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個人教育培訓心得總結(精選5篇)

幼兒園個人教育培訓心得總結 篇1

我有幸參加了浙江省農村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在這一個周的培訓中,我聆聽了多位專家的精彩講座,如:特級教師朱麗麗、吳麗娟、朱靜怡等,她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下方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幼兒園個人教育培訓心得總結(精選5篇)

一、觀察兒童與敍事研究

在紀紅霞教授簡要精闢的闡述下,讓我明白了觀察、瞭解兒童是教育的出發點。對於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説,觀察既是重要的教育技能,又是應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觀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紀教授圍繞觀察、記錄兒童方法的基本問題進行闡述:為什麼要觀察兒童?什麼是觀察?怎樣才是有好處的觀察?觀察有哪些具體的方法?怎樣記錄觀察的過程和結果?每一種觀察記錄方法的要求是什麼?等等。對幼兒園教師來説,紀教授的講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好處和實踐價值。

二、幼兒園教研活動組織實施

義烏市實驗幼兒園特級教師吳麗娟老師為我們講述了開展幼兒園教研活動的好處和任務等,讓我們認識到:1、開展教研活動是有利於教育質量,2、師資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着幼兒園的教育質量,3、能夠激發教師的敬業精神。任務:1、組織教師的業務學習,2、組織交流活動,3、羣眾備課,4、研究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5、創造、編寫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研活動策略中存在的問題等。

三、談談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認識

杭州幼兒師範學院朱麗麗教授的精彩闡述,使我瞭解到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因為這是幼兒自由、自主和個性化的活動,我們需要帶給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有更多按自我興趣和潛力選取活動的機會,在玩玩、做做、遊戲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之後朱教授與我們共同交流、探討如何克服在活動區常發生的困擾問題,在大家的共同探討下,克服了一個個讓老師們頭疼的問題。

四、幼兒園發展潛力課程策略

湖州實驗幼兒園特級教師朱靜怡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一日活動鏈的簡介”,她認為一日活動鏈應為自選活動—早鍛鍊—生活活動—教學活動—課間操、生活活動—教學活動—自選活動—餐前準備、進餐—自選活動—午睡、起牀、甦醒操、點心—户外活動—教學活動—放學準備、離園。然後,一一為我們講解一日活動鏈的含義、背景、依據與形態展示等。

在這一週的學習中,專家們從各種角度、形式上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和深深的回憶。這些財富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幼兒園個人教育培訓心得總結 篇2

在為期一週的“新教師上崗培訓”中,我又一次學習瞭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其中有很多課程是我學習過的,不同的是這一次學習我不再迷茫,而是結合自己的工作,帶着思考、帶着問題來對比學習,從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下面,我將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提出16字理念來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幼兒為本

不論是繼教中心的龔校長還是機關幼兒園萬園長,都把《專業標準》作為重要內容向我們深入剖析和解讀,可見,把握《專業標準》,使之成為我們工作的標準與指導,促進專業化發展,樹立幼兒教師的職業新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觀摩的三個教學活動:小班遊戲活動《有趣的鹽水》、中班繪本教學《小豬變形記》、大班音樂活動《問候歌》,老師們的教學風格各有特色,張主任的課堂充滿活力與新奇;情感豐富、細膩的於主任引領幼兒進入充滿趣味的童話王國;__主任的激情與極高的音樂素養感染着、影響着孩子們,把常規的問候變得遊戲化、趣味化,用琴聲講述故事,帶領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

從她們的活動設計中能看出專業和嚴謹,都能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在活動中都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真正做了幼兒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二、師德為先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我們常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師德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在師德修養上不斷鞭策與提高,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教育幼兒,做好表率。努力學習桂賢娣老師“因生給愛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愛的懷抱裏成長,感受愛、學會愛;學習陶行知先生的賞識教育法;學習王校長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學習謝老師的敬業、樂業,做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幼兒教師。

三、能力為重

隨着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人們對幼兒教師的定位不僅僅是阿姨、保姆了。《標準》指出:“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和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幼兒園教師定性為“專業人員”。正因為專業,我們更應該加強學習,強化説、唱、彈、跳、畫等通識性專業技能和保教實踐能力,提升保教工作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想法決定未來”,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個規劃,簡單的説就是“我要成為什麼樣的教師?”培訓的第一天,__校長就對我們提出了“新教師一年入門、三年成熟、五年形成教學風格”的期望,我們也正在朝着這個目標努力。這幾天的培訓,總有老師説:“這些培訓課程,如《班級管理》、《信息化技術培訓》、《教師禮儀》、《安全管理與教育策略》等等,你都學習過了,又要重學,累嗎?”我想説的是,原來的我作為新老師學習時是茫然的,有困惑卻不知怎麼表達、怎麼尋求幫助,而現在,重温這些課程,帶着經歷、邊學邊對比讓我的思路更清晰,目標更明確了。因此,我們要把學習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反覆學習,反覆思考,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五天的學習,帶給我們大家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和精神食糧,老師們沒有太多華麗的詞彙,卻流露出樸實真誠、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也讓我在這次學習中受益匪淺。最後,我想用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來鞭策自己,做一個善於學習、主動學習的人,把想法付諸行動,多聽、多看、多實踐。

幼兒園個人教育培訓心得總結 篇3

8月20日,在區教體局舉辦的新教育學習培訓活動中,我有幸聆聽了來自海門市幾位教育專家對於新教育的專題講座。這場講座對於從未走出去進行學習培訓的我來説,無疑是一場新教育的盛宴。這次講座,使我對“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對我以後的專業成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教育實驗,是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的重點課題。它是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切合了教育的主旨,迴歸了教育的本真,回到了教育的原點。它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從家長和老師壓着孩子讓孩子被動的苦讀,變為在學習過程中倡導師生、家校、親子間“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學生、老師、家長共同配合,做好家校共育的教學工作,讓孩子的教育生活不要僅僅侷限在學校這個小小的場合裏,真正的教育應該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會,從小讓孩子體會教育無處不在,活到老學到老。

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着一定文化底藴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脱穎而出。每一個老師要取得成功,獲得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名師是目標是方向,名師的成名祕訣更是學習的指路航燈。深厚的文化底藴來自讀書,來自不斷地學習實踐。只有引導教師明確讀書是永久的真正意義的備課,實踐反思與讀書相結合,才能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思路,教師專業才能發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到,有的老師雖然會教書,但不喜歡讀書,“沒有時間!”這是很多教師給出的不閲讀理由,他們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傳道、授業、解惑;有的教師迫於考試壓力和業績考核,只關注教參,而排斥其他讀物。由此帶來的是教師教學的程序化,教師人文與科學素養的低迷以及愈來愈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日益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

新教育強調行動,而且把行動作為實驗的價值取向,指出:“只要有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提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師、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學生學習知識、學習生活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課堂生活的質量直接關係着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新教育把“構築理想課堂”作為重要的行動目標。我們的課堂圍繞“有效”二字做文章,課堂有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課堂無效,這節課就是失敗的。因此,構建理想課堂應該是所有學校共同的、永恆的追求!

新教育發展論提出: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這裏的“人”,不僅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家長以及一切和教育有關的人,因為沒有這些人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遠遠高於“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口號,體現了一種全民教育的思想。愛因斯坦説:“人們將學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長中的一代人傳遞儘可能多的某種知識的工具。這是不對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為活着的人服務。學校應該在年輕人身上培養那些對於公共福祉來説有價值的品質與能力……學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應該使年輕人成為有獨立行動和思考習慣的人,另一方面,應該使他們將為集體服務當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標。”新教育以一種嶄新的整體且生態的視野關注自身,關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續發展,關心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生死與共、脣齒相依的共生關係。

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學生更多的要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轉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某些僅僅在形式上表現為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創設實質性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各種學習環境的能力。其次,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帶來了個體差異的日益顯著,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關注個體差異,並針對不同個體有效地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生生、師生關係並且解決個體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協調、溝通能力。

這次學習,讓我對新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了“制度規範、榜樣引領、培訓提升、活動推進、網絡分享、中心輻射、項目帶動、宣傳促進”的32字工作方針;知道了有一羣用理想、信念和激情擦亮星星的人正在堅持着、耕耘着。我們有理由相信新教育是值得信任的教育。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相信有了新教育這盞指明燈,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會過得幸福完整,教育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幼兒園個人教育培訓心得總結 篇4

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天培訓時間,但是培訓內容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從教師的師德、心理、禮儀,幼兒的常見傳染病、發展指南解讀及幼兒園的安全、工作流程、環境佈置等等都作了細緻的培訓。

無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健康幼兒園的肖知傑園長,對制度與任職要求作了詳細解説,我們要做一個以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並且終身學習型的好老師。__老師解讀了《3-6歲兒童發展指南》,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活動皆課程”。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是知識,活動中透顯着課程,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着,他們本是一張白紙,靠家長與老師來描繪。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想要做好孩子們的典範,必須要身教重於言教,因此,魯黎老師的《幼兒園文化建設—修煉魅力教師》的講座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魯黎老師處處散發着一種人格魅力,她激勵我們加強道德修養,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風範去感染幼兒和教育幼兒,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給於幼兒正面積極的教育。

在沒有接觸幼教行列之前,我認為幼兒園就是玩玩遊戲、教孩子唱唱歌、跳跳舞。但是通過培訓,我知道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同時,我們還學習了幼兒一日常規活動,幼兒園一日工作流程,幼兒園文化建設,環境創設以及教師的心理健康與調適,音樂欣賞方法。

我一直立志當一名教師,如今願望實現了,我會不斷完善自我。我們教育的是一羣天真可愛的幼兒,對於幼兒來説,幼兒園是他們接觸社會的第一步,老師對於幼兒們的心靈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明天的希望,用心、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是我們每一名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此,要想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他們。要想給予愛,首先要擁有愛,用愛的眼睛去觀察孩子.才能發現每一個孩子的與眾不同;用愛的耳朵去聆聽孩子,才能聽到他們來自天籟的聲音;用愛的心靈去感受孩子,才能體會到他們純潔、善良的心靈;只有俯下身來走進他們的世界,才能夠領略其中的美好!只有用心工作,才有收穫;唯有愛,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會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而努力的。

這六天的學習,專家們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感謝他們頂着炎炎烈日為我們傳授知識,同時,感謝開發區教育局為我們提供這次學習機會,感謝__幼兒園為我們提供場地,我一定不會辜負眾望,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我會用心呵護,用愛去教育,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個人教育培訓心得總結 篇5

上半年以來,九溪鄉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按照縣委縣政府、縣農民教育培訓領導小組的意見和要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業實用技術和科技培訓,着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現將農民培訓實施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__年度,九溪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共舉辦培訓15場次,課時45小時,共計培訓相關工作人員、農民1471人次。其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訓2場6課時,開展關於水稻種植、柑橘培管、煙葉種植、山林育林管理等農業技術培訓14場次39課時。通過教育培訓,不斷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強化農民技術培訓,有效促進了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全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會議召開之後,鄉上及時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了由黨委副書記任組長,政協主任張治輝任副組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站長鬍銅成、林業站站長何國安、水利站站長黎成祥、社會事務管理站站長徐傑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同時制定了培訓工作安排意見和培訓計劃,以確保本年度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突出重點,培育新型科技化高素質農民。在實施教育培訓的過程中。

一是以農村中青年為主體為重點,開展農業職業技能教育培訓。

二是以在家務農人員為重點,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培訓。

三是以村組幹部為重點,開展領頭型人才培訓,開展精神文明培訓。

(三)藉助外力,合理整合資源。我們以農民培訓學校、農機服務中心、司法所、林業站、畜牧站、勞動保障服務所為依託,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培訓。聯繫各村實際發展狀況,根據產業分佈情況,分片區、分季節、分緊急情況安排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操作,現場指導、免費技術培訓。同時以黨員活動室為陣地,結合黨員冬訓工作,引導農民羣眾立足現狀學政策,用政策,看變化,求發展。

三、培訓成效

通過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使我鄉廣大幹部羣眾長了知識,提高了素質。

二是使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得到了有效推廣。

三是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快了優勢產業發展。特別是煙葉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四是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民生活。五是改善了幹羣關係。六是使農技幹部隊伍得到了進一步的鍛鍊。

雖然我鄉今年的農民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離上級的要求和農民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農、林、畜牧水產等站所技術人員少,培訓工作量大,影響了培訓質量;

二是缺乏培訓工作經費,培訓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希望能夠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