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會議小結

今年以來,系統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質監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六屆十次全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嚴謹務實,創新跨越,建設和諧質監”的工作要求和“強素質、重業績、爭一流”的工作基調,緊扣服務經濟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三件大事,牢牢抓住“一條主線、一條底線、一個平台、一支隊伍”四項重點工作,知責圖為,形成了動態、區域、分類三項監管齊抓共贏,質量強市、標準強業、名牌強企、評議強風四大活動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工作會議小結

一、 抓住質量強市工作主線,服務中心升新高度

積極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牽頭抓總作用,強化領導推動、政策拉動、載體帶動,質量強市建設有力推進。

1.政策意見陸續出台。質量強市建設寫進了紹興市《XX年政府工作報告》,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建設質量強市的意見》、《紹興市XX年推進質量強市建設行動方案》2個政策意見;質量強市建設“十二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質量強市建設推進會,總結推廣了質量強市試點工作經驗。各縣(市、區)及開發區均將質量強市(縣、區)工作納入了政府對鄉鎮的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其中諸暨市“創新六大機制推進質量強省試點工作”的經驗得到了王建滿副省長的批示肯定,並在上半年質量強省推進會上作經驗介紹。

2.工作機制不斷健全。質量強市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會議後,領導小組組長、市政府分管市長親自帶隊,組織四大質量牽頭部門對質量強市試點工作開展了專題督導;強市辦建立了“單月督查、雙月例會和季度通報”工作推進機制,組織召開了數次市級牽頭部門、聯絡員和縣(市、區)辦公室主任會議,並組建質量強市工作指導組,進駐紹興縣四大質量16家試點企業,開展了面對面、一對一、點對點的上門入企蹲點指導,指導總結了十大試點經驗。四大牽頭部門分別編制了四大質量建設“十二五”規劃和XX年行動方案,聯合下發了《紹興市開展“千爭創萬導入”活動實施方案》,“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主抓、領導小組主推”的工作推進機制不斷健全。

3.工作載體全面落地。以政府質量獎、名牌標準化戰略、“百爭創千導入萬培訓活動”等載體為抓手,紮實推進質量強企活動,企業追求質量的主體活力不斷激發。

一是企業自願採標,技術標準戰略實施呈現新現象。與經信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在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加快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若干意見》,積極引導企業走標準戰略之路,取得了新成效。在跟蹤推進現有10只重點項目的基礎上,上半年新推薦省級塊狀產業標準化項目5個、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4個,新增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推廣項目12個,縣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24個,新增標準化良好行為規範企業46家,諸暨市還被確定為全省唯一一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縣。新有1家國家級標計委在袍江落户,新上報國家標準立項申請1只、省地方標準制定2只、省標準化重點研究項目1只。規上企業主導產品新增採標產品147只,重點產品採標率累計達到了84%。諸暨市出台的《養老服務》地方標準填補了我省養老服務地方標準的空白。

二是企業自動申報,名牌戰略推進呈現新氣象。在政策導向上,名牌培育優先向紹興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傾斜;在工作重心上,調整了名牌工作的着力點,重在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提升品牌競爭力、做強品牌經濟,重在推動企業練好質量內功。今年企業申報名牌產品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分別有160只(複評64只)產品、248只(複評149只)產品申報省、市名牌產品,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佔新申報省、市工業名牌數的19.7%和27.6%;新申報的省工業名牌中,有80.3%的產品屬於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技術產品,35.3%的產品屬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國家級新產品;同時,突出發揮區域名牌促進塊狀產業質量提升的推動作用,做到培育與標誌使用管理並重,培育與地理標誌保護相結合,既加大對紹興家紡、嵊州綠茶、楓橋香榧等區域產品的培育力度,又突出加強崧廈傘件、店口銅加工產品等7只省級區域名牌的管理和標誌使用工作,經嚴格審核,上半年新增22家企業獲准使用區域名牌標誌,累計已有126家企業使用了區域名牌標誌。

三是企業自發分析,計量工作開展呈現新景象。繼續加大力度推進紡織印染和醫藥化工2個省級行業節能推進項目,並擇定銅加工、熱電、領帶、水泥等紹興區域性能耗行業,新組織實施了8個縣級試點行業節能推進項目。上半年已幫助企業解決能耗問題39個,節能5.8萬噸標準煤,並有1只項目入圍XX年度市節能降耗重點項目。同時,在重點耗能企業全面推行能源計量精細化管理工作,全市630家年耗標煤1000噸以上的企業達到或基本達到了《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標準要求,佔企業總數的82.1%。另有57家餐飲單位和商店向社會作出了誠信計量承諾,有7家集貿市場新推行了計量器具“四統一”管理工作。

四是企業自覺導入,質量管理推行呈現新徵象。以“百企爭創千企導入萬員培訓”活動為載體,積極探索質量強企的途徑和方法。由市質量強市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企業質量星級管理評定管理辦法》,強市辦制訂了《企業質量星級管理評定標準》和《企業質量星級管理評定細則》。通過廣泛開展“專家千企把脈”活動,分類指導企業導入有效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樹立了一批質量管理示範企業、管理體系認證示範企業。目前,全市已有796家企業導入了先進質量管理模式(今年新導入164家),其中: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的有253家(新導入54家)、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有283家(新導入110家)。今年有10家企業申報省政府質量獎、20家企業申報市長質量獎,並分別有4家企業和15家企業通過了資格審查,數量為歷年之最。上半年舉辦質量管理培訓班81期,共培訓質量管理人員10003人次,其中新昌縣組織開展了“來立信”杯質量強縣教育活動,縣長親自作培訓動員。新增質量趕超項目4只,有120家企業創造了164個qc研究成果,直接經濟效益已超4000多萬元。

二、守牢質量安全底線,依法行政創新模式

以落實主體責任為基礎,以構築“二張預控網”為重點,以“站所+網格”為模式,創新探索,聚全力抓好食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和重點消費品質量安全,有效夯實了“三個安全”的底線。

1.嚴字當頭,食品安全不失底線。一是領導重視嚴抓。市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質量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3月23日,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安全生產暨食品生產質量安全工作會議,錢建民市長親自部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市政府與各縣(市、區)、開發區簽訂了食品生產安全目標責任書。5月10日,錢建民市長再次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題督查。上半年,市人大、市政協還分頭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專題調研,市政協還召開了專題食品安全問題資政會。系統層面成立了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印發了工作方案,先後組織召開了添加劑專項監督檢查、食品生產質量安全暨誠信體系建設專題會議。二是創新模式嚴管。為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由被動應對轉為主動防控,在紹興縣試點,探索形成了“責任明晰化,力量整合化,管理常態化,措施綜合化”的“站所+網格”監管經驗。通過構築“本地自生性的質量安全預控網、針對輸入性的質量安全隱患攔截網”兩張防控網絡,把隱患有效消除在萌芽狀態。6月30日,市政府專門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了這一監管模式。7月6日,王建滿副省長批示肯定這一模式是一種強化基層、強化基礎、強化責任的大膽探索,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有效性,要求及時加以推廣。越城分局探索建立了以“三清三有三落實三查”為重點內容的食品安全監管主體責任落實明白卡制度,力求食品生產質量安全源頭可查、過程可控、成品可靠。袍江分局將網格化監管與信息化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監管工作效率。同時,市局還在質檢院成立了由教授級高工領銜,以博士生、碩士生為主體的食品安全風險預測工作組,變突擊應急為每日監測分析,實時對風險信息進行收集、摸排、監測、研判和排除,有效提高了醬油氯丙醇、辣油塑化劑等風險應對工作的主動性。三是突出重點嚴查。從3月中旬開始,聚全市系統之力,結合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劑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治理工作,對乳製品、肉製品、豆製品、黃酒、欽用水等與人民羣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開展了拉網式隱患大排查和集中治理。在檢查中,做到不放過一個倉庫、一袋原料、一瓶添加劑、一本台帳、一個疑點。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200多人次,檢查企業535家次,張貼公告1500餘份,抽檢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220次,排查安全隱患159個,發現違法行為38件,已立案查處11件,沒有發生重大食品質量安全事故。

2.實字為要,保特種設備安全。一抓責任落實。市政府轉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職責。嵊州市局以編織監管網、技術支撐網、信息共享網為平台,以質量安全鄉鎮創建活動為載體,指導鄉鎮重點落實了“三項”制度(安全檢查及事故隱患治理工作制度、安全責任考核制度、應急演練制度),建立了“三本”台賬(基本信息台賬、安全檢查台賬、隱患治理台賬),確保了“三個”到位(安全檢查到位、隱患治理到位、考核獎懲到位),全面深化落實了鄉鎮監管責任。省局和市政府將於近期聯合在嵊州召開特種設備大監管現場會,總結推廣嵊州的做法。二抓網絡延伸。特種設備動態監管信息網絡平台已覆蓋了全市64.8%的鎮(街、開發區),其中,嵊州市、越城區和袍江開發區已延伸至所有鄉鎮。鏡湖新區在鄉鎮設立了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站,由管委會配備了一名專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人員。諸暨市不斷深化“1+1”網格化監管模式,在28個(街道、開發區)設立了特種設備網格化監管辦公室。紹興縣在21個鄉鎮全部建立了業餘專家組,構建了“專家查隱患,政府抓監管,部門抓督查,企業抓落實”監管工作新格局。同時,積極開展“四對接”服務,即以培訓、講座形式開展信息對接;以專家入企開展上門對接;以項目推廣應用實施技術對接;以節能減排成本核算進行服務對接,經驗在全省推廣。上半年,檢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385家,特種設備1228台,排查安全隱患338項,已按“閉環管理”要求全部整改完畢,立案查處違法行為39起。三抓機制建設。繼上虞、袍江經濟開發區後,新昌縣政府上半年也出台了化工企業特種設備強制更新淘汰若干規定和特種設備更新改造財政以獎代補的暫行辦法。全市現已強制淘汰隱患設備1093台,落實財政補貼經費441.1萬元,有力確保了重點行業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強力推進液化石油氣鋼瓶整治,諸暨、上虞、紹興相繼成立了燃氣協會或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與全市14家充裝單位簽訂了行業自律承諾書和安全承諾書,目前,已報廢“螺絲瓶”50萬餘隻,佔總數的55%。

3.安字為本,重點消費品安全持續平穩。一是加快推進基層站所網絡建設。按照目標強化、標準細化、責任硬化的要求,明確提出,年底前全市24個重點鄉鎮(街道)必須全部建立基層質監站(所),並以此為依託,實現基層監管全覆蓋。同時,以“三抓兩合一創新”(抓基層、抓基礎、抓基本;資源整合、工作融合;監管方式方法創新)為重點,不斷完善基層站所工作機制,全面實現質量安全監管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不斷提升基層質量安全監管效率。上半年,新昌縣局經縣編委同意,已在大市聚等三個中心鎮設立了質量技術監督稽查中隊,每個中隊落實了2名事業編制,經費由縣財政全額撥款保障。二是構建重點產品預控網。上半年,新建立了51家絮用纖維製品和再加工纖維生產企業的信息檔案。質量抽查、分析和幫扶並舉,預警、預測和預防並行,切實加大黃酒、軸承等5種重點產品的關注力度,撰寫了48篇產品質量檢情分析報告,重點關注產品質量穩中有升。三是建立“定專並重”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網。切實加大了日用消費品、生活必需品、涉安產品、新興產業產品和節能降耗類產品等重點產品的專項監督抽查力度。上半年,全市共監督抽查產品3261批次,合格3167批次,批次合格率97.0%,綜合合格率98.7%,抽檢批次全省最多,批次合格率高出全省平均合格率3.6個百分點,繼續位居全省第一。四是強化認證產品監管網。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強制性產品認證監管工作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自願性體系認證監管工作的意見》,上半年共組織20位認證專家對70家企業開展質量認證幫扶,解決問題50餘個,新增通過認證企業405家。省局5月份在上虞召開了全省認證認評現場會,推廣了我局的做法。

三、全力打造技術平台,技術服務顯新成效

積極推動技術機構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當好推手,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當好拉手。

1.引進大院名校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戰略部署,主動對接紹興新興產業尤其是新材料產業發展需求,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分別在北京與紹興,一去一來與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進行了二次面對面的對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商定北航材料研究院下半年在紹興建立國內首個分院——南方分院,以質檢院曹春曉院士專家工作站為平台,雙方在檢驗檢測、科研開發、人才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紹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科技保障和技術保障。引進大院名校工作分別得到了紹興市委市政府和省局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稱讚質監部門為紹興做了一件大好事。

2.打造國家級檢測試驗基地取得實質性進展。主動對接市委市政府加快開發濱海新城的重大決策,按照“立足紹興、輻射長三角、服務全中國”的目標定位,提出以國家環保設備與材料質量檢驗中心、國家合金新材料質量檢驗中心和浙江省建築節能產品檢驗中心為主體,在濱海新城建設一個集檢測、研發、中試、培訓於一體的國家級檢測試驗基地。目前,國家環保設備與材料質檢中心已通過國家總局專家組的現場評審和可行性論證,濱海新城質檢二基地建設項目整體200畝用地已簽訂協議,一期93畝用地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

3.能力提升取得了長足進步。一是技術平台再添新丁。上虞綠色照明電器省級中心順利獲批籌建,質檢院豆製品公共檢測平台、環保設備產品及材料質量公共檢測服務平台順利通過驗收。二是檢測領域不斷拓展。質檢院在全省率先通過了節能量審核(全省共9家),能檢院(籌)首批通過了電梯及鍋爐能效檢測國家實驗室、檢查機構認可,特檢院通過了國家cnas現場複審。質檢院另有2963項(新擴項513項)檢驗檢測項目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省計量認證/審查認可“三合一”評審。三是科研成果喜獲豐收。出台了系統科研項目管理辦法,首次組織申報並確定了26個系統內部的科研項目,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質檢院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正式掛牌運作,《生態印染助劑基本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的研究》項目榮獲了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無甲醛防皺整理劑及製備方法》項目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1只項目獲得國家質監總局科技成果登記。四是技術服務成效明顯。不斷深化“技術機構千家企業質量幫扶”活動,上半年,全市系統的110名技術專家,分26個幫扶組,走進325家企業開展了一對一的質量幫扶活動,共解決了71個技術難題,挽回經濟損失近1000萬元,幫助企業降低能源成本500餘萬元。

四、狠抓行風評議,隊伍建設樹新形象

按照“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有創新”的要求,結合紹興實際,着力在參與率上想辦法,在知曉率上下功夫,在滿意率上求作為,以評促改,以評促建,評出了紹興質監人的風采。

1.全面動員,齊抓共管,確保參與率。一是明確責任主動抓。全面落實了行風評議局長、處(科)長、院(所)長負責制,出台了行風效能問責若干規定,責任到崗、責任到人,真正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機構專人抓。市、縣二級局都及時成立了領導機構,並抽調人員,建立了行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集中辦公制度。同時,根據省局的要求,在下屬技術機構增設了監察室,配備專職紀檢監察幹部,真正做到行評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三是全員發動人人抓。先後通過黨委會、局務會、幹部大會等形式,專題部署,層層發動,深入開展了“優服務、正行風、樹形象”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集中教育、分組討論、公開承諾、主題演講、懸掛橫幅標語等活動,全面叫響“人人都是行評對象,個個代表質監形象”的口號,真正形成了系統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人人知曉、人人關心、人人蔘與行評活動的生動局面。

2.全面宣傳,齊心協力,擴大知曉率。一是突出媒體造勢。在紹興廣播電台738早新聞頻道開通了《質監之聲》專欄節目,每週三黃金時間定期宣傳質監工作動態。在紹興電視台新聞聯播設立了“抓質量促發展保民生”專欄節目,每週四定期播出一期質監工作要聞。在紹興日報綜合新聞版面設立了“質監促進發展服務民生”專欄節目,系列宣傳質監繫統的工作職能及工作成效。紹興縣局、新昌縣局的主要領導還先後走進了當地的行風熱線直播室,就行評活動及質監工作,與羣眾進行全方位的互動。通過一系列的宣傳造勢,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系統行風評議活動的良好氛圍。二是暢通渠道納諫。及時升級改版了系統門户網站,實現了辦事程序、收費依據、工作紀律、服務承諾、監督電話“六公開”,增設了局長信箱、投訴舉報、意見徵集等欄目。一方面,及時發佈民主評議行風活動信息,向社會公示行風建設公開承諾。另一方面,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對系統行評工作的意見建議。同時,先後邀請500餘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風政風監督員、企業法人代表等社會各界代表分期分批走進了質監實驗室。通過近距離觀摩、面對面交流,進一步提升了社會各界對質監部門工作成效的認知度。三是發揮“三員”隊伍橋樑作用。充分藉助“三員”隊伍身處基層最前沿,對企業情況熟、底子清、信息靈、聯絡快的優勢,各縣(市)局先後以座談會、碰頭會、培訓會、研討會等形式,推動“三員”隊伍發揮“宣傳員”、“監督員”、“調解員”作用,將質監民主評議行風活動知曉範圍延伸至各企業、鄉鎮、街道、村居,努力營造人民羣眾瞭解質監、理解質監、支持質監的社會氛圍。

3.全面整改,齊驅並進,提升滿意率。

對內動真格。一是五查並舉,廣泛查找問題。圍繞“服務中心、依法行政、政務(事務)公開、窗口建設、技術服務、隊伍建設”等六個方面的評議內容,採取個人自查、內部互查、羣眾幫查、專家助查和紀檢協查的方式,深入查找全市系統在行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先後邀請省、市局行風監督員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52人次,安排14天時間組織開展兩輪明查暗訪,召開行風監督員座談會暨行評工作懇談會6次。同時,廣泛開展“局長下基層”活動。上半年,已走訪企業5000餘家次,發放問卷調查表14626份,實現了座談對象三覆蓋(企業羣眾、行風監督員和部門代表)、聽取意見三到位(行政相對人對行政執法的意見,行政許可企業對行政審批的意見及社會各界對系統行風工作的意見)、解決問題三落實(方案、人員、責任)。二是立説立行,逐個整改到位。遵循能改即改、邊查邊改、立改立行的原則,有序有效抓好問題整改。從已收回的2822份調查表中,共徵集了89條意見建議。經梳理分析,涉及要求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的有22條、要求加強指導優化服務的有21條、改進作風提高效率的有11條、降低收費標準或提供免費服務的有6條、加快技術機構能力建設的有7條、加大工作宣傳及政務公開的有11條、加強內部管理的有7條。這些意見建議已逐一分解,明確了責任部門和整改要求,並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行政審批窗口修訂完善了《行政審批首問責任制》等六項制度(規範),編制了行政審批作業指導書,開展了樣本展示、服務接待、辦事質量、辦理程序和電話諮詢“五個標準化”達標活動,上半年月月被評為服務優勝窗口,其中有2個月在全部32個部門的辦事窗口中排第一名,3個月排第二名。三是完善制度,嚴格責任追究。突出抓人促事,注重以業績論英雄,重新修訂完善了縣級局領導幹部、市局中層幹部和機關工作人員考核辦法。每季度對幹部履職盡責情況進行一次公示和測評,每半年召開幹部大會聽取述職,並對測評後三位的幹部開展組織談話,增強了幹部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危機感,提升了考核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重新修訂了技術服務行為暫行規定,全面實施了技術服務質量“一卡一表”制度(技術服務合同行風監督卡、技術服務質量滿意度反饋表)。目前,已發放“一卡一表”1402份,收回1002份,回收率為71.47%,滿意率為100%。同時,針對明查暗訪中發現的問題,對8名責任人員分別作了通報批評和效能告誡。

對外用真情。以誠心、真心、熱心換取企業和羣眾的認可。一是紮實開展“四送三走進”活動。通過廣泛開展走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走進市級重點工程、走進民生,送政策、送信息、送標準、送技術活動,不斷提升質監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和滿意度。有序開放了系統內技術機構的20個重點實驗室,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技術研發、技術公關和新產品中試等服務。上半年,已為11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解決了98個技術難題,培訓了400餘名檢測人員,減免降低涉企收費412.96萬元。二是定期開展走訪回訪活動。“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依法辦事”,針對質量技術監督領域6種最常見的違法行為,擬定規範了12個典型案件的文書模版,全面推行説理性執法和陽光審案制度。對非涉及民生安全問題的案件,全面實施“首查整改告知不罰”制度,定期開展行政處罰案件上門走訪回訪活動,真心幫助被處罰行政相對人糾正違法行為,規範生產行為,努力提高行政相對人對質監繫統行政處罰的認可度。三是深化推進創先爭優活動。結合紹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衞生城市複評等活動,在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以“532”工程為主要內容的創先爭優活動。組建了“志願者服務隊”,積極參與“垃圾不落地”等各項公益活動,努力提升質監部門服務社會的貢獻率。我局開展創先爭優工作的經驗做法在全省系統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典型介紹。上半年,紹興縣局被評為被授予“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黨委副書記徐文鬆同志被推薦為全國質檢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局機關黨委被評為全省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嵊州市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培宏同志被評為全省系統優秀共產黨員。上虞市局的陸忠濤同志連續兩年被評為上虞市“十佳中層崗位標兵”,典型事蹟在上虞市機關中作了多場巡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