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心理健康教學總結(精選3篇)

一年級心理健康教學總結 篇1

一、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樹立楷模。

一年級心理健康教學總結(精選3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組織各項活動的過程中,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無時無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教師的作用是無處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着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影響着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因此,首先要求教師閲讀了什麼是心理健康、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護學生的心理資源、如何對學生進行一般性的心理輔導等方面的書籍。並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做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堅持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

會學習的人輕鬆愉快富有成效。進行學習心理輔導,能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既是當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學生將來能有效地進行終身學習、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學習心理輔導通過包括學習智能輔導,學習方法輔導,學習態度、動機、興趣和習慣的輔導,預防學生學習疲勞,減緩學生考試心理壓力等。學習方法不當是學生較突出的心理問題,應加以輔導。

2、課堂教學方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通過教學中的創造性教育,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通過文學欣賞、藝術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3、以發展學生個性、尊重學生為基矗

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團結、協作、競爭的同學關係,營造創造教育氛圍,創設創造性人格形成的有益的外部環境,促進學生創造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組織創造性實踐活動,通過組織主題活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參加創造性活動的機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為班級工作的開展、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創設了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

4、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創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圍,通過組織參加藝術節、黑板報、課外活動、各種競賽等,營造發展個性、師生平等的創造教育氛圍,教育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敢於向權威挑戰,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心理。

5、在學校與社會結合方面,通過與家長及時的溝通,隨時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取得家長的有效配合。

總之,只要教師要真正融入學生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己,在師生和諧的互動中,正確引導、矯治學生的不良傾向,最終會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這也就達到了心理健康課開設目的了。

6、指導國小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導國小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學會放鬆。使國小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閲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B、與人談心。要使國小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裏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諮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C、學習寫日記或週記。國小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這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本着“成長比成績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視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目標。

一年級心理健康教學總結 篇2

一學期已經過去了,我們班級在心理健康方面做了較多的工作,現對本學期的工作作如下的總結:

一、途徑:

我們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徑:

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融入在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等多項工作中;

2、開展有關的心理健康文體活動;

3、開展心理諮詢和輔導;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等。

二、方法: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有:

1、學科教學滲透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中,老師們反映運用學科教學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幾個問題:

(1)要注意挖掘學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不管什麼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要注意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生發展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學科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儘可能使每個學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

(3)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從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方面下功夫,而應着重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並加以輔導。

2、活動輔導法。活動輔導法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寓心理健康教育於趣味性活動之中,學生通過遊戲和其他饒有興趣的心理輔導活動,逐步領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運用心理輔導活動方法開展心理教育,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可根據不同的心理輔導內容和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角色、遊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文體活動等;每項活動設計至少要達到一向明確的心理輔導目標;心理活動的開展儘量與班對活動和第二課堂等活動結合起來,不要使活動成為一種新的課業負擔;同時,教師對心理輔導活動要精心準備和組織。

3、個別心理輔導個別心理輔導主要是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習進行心理輔導,以幫助他們解除心理問題,克服心理障礙,是心理朝健康的方向發展。

(1)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有:

a、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為這些學生的朋友,這樣才能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樑;

b、慎用悄悄話信箱與信紙,要科學準確地診斷心理問題而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

c、與家庭密切配合,幫助家長提高心理輔導水平,準確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行為表現,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心理輔導合力。

(2)學生個別心理輔導的方法:

a、心理談話和諮詢。通過心理談話和諮詢,瞭解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現狀,並在談話過程中對所瞭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輔導,指明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

b、心理行為訓練,即針對個別學生突出的心理問題,設計專門的活動對其進行心理行為訓練,通過訓練達到提高某種心理品質的目的;

4、環境渲染法環境渲染法主要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營造一種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種輔助方法。運用黑板報或牆報的形式,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心理問題,不失為一種簡單實用和富有成效的好辦法。由於板報宣傳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強的特點,因此最適宜於各班級運用,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要具備心理輔導老師的素質,這樣才能發揮好板報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對於這學期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我們會繼續努力,對於不足的地方我們也將在下學期給於改進。

一年級心理健康教學總結 篇3

一、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樹立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組織各項活動的過程中,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無時無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教師的作用是無處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着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影響着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護學生的心理資源、如何對學生進行一般性的心理輔導等方面的書籍。並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做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堅持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會學習的人輕鬆愉快富有成效。

進行學習心理輔導,能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既是當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學生將來能有效地進行終身學習、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學習心理輔導通過包括學習智能輔導,學習方法輔導,學習態度、動機、興趣和習慣的輔導,預防學生學習疲勞,減緩學生考試心理壓力等。

2、課堂教學方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通過教學中的創造性教育,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通過文學欣賞、藝術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3、以發展學生個性、尊重學生為基礎

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團結、協作、競爭的同學關係,營造創造教育氛圍,創設創造性人格形成的有益的外部環境,促進學生創造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組織創造性實踐活動,通過組織主題活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參加創造性活動的機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為班級工作的開展、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創設了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

總之,只要教師要真正融入學生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己,在師生和諧的互動中,正確引導、矯治學生的不良傾向,最終會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這也就達到了心理健康課開設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