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XX年工作思路

XX年,全市農機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全省農機專業會議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加快農機科技轉化步伐和推動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為主題,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經過市縣農機部門的協作配合和紮實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農機化工作任務,有力的支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進程。

XX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XX年工作思路

一、農機化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截止十月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57萬千瓦,同比增長1.35%;拖拉機7260台,農用車22650輛,同比增加97/554台(輛),增長1.34%;農機經營總收入3.3億元,農機經營純收入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4%、6.8%;完成機播10.22萬畝,機收10.19萬畝,機耕110萬畝,同比增長分別為7.04%、6.77%、2.13%;完成機械化旱作農業推廣面積50萬畝,同比增長25%;完成各類農機人員培訓7000人,其中拖拉機駕駛員59人;拖拉機年度檢審驗率分別達到72.9%、71.6%,拖拉機駕駛員有證率達92%,全市未發生拖拉機事故;完成膜側小麥技術推廣8.87萬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5.88萬畝,地膜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械化技術推廣0.11萬畝,地膜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1.5萬畝,根據全市農機化目標任務進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農機化奮鬥目標和重點工作。

二、XX年重點開展的工作及措施

1、圍繞農業節本增產增效和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全力抓了關鍵時節、重點作物的機械化生產服務。

在春耕“三夏”、“三秋”農業生產中,全市農機部門結合各自的實際,早着手,早計劃,早安排,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確立了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了重點工作抓領導、領導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二是目標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標任務,責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標定責任,以督檢保質量,以考核抓落實工作機制;三是機具資金到位。市縣農機部門積極爭取以農機具購置專項補貼為主的項目資金279.45萬元,鼓勵引導民間資金投入農機化事業達840萬元,共購置引進各類農業機械2500台,在農機化生產中,投入拖拉機7000台,農用車1.7萬輛,以播種、收穫、耕整為主的各類機具4.14萬台;四是宣傳培訓到位。結合科普之冬(春)活動,加大農機科技宣傳力度,全市積極開展送農機科技下鄉350場(次),展示農機具11類30種170台,散發展示農機科技宣傳版畫、資料12.5萬份,現場諮詢羣眾達13萬人(次),受教育羣眾達20多萬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別在東鄉、廣河縣召開了全市農機科技推廣現場觀摩會和積石山縣全市膜側“雙低”油菜現場觀摩暨農機“三夏”生產會議。市縣農機部門發行信息專刊56期,新聞媒體報道38條(次),召開現場會25次,培訓各類農機操作人員7024人(次);五是技術服務到位。市縣組織以春耕、夏收為主的農機專業服務隊143個,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機具維修、技術諮詢、田間指導等為主的專項農機化服務,共抽調技術人員939人(次),維修拖拉機6500台,各類農機具8900台。通過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措施,確保了各項農機化目標任務的完成。

2、圍繞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以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着力抓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

為促進全市優勢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穩步提升,不斷提高農機化作業水平和抗旱節本增效新技術的應用水平,市縣農機部門全力抓了機械化膜側小麥溝播、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保護性耕作、機播冬小麥、膜側“雙低”油菜、豌豆、中藥材等為主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點建設。共建成各類示範點27個7800畝,籌措推廣資金16.3萬元,購置投入新機具268台,專業技術人員215人(次),特別是廣河縣千畝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技術、東鄉縣千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積石山縣千畝“雙低”油菜機械化種植,示範點建設成效顯著,起到了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的示範作用。一是以廣河、東鄉等乾旱縣為主,完成小麥膜側溝播技術推廣面積8.87萬畝,當年新增純效益856萬元;二是以馬鈴薯主產區東鄉縣為主,完成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面積5.88萬畝,當年新增純收益623萬元;三是在廣河縣積極推廣抗旱增效明顯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種植新技術、新機具,完成推廣面積1100畝,當年新增收益22.4萬元;四是在積石山縣加大了膜側“雙低”油菜機械化示範推廣,完成面積900畝,當年新增純收益12萬元;五是在永靖縣繼續實施了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完成示範面積200畝,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六是加大殘膜撿拾起茬技術的推廣,完成面積1.5萬畝。七是以康樂縣為主,積極示範推廣膜側豌豆、中藥材新技術推廣,完成面積500畝。通過以上技術的推廣實施,逐步調整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和技術結構,達到了節本增效、抗旱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農機科技轉化和應用水平。其中《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項目》獲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市農機推廣站和廣河縣農機局共同研製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具通過省農機鑑定總站的鑑定驗收。

3、圍繞國家農機具補貼政策,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機技術裝備水平。

隨着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政策的實施,市縣農機部門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全市有2個縣列入部級補貼實施縣,6個縣(市)列入省級補貼縣,共爭取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90萬元,比上年增長近5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市縣農機部門堅持認真執行政策規定,嚴格工作程序,以公開、公正、透明、自願的原則,加強協調和管理,自願接受羣眾和社會的監督,確保了機具補貼工作順利進行。一是做到宣傳發放到位,全市共抽調工作人員529人(次),出動宣傳車105輛(次),散發宣傳材料3.84萬份,張貼公告及購機問答材料1836份,懸掛橫幅58條,發放《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166本,播放錄象、光盤111次,電台、電視台播政策知識、產品簡介120次,全市召開發放儀式9次,參加羣眾8000人(次)。二是補貼機具資金及時到位,全市落實購置補貼農機具5大類19種1364台,共投入資金688.2萬

元,其中國家補貼資金190萬元,市縣配套資金47.45萬元,帶動農民資金498.2萬元。有110個鄉(鎮),1257户農户購置了大中型拖拉機、多功能微耕機、脱揚機、粉碎揉草機、鍘草機、小麥播種機、馬鈴薯播種收穫機、複式割草機、翻轉犁等生產急需機具,補貼政策促使投入農業生產中的動力機械,配套機具、實用機具、高效生態機具進一步多樣化、合理化。三是補貼機具質量跟蹤調查服務到位,市縣農機部門對補貼機具問卷抽樣調查三大類43台(次),實地走訪抽樣調查5類246台(套),確保了補貼機具價廉質優、羣眾滿意。同時,市縣農機部門結合農機具補貼政策的實施和本地區農業生產的實際,積極爭取了《根莖類作物示範工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工程》、《青年農民工培訓工程》等農機科技推廣和培訓項目,爭取項目資金和配套資金280多萬元,通過項目資金的有力支撐,有效的提高了農機化科技應用水平。

4、圍繞勞務經濟發展思路,拓寬農機培訓領域,提高農機培訓質量和效益。

為了全面貫徹全省農民工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會議和市委、市政府將勞務輸轉作為支柱產業的要求,市縣農機部門在認真搞好農機技術培訓,保證農業生產技術需求的同時,積極爭取陽光工程項目,臨夏市、康樂縣等四個縣農機局被列入全省農民工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共爭取項目資金38萬元,項目實施各單位,緊緊依託項目,充分發揮行業培訓

優勢,強化培訓基地建設,立足市場,以創造複合型、技能型人才為突破,積極開拓辦學門路,共開展以拖拉機駕駛員、農機具操作員、農機修理工、電氣焊工、高速電動縫紉工等為主的各類培訓班34期54班(次),參加培訓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順利通過市第5、第6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的資格認證。

5、圍繞農機打假活動,積極開展農機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有效地維護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各級農機部門把農機打假作為淨化規範農機市場,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縣(市)農機局成立了打假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佈了農機質量投訴電話,並與各鄉鎮農機站簽訂了《農機管理目標責任書》,建立了打假責任制。一是紮實開展打假專項整治活動,會同質監、工商、經貿等部門,共抽調專業技術人員127人,出動宣傳車80輛(次),組成了18個檢查組,對全市轄區農機主機及零配件銷售市場、生產企業、維修網點等進行了全面深入地檢查整治,共查獲“三無”農機產品200台(件),貨值1.2萬元,檢查企業20家,整頓農機市場1個,印發宣傳資料1.65萬份。二是依法將農機維修網點納入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農業機械修理網點、修理工審定和准入制度。根據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頒佈的《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要求,及時對全市280多個農機維修網點進行了摸底調查,造冊登記,對現有修理網點進行了嚴格審定,共審定二級修理點2個,三級修理點27個,四級修理點142個,新培訓持證上崗人員41名,通過專項整治和對修理網點的規範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無”農機產品和不合格農機產品坑農、害農現象。三是認真制定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大力開展了農機生產、銷售、維修、服務等重點工作中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規範了農機市場秩序和農機維修經營活動,淨化農機市場,保證了農機產品質量,切實維護了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

6、圍繞行風建設,狠抓了以農機安全生產為主的農機監理工作。

按照省農牧廳的安排部署,全市農機監理系統認真開展了行風建設民主評議活動,建立了行風建設評議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從隊伍建設、廉政建設、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務公開、規範監理業務、基層安全網絡建設、營造工作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的整治和強化,4月份,省農牧廳行風評議檢查組對我市行風建設和行風評議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通過對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和政縣、臨夏市等監理站的實地抽查,對我市行風建設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和好評,在安西縣召開的全省農機監理系統行風建設現場會議上,對我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農機監理站進行了表彰,通過行風建設,進一步促進和強化了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一是嚴格堅持“橫到邊、縱到底”的點、線、面管理辦法,層層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建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共簽訂責任書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兩法一條例”為重點的農機法規,農機安全知識的宣傳,共出動宣傳車420輛(次),散發宣傳材料18000份,懸掛橫幅32條,大型宣傳17次。三是嚴格執法,嚴把拖拉機及駕駛員的培訓、發證關,嚴格檢審驗工作。共核發換髮行駛證159本,檢驗農業機械4390台,審驗駕駛員4262人,檢審驗率分別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對拖拉機“黑車非駕”、載客拉人、超載超速、帶病運行等違章行為的整治和查處,共出動檢查車1550輛(次),監理人員6200人(次),檢查拖拉機3460台(次),查出各類違章違規1210台(次),無牌車輛入户63台。五是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創建農機安全村13個。通過抓檢查、抓考評、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農機事故的發生。

三、幾點體會

1、隨着《農機化促進法》的頒佈實施,國家“三減免、三補貼”中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全面實施以及《甘肅省農機管理條理》的重新修訂頒佈,加快了依法治機進程,為本

地區農機化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有把握機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2、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機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有力地推進了農機化工作。

3、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鼓舞了農民購買農機具的熱情,有效地引導和調動了民間資金投入到農機化生產中,形成了財政扶持引導,部門協調,農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存在的問題

1、我市的農機化程度低,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儘管農機化發展為解放勞動力,推進全市勞務輸轉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機將在建設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高效生產中擔負着越加重要的任務,但市縣財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任務還很艱鉅。

2、雖然購機補貼在我市各

縣實施,但市窮民貧,市縣財政難以落實機具購置補貼配套資金,而農民的購買力有限,致使爭取到的農機具補貼項目實施難度大,進而影響到對今後國家農機具補貼項目資金的爭取和落實。

3、以鄉鎮為主的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緩慢,適應新形勢的農機化服務組織發展後勁不足,農機服務社會化、專業化、

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低。

4、由於農用運輸車移交交警管理,全市農機監理機構的職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機監理隊伍人心不穩,加之經費來源凸減,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農機監理工作的補貼資金沒有落實到位,致使農機監理和安全生產工作開展的難度明顯加大。

五、XX年年度工作計劃

(一)XX年年農機工作思路

XX年年全市農機工作的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臨夏和諧社會為目標,高舉“興機富民”的旗幟,以加快農機化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以提高優勢產業,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程度為主線,以科學的管理,優質的服務,紮實的工作,開創農機化工作新局面。

(二)奮鬥目標

農機總動力達到58萬千瓦;農業運輸機械擁有量3萬輛(台);完成機械半機械播種75萬畝;機收10萬畝;機耕110萬畝;農機經營總收入3.35億元;培訓各類農機技術人員7000人;拖拉機及駕駛員年度檢審驗率均80%以上;車輛入户率和駕駛員持證率達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數控制

在萬台5人以內。

(三)重點工作

1、以宣傳貫徹《甘肅省農機管理條例》為契機,加快依法治機進程。

2、以農機科技推廣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農機化生產,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應用步伐。

3、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和農機市場監管,切實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

4、深入開展農機監理行風建設,不斷加強農機安全生產。

5、以陽光培訓工程和勞務技能培訓為重點,進一步拓寬培訓領域,加大培訓工作力度。

6、加強農機服務組織建設,積極扶持、引導、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户。

7、積極爭取以農機具購置補貼為重點的農機化項目,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和技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