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户外遊戲活動總結(精選3篇)

中班户外遊戲活動總結 篇1

幼兒教育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户外活動能夠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幼兒的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户外是一個空氣清新,視野開闊的場所,能夠使幼兒體驗更多活動的快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尤其是户外遊戲。從這學期開始我園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結合我園環境開展了一系列的户外遊戲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中班户外遊戲活動總結(精選3篇)

一、認真學習相關理論

暑期一開學我們就組織老師們學習了《--探索》、《--創新遊戲》,這對我們的户外遊戲活動的開展有着深入的指導意義。我園還在上學期專門組織教師對《--發展指南》的健康領域做過深入的學習交流,以便讓老師們在開展活動中能夠更好的把握活動,更加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

二、活動的開展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規定每月召開一次專題小組會議,確定本月開展活動的內容;每兩週進行一次户外活動的觀摩研討。我們充分發揮幼兒園內場地的作用:

1、我們結合季節和周邊的自然環境,適時組織孩子進行親近自然的活動。秋天帶孩子在院子裏撿樹葉,製作樹葉標本;冬天帶孩子堆雪人、滾雪球;春天和孩子們在操場上放風箏、採下柳條做帽子。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每次都非常高興。

2、我園有爬坡玩具、攀登牆、沙池等活動場所。在幼兒園裏孩子們就經常利用這些設施進行豐富多彩的户外遊戲活動。我們在組織孩子的常規鍛鍊以及每天的户外活動中也都要求教師要有效地利用這些設施。

3、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很喜歡一些簡單的玩具,例如:紙球、小跨欄、自制保齡球等等,於是我們就組織教師用廢舊物品製作一些户外活動玩具,並組織觀摩教學活動,讓每位教師檢驗自制玩教具的實用性、趣味性,同時提高教師課堂組織能力,豐富户外活動內容。

4、針對中班小朋友年紀小、活動能力較弱的特點,組織開展一些小遊戲活動。例如:吹泡泡、炒豆豆、丟手絹等一些民間遊戲,孩子們也很喜歡。

三、遊戲活動形式的多樣化

户外活動一般以體育遊戲為主,但單一的形式會讓孩子厭煩,所以不能忽略其他遊戲的穿插進行,如智力遊戲、娛樂遊戲、音樂遊戲、民間遊戲等。中班幼兒各方面素質不如中大班幼兒,開展民間體育遊戲有一定侷限性,可適當開展音樂遊戲。如放一段節奏感強的律動曲,幼兒就會很自然地翩翩起舞;放一曲《小鴨子》,幼兒就會倒背雙手學小鴨子走路。這種配樂遊戲活動,孩子是很喜歡的。在民間遊戲中,體育遊戲又相對較多,玩這類遊戲大多在户外,而且中、大班幼兒從身體、能力各方面已經比較適宜參加這些有一定的運動量,能活躍幼兒的身心,增進幼兒體質,提高幼兒運動興趣、能力的遊戲了。如“跳皮筋”有跳躍奔跑活動,可增強幼兒身體各部分的運動機能;“跳房子”、“彈球”等遊戲,可發展幼兒手、腳動作靈活協調能力;玩高蹺、平衡木能訓練幼兒平衡能力;再者可利用一種玩具達到多樣玩法的效果,變一種遊戲為多種遊戲。比如把繩子兩頭連接起來拉成長方形後,可把它作車廂來開火車,當作獨木橋在中間走,當作小溝來跨跳;擺成圓形玩跳圈遊戲。多種玩法交替進行,幼兒百玩不厭,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效率,又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

四、一點體會

1、孩子在户外活動,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有助於增強幼兒的體制,提高幼兒户外活動的實效性。

2、在户外活動,場地寬闊,孩子們做遊戲可以放得開,可以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讓他們的身心更加輕鬆地投入到遊戲活動中。

3、在户外活動,孩子們眼中所見的都是實物,有助於教師進行隨機教育:孩子們在户外活動時偶爾會發生小小的“衝突”,教師可隨機教育,其他的孩子也從中積累了生活經驗,以後可以儘量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4、在户外活動要注意衞生,選擇的場地應是清新、自然、整潔的地方,防止幼兒發生意外感染。

5、在户外活動要注意安全,選擇的場地要有安全保障,以防止幼兒受到重大意外傷害。

通過這一階段的積極探索,我們在實踐經驗上有了一定的積累。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深入地做好以下工作

1、繼續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支持,豐富體育活動內容。

2、加強自制體育器械,提高實用性、趣味性。

3、進一步提高日常户外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師教科研的積極性。

中班户外遊戲活動總結 篇2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它伴隨着幼兒的成長,可以説,沒有遊戲就沒有發展。區域活動是孩子們探索的天堂,是讓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和教師相互作用,並通過這樣的相互作用實現自主學習,獲得自我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然而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師幼互動流於形式、停留於表面,不夠深入。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存在不少指導上的困惑,主要表現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時順應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2、孩子多時,教師指導如何支持孩子個性需要和發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幫助幼兒進行活動,缺乏相應的指導策略。這幾個難題影響了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因此這一學期我們針對中班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策略進行了研究,努力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以環境材料為媒體,將教師的指導轉化為幼兒的積極行為。

首先,觀察幼兒對區域投放材料的操作情況。因為材料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科學投放各種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是開展區域活動的保證。所以要時時關注材料投放的適宜性,使得材料最大程度的引發幼兒操作的機會和願望。

1、層次性策略,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

我們在不同的區域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水平投放了具有層次性的材料。

比如操作區——“使用筷子”的創設,從情感體驗入手,根據幼兒原有水平的差異,在材料中予以區分:對使用筷子不熟練的幼兒,我們創設了給小動物餵食的材料,讓幼兒嘗試夾方形或有稜角比較好操作的“食物”,幫助幼兒獲得成功,從而體驗幫助小動物餵食的樂趣;對已有使用過筷子經驗的幼兒,我們創設了喂小兔吃火鍋,我們提供的材料是:圓形的球比較難操作的材料。以這種方式使材料和形式具有挑戰性,幼兒在玩中,既體驗成功的喜悦,又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2、多樣性策略,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在操作區——給小兔喂火鍋的材料中,幼兒不僅活動了肌肉,而且在玩的過程中進行點數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再比如説建築區的活動:我們引導讓幼兒將積木分類擺放,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習慣。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不斷地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問題:

(1)整齊但不便於取放

(2)異形的積木不好整理

(3)怎樣讓大家都遵守一種擺放的方法。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學習了與同伴合作、感知了圖形間量的不同及組合變化、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促進了幼兒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我們感受到,將目標、材料、形式進行的有效結合能充分地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二、面向全體幼兒,針對不同問題適時介入指導

1、觀察先行,教師的介入要適時

適時指導何時介入。從實錄和平時的觀察中我們發現:

(1)當幼兒的行為希望得到成人認可時要介入,例:美工區幼兒的作品展示;

(2)當幼兒有求助需求時要介入;

(3)當幼兒發生困難時要介入,例:益智區中小朋友的提議被其他小朋友否定時;

(4)發生糾紛、活動有停頓時,例如:建築區遊戲時面對同樣的需求都拿一塊積木,發生爭搶,不能解決時教師都應該找準時機予以介入。

2、提出有啟發式的問題,運用富有情景式的語言有效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中班户外遊戲活動總結 篇3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醫院、閲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

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着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

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