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地税所工作總結

xx年,我所在圍繞縣局以組織收入為中心,立足四個“早”字,在“四個加強,四個提升”上做文章的總體要求下,團結和帶領全所幹部職工“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紮實樹立了“實幹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水平”的思想意識;全面落實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執行意識;深刻強化了“無功即是過”的責任意識;努力提高了“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政治意識;時刻貫徹了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廉政意識。強化了我所的基礎建設和職工的基本功建設,以親和力來增強凝聚力,以執行力來提高競爭力,以創造力來提升戰鬥力。促進了我所內部的和諧,調整了與社會各界的關係,化解了各類矛盾,樹立了基層地税窗口形象,有力地促進了系統和諧發展。

11月地税所工作總結

一、繃緊組織收入這根弦,實現均衡入庫,促進地税收入良性發展,踐行同步税務新農村建設為鄉鎮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地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税源的增長,為經濟與税收的同步發展打下了基礎。鄉鎮三通工程(村村路通,户户網通,户户話通)、小城鎮建設不僅促進了建築業、房地產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商貿及服務業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我們緊緊跟蹤各鄉鎮的村通公路工程、以安裝閉路電視和收取收視費為主營業務的網絡公司、以及個別鄉鎮的天然氣安裝工程和房地產開發項目,使我所從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中捕捉到了税收機遇,下大力氣做好組織收入工作,使之成為今年税收穩步增長的着力點和潛力。

2、縣府、縣局及所內製定的激勵約束機制,為税收均衡入庫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為確保鄉鎮黨政領導和地税人員思想認識到位、徵管力度到位、措施落實到位,縣委政府從收入目標考核、轉移支付與收入掛鈎、超任務部分給予獎勵、繳納協護税保證金、季度述職經費撥付與任務完成進度等6條措施;縣局從經費撥付與進度掛鈎、實行收入進度同步獎、末位書面檢討制、局領導包片,股室掛所的目標責任制四個方面;我所從正常入庫比例,欠税入庫比例,挖潛增收比例三個方面對每位管理員、每組的目標任務進行考核,以累計數計算,採取上不封頂,下不獎勵,適當拉開個人收入差距的辦法,三管齊下,充分調動了鄉鎮黨政協護税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切實增強了税務人員的責任心與創造力。特別是今年縣府對完成任務好的前10個鄉鎮重獎,完成任務差的後5個鄉鎮重懲兑現。給那些持等待觀望態度的鄉鎮上了特別的一課。均衡入庫這一長效機制的建立,既充分調動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又確保了地税走規範之路,求效率之便,務質量之實,謀長遠之計。

3、依靠科技發展,強化納税意識,為税收均衡入庫起到了催化劑和潤滑劑作用。上半年,我所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經縣局批准自付3000元左右買1台激光打印機和數個u盤,實現了徵管資料的一户式存儲,使死資料變成活信息,大大提高了徵管效率。在税法宣傳月先後分三批請鄉鎮領導、行政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純管飲食業户到我所進行税法宣傳,面對面座談,切實解決我們力所能及、他們迫切需要的問題,促進了依法治税與以德治税的結合,形成了良好的治税環境。

二、實施精細管理,在徵管質量上求突破,保證税收質量向縱深發展,踐行科技税務積極推進税收管理員制度,做到管户與管事相結合,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屬地管理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結合我所轄區內的經濟税源結構,合理設置了三個管理組、一個檢查組和一個徵税大廳,制定了徵管組職責,檢查組職責和大廳工作職責,實施了税源跟蹤管理制度及督查落實制度等配套制度。結合土地房屋交易,行政事業單位(學校和文廣站)等專項檢查,加強對税收管理員到户調查詢問涉税事項的技巧、查閲帳冊的技能、税源評估分析能力的鍛鍊和培訓。

2、強化税源監控。我所將税源劃分為重點税源、非重點税源和行為税源。其中重點税源分為重點企業(年納税額10000元以上)、重點事業單位(年納税額3000元以上)、重點工程(含房地產開發項目年納税額在5000元以上)、重點個體户(達起徵點業户);非重點税源分非重點企業、非重點事業單位、非重點工程及小規模個體户(不達起徵點業户);行為税源分集貿税收、耕地佔用税、房屋及土地交易税、代開票税收。對重點税源實行分户歸檔,每月集體審理,以管户為主,對非重點税源採取每月各管理組現場巡查巡訪一次,每半年檢查組大排查一次,採取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跟蹤管理,以管事為主;對行為税源主要採取與相關部門(國税、畜牧、國土、建管)進行數據對比分析,不定期抽查,現場取證的方式進行監控,防止非正常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