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的個人總結(通用3篇)

科研工作個人總結 篇1

一、 項目概況

科研工作的個人總結(通用3篇)

##研究所是科技局下屬的科研事業單位,我所有高級工程師2名,工程師7名,助理級技術人員5名。大專以上學歷佔90%以上。全體人員具有很強的團結合作精神,曾取得了多項省市科技進步獎。

多功能環保專用電源是市級工業科技攻關開發類計劃項目,項目立項後,在科技局工業科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我所投入了所有可利用的力量,按照計劃合同書中的各項要求,認真地開展科研開發,並且在延長的開發時間內,做了比計劃合同書中的指標更加全面的實驗和開發,使項目的技術性能更趨完善,多功能電源的綜合集成效果更加明顯,現已全面完成了研製開發工作,提請科技局工業科驗收。

二、 工作成績

多功能環保專用電源項目的總投資5萬元,其中科技局項目撥款5萬元。獲得立項批准後我所組織全體科研人員,對項目進行了全力攻關,在立項前已進行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依照計劃合同書上要求的各項性能指標,組織了項目開發實施。在項目負責人總負責的前提下,分設了電子控制開發組和綜合集成應用開發組。各小組長對本組所承擔的項目部分全面負責,包括人員調配,所涉及部分的資金使用,對本組成員的獎懲等。這樣的組織實施方案,充分的調動了所有開發人員的積極性,使項目的開發進程明顯加快。

但在開發研製過程中科研人員對項目的技術指標、應用方向又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而且開發經費尚有節餘,所以又對該項目進行了更

深入的開發,使項目的開發得到了全面完善。增加了野外應用、應急維修等多種應用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項目共形成兩種技術及可實現生產的產品, 這些技術或產品技術性能優良,質量穩定,即可以單獨應用生產又可以將兩種技術組合起來生產。

三、技術成果

採用先進的嵌入式單片微處理器作為主控器件,設計了四路交流穩壓輸出,不但能提供整個監測系統所需的交流電源,而且還在超温、超載和火災(煙霧)時自動切斷電源,並有室內温度數據輸出(0-5v)等。針對自動監測儀器的特點,保證足夠的穩壓精度,延時時間的調整範圍較大。交流穩壓部分達到了三高:高效率、高功率因數、高可靠度;三低:低波污染、低環境污染、低電磁干擾。具有突波吸收器、lc濾波電路、重複載濾波器、尖峯吸收器。並且採用距離飽和很遠的電感,可抗不對稱波形干擾,不會產生磁場輻射干擾或對電網產生傳導性干擾。

增加的野外用或維修用直流穩壓電源具有以下性能特點:

1、 直流穩壓電源輸出:+12v,最大提供電流4a;

2、 直流穩壓電源輸出:+5v,最大提供電流1a;

3、 直流穩壓電源輸出:-12v,最大提供電流0.5a;

科研工作的個人總結 篇2

本學期,在上級領導的關心與培訓和指導下,本者教科研興師,教科研促教的教科研發展思路,以園長室本學期工作意見為指導,以《幼兒園教育綱要》為行動指南,以開發幼兒園以教師為本、以教研為先、以幼兒為重,以幼兒園立項課題為統領,以認真貫徹並落實園務工作計劃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豐富有效的教研活動,有效地促進和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

一、園本教研活動開展情況

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園的發展需要優秀的教師個體,更需要建構一個學習型和研究型的教師團隊,我們圍繞園本教研組織實施了一下幾項活動:

1.開展讀書活動

幼兒園為老師訂閲了《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等報刊雜誌,及時提供新《綱要》精神相應的各種書籍,為教師提供學習的資源。讓每位教師認真閲讀,要求教師每月至少摘記兩篇。通過這一活動,促進教師自覺學習有關幼兒教育書籍,豐富幼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本學期,我園利用外出開會、學習的機會購買各種書籍,存放閲覽室供教師借閲;教師們相互介紹好書,讓有益的書籍淨化心靈,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增添美好的色彩。

2.托幼教育銜接研討活動

託班的寶寶離開託兒所,升入小班學習。但到了幼兒園以後,換了新環境,新的老師,孩子哭鬧,情緒不穩定,幼兒園的老師發現有的孩子在班上行為習慣較差等等方面的問題。小班年段老師邀請託兒所的老師參加開展了本次研討活動,為託兒所的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做好銜接。2月26日晚上,託兒所的老師和我園小班年段的老師參與了本次研討活動,大家圍繞(1)幼兒的行為習慣(2)幼兒的動手能力(3)幼兒一日活動的常規教育三方面進行研討。大家根據實踐經驗出發,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進行分析,通過本次活動,相信對老師們今後如何更好地組織好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開展教育活動,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3.幼小銜接研討活動

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的終結階段,是國小教育的開始階段,幼兒園大班是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否對義務教育質量影響很大。3月18日,大班年段教師針對“幼小銜接”教研組進行了專題研討,對本學期全面開展“幼小銜接”活動進行佈置。以大班為試點班,從心理準備入手,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觀摩交流,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銜接中的斷層問題,為孩子們打下基礎,做好國小學習的各種準備。

4.課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研討和學習

我園圍繞課題開展一系列有關的研討、學習。本學期是課題的準備階段,主要是學習有關理論,研究課題設計,成立課題小組,制定研究方案,進行開題論證。全園開展兩次的課題專題學習使老師對課題如何開展和實施有了初步的認識。各年段圍繞課題開展研討活動為下學期更好的實施和開展課題做好前期準備。小班段開展《培養幼兒良好衞生習慣》研討;中班段開展《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習慣的研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習慣養成學習》研討;大班段本學期送走畢業生將又迎來一羣可愛的孩子們她們開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研討》開展研討。

5.圍繞課題開展全園教師製作課件、教案評比活動

幼兒年齡小,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上,同樣以幼兒的認知規律為指向,不僅要讓幼兒知道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更應該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幼兒明白了不好的行為習慣會給人們帶來危害,良好的行為習慣會有利於生活、學習,那麼,他才會樂意去做。幼兒的現實生活中,發生着許多偶發事件,其中藴藏着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如能抓住機會,適當引導,用現實中的生動事例作為活生生的教材,對幼兒進行教育,具有很強的説服力,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如,幼兒小便後洗手,教師要求幼兒對着水池甩甩幹,調皮的幼兒喜歡反教師的教導而行,有意把地面弄濕。這時,教師不妨把當時的情景拍下來,製成PPT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大家看,這位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為什麼?”通過討論,幼兒瞭解其行為所產生的不良結果,會把地面搞髒、容易滑跤等。所以開展幼兒園老師製作課件、教案評比,老師們積極地參加,本次活動六位老師取得最佳設計獎,本次的設計教案和課件在下學期將作為課題活動在班上開展。

6.全園開展公開課觀摩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從20--年4月20日—5月4日幼兒園開展了全園教師公開課觀摩活動。本次活動開課的內容為本學期的華東師大教材,採用集體教學活動,選材範圍縮小了,

科研工作的個人總結 篇3

常規工作:

1.全區國小小課題名稱界定的規範指導。

2.以會代訓,對全體科研主任進行國小題研究的培訓,佈置本學期的工作和要求。

3.小課題研究調研試導

重點工作:

1.徵集小課題觀察課堂觀察量表,評選出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量表,對其進行指導,修改、完善後在全區進行交流。

2.香坊區小課題研究中期成果推進會。

3.小課題研究區域交流活動。

4.部門小課題研究中期成果總結

一、思觀察量表的操作性、科學性,潤課題研究的規範化、科學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進行課題研究,量表要先行。給觀察量表一個優先權,它將是課題研究規範化、科學化的的起點。本學期,小課題研究的開展,首先從設計課堂觀察量表開始。

20_年5上旬,各課題組自主設計觀察量表。5月中旬進行了量表設計的徵集工作,共徵集26個小課題性的量表,進行交流。20_、5月13日,開展了香坊區國小小課題觀察量表交流活動。交流的內容包括量表設計思路、對量表各要素的解讀、量表的功能、如何使用等方面。參加這次交流的學校有中山路國小趙海燕主任,交流的內容

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研究”;通鄉國小的小課題實驗教師楊穎老師,交流的內容是;“學生聽課狀態投入情況觀察量表”;東風國小的劉美玲主任和王彥妮老師,交流的內容是“三分之二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環節的研究”;汽輪國小的白曉晶主任交流的內容是“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問題有效性的研究”;工農兵國小的王越老師交流的內容是“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策略研究”。向陽中校劉昌柏主任,交流的內容是“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此次活動在參與活動的各校科研主任、小課題負責人中引起了一定的響應,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而且都期待下一次交流活動。這次交流活動不僅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也極大地促進了各小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研究內容的理解和思考,為量表的調整和規範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重新調整和完善本校小課題的觀察量表。(附東風國小量表設計的調整過程敍事、汽輪國小、通鄉國小、興華國小)進一步提高了實驗教師課堂觀察量表的設計能力,研究能力得到的培養和提升。

二、思典型學校的示範性,潤科研工作的縱深化。

5月22日上午,在電工國小召開“香坊區小課題研究階段成果推進會”。電工國小“語文主題閲讀”課題組,呈現了一節三年級的“以文代文”課型的課題實踐課,觀察點是批註式閲讀策略研究,電工國小語文課題組8位教師從符號批註和文字批註兩個方面進行了整體和個案的觀測。同時,興華國小、東風國小和公濱國小三位老師從他們自己課題研究的視角,用自己的觀察量表,從大問題理念下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和教學評價等觀察點進行觀測。電工國小嵩學儉主任對課題研究情況進行了簡單介紹。課後,11位觀測教師依據觀測數據進行了交流。批註式閲讀分兩個方面來研究,一個是符號批註,另一個是文字批註。三年一班是主題閲讀的實驗班,從一年級開始就進行簡單的符號批註實

踐,所以班級40人全部掌握並學會運用了符號批註這一讀書方法,符號批註率為100%,文字批註,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對詞語的註釋,批註率為72.3%;第二層次是對詞語或句子的理解,批註率為41.6%;第三層次是質疑和想象,批註率為0。東風國小劉美玲對教師的課堂提問進行了觀測,張老師的主要問題共計7個大問題,開放性問題有6個,其中較長的問題等待時間是4分鐘,較短的是2秒,等待時間長是讓學生充分批註,感受阮恆的內心情感的變化,學生應答數有36人的全員參與,也有個別回答。整節課學生的參與度大多是高狀態的,學生對問題的反應也是以主動思維為主,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的創造構建。有效問題為5個,佔本節課問題的71%,其中第3、4、6題的設計符合“大問題”設計的理念。

從觀測教師的交流中我們看到這個班級的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做得紮實有效,既有常規習慣的養成,也有個性化讀書感悟的張揚。學生的對文本的想象和質疑能力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培養。當然,我們在教給孩子閲讀方法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化閲讀,不能一刀切統一硬性的要求孩子必須用什麼樣的方法。

通過本次活動,再一次強化了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如何進行課堂觀察(整體觀察和個案觀察),如何進行觀測數據的彙總分析,如何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分析研究一節課題實踐課,對全區小課題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其他學校的三位老師,從大問題教學理念下問題有效性及教師評價方面的定性與定量的分析,為本次實踐研究提供了多方位的數據資料。市教研院兩位老師高屋建瓴的指導和引領,讓我們意識到,如何從教師的理念上重視對學生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

三、思科研隊伍的差異性,潤培訓主體的多元化。

按照學期初的工作計劃,從5月份開始,在全區國小內,開展區域小課題研究交流活動。

5月12日,向陽中心國小四所村小的小課題實驗教師,在東勝國小開展了課題實踐課交流活動。劉智輝和魏麗麗兩位老師分別上了“課堂有效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國小課外閲讀分級指導策略的研究”課題實踐課。執教的內容是《王二小》和《上下五千年》觀測教師是來自四所村小的小課題負責人及教學主任。交流中,石槽國小和長勝國小的兩位主任希望以後能在他們所在的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讓教師瞭解、學習如何上課題實踐課。

6月11日上午,在通鄉國小開展了小課題研究區域交流活動。天元國小的希德濱主任執教了一節“一年級寫字指導研究課”,通鄉國小李雪老師上了一節“低年級語文有效識字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實踐課。通鄉國小的課題組教師運用觀察量表分別從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參與度兩個觀察點對這兩節課進行了觀測,課後結合觀測數據與執教教師進行了交流互動,交流過程中,市教研院科研處的樊淑燕老師從“道”與“術”理論高度,對這兩節課給予了指導和提升,指出:“寫字教學中要滲透漢字文化,用傳統的漢字文化滋養學生的心靈,感悟、體驗漢字之美,傳承我們的漢字文化;同時,對識字過程中,教師為讓學生記住字形而編的歌訣及教師談到的‘訓練’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出了質疑,讓教師們思考“訓練”與“體驗”有什麼不同?建議用漢字的造字故事及漢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字形和字義。”交流後參加活動的老師覺得受益良多,尤其是天元國小的希德濱主任,真切的感受到了觀測教師的數據採集分析,對他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希望我們能多組織這樣的交流活動,最好能組織一些教師共同研究這個課題。

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使得實驗教師在觀察和採集數據的過程中,驗證量

表的可操作性,通過交流和研討進一步理解各觀測項目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對量表進行調整和完善,這一過程也是對課題研究內容的再理解再認識的過程,使課題研究更加深入。

6月17日上午,在汽輪國小開展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小課題研究區域交流活動。汽輪國小的李月明老師執教了一節二年級《克和千克》課題實踐課,通鄉國小李穎老師上了一節一年級語文《識字8》課題實踐課。兩所學校的課題組教師運用自己的觀察量表,分別從提問的有效性、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參與度三個方面對這兩節課進行了觀測,課後兩個課題組共同對這兩節課進行數據分析和反思交流,同時,也對量表的可操作性進行了分析。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使實驗教師對所承擔的小課題的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交流過程中,我建議各位實驗教師深入思考一下“問題有效性”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怎樣使教師的提問更有效?預設的問題怎樣促進學生生成新的問題?如何使問題更具探究性等問題。

四、思大問題教學理念的指導性,潤生命教育的人文化。

6月6日,王兆新村國小“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習慣的研究”課題組,開展了“羣文閲讀”——羣文識字、羣文閲讀的實踐研究。李燕老師執教了

《玲玲的畫》和《蜜蜂引路》兩篇課文的識字教學,宋少斐老師執教了“神奇的科技世界”一組課文的閲讀課。羣文閲讀這一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閲讀習慣的培養和自主閲讀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兩位老師也是第一次嘗試這種課型,課後課題組教師圍繞“羣文閲讀”教學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習慣策略的實施效果,及“羣文閲讀”課型的思考進行了交流。“羣文閲讀”帶給實驗教師更新更高的挑戰,教師們要邊實踐邊思考,讓自主閲讀的基本思想及閲讀活動的經驗成為促進學生自主閲讀習慣形成的“意義之水”。

6月12興華國小的數學課題組開展了“大問題背景下數學課堂核心問題設計策略研究”課題實踐課。劉月寒老師執教了《重疊問題》一節課題實踐課。課題組教師進行了觀測。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優方案。課後交流中,觀測教師結合數據對教師預設的問題串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從觀測數據反映出,教師“大問題”理念比較清晰,對核心問題的預設和解決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提出核心問題的開放度還不夠,對核心問題的解決如果能夠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將更有利於學生對核心問題的探究,能更好的理解“重疊”的實質。同時,對量表中的觀測項目的可操作性進行了分析,提出改進的建議,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一個學期的里程,就這樣邊思考,邊實踐,邊總結的一路走來,有收穫,有困惑,也有思考。無“思”難成科研,無“潤”難促教研。在今後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在“思”中探索,在“潤”中昇華,成就學校發展的亮點,成就教師成長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