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第一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範文

班主任工作應以“兒童為本,道德為先”為指導,以育人為中心,以實踐為途徑,以社會化為方向,切實加強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樹立小主人翁精神,同時,最基本的是讓同學們的成績得到穩步的提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國小二年級第一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範文。

國小二年級第一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範文

篇一

本班每個學生都活潑可愛。其中學習自覺,思維靈敏的學生有,也有反應慢,習慣差的。所以本學期繼續以抓學生的行為學習習慣和文明禮儀教育為主,讓小朋友健康成長。為了更好的開展班級工作,特制訂具體工作措施:

1.思想教育方面

(1)抓好學校、家庭、社會這“三教”,加強對學生家訪,並做好家訪記錄。

(2)創設誠信氛圍,強化文明禮儀。

(3)繼續強化對學生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

2、教學方面

(1)端正教學思想,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教給學生應重視保健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和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孩子實際出發,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加強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聯繫《品德與生活》和孩子思想動態,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

(3)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3、文體衞生方面

(1)做好兩操(廣播操和眼保健操),根據體育組的競賽要求,提高學生做操的整齊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開設各類有興趣的活動。

(2)對本班的衞生情況進行強化,提高本班得衞生情況,爭取可以得到“優秀班級”。

4、勞動教育方面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制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班內開展各種小型自我服務勞動。

篇二

新的一個學期開始了,經過一個假期學生有些鬆散,再加上新分了班級,學生需要重新適應,為了讓學生再次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節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我結合學校的工作計劃和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班級工作計劃:

一、本班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1)班共有25名學生,9名女生,16名男生,男生較多。

紀律方面,一部分學生能夠按照自主管好自己,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還有一部分同學尤其是男同學上課時會偶爾有説話或者做小動作的現象。學習方面,大部分學生不論課上還是課下都能較自覺完成學習任務,但還是有個別學生缺乏主動性。

二、班級管理目標

1、繼續抓好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2、在學習方面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學習興趣 ,使學生喜歡學習,積極主動學習。

3、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安全教育和紀律教育,形成良好的班規班紀。

4、加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組織培養班幹部,形成團結向上的良好班風。

5、搞好班級衞生工作管理,爭創衞生文明示範班。

6、加強與學生家長聯繫,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具體管理措施

1、常規養成教育方面

將《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學習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讓他們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於表現好的同學予以表揚,促使他們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對於表現不好的學生,給予指導,促使他們進步。

2、學習方面

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加強同學間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對於有疑問的同學給予解答,對於學習後進生,除課上提問外,課下還要單獨進行輔導,此外還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共同努力幫助其提高學習興趣,進而促進成績的提高。

3、安全及紀律方面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從耳濡目染的細節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抓好課堂紀律同時也要注意課下紀律,對於課堂紀律,學生要準時上下課,不得遲到和早退,坐姿要端正,上課發問要舉手;對於課下,學生不得追逐打鬧,在教室要儘量保持安靜,放學排隊要靜,齊,快。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紀律的制定中來,並且要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更有力學生自覺的遵守。

4、班幹部的培養方面

這學期我將採取班幹部競爭上崗制,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上班幹部,爭取挖掘出每個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得到鍛鍊,學會合作和管理。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對於班幹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指出他們的優缺點給予他們指導,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知道該如何處理遇到的問題。

5、衞生方面

首先要讓學生注意個人的衞生,要求衣着整潔,書桌要乾淨,物品擺放整齊。然後再是班級衞生,實行衞生小組長輪換制,使每個人都體會到勞動的責任和快樂,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教室內外整理乾淨。

6、與家長聯繫方面

教師觀察不到學生在家的情況,家長也看不到學生在校的表現,所以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單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都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電話,微信,或者家長會的方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尤其是對於後進生,和家長溝通不僅是為了雙方督促其進步,更重要的是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使其樹立信心,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本學期班級工作的初步計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將不斷地加以改進。

篇三

一、指導思想

教育培養人才當一切以人為本,而作為人生起步階段的國小生,我覺得當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為首要目標,然後才來探討如何做人,如何學習。所以,我們的指導思想應該遵循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成長特點,及時給予正確科學的引導。

二、班情分析和工作目標

本班共有學生47人,男生24人,女生23人。本班學生特點是聰明活潑,但是自控力一般,這一互相矛盾的特點給很多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困惑和干擾,所以,我們的班級管理當以思想引導為主,努力培養學生的班級意識,紀律意識,懂得尊重每一個老師的勞動,懂得傾聽每一個同學的發言,增強自我約束。與此同時,還應該以增強班級榮譽感為努力方向,培養小主人意識,以班榮我榮,班恥我恥來激發他們的團結向上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一、抓好常規教育。

由於學生年齡尚小,對學校的很多規章制度、紀律還處於朦朧狀態,加之他們天生好動、好奇、貪玩,因而違反紀律的現象會時常發生。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想着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引導他們認識學校、熱愛學校,從他們違紀中去分析、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注重培養他們自覺遵守班級、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1、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教他們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見到老師同學主動問好,上學、放學回家要跟家長打招呼。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不打架、不罵人。

2 、進行遵守紀律的教育,教育他們按時上學、按時回家,不遲到、不早退,嚴格請假制度。上課專心聽講,大膽發言,不搞小動作、不交頭接耳,認真聽從老師的安排。訓練學生不懂就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學習作風。下課不在樓道里遊戲和追跑打鬧,上下台階輕聲慢步,上課鈴響立即進教室在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

3、進行安全教育,利用晨會、班會教育學生遵守交通秩序、安全用火、用電、不跟陌生人打交道,單獨在家時的安全教育、不私自外出等的教育。教學生記住火警、匪警、急救中心的電話號碼、會介紹明白自己的家庭住址,以便遇到緊急情況時保護自己。

4、進行熱愛學習的教育,通過講小故事、小笑話等多種方式講學習知識的用處,形成認真學習,努力爭優的優良風氣,教育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5、進行講衞生的教育,利用班隊會和打掃衞生的時間,教給學生打掃衞生的方法、步驟以及如何保持教室、室外的環境衞生,給他們鍛鍊的機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6、進行熱愛勞動和自我服務的教育,針對學生在家中個個是皇帝的現狀,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所事事,自理能力極差。向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着做,使勞動最光榮的觀念深入人心,形成熱愛勞動的風氣。

二、抓好班幹部培養工作。

這學期開始,找出表現比較優秀的,責任心強的學生,給學生成立小組,實行小組比賽制,每天給學生競爭表現的機會,選出有自信心、有管理能力的小幹部,同時我還要多深入同學中教給他們工作方法,衞生、紀律上展開評比,使他們有新鮮感,趣味感,增強集體意識,自覺自願地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培養出得力的幹部,使他們成為老師的左膀右臂、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

此外,作為班主任,要及時與家長保持聯繫,充分利用家長會和個別見面機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與家長商討合理的辦法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與家長共同交流、商討各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培養和引導學生的方法。

四、具體措施

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學期,將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學生進行規律性的常規訓練。重點落實好《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不使一個學生掉隊。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施教,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瞭解關心學生。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掌握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發展情況。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點難點上下工夫,以促進全班成績的平穩、紮實地上升。經常保持與學生家長聯繫,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此外,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及時和家長聯繫,體貼他們的冷暖,瞭解他們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以善心、愛心、耐心陪伴,以寬容、理解、真誠善待,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相信,只要自己夠努力,做得夠好,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會被感化,都會帶着感動來配合我的工作,那麼,我的工作就會輕鬆愉快,就會效率高高,就會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