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年度總結(精選15篇)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1

一、醫院及院感科開展的主要工作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精選15篇)

1、認真研究學習《湖北省醫藥醫院管理評審實施細則》,做好創二優評審迎檢準備工作,根據細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年度培訓計劃、醫院感染工作流程,整理歸納並補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管理各項規章制度、質量標準,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體系。

2、加強對臨牀科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工作的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及時指導、及時改進,特別是針對我院醫務人員對醫療垃圾分類不清、少數臨牀醫生無菌操作不到位等現象進行多次現場督導糾正,徹底清理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工作的死角,真正做到醫院感染管理的全院規範統一,充分體現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力度。

3、加強改進對環境微生物細菌監測工作,把監測工作與臨牀工作結合起來,開拓性開展環境動態細菌監測,對臨牀消毒隔離工作起到實質性的檢查督導作用,特別是主動對新生兒病房、母嬰病房、新生兒暖箱等進行隨機抽樣監測,對重點區域消毒隔離工作的環境質量起到很好的監督和提示作用。

4、開展重點去區域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啟動了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

5、做好院內感染爆發流行的監測報告及預防控制工作,xx年院感科制訂了“臨牀醫院感染爆發預警報告制度”,加強對醫院感染爆發前瞻性監測,實施這一制度,今年4月份我院外二科1類手術精神,認真規範制定相關工作制度及流程,使其符合醫院感染防控要求,上半年本院未發生傳染病院內感染,共計迎接上級檢查共計次。

7、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繼續教育培訓工作,院感科上半年已完成外出培訓,及部分院內培訓。

8、加強對臨牀各科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察考核

堅持持續改進的工作理念,發現問題,及時研究,及時溝通,及時改進,對於反覆糾正不力的問題納入院級質控考核評分,獎懲兑現;做到隨時檢查指導,定時考核評價,定期向各科室通報考核情況,按時按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醫院領導、醫院質控科通報相關信息。

9、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處理管理,使用後一次性物品回收率100%,廢用性醫療廢物焚燒100%,重點督察生活垃圾與醫用垃圾分類分裝、醫療鋭器、感染性垃圾處理等。

10、認真落實醫院感染評價分析制度,做好相關信息統計上報工作,堅持定期召開院感工作會議,對院內感染髮生情況、各項監測評價、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落實情況等,進行評價分析通報,同時開展耐藥菌株監測,院感病例病原學送檢率分析,定期發放醫院感染通訊

二、院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半年工作重點:

1、目標性監測工作未完善。

2、全院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處理設施需改進(垃圾桶、袋)。

3、洗手設施需改進(水龍頭、洗手液等)。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2

20xx年我院的醫院感染監控工作緊緊圍繞等級醫院複審這一主題,從建章立制到措施落實,始終貫徹持續改進的理念,使我院的院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在全院每一位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年未發生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圓滿地完成了年初的工作計劃,現總結如下:

一、完善醫院感染監控制度及操作規程,強化醫院感染環節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我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強化我院的醫院感染環節管理,根據衞生部20xx年頒佈的《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我院的實際,對我院20xx版《本鋼總醫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手冊》及時進行了修訂,新的醫院感染監控制度內容更全面、更科學。新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操作規程更是涵蓋了我院醫院感染控制的所有環節,使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控制上有章可循。

為使我院的規章制度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我們對臨牀科室20xx年的績效考核標準進行了修訂,制定了新的《臨牀科室醫院感染小組工作記錄》,新的記錄本在內容上更全面、更有實用性,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了實際效果,推動了臨牀院感工作的持續改進,在本次等級醫院複核中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二、開展全方位醫院感染監測,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為了解我院的醫院感染情況,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根據衞生部《醫院感染監測規範》及等級醫院複審的要求,我們開展了全方位的醫院感染監測工作。

1、全院綜合性監測:全年共監測住院病人38164人,發生醫院感染653例,醫院感染髮病率為1.71%,處於較低發病率水平。但不容忽視由於我們院感專職人員少,醫生主動報告意識差,存在着醫院感染的漏報現象。全年無菌手術切口感染5例,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為0.14%,比上年有所提高,我們分析與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關,應成為我們明年院感控制的重點。

2、目標性監測

1)ICU醫院感染監測:對ICU進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監測,全年監測人數216人,其中呼吸機使用率為66.36%,呼吸機相關肺

炎的發病率為7.97‰;中心靜脈插管使用率為9.32%,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率為0;導尿管使用率為94.78%,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系感染的發病率為3.49‰。

2)手術部位感染監測:4月份開始在普外科開展了甲狀腺切除術、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切口感染情況的目標性監測。共監測手術317台次,手術部位感染2例,調整感染率2.63%。

3)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監測:共監測高危新生兒136人,醫院感染8人次,感染人次率5.88%,住院總日數324天,病人日感染人次率為24.691‰,調整日感染人次率為10.36‰。

4)細菌耐藥性監測:20xx年1月1日至12月21日細菌室共分離出多重耐藥菌株502株,(其中以ESBEL陽性的大腸埃希氏菌為主,佔33.78%,其次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位居第二位,佔28.19%。)絕對株數333株(剔除同一患者培養出的重複菌株),以監測多重耐藥菌患者259人,發生醫院感染47人,多重耐藥菌的檢出比例較上年有所上升,原因在於今年的送檢率提高,但不容忽視多重耐藥菌的控制仍存在問題。

3、環境微生物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對全院重點科室環境微生物監測891份,合格率為99.44%,對不合格的科室進行整改,重新監測合格;消毒滅菌效果監測1583份,合格率100%;無菌物品監測343份,合格率100%;高壓滅菌器生物監測795鍋次,合格率100%;環氧乙烷滅菌器生物監測252鍋次,合格率100%;低温等離子生物監測39鍋次,合格率100%,保證了醫療安全。

三、醫院感染管理與控制工作

1、減負增效避免形式化的感控:以三甲複審工作為主線,本着既減輕臨牀醫務人員的負擔,又能提高全員的醫院感染控制意識為前提,召開了全院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對全院臨牀科室的監控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了醫院感染管理持續改進的工作方法,同時我們又將臨牀的多項記錄合併,為臨牀科室制定了具有我院特色的《臨牀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工作記錄》,將醫院感染病例登記、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登記、科室質控記錄、會議記錄等簡化合並,使醫務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醫院感染控制上,而不是書寫記錄上,臨牀反響良好。

2、院感信息化提高預警能力:由於我院感染專職人員少不能主動監測,臨牀醫生醫院感染報告意識差不能主動報告院感病例,導致了醫院感染病例遲報、漏報的現象。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3

1.加強領導,成立控制醫院感染管理組織。

(1)成立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科主任擔任組長,成員由護士長、科室副主任以及專職人員擔任(兼職控制感染護士等),負責日常科室感染監控工作。

(2)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等。

(3)培養和提高醫務人員對院內感染的認識,定時組織業務人員的培訓,有計劃的對有關人員進行感染管理教育,特別對新上崗工作人員加強培訓。

2.完善的建築佈局和設備。

(1)科室要有衞生處置室的.設置,病區要有隔離室、衞生間、洗漱間和污物間,治療室、搶救室的佈局應便於消毒,區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等。

(2)有條件者,對清潔和污染物品的運輸設立不同的通道。

(3)換藥室、病房、治療室、重症病房等在設置和佈局上應符合預防感染和控制交叉感染的要求。

3.控制醫院內感染的措施。

(1)加強感染源的管理,防止傳染病的流行,院內、病房禁止病人相互之間走訪,減少家屬陪伴,病人所污染的物品,尤其是敷料必須妥善處理。

(3)保護易感人羣,如增加病人的營養,正確處理開放傷口。

4.建立完整的隔離消毒制度、監測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熟悉消毒隔離制度,定期檢測各項指標,醫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合理使用抗生素。

(1)組織學習《抗菌藥物使用指導原則》及《抗菌藥物使用實施細則》。

(2)儘可能做到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使用抗菌素,針對對細菌敏感藥使用(即目標用藥)。

(3)杜絕廣泛應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素,使醫務人員認識到抗菌素的合理使用也是控制院內感染主要措施之一。

6.加強病人管理,尤其是危重病人護理。

(1)加強臨牀生活護理,注意口腔、皮膚的護理和大小便的處理,保持病牀清潔乾燥。

(2)在進行診斷治療技術操作時,一定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的原則,防止由於操作不當而造成感染。

(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注意有無併發感染的發生。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4

院感科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全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確保院感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但仍存在着若干問題需要解決和改進。現將XX年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院感質控工作,特別是對重點科室和重點環節的管理和監督

1、每月根據院感檢查標準對全院各科室,尤其是供應室、手術室、產房、人流室、化驗室等重點科室進行不定期檢查、督導,發現問題和院感隱患,及時進行書面反饋,科室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院感科根據整改措施,跟蹤檢查改進效果。

2、加強對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重點抓了手衞生規範、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技術操作規範以及醫療廢物管理規範的落實,發現不落實的,及時反饋、制止。減少交叉感染和院感發生的機率。

3、每月對所有病房、門診、物業保潔進行1次全面督導、檢查,檢查各科室消毒隔離、無菌技術、醫療廢物管理、手衞生執行情況以及科室院感控制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和隱患及時反饋,提出整改意見,跟蹤檢查整改效果。

二、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1、進行環境衞生學監測,每月對全院科室進行空氣、物體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員手等採樣監測細菌生長情況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每月進行總結。

2、紫完線燈管的檢測除科室測外。院感科對紫外線燈的強度每半年監測一次。

3、對壓力蒸汽滅菌每週進行生物監測,每日進行預真空試驗,每鍋進行化學、物理檢測,並記錄監測結果。

4、全年滅菌效果的監測合格率為100%,生物監測合格率為100%,空氣細菌培養合格率90%(整改後為100%),物體表面細菌培養合格率99%(整改後為100%),醫務人員手細菌培養合格率99%,(整改後為100%)消毒液染菌量檢測合格率100%,合格率均高於去年。

三、加強醫療廢物管理

重點加強了日常對醫院醫療廢物、污物處置的督導工作,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嚴格分開,醫療廢物在產生科室即分類收集,標識清楚,密閉運輸,醫療廢物在暫存地存放不超過48小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整改,確保了醫療廢物管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院感防控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院感科每年對全院科室進行培訓一次。提高了醫護人員院感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依從性。

五、存在的問題

1、全院醫務人員執行手衞生規範的依從性仍然不高,各科室落實手衞生制度普遍不得力,存在院內交叉感染的隱患。

2、部分醫務人員及物業人員缺乏無菌觀念,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不嚴格。學習、執行消毒隔離的依從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安全隱患。

3、我院院感培訓方面做得不足,準備下一年克服各種困難加強培訓次數。提高醫護人員院感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及時消除醫療隱患。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5

我科在院領導和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範》、《消毒技術規範》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並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髮生率控制在較好的範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現將今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

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並認真貫徹執行,對於提高防範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因此,科室領導及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小組尤其重視各項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認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對本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了我站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定期對醫院環境衞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彙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歷監測

①感染率監測:發生醫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數250例,感染率為1.3%,達到衞生廳規定的≤8%要求。

②漏報率的監測:從11月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開始,我院的漏報率從50%下降到16%。符合衞生部要求的20%。

③對全院1751例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發生感染5例,感染率為0.2%。達到了衞生部規定的≤0.5%的要求

2、環境衞生及消毒滅菌監測

環境採樣份,合格份,合格率為%。

手衞生採樣份,合格份,合格率為%。對於不合格的者,及時查找原因並重新採樣。

物表採樣份,合格份,合格率為%。

使用中的皮膚消毒液採樣份,合格份,合格率為%。

3、目標性監測

4、抗菌藥護理應用5、職業暴露

三、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

2.採取多種形式的感染知識的培訓將集中培訓與晨會科室培訓有機結合,增加了臨牀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院感意識。提高我院預防、控制醫院感染

水平。發放有關院內感染診斷方面的資料,提高大家對醫院感染診斷水平。

在全年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中,由於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各科室的積極配合,工作開展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裏,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學習,我們將把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雖然本年度,我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一些存在問題:

1.臨牀感染管理小組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2.部分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重視程度不夠,對病人的有關院內感染的診斷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醫院感染登記表不能及時報送。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6

一、醫院感染監測情況:x年內科共計出院病人x人,發生院內感染人數為xx人,感染率為%,感染例次為43例次,無醫院感染遲報、漏報病例。院內感染部位分別為上呼吸道4例、下呼吸道36例、泌尿道感染2例,導管相關性感染1例。綜合感染因素考慮為:腦梗患者年老、長期卧牀,老年患者、身體抵抗力低下,存在感染高風險。根據我科收治病人、病種的特點,發生醫院內感染的病人90%以上為腦卒中及老年基礎疾病多的病人,原因分析主要考慮發生院內感染的患者多屬老年人,基礎疾病多,病情重、病程長,且由於體質差、營養欠佳及吞嚥、咳嗽等正常反射不同程度的減弱或消失,排痰功能下降,長期卧牀痰液墜積不易咳出,導尿侵襲性操作等因素,針對我科特點,我科醫護人員認真規範進行各種醫療操作,護理工作認真負責,鼓勵幫助患者翻身促進痰液排出,進行口腔清洗、導尿管及予睡防褥瘡氣墊牀等護理,均有效減少了我科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二、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滅菌物品、一次性衞生用品、消毒劑的管理,加強環境管理,科室院感小組定期進行科室自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並及時總結記錄,同時配合感控科下科室的各種檢測檢查工作、針對檢查反饋情況中發現的問題再反覆認真學習並總結記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了醫院感染。

四、重視院感知識教育培訓工作,全科人員堅持每季度集中學習院感相關知識,積極參加院內感染知識講座和培訓。增強了科室人員的院感責任意識。

五、規範醫療廢物管理:規範我科的醫療廢物管理,無醫療廢物違規處理事件,無醫療廢物流失事件。

六、職業暴露工作情況:重視對職業暴露預防及控制處置規範流程的學習,增強科室醫護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全年無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事件發生。

七、重視細菌耐藥監測及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將其納入科室“危急值”管理,組織科室人員學習多重耐藥菌的各種防控措施,並根據我科出現的1例“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進行實戰演練,及時隔離病人,按要求貼接觸隔離標識,並對科室人員、保潔人員進行多重耐藥菌防控措施的培訓,對家屬也進行了一些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有效預防了醫院感染的發生。

八、認真組織學習手衞生規範。並進行全科考核,手衞生依從性對比有所提高

存在的不足:1、部分工作人員手衞生依叢性較低,日常工作中存在少數未按指徵洗手現象;2、偶有時工出現消毒液開啟未標註啟用時間現象;3、偶有治療室清潔不到位,照明燈積有塵,空調出風口有蜘蛛網等現象。4、院感病例報卡後未及時記錄到《院感管理手冊》中的.“月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上。5、個別月份《院感管理手冊》中發現問題,科室已經做了整改與改進,但未及時記錄科內自查、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6、二甲台賬“院感”部分記錄完成不及時。未能做到逐步歸檔。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我科將繼續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整改。

內科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7

醫院感染管理是當前醫院管理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措施,20xx年上半年我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在領導班子的重視、支持及各相關科室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調整充實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安排專人負責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利用院科二級會議及全院職工會多次組織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楚雄州衞生局轉發雲南省衞生廳關於大理州人民醫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事件通報的通知》、《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與管理》、《醫療機構臨牀用血管理要求》、《醫院感染的基本概念》、《醫院感染的診斷原則》、《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病區醫院感染病例的監測報告》、《消毒藥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醫療廢物的管理》、《病區消毒與滅菌方法》、《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等知識,規範醫療護理行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三、住院部三大科室對有所住院病人進行了醫院感染病例常規監測,15月內科未上報一例醫院感染病例,婦產科上報1例,外科上報6例,15月全院醫院感染髮病率為0、3%,符合規定標準。一類切口手術部位無一例感染,其感染率為0%。上半年未發生醫院感染流行及暴發。

四、各科室能按醫院感染管理方案要求認真開展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檢測,對檢測不合格的項目,能認真查找原因、分析,進行整改。

五、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後能認真進行分類收集、毀形、消毒、焚燒處理。

六、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醫院感染病例上報例數少,存在漏報現象,院感辦從7月份起將對每份出院病歷進行檢查,發現漏報一例按醫院感染管理方案要求對主管醫生進行相應懲扣。

2、感染病人病原菌送檢率低,達不到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評指標要求的≥50%的要求,今後希望各科室對感染病人加大病原菌送檢力度。

3、抗生素使用率高,15月住院部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達84%,大大超過了感染管理質量考評指標要求的<50%的要求。

4、部分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接觸破損皮膚、黏膜的醫療用品未達到滅菌要求,無菌物品合格率未達到100%。今後若不能進行高壓滅菌的物品,用2%戊二醛浸泡必須浸泡10小時以上才能達到滅菌,否則為不合格。

5、供應室壓力容器無菌效果監測只進行了化學監測,未進行生物學監測。

6、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措施意識不強。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8

上半年,在院長及分管院長的領導下,在醫務科及護理部的協助下,從組織落實開始,到嚴格管理制度,開展必要的臨牀監測等採取多種措施,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爆發流行,在世界及全國範圍內出現死亡病例,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院的院內感染管理逐步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將醫院感染率控制在較低水平,為了今後進一步搞好院內感染工作,現將院內感染控制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委員會定期召開全院感染委員會會議,認真執行國家有關醫院感染規定和規章制度,尤其是今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爆發流行。5月4日我院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領導小組、疫情防控專家組、應急防疫隊;5月5日製定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急預案和接診流程;醫院投資了十萬多元重建了發熱門診,完善了發熱門診各種規章制度,加強發熱門診院感控制工作,制定了我院醫院感染的各種規章制度及切實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5月15日,醫院派專人專車到青島購置了各種的防護用品及紅外線耳温槍2部;2月6日製定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防控工作預案;對醫院感染管理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給予與質量獎掛鈎。

二、加強預檢分診

對甲型H1N1流感,在門、急診入口處設立2處預檢分診點,安排專職人員進行預檢分診工作,加強對體温≥37.5℃、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樣病例的症狀監測,發現有發熱等流感樣症狀的患者,詳細詢問患者的流行病學史,按照規定程序組織診療,及時組織專家組會診,各門診都按甲型H1N1流感診治流程進行工作;對手足口病,在兒科、急症科、皮膚科、口腔科等重點科室,設立了手足口病預檢分診台,一級預檢由掛號室把關,二級預檢經兒科門診預檢後轉傳染科門診確診,留觀、住院、轉運定點醫院。

三、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使全院職工人人明確控制院內感染的緊迫性、重要性

按院感要求分批對全院職工進行院感知識培訓,並進行考試、考核,5月4日至6日、18至20日、26至27日,我們對全院職工分別進行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診療方案、預防控制技術指南、消毒隔離、院內感染控制”知識培訓、“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第一版(試行)、醫院感染控制技術指南及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培訓、“醫療救治實戰演練”培訓,對院感兼職醫生、護士及各科護士長,每月針對不同的薄弱環節,尤其是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並有針性學習培訓,使全院職工人人重視院內感染、人人抓院內感染。

四、加強醫院感染病例上報工作

認真貫徹國家衞生部院內感染控制標準及有關規定,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病例的發現、登記、報告、分析及反饋系統,臨牀各科醫師熟悉院內感染分類診斷標準,發現院內感染病例,立即按規定程序上報,及時進行隔離治療,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對出院病例,院感科進行不定期抽查,發現漏報病例,立即反饋到科室更正,做到不漏報,不錯報。

五、加強醫療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醫院所有醫療器械,儘量由供應室負責清洗與消毒(手術室除外),堅持初洗與精洗分開,為了達到更好的器械清洗效果,我們正在引進了超聲波清洗機、高壓水槍等,在器械滅菌方面,我們堅持壓力蒸氣滅菌按《醫院消毒技術規範》,手術室預真空壓力滅菌器,每天進行B―D檢測,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每月進行生物監測;供應室高壓滅菌鍋,每鍋進行工藝監測,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每月進行生物監測,滅菌物品每月抽樣做細菌培養,使無菌物品滅菌率達100%。

六、加強抗生素合理應用

濫用抗生素在全國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醫務人員面臨之嚴峻的社會課題,大量抗生素不良反應的出現及耐藥菌株的漫延,給臨牀醫療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合理應用抗生素人人有責。我們多次組織臨牀醫生學習了抗生素合理應用之相關知識,明確各科抗生素預防應用、聯合應用的指徵。每週各科室院感監控小組對本科室抗生素的應用情況,進行檢查,並彙總分析,及時調整不合理應用情況;院感科每月檢查一次,發現問題給予與質量獎掛鈎,督促臨牀醫生按規定做細菌培養,使抗生素的應用做到及時有效。

七、加強病房消毒隔離工作

對病房空氣、物體表面、消毒液、醫務人員手定期進行監測,每週不定期抽查;病房消毒隔離情況,尤其拖把、抹布、體温表、止血帶等管理已規範化;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等儘量使用一次性,否則做到了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強了六步洗手法的管理,各科護士長負責檢查指導,真正切斷經醫務人員手傳播疾病之途徑。

八、加強重點科室規範管理

規範各科室的佈局,清潔區、污染區、無菌區、標誌清楚,分界明確,對重點科室的消毒隔離工作不定期督查,對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加強無菌觀念意識,提高無菌操作技術,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將醫院感染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九、加強醫療廢物管理

在垃圾的分類、收集、運送各個環節,我們按照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進行檢查督導,實行三級交接,各壞節登記、交接、簽名明確,各科室均有彈簧稱,每科交接時稱重、登記,醫療垃圾專管人最後統計,各個環節專人負責,出現問題,追查責任,院感科不定期對垃圾暫貯地進行檢查,保證了醫用垃圾不流失。

以上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有時病房個別病人無專用生活垃圾袋,有時個別大夫進換藥室不戴口罩,個別科室對院感學習抓得不緊等。今後我們一定發揚成績,糾正不足,將我院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做的更好。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9

xx月28日16:00-17:30保健所會議室培訓對象全所職工培訓歷時1.5小時,通過面對面的授課及具體問題集中討論,大家進一步明切了各自工作職責,進一步規範了工作流程。通過具體講解醫療垃圾的詳細分類標準及查看相關圖片,大家已基本掌握醫療垃圾的分類及轉運要求。

通過具體學習醫療垃圾管理制度、醫療垃圾暫存點的管理制度、洗衣房的醫院感染控制制度及職業暴露危險性,讓大家明白了嚴格管理的重要性及做好相關個人防護的必要性。醫療垃圾暫存點按月輪流值班負責清潔消毒工作,特別強調了自身安全防護及生活垃圾決不允許運送至醫療垃圾暫存點。

通過這次培訓大家表示將所學知識用到工作中去,嚴格遵守醫療垃圾分類、轉運要求,儘量搞好各自責任區的清潔衞生,注意個人安全防護,儘量按要求搞好各項工作。本次培訓班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圓滿成功。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10

培訓內容:

1、醫院感染基本知識;

2、醫務人員衞生規範;

培訓目的:

1、掌握醫院感染基本知識;

2、掌握衞生規範要點;

xx月28日16:00-17:30保健所會議室培訓對象全所職工主持人評價與小結培訓歷時1.5小時,通過面對面的授課及具體問題集中討論,大家進一步明切了各自工作職責,進一步規範了工作流程。通過具體講解醫療垃圾的詳細分類標準及查看相關圖片,大家已基本掌握醫療垃圾的分類及轉運要求。

通過具體學習醫療垃圾管理制度、醫療垃圾暫存點的管理制度、洗衣房的醫院感染控制制度及職業暴露危險性,讓大家明白了嚴格管理的重要性及做好相關個人防護的必要性。醫療垃圾暫存點按月輪流值班負責清潔消毒工作,特別強調了自身安全防護及生活垃圾決不允許運送至醫療垃圾暫存點。

通過這次培訓大家表示將所學知識用到工作中去,嚴格遵守醫療垃圾分類、轉運要求,儘量搞好各自責任區的清潔衞生,注意個人安全防護,儘量按要求搞好各項工作。本次培訓班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圓滿成功。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11

在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二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xx年版)實施細則》要求,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加強醫院感染監測和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嚴格監督檢查並督促及時整改。通過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其他職能部門和臨牀各科室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完成了醫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計劃和質量目標,使醫院感染管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建設

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要求,醫院院長為醫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科主任是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醫院感染管理實行院科兩級管理。

1、根據中層幹部的變動及時調整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成員,並召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討論解決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科的建設,今年給配備了一名新的院感專職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及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指導、監督、檢查、考核和評價各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嚴格監管記錄,及時反饋,落實整改,確保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質量。

3、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具體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今年強化了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的管理力度,根據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特點,嚴格落實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每月進行科室自查及整改,及時發現並消除醫院感染隱患,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保障了醫療質量與安全。

4、加強對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升業務工作能力。20xx年醫院先後安排醫院感染管理科(4次)和醫院感染管理重點科室如手術室、血透室、檢驗科、供應室、內鏡室等專業技術人員外出學習10餘次,提升了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工作能力。

二、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考試11次,確保醫務人員掌握本崗位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及要求

1、20xx年對全院醫務人員分期、分批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考試4 次,培訓內容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培訓2次,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理培訓2次。

2、對來院實習及新上崗的醫護人員進行醫院感染基本知識、醫護人員崗位規範、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等知識培訓、考試6次。

3、對保潔工人進行培訓1次,培訓內容:《醫務人員手衞生規範》、醫療廢物管理及地面及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方法。

共計11次,700餘人次接受了培訓。通過層層培訓,提高了醫院職工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做到人人都有預防醫院感染的責任感。

三、嚴格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考核與評價標準嚴格質量考核,持續改進醫院感染管理質量

各科根據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範,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預防措施及工作流程。醫院感染管理科重點加強重點部門(手術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應室、產房、內鏡室、口腔科等)、重點環節(各種插管、注射、手術、內鏡診療操作等)的醫院感染管理,嚴格執行各項工作要求,努力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

各臨牀科室和各重點部門(供應室、手術室、血透室、內鏡室、口腔科、檢驗科等)按照“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檢查及持續改進考核記錄表”,每月進行自查、整改。醫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對科室自查情況進行督查與指導,對沒有自查、整改的科室扣質控分。 醫院感染管理科按照臨牀科室和各重點部門(供應室、手術室、血透室、內鏡室、口腔科、檢驗科等)的“醫院感染管理考核與評價標準”督導檢查,嚴格考核,考核結果與科室績效掛鈎。並及時反饋、落實整改,持續改進醫院感染管理質量。

四、實行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目標控制

按照《全省醫療衞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xx年工作任務分解量 化指標》及《關於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 (衞辦醫政發〔20xx〕37號)》的要求,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目標完成較好,除手衞生依從性、洗手正確率不達標外,其餘均符合標準要求。20xx 年仍將加強《醫務人員手衞生規範》的培訓及督查力度,確保手衞生依從性及洗手正確率達標,減少醫院感染髮生率,保護患者與醫務人員安全。

五、加強醫院感染監測,降低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1、醫院感染髮病率的監測

(1)對住院病人進行了前瞻性監測,1-12月共抽查住院病人1693例,發生醫院感染者73例,感染髮病率4.4%(去年同期3.0%),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主要是12月份,由於氣温下降,病房通風不良導致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加。已指導護士長加強病房通風,每日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將入院時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儘可能隔離治療,並要求護士長監督保潔工人對物體表面和地面的清潔工作。

(2)對所有出院病人進行了全面綜合性監測,20xx年1-12月共監測出院病人4721例,發生醫院感染71例,感染髮病率1.5%;漏報2例,漏報率2.8%;使用呼吸機患者72例,未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留置導尿

管患者313例,發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4例,感染率1.3%;中心靜脈置管8例,發生靜脈置管感染1例,感染率12.5%;共監測手術病人415例,清潔切口136例,發生清潔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0.2%。

2、抗菌藥物使用與耐藥菌株的監測

(1)對住院病人的抗菌藥物使用及細菌耐藥情況進行了前瞻性監測, 1-12月共監測住院病人1693例,使用抗菌藥物590例,使用率34.8%(去年同期34.5%);預防使用抗菌藥物66例,構成比11.2%(去年同期16.8%),比去年同期下降5.6%。治療使用抗菌藥物524,構成比88.8%(去年同期83.2%),比去年同期增加5.6%。,治療使用抗菌藥物使用前標本送檢347例,標本送檢率66.2%(去年同期54.4%),比去年同期增加11.8%。通過對住院病例的前瞻性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向科主任反饋,提高了臨牀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 (2)對所有出院病人的抗菌藥物使用及細菌耐藥情況進行了全面綜合性監測。20xx年1-12月共監測出院病人4721例,使用抗菌藥物1818例,使用率 38.5%;預防使用抗菌藥物361例,構成比19.9%。治療使用抗菌藥物1457例,構成比80.1%,治療使用抗菌藥物使用前標本送檢884例,標本送檢率60.7%;治療性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前標本送檢 707例,標本送檢率61.1%。治療性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前標本送檢40例,標本送檢率87%;均達到《關於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衞辦醫政發〔20xx〕37號)》的要求。為患者提供了優質、安全的醫療服務。 開展mrsa等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工作。發現多重耐藥菌,檢驗科作為“危急值”立即通知臨牀科室,臨牀科室立即採取措施;檢驗科同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督促臨牀科室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每季度檢驗科統計前六位臨牀常見分離細菌菌株及其耐藥情況,並作相關分析,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反饋各臨牀科室,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3、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 20xx年11月22日,對住院病人進行了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當日住院患者147例,當日出院患者12例,實查159人,實查率100%。發生醫院感染4例,感染髮病率2.5%;抗菌藥物使用43例,使用率27%;其中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2例,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構成比

4.7%,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41例,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構成比95.3%;聯

合使用18例,一聯25例,二聯17例,三聯1例;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使用前標本送檢28例,送檢率68.3%;

4、手術部位感染監測 20xx年1-12月開展手術部位感染的目標性監測,共監測手術病人415例,發生手術切口感染3例,手術切口感染率0.7%。i類切口136例, 抗菌藥物使用30例,抗菌藥物使用率22.1%;ii類切口251例,抗菌藥物使用247例,抗菌藥物使用率98.4%;iii類切口28例,抗菌藥物使用28例,抗菌藥物使用率100%。

六、醫院環境衞生學監測及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1、醫院環境衞生學監測:

對醫院各重點部門的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及滅菌劑每月進行一次細菌學監測,使用中消毒及每季度進行一次細菌學監測。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臨牀科室整改。

2、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按照規定對供應室、手術室使用的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進行物理監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每日滅菌前做b-d試驗;每月對滅菌後物品進行抽查採樣做細菌學監測,嚴把醫院的消毒滅菌質量關,確保了滅菌後物品的無菌水平。

七、加強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及消毒藥械的管理

20xx年6月及12月對醫學裝備科購進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及各種消毒劑(液)進行鑑證抽查,並將檢查結果書面通知醫學裝備科,對存在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通過複查均達標。防止因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及各種消毒劑(消毒液)使用不規範引起醫院感染暴發。年度內醫院的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及消毒劑(液)的使用得到了進一步規範。

八、發揮消毒供應室職能,有效控制醫院感染

充分利用消毒供應室的衞生資源,提高消毒、滅菌質量,20xx年與護理部一起協調,將皮膚科、口腔科用後器械收歸供應室集中消毒、滅菌,保證了滅菌質量。

九、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科對醫院用後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包裝、運送及儲存進行全程管理。對保潔人員進行了培訓,每月深入科室指導檢查醫療廢物收集、運送及儲存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進一步加強了對醫院用後醫療廢物的管理,未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12

一年來,在醫院領導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院感科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和醫院的工作部署,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消毒管理辦法》和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管理,聯同有關科室共同努力,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計劃。現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年開展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培訓,共培訓4次,其中全員培訓2次,新入職人員崗前培訓1次,參加人數341人次,並進行考核,合格率達100%;醫院現患率調查專項培訓1次,參加人數13人。開展環境衞生學監測、消毒滅菌效果監測12次共採樣580份,其中紫外線輻照強度監測4次,合格率99.5%;消毒液微生物污染及有效濃度監測合格率100%、醫務人員手微生物污染監測合格率100%、物體表面微生物污染監測合格率95.45%、空氣細菌含量監測合格率100%、滅菌物品監測合格率100%;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實查率調查率100%;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為0.58%;常規設備消毒滅菌合格率100%;開展了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和留置導尿管相關性泌尿道感染目標監測;隨着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的提高,醫院感染率控制在8%以下。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完善管理體系,發揮體系作用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今年10月份正式成立醫院感染管理科,明確職責,落實任務,重新調整充實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臨牀科室感染監控小組,完善了三級管理體系。

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中,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協調和配合時,能及時向主管領導請示彙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加強管理,確保醫療安全

1、認真執行《醫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廢物管理實施辦法》,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包裝、暫存、交接、運輸等環節的管理,防止醫療廢物流失。

2、在8月份、11月份對購入的消毒藥械、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衞生用品、消毒劑進行專項檢查,臨牀醫護人員對消毒劑的開啟、配製方法規範,使用比較規範,瞭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使用規範,貯存方法規範,都在有效期內使用,使用後處置規範。到藥械科索證,結果各證齊全,全部合格。對一次性注射器、引流袋、引流管等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採購入庫系列過程重點監控。

3、對各科醫院感染監控人員強調病例發現的及時性,做到早發現、早反饋、早處理、早消除醫院感染的安全隱患。

4、對供應室工作加強監測,嚴格執行消毒規範,按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要求規範化管理,確保醫用物品消毒滅菌質量。

(三)醫院感染監測

我科負責全院醫院感染髮病情況的監測,定期對醫院環境衞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彙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歷監測(1)開展前瞻性監測

定期下病區對重點病人整個治療過程的隨訪,密切觀察院內感染髮生情況,既做到對病人的過程管理,同時也是對管牀

醫生的持續培訓,共調查304例病人,調查中共發現一例泌尿道感染病例,與醫生進行溝通,及時填報了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

(2)醫院感染回顧性調查

每月最後一週與下個月的第1周,到病案室逐份查閲出院病歷,防止漏報,共查閲1142份,無漏報現象,真實瞭解了我院的醫院感染率的基線。

(3)感染率監測:全年發生醫院感染37例,感染例次數38例,感染率為0.9%。符合衞生部規定的≤8%確的要求。

(4)漏報率的監測:全年我院的漏報率為2.63%,符合衞生部要求的<20%要求。

(5)無菌手切口感染監測

對全院347例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發生感染2例,感染率為0.58%。符合衞生部規定的≤1%的要求。

2、首次開展住院患者現患率調查

11月份我科開展了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此次調查由院感科專職人員負責,防保科及臨牀科院感質控人員配合,調查時間一天,共調查住院病人104人,實查率為100%,符合衞生部規定的≥96%的要求。調查結果顯示,院內感染率為0。抗生素使用率為58.65%,其中治療用藥為44.26%,預防用藥為55.73%,使用抗生素病人的病原學檢查率為4.9%。

3、開展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目標性監測

院感科於9月份開始對全院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進行目標性監測,結果發現留置尿管的住院病人76例中,留置尿管4天以下70例,無一例發生尿路感染;4天以上的6例,發生泌尿道感染的2例;泌尿道插管相關泌尿道感染髮病率為5.39‰。

4、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1)監測消毒液濃度:含氯消毒劑含有效氯符合要求、戊二醛濃度達2%。

(2)各科使用中的碘酒、酒精監測結果均符合指標要求。

(3)抽查滅菌包檢測:結果顯示需氧菌陰性。

(4)對全院每個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線滅菌燈進行強度監測,對於不合格的燈管進行更換。

5、環境衞生學監測

空氣細菌含量、物體表面微生物污染、醫護人員手微生物監測合格率為99.55%,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5%。符合衞生部規定的≥95%的要求。

6、消毒隔離工作質控情況

每季度醫院感染科聯同醫療護理管理質量檢查組通過對各科進行抽查病歷、查閲資料、醫院感染和傳染病防治法相關知識提問、實地檢查等形式,並結合平時不定期檢查等綜合考評,彙總、分析、反饋,通過質控檢查,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的防控工作重視,減少了醫院感染髮生。

7、積極到有關科室核查醫院感染病例報告情況,做好醫院感染病例登記、報告工作,防止遲報、漏報現象發生。

三、主要不足方面

(一)個別醫生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欠完整,有待完善。

(二)個別醫務人員手衞生依從性較差、操作後洗手欠規範,有待改善。

(三)個別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防治知識掌握不夠熟練,對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掌握不全,有待加強培訓。

(四)對消毒供應室監督力度不夠。

(五)個別醫生對抗生素使用指徵掌握不明確,病原體送檢率不達標。病原體送檢率>30%。

四、今後工作方向

(一)督促醫護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規章制度。

(二)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治相關知識培訓,配合醫院各部門做好新上崗人員的醫院感染崗前知識培訓,提高防範意識,防止醫院感染髮生。

(三)加強手衞生依從性的監管力度,各診室、治療室、換藥室等室間洗手池上張貼洗手流程。

(四)繼續做好院內感染監測和衞生學監測。

(五)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消毒知識培訓和對消毒供應室監督力度,定期組織開展自查自糾,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問題並加以改正。

(六)加強監督管理,組織醫務人員學習《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等知識,指導臨牀合理應用抗生素。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13

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20xx年院感科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了院感知識了培訓,現總結如下。

1、為認真貫徹衞生部行業標準,為提升我院消毒供應室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質量,規範我院內鏡清洗流程,更為提升自身院感知識,分別於20xx年11月29—30日供應室人員參加遂寧市消毒供應專業技術培訓班會,院感專職人員分別參加遂寧預防醫學年會、四川省等級醫院評審新標準培訓會。

2、全年進行全院醫務人員院感相關知識培訓共4次,其中邀請川北醫學院附院院感科主任劉永芳來院講課1次,內容為多耐藥菌的管理,通過培訓加強了醫務人員對多耐菌感染病例的瞭解,有效提高了醫務人員的院感防控意識。

3、全年對新上崗人員、來院實習的學生進行了4次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學習,同時進行了院感知識考試,考試合格後方可進入臨牀。

4、全年對工勤人員進行了4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內容為:病房消毒隔離基本知識、醫療廢物管理、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措施、職業防護、手衞生知識。

5、針對院感督查存在的普遍問題,12月16日對門診醫生進行了1次院感知識培訓,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了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考核1次,手衞生知識考核2次,理論考試3次,內容為:院感知識、多耐藥管理、職業暴露處理。 通過考試考核有效提升了全院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管理防控意識,避免了醫院感染暴發流行。

6、各科室每月進行一次院感業務學習,對於學習的內容由醫院感染質控人員進行提問並納入當月質量考核中;20xx年 進行了2次院感知識考試,進行了1次手衞生考核。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14

一是對四川省內精神病專科醫院從事感染管理專業人員進行過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監測與管理基本知識培訓,舉辦過“四川省精神病專科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培訓班”,在醫院等級評審期間先後接待來院參觀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經驗的省內、外兄弟醫院二十餘家,交流了我院在控制住院精神病人醫院感染方面的經驗教訓。

二是受市衞生局安排對部分醫院院感管理工作給予了指導,使這些醫院在等級評審中的院感管理工作順利達到要求。

三是創辦了“綿陽院感網站”,為醫務人員進入互聯網進行院感信息交流,知識共享提供了信息平台。

四是開展了醫院感染科研教學工作,加強學術交流,近年來全院累計有三十餘篇論文在醫院學術年會上交流,或省級以上刊物發表。醫院組織編寫的《醫院感染預防控制與管理》一書30餘萬字,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我院系首批進入四川省醫院感染監控網,並嚴格按照監控網要求進行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與管理,連續十年以上無醫院感染不良事件發生,曾被四川省衞生廳授予“醫院感染管理先進單位”稱號,整個院感管理工作,一直保持在綿陽市領先水平,在四川省內也有一定影響。20xx年在慶祝全國有組織開展醫院感染管理事業20年的表彰大會上,我院由四川省衞生廳推薦,被評為“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先進單位”。

各位委員,由於醫院感染的學科特點,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十分複雜,很多醫院感染惡性的事件,常常因小事釀成大禍,如深圳婦兒醫院因戊二醛消毒液比例出錯,造成100多例子宮切口感染,損失一個多億,德陽二中醫院門診注射消毒不嚴造成一百多例感染後,賠償200多萬,宿州眼科手術污染造成九個眼球被摘除。東北的輸血感染事件造成16人因輸血患艾茲病,致使12名醫務人員被判刑,最近西安交大附院發生新生兒醫院感染死亡八例,每例賠償十八萬,還致使該院院長到醫生護士9人受處分。凡此種種足以引起我們對醫院感染管理的高度重視。

回顧過去,我院的院感管理工作雖然取得相當的成績,但這必竟是過去。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由於我們醫院發展很快,基礎設施與快速的業務發展不相適應,職工對院感的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醫院感染的隱患在某些方面還相當嚴峻,隨着國家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基本國策,有關醫院感染的法律、法規、規範、規章及相關的准入標準不斷出台,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己經進入法制化管理軌道。醫院感染事件,特別羣發感染事件,頻繁被社會暴光,有的釀成惡性醫療事故。因此,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確保醫療安全,杜絕醫療糾分,己經是勢在必行。就我們醫院的實際情況看來,目前醫院感染管理方面應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在職人員、新上崗人員及護工的院感知識培訓須進一步加強;

(2)全院可重複使用醫療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應問題;

(3)進一步加強供應室、手術室、(ICU)、產房、血透室、內鏡室、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介入室、口腔科等重點科室的院感管理;特別是供應室、(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改建問題;

(4)高度重視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問題;

(5)感染疾病科(包括髮熱門診、腹瀉門診)建設事項需進一步完善;

(6)消毒藥械進入醫院的各環節管理制度切實建立;

(7)污水排放的處理。

總的看來我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由於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過去取得的成績是肯定的,雖然目前某些方面的感染隱患還很嚴峻,但是,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統一認識,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先易後難,分步實施,切實採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一定能把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醫院感染年度總結 篇15

本年度,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衞生部頒佈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範》、《醫療衞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有關醫院管理的法律法規,強化環節質量管理及全院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嚴格質量監測及考核,降低了醫院感染髮病率,保證了醫療安全,全年醫院感染率為0%。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有效的控制了院內感染,確保了醫療安全。現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組織,完善管理

為了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落實任務,感染管理小組成員,成立了感染質量檢查小組,負責每月的感染質量大檢查,完善了三級管理體系,將任務細化,落實到人,感控組長負責整改,逐步落實各項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續改進。

二、加強質量管理,確保醫療安全

質量控制:每月進行一次大檢查,每週隨即檢查,系統調查收集、整理、分析有關醫院感染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整理,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環節質量控制:

1、加強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兒科病房、新生兒科病房、高壓氧等感染管理,每週不定時檢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點,專項專管,制定科室感染質量檢查標準,按照醫院感染質量檢查標準對手術室重點檢查手術後各類器械清洗,消毒及室內消毒效果監測,對新生兒科督查環境管理,工作人員管理,各種物品的消毒等,降低醫院感染髮生率。

2、強化衞生洗手:手部清潔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手上攜帶的致病菌不僅潛在威脅着醫務人員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過各種操作極易傳染給病人,為此為醫務人員提供洗手設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質量,減少了院內感染。

三、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進行了監測:

嚴格要求醫務人員執行標準預防措施,儘量避免職業暴露,並對職業暴露進行監測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