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1

(1)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

非極性分子:從整個分子看,分子裏電荷的分佈是對稱的。如:①只由非極性鍵構成的同種元素的雙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極性鍵構成,空間構型對稱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極性鍵非極性鍵都有的:CH2=CH2、CH≡CH。

(2)共價鍵的極性和分子極性的關係:

兩者研究對象不同,鍵的極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極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兩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鍵的極性研究的是共用電子對的偏離與偏向,而分子的極性研究的是分子中電荷分佈是否均勻。非極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極性鍵,也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極性鍵,非金屬單質F2、N2、P4、S8等只含有非極性鍵,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極性鍵,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①單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學鍵,故沒有極性分子或非極性分子之説,如He、Ne等。

②雙原子分子:若含極性鍵,就是極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極性鍵,就是非極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極性鍵結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鍵在空間的排列位置決定分子的極性。若分子中的電荷分佈均勻,即排列位置對稱,則為非極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電荷分佈不均勻,即排列位置不對稱,則為極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據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層價電子是否全部參與形成了同樣的共價鍵。(或A是否達價)

(4)相似相溶原理

①相似相溶原理:極性分子易溶於極性溶劑,非極性分子易溶於非極性溶劑。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適用範圍:“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極性相似。

③如果存在氫鍵,則溶劑和溶質之間的氫鍵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無氫鍵相互作用的溶質在有氫鍵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較小。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2

(1)原子構造原理是電子排入軌道的順序,構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佈。

(2)原子構造原理是書寫基態原子電子排布式的依據,也是繪製基態原子軌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據之一。

(3)不同能層的能級有交錯現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軌道的能量關係是:ns<(n-2)f<(n-1)d

(4)能級組序數對應着元素週期表的週期序數,能級組原子軌道所容納電子數目對應着每個週期的元素數目。

根據構造原理,在多電子原子的電子排布中:各能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最外層不超過8個電子;次外層不超過18個電子;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電子。

(5)基態和激發態

①基態:最低能量狀態。處於最低能量狀態的原子稱為基態原子。

②激發態:較高能量狀態(相對基態而言)。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後,電子躍遷至較高能級時的狀態。處於激發態的原子稱為激發態原子。

③原子光譜:不同元素的原子發生電子躍遷時會吸收(基態→激發態)和放出(激發態→較低激發態或基態)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產生不同的光譜——原子光譜(吸收光譜和發射光譜)。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發現新元素或利用特徵譜線鑑定元素。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3

1——原子半徑

(1)除第1週期外,其他週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週期外,同週期從左到右,元素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

1.原子結構:如:的質子數與質量數,中子數,電子數之間的關係

2.元素週期表和週期律

(1)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A.週期序數=電子層數

B.原子序數=質子數

C.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正價數

D.主族非金屬元素的負化合價數=8-主族序數

E.週期表結構

(2)元素週期律(重點)

A.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難點)

a.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氫的難易或與氫化合的難易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b.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或酸性強弱

c.單質的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強弱

(注意:單質與相應離子的性質的變化規律相反)

B.元素性質隨週期和族的變化規律

a.同一週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變弱

b.同一週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c.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d.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C.第三週期元素的變化規律和鹼金屬族和鹵族元素的變化規律(包括物理、化學性質)

D.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規律:

a.原子與原子b.原子與其離子c.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

(3)元素週期律的應用(重難點)

A.“位,構,性”三者之間的關係

a.原子結構決定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結構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c.以位置推測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

B.預測新元素及其性質

3.化學鍵(重點)

(1)離子鍵:

A.相關概念:

B.離子化合物:大多數鹽、強鹼、典型金屬氧化物

C.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價鍵:

A.相關概念:

B.共價化合物:只有非金屬的化合物(除了銨鹽)

C.共價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NH3,CH4,CO2,HClO,H2O2)

D極性鍵與非極性鍵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4

1.化學能與熱能

(1)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2)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決定因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a.吸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小於生成物的總能量

b.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於生成物的總能量

(3)化學反應的一大特徵: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總是伴隨着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變化

練習: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色火焰,在反應中,破壞1molH-H鍵消耗的能量為Q1kJ,破壞1molO=O鍵消耗的能量為Q2kJ,形成1molH-O鍵釋放的能量為Q3kJ。下列關係式中正確的是(B)

A.2Q1+Q2>4Q3B.2Q1+Q2v逆正向v正.

濃度: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正向移動反之

壓強:其他條件不變,對於反應前後氣體,總體積發生變化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反之…

温度:其他條件不變,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反之…

催化劑: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但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將向着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發生移動。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5

1、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結構決定:原子核外的能層數決定元素所在的週期,原子的價電子總數決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電子層構型和週期的劃分

週期是指能層(電子層)相同,按照能級組電子數依次增多的順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週期表中的一個橫行為一個週期,週期表共有七個週期。同週期元素從左到右(除稀有氣體外),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2)原子的電子構型和族的劃分

族是指價電子數相同(外圍電子排布相同),按照電子層數依次增加的順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週期表中的一個列為一個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個列,十六個族。同主族週期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3)原子的電子構型和元素的分區

按電子排布可把週期表裏的元素劃分成5個區,分別為s區、p區、d區、f區和ds區,除ds區外,區的名稱來自按構造原理最後填入電子的能級的符號。

2、元素週期律

元素的性質隨着核電荷數的遞增發生週期性的遞變,叫做元素週期律。元素週期律主要體現在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第一電離能、電負性等的週期性變化。元素性質的週期性來源於原子外電子層構型的週期性。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6

一、汽車的常用燃料——汽油

1.汽油的組成:分子中含有5—11個碳原子的烴的混合物

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燒

思考:①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試寫出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②汽車產生積碳得原因是什麼?

(1)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

(2)不完全燃燒——有CO和碳單質生成

3.汽油的作用原理

汽油進入汽缸後,經電火花點燃迅速燃燒,產生的熱氣體做功推動活塞往復運動產生動力,使汽車前進。

4.汽油的來源:(1)石油的分餾(2)石油的催化裂化

思考: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麼的大小來衡量?

②我們常説的汽油標號是什麼?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鏈多的鏈烴、芳香烴、環烷烴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嗎?

④常用抗爆震劑是什麼?

5.汽油的標號與抗震性

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來衡量。

②辛烷值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汽油標號。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鏈多的鏈烴、芳香烴、環烷烴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用抗爆震劑

四乙基鉛[Pb(C2H5)4]

甲基叔丁基醚(MTBE).

6、汽車尾氣及處理措施

思考:進入汽缸的氣體含有什麼物質?進入的空氣的多少可能會有哪些危害?

①若空氣不足,則會產生CO有害氣體;

②若空氣過量則產生氮氧化合物NOx,如

N2+O2=2NO,2NO+O2=2NO2

其中CO、NOx,都是空氣污染物。

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有哪些?CO、氮氧化合物、SO2等

如何進行尾氣處理?

在汽車的排氣管上安裝填充催化劑的催化裝置,使有害氣體CO、NOx轉化為CO2和N2,

例如:2CO+2NO=2CO2+N2

措施缺陷:

①無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對環境的污染,還加速了SO2向SO3的轉化,使排出的廢氣酸度升高。

②只能減少,無法根本杜絕有害氣體產生。

二、汽車燃料的清潔化

同學先進行討論:①汽車燃料為什麼要進行清潔化?②如何進行清潔化?

1.汽車燃料清潔化的原因

使用尾氣催化裝置只能減小有害氣體的排放量,無法從根本上杜絕有害氣體的產生,而要有效地杜絕有害氣體的產生,汽車燃料就必須清潔化。

2.清潔燃料車:

壓縮天然氣和石油液化氣為燃料的機動車

清潔燃料車的優點?

①大大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排放的CO、NOx等比汽油汽車下降90%以上);

②發動機汽缸幾乎不產生積炭現象;

③可延長髮動機的使用壽命。

3.汽車最理想的清潔燃料——氫氣

討論為什麼説H2是汽車最理想的'清潔燃料?

(1)相同質量的煤、汽油和氫氣,氫氣釋放能量最多

(2)氫氣燃燒後生成水,不會污染環境。

氫作燃料需要解決的哪些問題?

1、大量廉價氫的製取

2、安全貯氫

介紹兩種方便的制氫方法:

①光電池電解水制氫

②人工模仿光合作用制氫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7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氫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3O2點燃===2SO2+2H2O

10.硫化氫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O2點燃===2S+2H2O

二、鎂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在空氣中點燃鎂條:2Mg+O2點燃===2MgO

2.在氮氣中點燃鎂條:3Mg+N2點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點燃鎂條:2Mg+CO2點燃===2MgO+C

4.在氯氣中點燃鎂條:Mg+Cl2點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鎂涉及反應:

①貝殼煅燒製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②產生氫氧化鎂沉澱:Mg2++2OH-=Mg(OH)2↓

③氫氧化鎂轉化為氯化鎂:Mg(OH)2+2HCl=MgCl2+2H2O

④電解熔融氯化鎂:MgCl2通電===Mg+Cl2↑

三、Cl-、Br-、I-離子鑑別:

1.分別滴加AgNO3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澱的為Cl-;產生淺黃色沉澱的為Br-;產生黃色沉澱的為I-

2.分別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盪,下層溶液為無色的是Cl-;下層溶液為橙紅色的為Br-;下層溶液為紫紅色的為I-。

四、常見物質俗名

①蘇打、純鹼:Na2CO3;②小蘇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綠礬: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膽礬: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礬:KAl(SO4)2?12H2O

五、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鋁與鹽酸的反應:2Al+6HCl=2AlCl3+3H2↑

2.鋁與強鹼的反應: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鋁在空氣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鋁與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鋁與強鹼反應: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氫氧化鋁與強酸反應:Al(OH)3+3HCl=AlCl3+3H2O

7.氫氧化鋁與強鹼反應:Al(OH)3+NaOH=Na[Al(OH)4]

8.實驗室製取氫氧化鋁沉澱:Al3++3NH3?H2O=Al(OH)3↓+3NH4+

六、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質

1.硅與氫氧化鈉反應: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與氫氟酸反應:Si+4HF=SiF4+H2↑

3.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反應: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與氫氟酸反應:SiO2+4HF=SiF4↑+2H2O

5.製造玻璃主要反應: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烷烴CnH2n+2飽和鏈烴

烴烯烴CnH2n(n≥2)存在C=C

炔烴CnH2n-2(n≥2)存在C≡C

芳香烴:苯的同系物CnH2n-6(n≥6)

(1)有機物種類繁多的原因:1.碳原子以4個共價鍵跟其它原子結合;2.碳與碳原子之間,形成多種鏈狀和環狀的有機化合物;3.同分異構現象

(2)有機物:多數含碳的化合物

(3)烴:只含C、H元素的化合物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8

1、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無水CuSO4,變藍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發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如烯)

5、能發生消去反應的是乙醇(濃硫酸,170℃)

6、能發生酯化反應的是醇和酸

7、燃燒產生大量黑煙的是C2H2、C6H6

8、屬於天然高分子的是澱粉、纖維素、蛋白質、天然橡膠(油脂、麥芽糖、蔗糖不是)

9、屬於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9

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傳統高分子材料的機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問題⑴高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間有什麼關係?⑵高分子應具有什麼樣的主鏈?應該帶有哪種功能基?⑶是帶功能基的單體合成?還是先合成高分子鏈,後引入功能基?如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研究啟示:人們從棉花、紙張等纖維素產品具有吸水性中得到啟示:它是一類分子鏈上帶有許多親水原子團——羥基的高聚物。合成方法:⑴天然吸水材料澱粉、纖維素進行改性,在它們的高分子鏈上再接上含強吸水性原子團的支鏈,提高它們的吸水能力。如將澱粉與丙烯酸鈉一定條件下共聚並與交聯劑反應,生成具有網狀結構的澱粉——聚丙烯酸鈉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樹脂。⑵帶有強吸水性原子團的化合物為單體進行合成。如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聚合,得到具有網狀結構的聚丙烯酸鈉高吸水性樹脂。

3問題:學與問中的問題彙報:橡膠工業硫化交聯是為增加橡膠的強度;高吸水性樹脂交聯是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於水。小結:高吸水性樹脂可以在乾旱地區用於農業、林業、植樹造林時抗

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嬰兒用的“尿不濕”可吸入其自身重量幾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使嬰兒經常保持乾爽。可與學生共同做科學探究實驗。

3、應用廣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⑴高分子分離膜:①組成:具有特殊分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製成的薄膜。②特點:能夠讓某些物質有選擇地通過,而把另外一些物質分離掉。③應用:物質分離⑵醫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優異的生物相溶性、親和性;很高的機械性能。②應用:

人造心臟硅橡膠、聚氨酯橡膠人造血管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人造氣管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腎醋酸纖維、聚酯纖維人造鼻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骨、關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造肌肉硅橡膠和絛綸織物人造皮膚硅橡膠、聚多肽人造角膜、肝臟,人工紅血球、人工血漿、食道、尿道、腹膜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10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鹼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鹼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鹼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於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各反應物)和終態(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物是穩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時,升高温度,反應速率常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可知,温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變温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11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鹼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鹼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鹼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於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各反應物)和終態(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物是穩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12

1.烯醛中碳碳雙鍵的檢驗

(1)若是純淨的液態樣品,則可向所取試樣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2)若樣品為水溶液,則先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煮沸,充分反應後冷卻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若直接向樣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則會有反應:—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產物的檢驗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則先向冷卻後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後再加入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水浴)加熱,觀察現象,作出判斷。

3.如何檢驗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樣,向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振盪後靜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再滴入幾滴FeCl3溶液(或過量飽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澱生成),則説明有苯酚。

若向樣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則由於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進入水溶液中與Fe3+進行離子反應;若向樣品中直接加入飽和溴水,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澱。

若所用溴水太稀,則一方面可能由於生成溶解度相對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澱。

4.如何檢驗實驗室製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將氣體依次通過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飽和Fe2(SO4)3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檢驗水)(檢驗SO2)(除去SO2)(確認SO2已除盡)(檢驗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CH2=CH2)。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13

離子共存

1、由於發生複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澱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鹼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於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鹼性的介質中由於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鹼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於發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14

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於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於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

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藥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温度高高中化學選修5於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後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盪後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於鹼溶液和純鹼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③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同時飽和碳酸鈉溶液還能通過反應吸收揮發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揮發出的乙醇,便於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澱粉、蛋白質可溶於水形成膠體。蛋白質在濃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會析出(即鹽析,皂化反應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蛋白質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於某些有機溶劑,而體型則難溶於有機溶劑。

⑥氫氧化銅懸濁液可溶於多羥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絳藍色溶液。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篇15

鹽類的水解(只有可溶於水的鹽才水解)

1、鹽類水解:在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

2、水解的實質: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破壞水的電離,是平衡向右移動,促進水的電離。

3、鹽類水解規律:

①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弱都水解,同強顯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濃度相同時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鹼性更強。(如:Na2CO3>NaHCO3)

4、鹽類水解的特點:

(1)可逆(與中和反應互逆)

(2)程度小

(3)吸熱

5、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熱,越熱越水解)

②濃度: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鹼: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H+促進陰離子水解而抑制陽離子水解;OH-促進陽離子水解而抑制陰離子水解)

6、酸式鹽溶液的酸鹼性:

①只電離不水解:如HSO4-顯酸性

②電離程度>水解程度,顯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電離程度,顯鹼性(如:HCO3-、HS-、HPO42-)

7、雙水解反應:

(1)構成鹽的陰陽離子均能發生水解的反應。雙水解反應相互促進,水解程度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見的'雙水解反應完全的為:Fe3+、Al3+與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與NH4+;CO32-(HCO3-)與NH4+其特點是相互水解成沉澱或氣體。雙水解完全的離子方程式配平依據是兩邊電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