷疑、悲觀嗎?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社會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我們還需要藉助外來的東西增強自己的內心嗎?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淨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藴時,我們離佛家所説的無悲無喜、無慾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很期待。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着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我這晚輩後生尚不具備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始終相信人的處世之法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三大問題之道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無數仁人義士以生命和實踐換來的寶貴財富,能夠承受的住這幾百年科學發展的考驗,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如今的中國社會,急需傳統文化匡時濟世。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對中國文化的總結 篇3

冥冥中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引導着我們在向一個方向靠近,又彷彿所有積累下的困惑、憂慮、不解在剎那間得以理解和融通,當我們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工作中拼搏人生時,當我們時時驚詫於人世社會中種種有悖常理之現象時,一絲隱約的不安抑或是顧慮湧上心頭,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社會以及這個社會的人們到底缺失了什麼?到底是趨於一個什麼樣的價值取向?

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課程——《弟子規》,頓悟間,忽然悵然若釋,一切的不解和疑惑都好像有了方向和答案,“人生難得頓悟之時啊!”,通過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體會、分享,我深入並充分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凝結的精華,感受到了先師孔子總結的《弟子規》中其包羅萬象的為人之道、處事哲學、行為準則之魅力,恍然明白:這才是做人之根本啊!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多麼經典、深刻而又質樸的內涵啊,縱觀世界,哪個國家有我們這個民族積累了五千年的文明史,為後世留下了諸如《弟子規》這樣的傳統文化精髓瑰寶呢!但非常現實的客觀問題是,一方面,我們有着寶貴的傳統文化精神遺產,另一方面,國人卻多數無從得知甚至是排斥誤解,捨本逐末地在世俗名利場上竭澤而漁,一代又一代丟失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做人處事之根本,以致於社會上才有瞭如此之多的冷漠、無情、虛偽、失責甚至是道德淪喪,君不見,從 “我爸是李剛”到“官員醉駕公車撞人事件”,從“復旦學子冷視黃山救命犧牲警察”到“雲南中學宿舍再現學生自毆致亡事件”,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在網絡或新聞上看到一幕又一幕的令人驚歎之舉,太多太多無法理喻、違背常規的事件一次次肆無忌憚的衝擊着國人的道德神經,痛定思痛,從深層次剖析,這難道不正是一種道德行為準則和人生價值觀的缺失嗎!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幸得以有機會了解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弟子規》,探求到了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撐力量,才不枉對於生命旅程的價值,一份厚重的歷史責任使命感頓時激情澎湃於心頭,我們再也不能沉默了,身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繼承的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從自我做起,身體力行的學習和踐行《弟子規》,同時帶動身邊更多的羣體去逐步瞭解、學習、接受和行動起來。

“傳承文明、繼承祖訓”,讓我們慷慨立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踐行優秀道德品行,共同開啟一份“責任、使命、行動”的規劃吧!

對中國文化的總結 篇4

為推動村莊文明作業昌盛展開,在新年降臨之際布隆吉鄉高度重視,以靠近日子,靠近民生,文娛日子,啟迪思想為總指針,在全鄉範圍內展開了“龍騰虎躍鬧新春,龍馬精力進萬家”主題活動。自活動發動以來,我鄉結合實踐,傑出地域特徵,堅持“健康有利、小型多樣、廣泛參加、寓教於樂”的準則,展開了方式多樣、內容豐厚的系列文明活動,受到了廣闊農民大眾的廣泛參加和熱情歡迎。現將活動展開狀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安排領導,精心策劃,營造稠密的節日空氣。

為全力做好新年文明活動,傑出地域特徵,確保活動有安排、有氣勢、有作用,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我鄉實踐,下發了《20xx年對於展開新年文明活動的安排定見》,擬定了具體的活動計劃,成立了由鄉政府鄉長任組長、有關擔任人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全部擔任對新年文明活動的輔導和引導,實在加強領導,仔細抓好活動安排實施,有效地確保了文明活動在我鄉的順利展開。一起在全鄉範圍內加強宣揚報道作業,充沛發揮首要媒體的宣揚作用,對迎新春文明活動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宣揚報道,充沛展現我鄉大眾傳承中華傳統文明的自豪心態和奮發進取的年代風貌,烘托出活潑向上、喜慶熱烈的新春文明空氣。

二、豐厚活動內容,立異載體,文明活動精彩紛呈。

一是舉行機關幹部聯誼會。20xx年12月25日晚8:30在鄉多功能文明活動室舉行機關幹部聯誼會,各駐村單位、鄉集鎮的人民大眾共100餘人參加。聯誼會上歌唱、歌舞,小品、興趣遊戲等方式多樣,使得全機幹部度過一個歡喜、輕鬆、豐厚的聯誼會。

二是舉行傳統社火匯演。依照全縣新年文明活動全體安排,結合傳統特徵,我鄉組建了以秧歌隊、太平鼓隊為主的70人的迎春社火隊,新年時期在全鄉範圍內進行社火拜年扮演並參加全縣新年社火匯演,共表演30餘場次,觀看大眾7000人次。大幅度地進步新年文明活動的水平緩吸引力。

三是舉行“全民健身”文體活動。在新年時期,各村活潑安排文藝主幹排練文藝節目舉行巡迴溝通表演。全鄉共展開溝通表演12場次,表演節目32個,觀看大眾2400餘人。經過溝通,極大了豐厚表演方式,進步了各村文明建設水平。

四是舉行“新農村、新風尚”文體活動。在新年時期,各村充沛使用各自的文明室及文體器件,安排大眾展開象棋、撲克、牛九、乒乓球等健康文體活動,舉行競智競技競賽、遊藝活動和跨村組的聯誼活動,擴大了大眾參加面,進一步激起大眾參加文體活動的熱情,營造節日氣氛。

五是展開“學在農家”讀書活動。布隆吉鄉4個行政村活潑使用“農家書屋”文明活動陣地,展開各種方式的讀書學習活動,並確保節日時期書屋的正常開放,推動廣闊大眾學常識、用常識,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三、作用傑出,影響深遠,助力推動調和建設。

新年時期,我鄉結合實踐、量體裁衣,堅持把活潑底層、效勞廣闊大眾作為加強我鄉文明建設、展開新春文明活動的起點和立足點,廣泛吸引了農民大眾活潑參加到迎春文明活動中來。經過展開一系列體現新年傳統文明、具有我鄉特徵的活動,即宏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明,又充沛展現了我鄉大眾奮發進取的年代風貌,有力地推動了我鄉文明建設,用先進文明引領人民大眾精力文明日子,讓廣闊大眾過上了一個吉祥喜慶、熱烈健康、文明調和的新年。

對中國文化的總結 篇5

我校體育組課外活動總結情況如下:本學期體育活動組織嚴密,活動有效。嚴格按照學期初制定的計劃,及早動手,積極籌劃,使課外活動時間、地點、人員固定,保證了活動的穩定性。另外,活動內容全面、具體,教師提前備課,活動時紮實有效。小組成員對活動內容掌握較快,每次都達到了較好效果。學生不僅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而且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學能力也有一定發展。

在項目的選擇上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意志,讓學生不感覺到課外體育活動是一種負擔,只是普通鍛鍊身體的方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大力宣傳體育鍛煉的目的意義,改變了學生的態度,激發了學生鍛鍊身體的熱情。同時輔以遊戲和比賽的形式,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鍛鍊熱情,學生又得到了積極的鍛鍊。對於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從不歧視與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勵他們,使他們不但在體質上得到鍛鍊,在心靈上更樹立了自尊與自信。

有計劃、有措施之後,星期二至星期五第八節為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每個年級、每個班成立了興趣小組。學校有具體安排表,明確的規定,課外體育活動開展不得當的班級不能參評“文明示範班”。班主任不能參評優秀班主任。學生不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缺勤3次以上的,不能參評“三好學生”,體育教師不及時給予班級指導的也不能評優。這樣學校上下形成一股合力,大家都來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真正做到齊抓共管。

學生體質的增強,光靠一週的兩節體育課遠遠達不到需求。為此,我校結合“冬鍛”校內競賽,課外活動和大課間操等形式來補充鍛鍊的不足。開展冬鍛期間,學生保證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繩,並利用課間操練習踢毽、跳繩及各種素質練習。每月兩次的校內比賽幾乎都是全校性的參與。鼓勵班級利用早晨時間晨練等手段,有效的開展。堅持課外體育活動,我校每個星期利用升旗儀式大力宣傳表揚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得好的興趣小組和班級,推動了下一步工作的開展。

工作開展如何,主要看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領導的重視能起到推波且瀾的作用。羅定中學是一所廣東省田徑項目傳統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大家有目共睹。學校領導始終把體育當作宣傳學校的一張名片。每年的新學期計劃,校領導都要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有一名副校長親自抓體育工作,並責成體衞藝主任主管。從校級領導到中層幹部,再到體育老師和班主任老師都明確的分工。每個學年都配備了相應的領導負責。督促年級組長、班主任配合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外活動組織實施。全校的師生轉變觀念,達成共識,學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圍,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得到廣大師生的支持與配合,開展起來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