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法律顧問年度總結

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聘請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以及法人或其他組織內部設置的法律事務機構中的人員,均為法律顧問。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蒐集和整理的農村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農村法律顧問年度總結

農村法律顧問年度工作總結【一】

一、推進法律服務進顧問村,為構建和諧農村作貢獻。

我通過定時定點和不定時不定點相結合的方式向各顧問村提供法律服務,目的是提高農村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促進依法生產、經營和管理,推動顧問村民主法制建設,構建和諧農村。

為此,我主要承擔着以下幾項工作任務:一是為顧問村集體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努力促進顧問村依法管理。隨着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的不斷前進,要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等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招商引資、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扶貧開發等現代農業,必須將法律服務送到顧問村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地方,促進顧問村集體經濟守法經營,依法管理;二是為顧問村穩定搞好服務,努力解決顧問村“三農”問題。三農問題主要集中在差距過大,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城鄉社會發展都差距過大,過於懸殊。這個差距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已經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和穩定。現在中央對三農問題是非常重視,特別是XX年1月份總書記代表中央提的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是一個標誌,現代無論是黨的系統還是政府系統,還是全國其他的系統都應該按照中央的要求重點為解決好三農做出努力。

如今圍繞影響顧問村穩定的突出問題,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徵地補償、宅基地使用、農村權益以及生產發展等方面所產生的矛盾糾紛調處的法律諮詢與指導,幫助化解羣體性、複雜性、易激化的矛盾糾紛,加強對顧問村有關社會穩定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引導顧問村以合法的方式和正常的途徑表達利益訴求,為顧問村新農村建設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三是為顧問村民主法治建設搞好服務,努力推動顧問村民主法治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加強對顧問村村幹部、村各類經濟組織管理人員和個體經營者法制宣傳教育,幫助提高村幹部的法律素質和依法管理農村社會事務的能力,引導他們依法辦事、紮實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推動顧問村民主法治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四是為顧問村農民羣眾依法維權搞好服務,推動法律服務進顧問村。

進一步拓展法律服務在顧問村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實現法律服務與農民羣眾零距離接觸,幫助顧問村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推動法律服務向農村的延伸。例如,我就告知顧問村徵地補償的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首先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縣級人民政府實施並將批准機關、批准文號、徵用土地用途、範圍、面積及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補償期限等在鄉村予以公告。其次由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在公告期內,持有關證書到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徵地補償登記。再次由縣級土地管理部門根據批准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在鄉村公告,聽取村集體和農民的意見。各項土地補償費用的歸屬,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組織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補償費歸所有人所有,安置補助費則須專款專用一般用於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險。

二、採取多種形式為顧問村提供法律服務。

根據顧問村的法律需求情況,鑑於以前顧問村操作程序簡單,不夠規範,往往引起各種矛盾,村民對村委會的工作也有意見,產生很多糾紛,既影響了村集體經濟發展,也影響了顧問村的和諧穩定。

為維護村集體經濟合法利益和穩定,我採用了提供法律諮詢,進行釋法解疑;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幫助修訂村規民約以及合同、協議;幫助困難羣眾依法獲得法律援助;協助處理其它涉法案件等形式,向各顧問村提供法律服務。例如,鳳潭村村幹部就問我,他們能否將村集體土地轉承包給他人,承包期限能否為30年?集體土地轉承包是可以的,但該轉承包的期限不得超過從原承包日起三十年。也就是説,鳳潭村先行的承包土地是始於1999年,根據土地承包法律的相關規定,土地承包期限30年,即從1999年至20xx年。所以土地轉承包的期限最長只能到20xx年,故轉承包的期限不可能為30年,最多隻能為21年。

再如,一村民詢問其父親投資設立的店鋪,現在由他的兄弟經營,未參與經營的他能否分得該店鋪的財產?我的解答為你父親是否還健在,若健在的,則由你父親決定給予哪一個人,因為該店鋪是你父親的個人財產。若你父親不在了,那麼該店鋪屬於你父親的遺產,你們兄弟兩人可以根據繼承法繼承,如果你母親還在的話,你們可以各分得三分之一的財產。我為各顧問村提供上述法律服務時,一律不收取費用,為顧問村集體及村民代理訴訟、仲裁等案件,涉及有償服務的,由法律服務機構與服務對象協商一致,並以合同形式另行約定。通過訴訟和非訴訟途徑,為村裏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法律幫助。此外,我在擔任農村法律顧問過程中,若發現顧問村有違法經營和不依法管理行為的,立即予以指出並督促抓好整改。

農村法律顧問年度總結【二】

在麗水市司法局、蓮都區司法局的領導及統一安排部署下,在麗水市律師協會的指導下,我所積極踐行浙江省司法廳《關於推進全省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的意見》及相關政策文件精神,積極探索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的模式和經驗,積極落實了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的內容和實質。在本年度我所繼續採取“傳統服務、網絡服務、上門服務”三種服務方式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為聯絡的村委會、村基層黨組織免費提供法律顧問服務,為聯絡村所屬村民免費提供法律諮詢、起草合同等服務。

一、鄉村法律顧問計劃及落實情況

本年度之初我所針對鄉村法律顧問工作專門制定了服務計劃,從信息化服務、人員保障、經費安排等方面做出了統一的部署安排。本年度我所落實了鄉村法律顧問工作計劃,積極開展了鄉村法律顧問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完善鄉村法律顧問信息化服務平台

憑藉我所的麗水律師網和中華律師網兩大網絡平台,在醒目位置宣傳鄉村法律顧問的服務內容,範圍涵蓋法律諮詢、代書、審查村規民約、參與調解談判、開展普法教育等法律服務形式。同時還盡心收集更新並整理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信息,如針對鄉村較常見的婚姻家庭糾紛、民間借貸、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等,在該專題中也可以進行查看。當村民遇到法律問題時,還可以通過鄉村法律諮詢欄目提交諮詢,並由專門律師值班,免費為廣大市民提供優質的法律諮詢服務。

2、 繼續免費為所聯繫村村民(社區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包含當面諮詢、電話諮詢、網絡諮詢等),主要以離婚糾紛、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相鄰關係糾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土地徵收補償費糾紛、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確認糾紛、遺囑繼承糾紛等。

3、我所主任吳洪江、書記呂華興攜所裏其他人員應邀前往聯城街道開展了送法下鄉活動。在聯城司法所所長樑宗軍的陪同下麗陽所一行人實地走訪了金周村、花街村等村。走訪結束後主任吳洪江、書記呂華興與聯城司法所所長樑宗軍等人就街道目前面臨的主要糾紛以及平時調解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

4、20XX年X月XX日,聯城街道組織27個村的調解員進行集中培訓,我所主任吳洪江、孫雲鳳、徐偉仁等律師為調解員提供培訓服務,孫雲鳳律師還通過精心準備,給參加會議人員講解了《人民調解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等內容,重點講解了調解原則、調解協議的製作規範及效力、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程序等。通過培訓提高調解員的業務技能,更好的預防和化解村民內部矛盾、維護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5、鄉村法律顧問的費用全額由律所承擔

目前,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缺乏必要經費是制約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發展的瓶頸。我所繫合夥律師事務所性質,律所的經費均來自律所合夥人的出資,律所的經費支出需要經合夥人同意。本所在徵詢了有關合夥人的意見後,本年度我所開展鄉村法律顧問的信息化服務費、交通費、通信費及人員薪酬等必要經費全額由律所承擔。

二、鄉村法律顧問的經驗與困境

本年度我所採取“傳統服務、網絡服務、上門服務”三種服務方式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是對鄉村法律顧問工作開展的積極探索。尤其是網絡服務的開展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提供了法律服務的新的渠道,滿足了聯繫村的法律需求。目前網絡已經向鄉村普及,鄉村中的年輕人都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網絡操作知識,對網絡法律服務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本年度在網絡上的鄉村法律諮詢就有150多次。通過本年度的服務工作的開展,我所認為多種服務模式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是值得肯定和發揚的。

目前,鄉村網絡法律服務還處於摸索階段,本年度我所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直接影響了鄉村法律顧問服務質量。第一,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經費不足,除開展一些常規必要的服務事項外很難將鄉村法律顧問工作逐步深入,也很難提供一些創新型服務工作,直接制約了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的開展。第二,個別聯繫鄉村對鄉村法律顧問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與聯繫村村領導溝通交流機會少,在上門走訪服務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閉門羹、冷眼相對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顧問律師的積極性,也嚴重影響了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的開展。第三,鄉村法律顧問工作開展時間不長缺乏有益的經驗和成熟的運作模式,這種新型服務模式的發展還需要領導、學者和實踐者共同的努力。

三、鄉村法律顧問未來展望

鄉村法律顧問工作作為我省一項重要的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對提高村民法律意識,構建和諧鄰里關係,提高鄉村法律服務質量等均有重大意義。鄉村法律顧問是符合法治國家建設的方向和潮流,是值得肯定和付出的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我所對鄉村法律顧問工作的未來充滿信心。

在下一年度鄉村法律顧問工作中我所將進一步加大網絡服務資金投入力度,加強網絡服務的宣傳力度,繼續積極探索“傳統服務、網絡服務、上門服務”三種服務方式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的具體操作方式,力爭將這種新型服務模式做大做強做細。同時,我所還會一如既往地加強與村、社區的聯繫,更主動地為村(居)民提供面對面的法律服務,加大宣傳法律法規政策,增強市民的法律意識,普及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