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組學科發展總結反思

一學期以來,我們地理教研組教師團結協作,積極進取,苦練教學基本功,以科研為先導,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積極參加教改實踐活動,向21世紀所必須的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而努力着。下面我把我們組一年來的情況總結如下:

地理教研組學科發展總結反思

一、加強勞動紀律,提升師德修養

本組各位教師能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做到既教書育人,又嚴格要求自己,各位教師都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教學課改中。任勞任怨,默默奉獻着自己的智慧,為學校教學和發展獻智獻策,是我們的一直奉行的行為準則。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業務素養

現代社會對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技術發展的趨勢,要求現代公民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創新的精神、開放的視野、合作的意識,以及蒐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為此,每一次教研組活動,我們都非常重視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期刊文章以及外地先進經驗都是我們學習的內容。本學期我們的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透視名師課堂》、《教育的智慧》三部學術著作和十篇優秀文章。參加了省市骨幹教師培訓等活動的教師,在組內搞學習交流小講座,使老師們明確了當代地理教師應有的鮮明理念體系、明晰的目標體系和高效的學法指導體系,做到整體把握教學,靈動組織教學,深入反思教學。

三、加強教學反思,構建高效課堂

我們在學習中不斷的反思自己,對新世紀的學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學生是教學過程中中最活躍的主人,只有充分調動他們自主學習,使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關心,多了一份思考,把教學延伸到更廣闊的生活中去,才能激發他們身上所藴藏的無窮智慧和潛能。這種認識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對學習規律的尊重和學習方法的重視,體現了從單純注重結果到注重學習方法的轉變,體現了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的指導思想。這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樹立了明確的指向標。

隨着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師業務水平得以明顯提高,特別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能的學習,高效課堂的探索實踐,陳舊的教學手段得以更新,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使以“多元展示、羣言堂、競爭機制、方法歸納”為特徵的海中“藍色課堂”逐步得以完善。

作為一個契機,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教改,以創新求發展。我們在堅持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力爭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積極思考實踐,使每位教師真正從思想上能夠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備課也好,教案設計也好,其目的都是為了把課上活、上好!本學年的校級公開課,我們地理教研組的每位老師都做了精心準備,並把自己關於一些教學的新的想法有機的融入課堂之中:有的教師課堂上注重講練結合,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落實知識;有的教師採用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突出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的老師充分挖掘教材,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靈活運用圖表等輔助資料,指導學生學習,有效的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在講課過程中我們也存在着很多問題,但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的幾年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強化團隊意識,做好“學科建設”

1.加強校本教研。通過並每日研討和週四大備課,形成濃厚的學術研討氛圍。每日研討為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確實可以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個備課組都能定時、定點地進行新教材的研究,並且在組內統一進度、統一備課、統一作業。全組教師樂於參加教研組活動,學習業務,鑽研教材,認真備課,經常相互聽課,及時交流,總結,推廣教學經驗,促進了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加強了校際交流與展示。校外競賽、交流等活動有:共開設縣級講座交流1次、校級講座2次,市級公開課交流4次,專業技能競賽共獲得一個市級一等獎和3個縣級獎,參加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人次。

3.發表的論文的質量明顯提升。全組地理教師共同撰寫論文,對於“學科組建設”的課題研究有明確分工,有真誠合作,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據不完全統計地理組本學期在核心期刊《中地參》上共發表3篇,其中兩篇下半月刊;省級報刊17篇,論文獲獎約15人次。

4.校本資料建設初具規模。本學期在各位地理老師的努力下,積累了比較完整的導學案和課件,實現校內資源共享,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主編出版教輔資料1部。

五、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

⑴課堂教學不成熟、無特色

課堂教學節奏不鮮明,沒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在分層教學方面特別應針對學情細化目標分層,加強對不同層次目標要求的把握和具體程序、細節的實施等仍然缺乏完整的經驗體系。青年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經驗不足的特點,不太注意課堂氣氛的把握,對較低層次班級的課堂控制力有待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精講點撥僅僅截取了知識點的“中間狀態”,不能抓住知識點的“兩端”—基本概念和概念的應用,應對課堂生成的能力仍然薄弱。這是很多教師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問題,當然對青年教師來説這可能僅僅是一個過程性或階段性的問題。

⑵學法指導教學不突出、不到位

基本知識講授完之後,往往在典例分析、實例練習部分指導不夠有針對性,課堂和練習用到的案例例與學生的生活聯繫不夠緊密,導致案例選取缺乏適切性;在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課堂反饋的信息處理不夠及時和從容,這也使得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不夠充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教學達不到應有的高度,學科教學能力尤待提高。

2.教研成果數量不足,尚不成體系。成果發表的層次較低,尚難以在較大範圍產生震撼效果;一方面,正規地理教學期刊很少,導致地理論文發表路子很窄。另一方面,一些大的選題,難以得到上級的認可和支持等。

六、努力方向和措施

1.課堂教學加強方法教學和概念教學,引導學生刨根問底和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2.開展組內教學競賽活動,及時評價、總結和提升工作,為教師提供切磋交流的機會,促使老師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情感交流,進一步增強團隊意識,最終取得和諧發展。

3.開展信息技術輔助地理教學的研究。這項工作要與地理教研組的整體工作相配套進行,逐步形成本年段多媒體課件資庫。

4.繼續做好學科建設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