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個人工作計劃模板

【篇一】

社工個人工作計劃模板

社工站2xx年工作計劃經一年半禁毒社會工作的實踐探索,為進一步落實市委政法委“預防犯罪工作體系”建設和區禁毒辦、自強總社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訂如下工作計劃。

一、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復吸概率。

1、積極開展服務對象個案工作,隨時掌握對象動態情況。對復吸者指導其以科學的戒毒方法逐步減少毒品濫用量和使用頻率,做到階段性戒用;對於階段性戒斷者,努力幫助其改善家庭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恢復適應社會的能力,儘可能防止復吸,從而降低潛在社會危害。

2、認真跟蹤、評估綠色戒毒防復吸工程參與對象實施情況。

3、引入“同伴輔導”服務內容,聘請本區內一、兩名戒毒成功人士擔任輔導員,定期開展幫教活動,以身説法。

4、擬開展“父母心、愛子情-----快樂家園”,開設毒品常識、戒毒心理、親子技巧等專題講座,提高家庭助戒能力,創造條件開展親子互動活動,強化案主自然支持系統功能。

二、加強禁毒宣傳,打造松江品牌。

1、幫教和預防是禁毒工作的重要兩翼,而預防可以説是最有效的治療。鑑於當前吸毒對象趨於低齡化,且青少年又是易感人羣,故在常規宣傳的同時,傾向於在校學生的毒品預防教育,而在校生中中、職、技三校生又屬“先天免疫力”最差者,故重心可落在此羣體上。擬與區教育局青保辦聯手簽訂共建協議,一是開展“五個一”活動,即:讀一本禁毒書籍,看一部禁毒*,寫一篇禁毒體會,開展一節禁毒主題班會,參觀一次禁毒展覽。二是由班主任推薦“問題學生”,社工站開創“禁毒家長學校”,使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建立高危青少年防毒、拒毒的長效保護機制。宣傳內容除傳統的*外,苯丙*類等新型毒品的危害應受重視。

2、每位社工在工作中不斷反思、總結、提煉,並依託松江綜治網站、松江報、自強快訊等媒體,加強社工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的輿論宣傳,創出松江特色,打造松江社工文化品牌。

三、整合社會資源,開展愛心服務。

(一)、善於利用現有資源。

1、建立健全志願者社會公益服務道德銀行積分儲蓄制度,切實調動起志願者的服務熱情。在精簡有為的宗旨下,在為對象幫困解難、心理輔導;為社工站出謀劃策、分擔任務上發揮各自所長。

2、繼續加強與基層、社區、派出所等兄弟單位的聯絡,互通信息,共享資源。

(二)、努力挖掘潛在資源。明年打算利用松江大學城的優勢,與大學*委會共商“伴你成長娛教樂園”合作項目。

四、*專業內功,提升綜合素養。“專業”是社會工作的生命所在,而社工站絕大部分社工都是非專業出身,專業知識的匱乏導致工作後勁的不足已日益顯現,業務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社工站將抓住市自強總社、區政法委提供的各類培訓機會,為社工及時補充工作養料;同時提倡大家加強自學,提倡在實踐中自我摸索積累經驗;而廣大農村地區的禁毒社會工作,則應虛心借鑑基層幹部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同時社工站已經利用站內例會契機建立起了社工業務輪講制度,社工互相督導的工作方法將在明年繼續深入。每位社工在掌握毒品常識、戒毒醫學、社會心理學、法律等專業知識,在提高心理輔導、訪談技巧等實務技能的基礎上,爭取在近一兩年內全部通過社會工作師(助師)職業資格考試。用實力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篇二】

一、理念----釐定需要(小組成立的目的)

1.規範需要(專家需要):網絡日益發達,很多大二學生因為退出了學校社聯社團組織,空

閒時間增加,因而在網絡上尋求精神的支持。然而,網絡卻給他們帶來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損;②無心上學,學習成績下降;③道德意識弱化,嚴重者會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受影響;⑤人生觀、價值觀扭曲。

2.比較需要:很多大二學生沉迷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獨寂寞,同時可能受到戀愛

問題的困擾,因此選擇網絡來逃避現實。

3.表達需要:①很多大二學生有感情問題,會感到孤獨寂寞,選擇通過網絡來尋求精神支

持;②來自家人和老師的壓力讓大二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從而沉迷網絡發泄和麻痺自己;感覺需要:大二學生對自己未來沒有較好的目標和定位,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無助;此外,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同輩羣體之間的相處交流有時會有相互誤導的作用。

二、理論基礎

1.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這個小組的對象是華農大二沉迷於網絡的學生。由於這些大二學生正處在佛羅伊德所説的從青少年發展成為成人的一個重要轉折的青春期(19-21歲),在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衝突時,要經歷各種選擇的混亂狀態,往往會感到困擾和混亂,這是青少年期個體都不可避免的一個轉折點,這個時期,要幫助青少年重新審視及發現自身價值,增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及處理各種混亂狀態的能力。

2.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亂。埃裏克森把同一性危機理論用於解釋青少年對社會的不滿等社會問題上,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確認失敗的話,容易出現逃避、消極厭世等情況。即而一旦自我認同難以達成,長時期的角色混亂就會使青少年較難應付社會的挑戰。相反如果獲得自我的同一性,就比較容易取得社會和職業的自我認同;

當他們有問題時傾向與同伴商議,而不是向家長請教。於是我們通過設立這一小組,加強同一問題或類似情況的青少年間的溝通交往,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重新樹立自我認知。3.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在小組的溝通技巧訓練中,會較多運用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小組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是一個資源庫,小組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行為總彙。組內成員可以結合自己的風格,從如此豐富的表現和互動中尋找榜樣,進行觀察、模仿和學習,增加個人適應性行為,減少對網絡的依賴,學習到與人交際技巧。

4.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論與斯金納的增強理論

正面增強--即特定行為後,滿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後,即給獲學校頒發嘉許狀。

在小組內,工作員會較多使用正面增強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正面增強方面,如組員能適當使用所教授的溝通技巧的話,工作員將當眾給予愛的鼓勵。此外,會通過建立供組員觀察的模型,讓組員學習表達情緒的方法,從而起到模仿作用。

三.目標:

通過小組工作的方法,改變當前部分沉迷網絡的華農大二學生對網絡的態度,增強其辨別網絡虛擬和現實界限的能力,對自身價值進行合理定位,明確自己的責任,重回正常的大學校園生活,並提高其在現實中與人溝通的能力。明確的目的:

①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讓小組裏的成員們深刻認識網絡的利弊。引導他們學會思考現實與網絡的區別,在活動的分享中,加強對沉迷網絡利弊的認知,不再沉迷於網絡,走出宿舍,感受外面的世界,重拾對學習的熱情。

②讓小組成員走出網絡的小圈子,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優勢和能力,發掘他人長處,找到自己的合適定位,在相互學習和模仿中,找回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自信心和關注點,從成員間的認同中,並通過同輩羣體的贊同認可找到改變自己認知與行為的巨大推動力量。

四.小組成員:

對象:沉迷網絡,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上出現偏差行為的華農應屆大二學生

資格:華農大內沉迷於網絡的大二學生(問題具有同質性),小組成員面臨的問題和需求基本相似,社工認為為有必要進行小組治療的對象。

五.小組的特徵:1.性質:治療小組2.節數:5節

3.日期:20xx年10月15日至12月10日4.時間:根據組員的空閒時間安排

5.地點:小組工作活動室(地點可能因活動性質而有所更改)6.人數:8名華農大二學生

六.招募計劃:

1.招募時間:20xx年9月15日至10月5日2.招募方法:

①在華農大宿舍區內張貼海報;

②到學院跟老師瞭解情況,並致電合適對象;

③在華農大宿舍區內擺攤位供學生諮詢,特別是大二學生;④利用網絡宣傳途徑(Q羣、微博、博客)

⑤到校內心理諮詢組織(如晴天工作室)等了解情況,尋找合適對象3.招收方法:在社區社會工作辦公室交收活動報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