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總結

宣傳,《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宣傳,對羣眾説明講解,使羣眾相信並跟着行動。學校宣傳是展示學校辦學與管理水平的一扇窗口,是樹立和贏得社會良好評價的重要媒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教育環境中,加強學校宣傳工作,將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已成學校聚力、外顯的共識。可以這樣説,工作是幹出來的,更是説(宣傳)出來的。重視宣傳,事半功倍;輕視宣傳,勞而無功。離開了宣傳,也就沒有名師、名校,更沒有品牌和名氣。

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總結

20xx-20xx學年度,濱河國小對外宣傳工作在張娟校長親自指導下,新聞宣傳中心具體協調和努力,一年來在《人民網》、《大眾網》、《山東教育報》、《萊蕪日報》、《魯中晨刊》、市政府網、市教育局網等媒體發表文章130餘篇次,超額550℅完成了教育辦公室分配的宣傳任務。實現了學校新聞宣傳歷史性的跨越,為學校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知名度。《萊蕪教育》雜誌發表新聞宣傳中心推介的教師論文7篇,為教師成名盡了一份綿薄之力。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寫作從來沒有這麼重要過。這個時代,紙質的東西仍是最有影響力和説服力的。一份報刊往往可能多人瀏覽,無意中擴大了受視面和影響力。一年來,我校在《萊蕪日報》、《魯中晨刊》、《萊蕪教育》、《山東教育報》等報刊發文52篇。至少產生了100萬以上的瀏覽量。説了不做,等於白説;做了不説,等同沒做。這就是規則。宣傳造就名校,宣傳成就名師。學校新聞宣傳中心何時成立,我不得而知。20xx年8月30日,市政府網和高新區網發文《濱河國小成立新聞宣傳中心》,算是她正式運營。一年來,較有影響力的報道可圈可點。11月2日《萊蕪日報》、《萊蕪教育信息網》等五家媒體集中播報《濱河國小獲“全國特色語文示範校”稱號》;20xx年5月18日萊蕪日報社召開“魯中晨刊改版讀者座談會”,從全市邀請了12名各行業代表,我校教師作為教師的唯一代表與會發言,照片、發言摘要以署名形式刊發在20日的《魯中晨刊》,《新浪網》、《騰訊網》、《新華網》等大門户網站同步現場直播,《萊蕪新聞網》也播出了座談會實況;20xx年6月8日《魯中晨刊》刊發半版通訊《最是書香能致遠——濱河國小推進新教育之書香篇》,成為學校新教育推介第一家;3月30日《魯中晨刊》和8月1日《山東教育報》分別刊發了我校教師師德文章和教育隨筆,市教育局網站作了轉載,引起關注。作為展示學校形象和擴大對外交流的窗口,萊蕪教育信息網上“校園新聞”欄目經常可以看到濱河國小的相關報道和校園動態,許多重點報道得到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作為萊蕪主流媒體的《萊蕪日報》、《萊蕪新聞網》和《魯中晨刊》更是給予了我校鼎力支持,我校的新聞稿件頻頻見報,我校的優秀視頻常掛網站首頁。這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令人矚目成績,為有效提升我校的聲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今年3月份,教育辦公室召開教育宣傳工作會,隆重表彰了我校優秀通訊員;7月份,市教育局又聘我校教師為首席通訊員,在市教育局和全區上下引起不小的反響。

20xx-20xx學年度,我校在重要媒體的曝光率方面又有新突破。20xx年9月10日《萊蕪日報》以半版的篇幅刊發圖文並茂的3500字特寫《滿架薔薇一院香——濱河國小發展掠影》,對我校三年的工作進行了專題綜合報道,極大地提高了濱河國小的社會美譽度。20xx年8月10日《魯中晨刊》文教版頭條以半版的篇幅,以《向着明亮那方》為題對我校教師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先進事蹟進行了專題報道,在社會各界激起了強烈反響。

小記者不是我校的特色,但新聞宣傳中心卻精心將她做成了學校的品牌。小記者站成立短短十個月來,在《魯中晨刊》發專版9個,文章120餘篇,創造了萊蕪之最,引來各方關注。連萊蕪日報社的領導、編輯都説:“只要是濱河國小的稿子,都發。”為何?因為我們用心,因為我們精緻,新聞宣傳中心推送的稿子從內容、格式甚至標點、版式都作了精心校改,編輯瀏一眼就可直接排版了。我們想編輯之所想,做編輯之所做,不發我們的稿子發誰的呢?20xx年元月份,我們聯合魯中晨刊編輯部共同表彰了學校優秀小記者,這在萊蕪也是唯一;6月份,我們推報的謝仕傑同學脱穎而出,被評為“明星小記者”,也是當年新小記者中的唯一;7月份,我校草原夏令營的23名小記者表現突出,被萊蕪市小記者工作協會評為優秀小記者,獲得了光榮的市級榮譽。8月份,萊蕪日報社和萊蕪市小記者工作協會聯合召開全市小記者工作表彰會,我校獲表彰並在會上典型發言。

20xx-20xx學年度,我校通訊員的稿件不僅在數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質量上也大大提高,寫作水平大有進步。我們精心謀劃,追求宣傳的立體效應、視覺效應。不看報紙看網絡,啥也不看也能道聽途説。這就是宣傳的效應。有影響力的好稿子除在報刊發表外,還在網絡發表。如《濱河國小成立新聞宣傳中心》一稿具有獨創性,高新區網、市政府網發表同時,《萊蕪日報》也予以刊發;《濱河國小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學校”》一稿高新區網、萊蕪教育信息網和《魯中晨刊》三家三天連發,立體轟炸成效顯著。通過不斷地磨練,我校通訊員的寫作技巧有了大幅度提高,稿件方式多樣,圖文並茂的稿件多了。圖片是第一眼的東西,我們追求圖文並茂。圖是閃電,文是雷聲,圖文並茂是視聽盛宴。20xx年10月27日、28日市教育局網、市政府網發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畢玉惠到濱河國小檢查指導工作,市教育局局長劉靜陪同》一稿,高清大圖8幅,引起市教育局關注,向我們索取珍貴照片。20xx年7月25日《魯中晨刊》兩個整版刊發了我校教師特約記者身份撰寫的5500字特寫《笑容燦爛草原 歌聲盈滿沙漠》,開創了一期報紙一篇文章兩個整版的特例。除文字精美外,最大看點在於作者多角度、全方位拍攝的照片:紅色洗禮西柏坡、綠色綻放大草原、金色歷練大沙漠、灰色凝重雲岡石窟、粉色回憶快樂遊,充分展現了美妙的五彩生活,令人神往。文章圖文並茂,耐讀耐看,反響強烈。

回顧20xx-20xx年的宣傳工作,成績是主要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正視這些問題,並且加以改進,我校的對外宣傳工作在新學年還能更上一個新台階。

新學年,我校的宣傳工作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提高濱河國小宣傳工作的水平:

一要增強觀察力、責任心和協調力。學校宣傳承載着導引輿論、肯定成績、弘揚優點、鼓舞鬥志的責任,事關學校形象,影響廣泛而深遠。我們要緊扣學校課改發展的主題和階段性工作重心,大力宣傳典型事例,彰顯發展的具體做法和特色,配合“名師”工程的推進,展示教師風採,做好宣傳工作。通訊員尤其要從內心熱愛宣傳工作,積極主動,尤其是年級組內的好人好事、備課組內的課改實踐、學生社團的重要活動,都應該及時形成報道,圖文並茂,及時上傳。只要養成習慣,不顧惜氣力,撰寫文章能夠讓人學會總結提煉,提升素養。看到稿件發表,不論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還是報道者,大家都會有成就感、自豪感。寫稿、發稿難免要結交人,會結交能“少花錢多辦事”甚至“不花錢也辦事”。新聞宣傳中心充分利用人脈,誠心為教師服務,快事快辦,特事特辦,向《萊蕪教育》雜誌推介發表了7篇教師論文,創造了4期雜誌發同一學校7篇文章的又一個萊蕪之最;協調《萊蕪新聞網》免費千餘元給學校錄像、視頻宣傳兩次,優惠給6位教師錄製了高質量電教課推市進省。正因如此,報社的領導、記者紛至踏來,為我們揚帆助航。有領導笑談説:“人家是請報社發稿子,你是報社請你發稿子。”話到這份上,不發也難。

二要正視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宣傳工作來不得半點應付和馬虎,字字句句均折射出濱河國小的品牌和形象。從過去來看,某些報道的質量有待提高,文字內容就事説事,流於形式,缺乏梳理、提煉和提升;某些報道時效性差,上交不夠及時;個別報道所附圖片顯得像素不清、主題平淡,構圖欠佳。去年中秋節,我在上北京的路上接到報社電話,我校已做好版的稿子因照片放大模糊只能撤版。這種滋味痛心徹骨!好作品要有好角度,還要有好器材,小米加步槍只有捱打的份。

學校新聞宣傳至關重要,寫稿又是一件苦差事,需要敏於事,敏於行,需要加班加點,更需要默默付出;寫稿又是一份看不出工作量的累活,一份稿子需要付出常人看不出、體會不到的心血。學校創省規宣傳片所配解説詞和宣傳冊精雕細琢,均六易其稿,可謂多一字太長,少一字太短,可謂嘔心瀝血;創省規宣傳片作為精品得上級領導青睞並收藏。新置1萬冊圖書更是殫精竭慮,從學校原有圖書比對,從10多萬書目中遴選,刪繁就簡,查缺補漏,耗時兩週,不堪其苦。新聞宣傳中心是全校開門最早、關門最晚、雜事不斷的部門,每天工作近12個小時。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新聞宣傳中心迎檢30餘次,準備講話稿、彙報稿30多篇,整理會議室50餘次。至於抹桌掃地、迎來送往、獻茶聊水、上傳下達那已是難以計數。凡在新聞宣傳中心待過的人員均付出了許多,加班加點習以為常,起早貪黑不以為奇。有時啃着冷饅頭備材料、寫稿子,有時冤屈地哭着還為學校忙活。現今,學校宣傳隊伍單薄,急需調配和培養有熱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的人員充實,這需要領導協調、仿照兄弟學校建立獎勵機制。付出有了相應回報,才能促進工作又好又快持續發展。

三要加強校園網站建設。目前與兄弟學校相比,學校校園網站建設相對滯後,與我校各項具體工作全面推進的形勢不相適應,網站架構略顯單薄,內容沒有及時更新,相關欄目設置也有適當調整的必要。以後我校的重要通知將會仿效教育局網站,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通過學校校園網進行發佈;反映各部門工作的各種稿件在上傳萊蕪教育信息網的同時,也會在學校網站上同步更新。

一學年來,福至心靈,風正人和,我校宣傳工作取得了輝煌成果,及時有效地把我校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教科研的新舉措及師生風貌、大型活動展示給社會各界,樹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高度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在新的學年裏,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強宣傳力量,持續不懈地把學校新聞宣傳工作推向深入,為學校和諧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為學校成為名校、教師成為名師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