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駐村工作總結

時光荏苒,從八月初正式入村工作到現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了。這段時間裏,由剛參加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面臨駐村工作的實際困難,再到工作上一步步就位,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裏,我覺得自己經歷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逐漸地完成了從一個“大學生”到一個“村官”的轉變。

村官駐村工作總結

2010年10月20日,接到次日去區委組織部參加“大學生村官座談會”的通知,我心裏就開始總結自己這近三個月的時間裏在村裏所幹過的工作,琢磨着有什麼事情和感受可以拿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終於,在一陣頗有些緊張的期待中迎來了10月21日的座談會。在區委組織部徐部長的動員之後,我們段店鎮與吳家埔鎮的村官就自己到村任職後對本村的情況瞭解、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在農村工作的感受開展了充分的交流。在聽取了我們這些大學生村官的踴躍發言之後,區委組織部部長李國綱同志肯定了我們這一階段所做的工作以及我們在思想上、態度上的轉變,並推心置腹的與我們進行了交談。針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李部長提出了三點要求: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光榮感;明確目標任務,通過實踐鍛鍊,提高自身素質能力;加強組織紀律性,牢記使命,茁壯成長。李部長的三點要求,不僅讓我們找準了今後工作及努力的方向,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區委、區政府對我們這批大學生村官的關心與期待。

我所工作的大李村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導的農業村,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外出打工和種地。全村911口人,土地1200畝,28名黨員,可以説這是一個不大但也不算小的經濟狀況一般的村子。農村的很多工作不像企業單位裏那樣有固定的業務和程序,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俗話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深入基層後,我深深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作為村幹部,既要落實中央方針政策,解決村裏的一些日常事務,又要隨時做好準備迎接、面對、解決羣眾反應的新問題,譬如哪家的電線壞了需要修、哪家的老人需要進敬老院、鄰里糾紛等等問題。但是,工作越是繁雜艱苦,就越説明了在基層幹部身上肩負的不僅是一種職責,更多地體現着羣眾對我們的信任和期待。每天清晨,從進入村委會辦公室的那一刻起,我就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前來辦事的羣眾。剛進村,我主要分擔一些很輕的工作量。但是凡是能所為的,我儘可能為之,而且出色地、及時地、有效率地為之。與此同時,我認認真真做一個“學生”,經常觀察村幹部是怎麼安撫情緒激動的羣眾,怎麼剝洋葱似地解開村民的心結和不滿,怎麼機智地找到突破口,怎麼妥善地解決問題和爭端。

由於自己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很多事只能看着、聽着,不知從何入手。希望在工作崗位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而現實卻往往殘酷地打破了這種憧憬。我迷惘過,我鬱悶過。而在迷惘、鬱悶的同時,我清醒地知道,剛走出大學校園的我,已經跨入了一所更大的“學校”。我想,只要牢固樹立起了“幹中學、學中幹”的理念,虛心主動地向村幹部學習、向黨員學習、向羣眾學習,學習他們與羣眾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從實際出發去做一件件好事、實事,做到了面對困難不逃避,面對挫折不放棄,我將變得更加堅強、更加理性。

在村裏工作的這三個月裏,我積極主動尋找與羣眾交流的機會,在他們交電費的時候,在為他們發放麥種的時候,在為他們講解農村醫療保險辦理的時候,我都不忘了跟他們嘮嘮嗑,瞭解和傾聽他們的意見和需求。褪去剛考上“村官”時的喜悦,融入到實實在在的基層工作,切切實實的跟老百姓打交道,我有以下體會:

在農村工作要沉得下去。作為一名到村工作的大學生,不要以為自己肚子裏多喝了點墨水,就高高在上,看不起羣眾,要紮紮實實地從零做起,甘當國小生,做到“腳勤、嘴勤、手勤”,吃農家飯,知農家事,和他們打成一片。

對待村民要帶着感情。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要主動去了解廣大農民羣眾的心聲,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才能更好地開展農村工作。比如和其他村幹部、村民打交道,光領導式的指手劃腳,只説不練,時間久了,他們自然會對你有看法,如果你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交心交底,平等對待,力所能及地去幹一些事情,他們對你的態度就會大為改觀。為此,在村裏,我都會主動幫他們做些可以做到的事,比如一些村幹部對抄抄寫寫十分頭疼,我便協助他們做些文字方面的工作;當村民想辦理房產户主變更不知該如何辦手續時,我會通過網絡幫他們查閲,並幫助他們打電話向相關部門諮詢。通過這些小事情,與羣眾的關係自然也就拉近了。

日常生活中要善於學習。在農村基層,農民最渴望的是大學生村幹部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實用技術,讓黨的惠民政策在農村中有明顯的體現。為此,在工作之餘,我都自覺學些有關“三農”的政策、法律法規,比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村委會組織法》、《農村實用技術》等等,並及時在工作中加以運用,讓村民學到更多的基礎知識;另外,工作中我還注重向村幹部學習,雖然他們的理論知識可能沒有我們多,可他們有着豐富的實踐經驗,處理一些具體問題的確比我們順手。比如村裏哪家發生了什麼矛盾和糾紛,我都隨村幹部去當事人家裏調解。在多次現場學習後,我也掌握了一套處理農村工作特有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工作實效。

其實,基層工作面向的的對象就是普通的百姓,老百姓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給大夥辦了實事,他們就會認可你,否則有再高的學歷,也沒人會高看你一眼。我們既然打破了偏狹的就業觀念,義無返顧地選擇了農村,就應該常懷一顆甘於吃苦耐勞、樂於無私奉獻的赤誠之心。只要我們做到了真情化民怨、真心解民難、真誠助民富,羣眾就一定能夠理解我們,羣眾就一定能夠支持我們!

説真的,我,還有每一個大學生村官,我們來到農村所經歷的事情、所擔負的責任、所完成的工作幾乎是大同小異的,這些在我們平時的交流中就可以感受到。其實,我們所做的都是些最最平凡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們這些選擇來到農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大學生村官來説,那是我們這一生受用無窮的財富。我們還要成長,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還有更多的道路要走,可能三年之後我們中的有些人會繼續留在農村跟羣眾打交道,也許有些人選擇了別的道路,去追求另一種生活,接觸另一些人、另一些事。但是,有了這些經歷,我堅信,我們能在以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作為大學生村官,我們怎樣能被百姓認可、接受,怎麼能被百姓信賴支持,我認為最好的答案就是要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定要在農村“一心一意為羣眾、踏踏實實幹工作”這樣的心態。就像我們在大學生村官筆試時寫的那樣,投入“新農村建設無怨無悔”。只有擺正心態我們才能無怨,只有實實在在為羣眾辦事,我們才能無悔。

記得一位名人説過:“把做好每一件事作為一種習慣,當你堅持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困難越來越少。現在的堅持是二十歲的天職,四十歲的成本,六十歲的驕傲,八十歲的無悔。”我想只有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揚成績,克服不足,完善自己工作經驗,利用我的知識水平和其他特長為羣眾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像區委區委組織部李部長積極做好做好惠農政策的宣傳員,兩委班子的參謀員,村級事務的管理員,黨和政府的聯絡員,道德新風的普及員,實用技術的推廣員,困難羣眾的幫扶員,廣大農民的勤務員。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深深體會到農村是一個磨礪人生,利於成長成熟的地方。在今後的時間裏,我會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為羣眾辦事,紮根基層,做老百姓信得過、用得着的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