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學總結:辛苦並快樂着,經歷併成長着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轉眼間,又是一年總結時,回首一年來的經歷,一言以蔽之,辛苦並快樂着,經歷併成長着。不必説作為高三理科辦公室負責人換水關窗,也不必説作為校報編輯寫作編校,亦不必説作為黨員不斷學習反思提高,更不必説作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立德樹人,單説作為語文教師、備課組長和教研組長,我就感慨良多。為了留住逝去的過往,為了更好地指導工作,現總結如下:

教研教學總結:辛苦並快樂着,經歷併成長着

一、制定計劃,科學落實,工作有條不紊

“做事沒計劃,盲人騎瞎馬”。凡事要有個計劃,方能步步前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高度重視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在開學初,備課組就結合年級安排,以教學周為單位,制定了學期教學進度表,進度表上明確了主備人,讓教師提前明確教學安排以及自己什麼時候主備,主備什麼內容,以便制定個人計劃、早做打算。個人計劃,要根據教學進度表,結合班情與個人教學特色制定,內容要具體到每一天,每週一節的晚自習留給學生自由安排,如果本週任務完不成,可以利用這節課作為緩衝。計劃不一定就能跟上變化,有時候根據新的備考信息需要臨時增加新內容,這時候可以記在台歷上,靈活安排時間。我挑選的枱曆文化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文化性體現在上面寫有“論語”內容摘錄,旁邊還配有圖畫、通俗易懂,一日一則,日積月累,綜合素養會得到提高。實用性表現在,一週為一張,日期後面還有空白地方,旁邊還有便箋,可以記下需要落實的內容。

在具體落實計劃時,我的方法是,根據重要程度把任務劃分成了abc三類,a為着急且重要的事,我會立刻馬上親自去做。比如,太原學習歸來,瞭解到圖文轉換是必考內容,要立刻制定學案; b為重要但不着急的事,我會按部就班地做。比如,根據安排,某段時間要複習什麼內容,要嚴格落實計劃,一步一步,穩紮穩打;c為着急做但不重要的事,比如,取學案,我會安排別人去做。

二、摸準學情,吃透考綱,開展有效教學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知己”就是要了解學情,我們不僅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每接手一個新班,開學第一課就是做當年的大學聯考題,看一看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掌握學生的知識盲點。接着,就是與學生溝通交流,瞭解學生對語文課的看法、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以及自己喜歡的授課方式等,以期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

“知彼”就是要讀懂教材,吃透考綱,要清楚地知道大學聯考考什麼、怎樣考。題型千變萬化不容易把握,尤其是大學聯考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但,無論形式怎樣變化,學科能力是固定的,只要緊緊抓住所教學科考查的能力,我們就抓住了根本。語文學科就是要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表達運用和探究等六種能力。在複習備考時,我們要對着考綱所要考查的能力,一個個地梳理考點,然後根據學情,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逐個突破。

對於大學聯考考點我們是非要吃透不可的。為此,我不僅購買了很多專業書籍、訂閲了《語文月刊》雜誌,還主動聯繫大學聯考閲卷組參加了近兩年的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閲卷工作。大學聯考閲卷時看到過的,再加上平時考試評的學生作文,至少有兩萬篇。作為一名語文專業教師,就是要在30秒內能看出一篇不少於800字的學生考場作文值多少分。這是大學聯考作文閲卷的標準。有一次在學生宿舍值班的時候,發現桌子上放着一份語文答題卡,拿起一看,好傢伙,是一年前的,總分119分,作文54。我瀏覽了一下作文,發現,作文的主體敍述的是習以為常的故事,我還以為是敍述類文章,可最後兩段就成了議論,不過,審題準確,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標題、開頭段比較有文采,但我認為,這篇文章遠遠得不了54分,44分都算是高的。因為,這篇文章有文體不清的硬傷。由於職業病,當即,我就簡明扼要地給他們分析了這篇作文。

三、做實集體備課,做好校本教研,指導推行課改

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成為他們幸福的生活,使一節節課不至於成為教師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把教師們引到從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來。”我不敢説,語文教師都在進行教育科研,但我們一直都在進行校本教研活動,比如“聽説評課”、集體學習、出黑板報以及撰寫教學管理文章等。

對於“聽、説、評”課活動,語文組始終圍繞“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進行。在評課的時候,我們採取的方式是主講人説課、主評人評課、其他教師談優點與不足。為了避免評課流於形式,要求每名教師都要結合聽課內容談一個優點和一個不足,一個接一個説,且內容不能重複。如果有教師説不上來,或者不願意説,大家就大眼瞪小眼一直等着。一開始大家還不太習慣,但在我的堅持下,活動很快步入了正規,大家暢所欲言,缺點不迴避,優點有根據,雖然有些內容達不到理論的高度,但是聽評課活動確實是上了一個台階。

集體學習,我們不僅會同讀一本教育名著,還會讀教育教學雜誌,通常是一個教師主講讀書體會,其餘教師結合教學談自己的感悟。有一次,我給大家讀了《語文月刊》上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卷首語《網絡語言要慎用》,另一篇是《川端康成《雨傘》淺析》兩篇文章,同時,結合自己的習作實踐談了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準確、生動的問題,並號召大家多寫下水文,不僅要寫考場作文,還要寫新聞、詩歌等,做一個正確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語文教師。

我們認為,出黑板報,不僅能培養書寫、繪畫、設計等能力,還能鍛鍊教師在一定高度上對學科教學的理解把握能力。具體落實時,語文組按照“統分結合”的形式進行,力求人人有事做,人人都能得到鍛鍊。在出黑板報的前一個大教研的時間,具體負責出板報的備課組會為大家介紹小樣,然後大家一起討論修訂完善,在實施的過程中,具體負責的備課組全體人員都要參與,哪怕你只是在哪裏遞遞粉筆、挪挪桌子。在高三語文備課組出板報的時候,年過半百的陳主席都主動來到了現場。

語文教研組鼓勵教師將教育教學經驗轉化成書面文章,進而用自己的理論指導實踐。本學期幾乎所有的語文教師都至少在校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我就不僅指導學生習作,寫管理教學論文,還寫新聞通訊,有時還寫一寫詩歌。這樣,不僅保證了校報的稿源,還提升了語文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從而為理論指導實踐提供了可能。

課改要發展,關鍵看教研。語文教研組不但認真開好校本教研活動,而且十分重視發揮教研對課改工作的指導作用。在每次參觀學習後,我們都積極主動教研,並結合學情豐富完善課改模式,在參觀考察河北名校後,我就在新浪博客上寫了6篇課改博文,並在報告廳做了一節課改示範課;在本年度的“自主、互助、檢測”大學堂課改模式大賽中,語文教師薛紅霞獲得一等獎;另外,魏小婧老師、謝麗老師和劉安邦老師的課改課也很有特色。目前,“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學評教”已成為語文組的共識,“個性導入、閲讀深思、分層展示、師生共評、訓練提升”已成為語文課可資操作的程序。

同事們,逝去的,終將逝去,就像我們再也回不到童年一樣,還好,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還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就是總結,我想,只要我們利用好總結這一武器,就一定能留住我們應該留住的過往。以上就是我苦心竭力所要留住的過往,也就是我一年來的教研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