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個人工作總結三篇

篇一

農村個人工作總結三篇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xx屆四中全會及“三個代表”等重要思想,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新農村目標,我們明淑村“兩委”強化職責,落實工作目標,用心帶領全村廣大幹部羣眾,羣策羣力,團結拼搏,各項工作出色完成,社會經濟發展迅猛,預計今年全村人均收入達6000多元,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同時,在廣大幹部羣眾的團結支持下取得必須的成績,具體如下:

一、“三補資金”的發放

近年來,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偏重於農村,從免繳農業税到“三農”補貼,一系列的惠農政策為老百姓增加了收入。然而,隨着惠農政策的進一步加大,沒有取消的税費也給村委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農户不能自覺將水費、一事一議交到村委,為此收繳這些費用需要多次上門催討才能得以繳納,大大影響了村委的工作效率。為方便農户結算和村委工作,村委透過研究決定將“三補資金”存摺由村委代管,其賬款由村委幫農户代繳税費。

今年7月應縣、鄉兩級政府要求,將“三補資金”的存摺及其他繳費票據發放到户。在明淑村全體黨員、組長的支持配合下,村委不遺餘力切實做好了發放工作。然而,發放工作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發放存摺過程中,有一些農户不明是非、怨聲載道、咄咄逼人,把錯誤全推在村幹部身上,責怪村委扣留存摺和代領賬款,卻不能理解存摺的扣留與代領賬款是為了方便雙方。為此,我們在發放存摺的同時還要做到理順民情、安撫民心等重要工作。

二、道路建設

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便利的交通設施已成為農村致富的基礎條件。“要致富、先修路”這一理念激起了司龍、潘淑兩個組全體村民的強烈願望。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司龍、潘淑全體村民用心籌資籌勞,村支兩委努力爭取縣政府的扶助資金,得到了政協主席彭西羅同志及在村聯點的國土局、牲畜局的大力支持。10月底,在各界人士的幫忙和全村村民的齊心協力下,潘淑、司龍兩條共長約2、2km、寬3、5m的水泥路竣工通車。解決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舊貌和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使物資流通加快,生豬、農產品賣上稱心價格,為全村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帶給了有利的條件。

三、農田水利實施方面

在村民的強烈要求和村幹部的團結努力下,透過社會籌資和爭取得國家的扶農援助資金,我村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唯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因工程大及所需資金量大,村內無法透過籌資建設,於是村支兩委向上級遞交了土地整理項目的申請報告,然而從申請到批覆,村支兩委等了近二年時間。在村幹部及全村村民的努力和堅持下,爭取到了投資100多萬的土地整理項目。在縣國土局領導的關心下,12月16日明淑村村民期盼已久的土地整理項目正式破土動工,相信眼下的土地整理項目完工後將大大提高我村村民種植的用心性。

農田是農民生存之根本,而水利是農田種植的必要條件,所以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是十分重要的。明淑村水田旱地面積共約為2200多畝,地廣人稀是明淑村種植業的絕對優勢條件,然而那裏地處丘陵,大部分農田表面起伏不平,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我村不能使用現代化機械來發展大規模的種植業。近年來,在市場行情的看好和政府的扶持下,我村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不少村民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生豬養殖上而忽視了農田種植的重要性,造成農田水利設施因年久失修而構成“上無水源,下無澆灌”的現象。肥沃的農田在沒有水源灌溉的狀況下減產並因此而被農户放棄荒蕪,進一步降低了農民的種植用心性。儘管國家和地區政府給農村種植業帶給了各類優惠政策,從免税到補貼等。由於這些惠農政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田種植最為重要的水利設施問題,造成惠農政策不能如願已償地實現其價值提高農民的種植用心性。為此,在搞好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務必加大力度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做起,才能真正惠及農村和農民。

四、社會保障方面

1、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貫徹中央的惠農政策,在村內大力宣傳發動解説,今年我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村民已超過96%。為讓全村人民有一個衞生醫療保健一體化,目前村衞生室正努力爭取項目,實現合作醫療小病大病村衞生室都可報,減少村民報銷手續,讓村民進一步得到實惠。

2、計劃生育方面,周主任盡心盡責做好婦女保健工作,落實鎮計劃服務所下達的“四項手術”及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工作。

3、一事一議,水利工程水費,以資代勞籌集,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全體幹部和廣大羣眾的努力下,基本完成下達任務。

五、農民增收方面

1、生豬養殖業。生豬養殖產業是我村的龍頭產業,明淑村的村民基本上家家都養豬個個是老闆,前些年,在市場行情的有利條件下,村民都得到了實惠。今年下半年雖然發生了金融危機,但村內養殖户能採取措施用心應對,避免了較大的損失。

2、產業多元化。夾塘組村民李建權原是生豬養殖大户,由於受疫病影響而減小了生豬養殖規模。然而並沒有停止創業,他在承包的二百多畝山地上植樹花草果木,走上生態產業模式,向多元化產業發展。據他介紹,十年後他的苗木能夠賣到100萬,今年桴釉已產6000多斤;如此數據能夠證明,改變“一村一品”模式,發展多元化產業將有效提高村民收入,加快經濟發展。

六、社會穩定方面

在過去的一年內,明淑村社會秩序基本穩定,但是,不排除一些不和諧的糾紛存在。為了解決不和諧的個別現象,村委會強化職責,排查矛盾,想盡辦法,讓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儘可能在村內解決問題。同時,為了減少或避免村民矛盾糾紛的發生,村委在年內召開了數次村民代表大會,對村民加強思想教育,灌輸和諧思想,促進全民思想統一;讓村民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促進全村村民的團結共進。

在新春到來之際,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雖然20XX年做了一點事,但距離組織要求還遠,和兄弟村相比還差很多,展望20XX年,我們兩委必須會踏踏實實努力本職工作,分析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爭取在20XX年的基礎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篇二

根據市委的安排,我於20XX年9月到西山三岔村委會牛街村民小組***家學習鍛鍊。短短的6個月的時間,我腳踏實地踐行“三同”,深刻領會了盛市委關於機關年輕幹部到基層鍛鍊的決策的正確,深深感到了鄉村幹部的艱辛、農民朋友的艱苦、“三農”工作的艱鉅,自己經受了一次難得的鍛鍊和磨鍊。回顧“三同”的日子,總結如下:

一、思想、情感上發生了明顯變化。找到了一些與羣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走出機關來到農村,由一個機關工作人員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整天應對的由抽象的文字材料變成了實實在在的事和活生生的人,這種變化對我的思想、情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比如,同樣是對待土地徵用和農民失地問題,過去從材料和新聞上看到他們,我可能會產生一些同情;但是此刻,當我實實在在應對這些事,應對農民兄弟,望着他們期盼的眼神時,我感覺到的就不僅僅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一種職責了。過去看到這種狀況,我總期望別人去做點什麼,此刻卻想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類似這樣的變化,半年來經常發生着,而且在許多方面正在發生着。我相信這種變化會影響到我的今後,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在三岔“三同”的日子。六個月對農村的耳聞目睹,親身體驗,與農民兄弟的促膝交談,也讓我看到了、聽到了、認識到了、體會到了市委實施“雲嶺先鋒”工程,開展“千個支部幫千村,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的良苦用心。換句話説,我們到基層鍛鍊,就是了解民情、聽取民意、關注民生,服務民利,將“三同”融入“三農”。鍛鍊我們的思想、作風、意志、潛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透過調查研究,初步瞭解了一些村情民意。“三同”期間,我比較注意調查研究。為期六個月的“三同”活動,我既要當好農民,又不能完全等同於農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三個為什麼”(到基層鍛鍊為什麼,鍛鍊期間做什麼,鍛鍊之後留什麼),認真思考西片區發展中的一些共性和熱點問題,開展一些社會調查和走訪活動。雖然我生在農村,但長期在外學習工作,此刻農村的條件、環境、現狀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僅僅憑印象、憑經驗已經不能準確把握農村工作的特點了,難以適應“三農”工作的需要。

不到農村不明白,一下基層才明白,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錯綜複雜,農村工作事情十分具體,雞毛蒜皮一大堆。我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為了熟悉農村工作,我經常跟着村組幹部到村子裏看看問問,慢慢熟悉環境,經常和村幹部促膝交談,虛心向他們學習,到村子裏進行村情民意調查,瞭解農民關心什麼,需要什麼。

我所在的三岔村委會地處原西山鄉政府所在地,是那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岔村民委員會共有4個村民小組,1035户農户,人口3787人,人均有糧41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543元,人均耕地只有0.41畝。由於近年來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徵用了超多土地,大多數勞動力外出打工,三岔農民一年時間是“一個月種田、一個月過年、十個月外出打工掙錢”。三岔屬城郊結合部,經濟相對發達,目前正抓緊小康村的建設,大多數農户基本不幹農活或幹農活的時間很少。我所在的農户家户主是村民小組的副組長,土地大部分被徵用,基本上無農活可幹,針對他家的實際狀況,“三同”期間,我主要是幫忙他們做點家務,收割季節幫忙收割穀子、玉米,輔導兩個子女的學業。對村委會的工作則盡力而為,列席部分會議,用心提一些意見和推薦。針對三岔土地被徵用,農民失地、農民外出打工的實際,對三岔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和發展城郊經濟我作了一些調查,能夠説,這些調查雖然是初步的,但卻是活生生的,是在辦公室的文件材料中讀不到的。到農村後的感受是在機關裏無法找到的,一些鮮活的知識也是在機關無法學到的。

三、開闊了眼界,改變了觀念。過去在機關工作,構成一套固定的思維、觀念以及方式,對機關以外的狀況和工作,尤其是對農村此刻的狀況和工作都不瞭解,也很少去關心。透過六個月的“三同”活動,使我對“三農”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對農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毛主席當年對知識青年説,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能夠大有作為的。這句話用來形容我此刻的感受是最恰當但是了。我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三同”活動,親眼目睹了農村此刻的變化,尤其是開發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西片區的開發建設給西山帶來的巨大變化。我還親自感受了市委、市政府,開發區黨委對農民的關心和愛護。這使我發現,農村工作原先這麼有好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原先能夠這麼直接、這麼真切在農村得到體現。這段經歷使我對所從事的機關工作和“三同”活動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有了這番經歷之後,再回到機關時,我會盡自己所能,盡力幹好本職工作,為農村工作帶給更多的幫忙和服務。

四、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幹,獲得今後成長和進步的動力。我是從學校直接到機關工作的,過去在學校和機關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積累了必須的工作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對我的成長髮揮了重要作用。透過“三同”,又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比如,關於“三農”問題。俗話説“實踐出真知”,即使是過去已經學過的東西,由於要在實際中運用,也有了新的認識。另外,透過和村組幹部的接觸,瞭解了一些農村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比如實際貫徹落實上級的政策,如何處理村民的糾紛,如何發展農村經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等。好多都是我在機關沒有接觸到的,實踐這一課也是我自身最缺乏的。我相信,如果我能夠把學到的和過去積累的東西結合起來,融會貫通,這份收穫將會令我終身受益。

總之,六個月的親身經歷使我深深體會到,安排機關年輕幹部到農村、到基層是一項十分正確的舉措,是一條培養和造就青年幹部的有效途徑。對整個幹部隊伍是一種重要的選才,育才方式;對我們年輕幹部,有利於提高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潛力,培養與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三同”活動雖然即將結束,但它將在我的人生旅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人生成長經歷。

篇三

改革開放XX年來,在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縣的廣大農村得到了又快又好地發展。農業生產不斷髮展,農民生活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的新型農民更向往科學,需要文化知識,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鄉村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滿足廣大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項民心工程。

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鄉村文化建設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提高全縣文化軟實力,切實解決農村羣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解決農民自辦娛樂活動有效開展的問題,縣委、縣政府領導熟知民情,深解民意,在強力推進我縣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的同時,根據我縣實際,明確提出加大投入,促進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瞄準目標,努力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把農村文化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着力解決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問題。XX年,把鄉鎮文化站建設和村級文化大院建設列為為民所辦20件實事之一。確定了11個鄉鎮文化站內部設施建設和100個村級文化大院建設目標。縣政府還專門出台了〔XX〕40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xx縣文化工作的意見》,把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納入政府考核目標,納入財政預算。今年5月份,縣委、縣政府又專門召開了全縣宣傳文化工作會議,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具體細緻的安排部署。縣委常委會,縣長辦公會多次把農村文化建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進行專題研究,合理解決在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四大班子領導時刻想着農村,掛念着農民,關心着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的每一個進度,縣委書記王敬林,縣長張生偉,宣傳部長石豔輝,在百忙之中專程到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視察工作,提出具體性的建設指導意見。9月份,全國政協和文化部巡視組到我縣視察農村文化工作,觀看了縣城圖書館、文化館、城關鎮後峪村的文化大院之後,給予了高度讚揚。省文化廳楊麗萍廳長視察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時,對“兩館”及村級文化大院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各級領導的關心為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二、加強對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督導工作

XX年,縣委、縣政府把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100個村級文化大院建設確定為全縣重點工程,建立目標職責制,納入全縣重點目標管理,縣、鄉、村逐級簽訂目標職責書,制定具體的考核考證辦法。實行月督查,季總結,半年通報,年終考核,獎優罰劣。構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縣長張生偉帶領政府班子成員認真檢查了五頭馬頭、磁澗禮河、城關後峪等村的文化大院建設,縣政府目標辦月月看計劃,月月要進度,並派專人到各鄉文化站和文化大院檢查工作,落實鄉、村文化建設的目標完成狀況。文化局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全力搞好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建設工作,成立了專門督查組,從今年6月份開始,深入鄉鎮和文化大院督檢指導工作,前期對所有鄉鎮文化站和文化大院進行普遍摸底排查,掌握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的一手資料,按照各自的不同狀況拿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意見,進入7月份,派出專門督導組對建設狀況進行定期督導檢查,幫忙解決實際問題,具體指導圖書分類,大院管理,專業輔導工作,總之,強有力的督導檢查,促進了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獻策獻力,全力搞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

農村文化建設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縣、鄉、村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用心為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獻策獻力,由於多方的大力支持,在我縣11個鄉鎮中,在原有五頭、鐵門、石井單獨成院的文化站的基礎上,今年新建了南李村鄉和曹村鄉文化站,新建的文化站建築面積都在300平方米以上,單獨成院,內設圖書室、閲覽室、娛樂室、多功能培訓室。室外有電影放映場地和健身娛樂場所。其它鄉鎮文化站,雖然暫時與鄉政府部門合署辦公,但辦公用房目前已基本夠用。並且,鄉鎮領導採取用心措施,向上級爭取資金,力爭XX年全部建成單獨成院的文化站。今年,由於政府加大了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目前,我縣所有文化站,室內配製了圖書3000冊,書櫃10組,彩電1台,電腦1台,dvd1台,投影儀1部,乒乓球案1付,內部設施已基本健全。另外,我縣一些鄉鎮文化站還建設了室外健身娛樂廣場,增添了設施,石井鄉還建起了演出舞台。眼下,文化站建設工作還在繼續,寬帶正在安裝,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今年的村級文化大院建設,各村根據狀況,分別採取投資新建,與村室共享,閒置校舍再改造利用的方法,經過努力,目前已按標準要求,100個村級文化大院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具備圖書室、娛樂室和文化資源共享室,多數村建了室外健身娛樂場所,並配製了健身器材,有條件的村還蓋起了演出舞台,所有文化大院室內配製圖書XX冊以上,書櫃8組,部分村還配備了投影儀,文化大院的建成為羣眾文化娛樂帶給了極大的方便。

四、有效利用文化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貼合農村精神禮貌建設的發展需要。在鄉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成之後,農民用心利用文化場所開展多項有益活動,鄉文化站開設了農民技能培訓班,開辦時事要務專欄和書法展覽等,村文化站成了農民集會、看書、娛樂的好去處。個性是近年來,我縣連年舉辦廣場文化活動,今年,我縣用心開展了牡丹花會狂歡月和激情夏日·唱響xx廣場文化活動160場,並把活動引進軍營、景區,極大地豐富了羣眾的文化生活,而在廣場文化活動的帶動下,農民也自發開辦多樣的文化活動,採用健身操、拔河比賽、賽詩會、生活小知識競賽等方法,辦起了多種自娛自樂節目,有的還辦起了業餘劇團,利用農閒和節日時間自演自賞,使文化大院真正成為農民羣眾健身娛樂的主陣地。

總之,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貼合民情,貼合發展規律,既是落實黨中央號召,又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一大工程,我們將加大力度,進一步搞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