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聽先輩講長征路上的故事學習總結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將圍繞“長征精神”,為同學們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下面我們要分享的就是長征途中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

開學第一課聽先輩講長征路上的故事學習總結
2019開學第一課 聽先輩講長征路上的故事

對所有家長來説,每年秋季的開學日,都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經過一個暑假的休息娛樂和調整,孩子們又要升一個年級啦。開學日除了分發新課本,部署新學期的學習規劃,各學校也為學生們精心準備了開學日的第一道大餐——“開學第一課”,這已成為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環節。每一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都不盡相同,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別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們學什麼?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9月1日晚上8點,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將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圍繞“長征精神”,為同學們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

節目分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四節課,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董卿、何炅將帶領同學們一起聆聽長征故事,學習長征精神,在展現長征精神的同時尋找長征與當下的結合點,給青少年以價值觀的啟迪和引導。

在第一個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貝寧以《三棵柳樹》的感人故事作為開場白,也為整節課的“致敬長征”主題定下基調。第二個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則邀請“獨臂將軍”賀炳炎之子,講述這位傳奇英雄的故事。

董卿接棒第三個篇章《百折不撓》,對話將軍的後人們,講述了許多紅軍百折不撓的故事。第四篇章《堅持不懈》,撒貝寧將提出“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傳承長征精神”的思考。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邀請了多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他們平均年齡都超過百歲。在革命歲月,是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長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譜寫了長征精神。

其中有一位叫秦華禮的通訊兵,已經104歲高齡,在過去的長征歲月中他就是一位“紅色聽風者”。他們白天行軍,晚上學習無線電,在艱苦的環境中還要繼續前行與學習,每天晚上都是在滴滴答答的電報聲中度過。前半生學習通訊知識,後半生獻身於通訊事業,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通訊事業。

現場還將舉行一場特殊的升旗儀式。老紅軍們和TFBOYS一起高舉國旗,全場起立高唱國歌。TFBOYS和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身上肩負的責任和散發出的朝氣與紅軍們的精神相應,這一環節也將晚會的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歷年主題

2019年,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對全國孩子們進行應急避險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

2019年第二屆《開學第一課》,以“我愛你,中國”為主題,為全國中國小生展示了一台愛的主題班會。

2019年第三屆《開學第一課》,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

2019年第四屆《開學第一課》,以“幸福”為主題,討論“如何讓中國孩子擁有幸福”。

2019年第五屆《開學第一課》,以“美在你身邊”為主題。

2019年第六屆《開學第一課》,以“乘着夢想的翅膀”為主題。

2019年第七屆《開學第一課》,以“父母教會我”為主題。

2019年第八屆《開學第一課》,以“英雄不朽”為主題。

暑假,他們這樣感受長征精神

巴蜀藍湖郡國小 分享假期長征路上的見聞

巴蜀藍湖郡國小二年級(6)班的開學第一課就緊緊圍繞“長征”來進行。

“早在七月中旬,我們班本着自願參與的原則,組織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了一次重走長征路的自駕遊。”二年級(6)班班主任牟薏霖告訴記者,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紅軍行軍的艱辛,培養同學們不怕吃苦、敢於擔當的精神,開學第一課,他們將專門組織專題班會,讓同學們談一談假期里長徵路上的見聞和感受。

同時,為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他們還會舉辦讀書分享會,以“我來講述長征故事”為主題,讓同學們分享自己讀到的長征故事。

紅領巾作為少先隊的標誌,是一份光榮的傳統和榮譽,為了鼓勵同學們爭做時代好少年,學習革命先烈誠實勇敢,不怕苦難的精神,開學第一課,二年級(6)班還會專門組織“重戴紅領巾”的活動。

牟老師説,為了讓同學們真正瞭解長征,同時培養自己的想象力,他們還將組織一場以“送給紅軍小戰士的一幅畫”為主題的繪畫比賽,之後會選出優秀作品予以獎勵。

天台崗雅居樂國小 同學們暑假裏體驗小紅軍

在暑假裏,南岸區天台崗雅居樂國小的同學們就親身感受了紅軍走在長征路上的心情。

期末考試一結束,四年級(1)班王藝婷的媽媽就跟女兒商量,策劃了一次“四渡赤水”之旅。王藝婷是班上“小太陽”小隊的隊長,她和6個隊員一起來到赤水,當起了小紅軍。同學們參觀了烈士紀念館,聽到了紅軍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環境真的好艱難,我們現在的生活來自之不易。”王藝婷告訴媽媽,“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學習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四年級(3)班的張詩韻跟3個同學去了瀘定橋。四年級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飛奪瀘定橋》,張詩韻提前來到了曾經硝煙瀰漫的戰場。爸爸給她講起了過去的故事,她説,自己現在走在鐵索晃盪的瀘定橋上都有點害怕,“真佩服紅軍的勇敢。”

西南大學 大學生手機直播紅色足跡

8月28日,西南大學“紅色青春”社會實踐團的成員跟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的老師一起走進八角樓、製作紅軍餐、重走挑糧小道,體驗紅軍的一天。

對於西南大學“井岡情·中國夢”實踐團隊來説,這是為期9天的紅色實踐最接地氣的活動。為了讓更多同學共享到景區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更加深刻的瞭解井岡山精神,西南大學的實踐團隊在八角樓革命舊址用手機直播的新型傳播方式,將紅色體驗分享給更多的人。

“八角樓,樓上有一個天窗,倚中醫八卦之理,修成了與眾不同的八邊形,當地羣眾稱之為八角樓。”西南大學團委學生會的田鵬在八角樓的直播中為大家講解八角樓的由來,並向訪客展示八角樓景區現狀。

挑糧小道位於井岡山黃洋界下面,這條羊腸小道崎嶇不平。1928年10月,在這條小道上,紅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挑糧運動,時年42歲的朱德加入到挑糧隊伍中,紅軍戰士肩挑背馱把30多萬斤糧食運上了井岡山,保障了井岡山的革命鬥爭。

西南大學“紅色青春”社會實踐團隊重走挑糧小道,體味井岡山精神。途中,同學們大喊“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校訓,激勵自己繼續堅持。劉暢同學中途崴了腳,也沒有放棄。到達山頂後,劉暢説他想起了毛主席《重上井岡山》裏的句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革命戰爭中的硝煙瀰漫、危機重重,雖然隊員們無法身臨其境,但重走紅軍路,找尋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不僅是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先烈的緬懷,也是對井岡山精神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