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精選17篇)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

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頗多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是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的。深深體會到“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內容,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 首先,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 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裏,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裏,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如何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另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每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如今,新課程倡導的也正是這種教育理念。

1、重視教育的“社會性”特點,給學生提供“康健的”生活。

教育的對象是未成年人。他們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判斷能力弱,不善於辨別,不懂得選擇,在很多時候,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由成人主宰,誠如陶行知先生所説:“兒童的生活,是一面社會的鏡子。”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論點當是最好的印證。這也告誡我們在實施開放教育、生活教育時,必須堅持“適合於學生、有利於發展”的原則,對現實社會中的各種信息加以整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避免學生在毫無抵抗能力的時候受到社會上非主流思潮的影響;其次是將關注的視野擴展到學校生活以外的範圍,如家庭生活、社區生活,努力構建立體教育網絡,讓學生擁有一個相對純淨的、與他的認知水平相協調的人際交往空間。

2、重視教育的“逐步成長性”特點,為學生營造“正確合理的”生活。 每個人成長是全方位的,伴隨身高、體重一起變化的是思想和心靈,雖然後者是隱性的,但是老師、家長還有社會也決不能忽視。在本書中,陶行知下去女先生積極創設“合理的生活”亦即“合理的教育”,把學生還原成6—12歲的兒童,讓他們的身心需求得到釋放和滿足:學生需要交流,我們老師就是可以家談的朋友;他們需要傾訴,我們就是忠實的聽眾;他們想要解釋,我們就給予充裕的機會;他們需要玩耍,我們就開展“有效課堂”、“有效作業” 的研究,追求“輕負擔、高質量”……

其次,是愛的教育。

“在我的教育裏,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温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

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説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餘,在時代的意義上説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罰非愛,害也。作為現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鬥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動武,意味着教師自身的失職。

教師沒有愛,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着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 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説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於是教育產生效果。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面臨的零零後,零壹後,信息網絡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快捷,學習的方式多元化。因此,我永遠視陶先生為我的榜樣,不僅做到修身養性,愛學習,愛學生,更要像陶先生那樣,也做一名教育的研究者,實踐者。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讓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做到英語學習天天練,為學生上中學奠定良好的語音語調,英語綜合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2

今年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彙集了陶行知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做合一”、“教育改革”、“創造的教育”、 “生活教育”等多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一、做生活中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説: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説: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這樣指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教育是什麼?教育是教人發明工具,製造工具,運用工具。陶老先生把中國的教育進行如此形象的闡述。在傳統的教育中老師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而讓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這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動的教育,更不是生活中的教育。單憑考試分數成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難道這是教育嗎?陶行知所提倡的是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這正符合我們當代的教育,是生活中的教育。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做到活學活用。難道不是嗎?空談生活教育是沒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為出發點。沒有工具則精神不能發揮,生活無由表現。我們職業教育也是一樣,教育我們學校的學生,就是要培養他們有知識、技能和想象力,真正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做到不但是課堂上的主體,更是生活中的主人。

二、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已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的,便須在田裏學,在田

裏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做是發明,是創造,是實驗,是建設,是生產,是破壞,是奮鬥,是探尋出路。”陶行知指出,是活人必須做。無論你多大年紀,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只要生活在世界上活一天,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學習美髮專業的學生通過做頭髮才知道髮型的不同會帶來不一樣美麗,學習烹飪的學生通過嘗試做菜會知道通過調整火候才有別樣的美味,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通過測試才知道付出就會有回報。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僅僅十二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愛的教育的詮釋。今天當我再次捧讀這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讓我更進一步的認識陶行知老先生。讓我感受到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是那麼的膚淺,也認識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我會視陶先生為我的榜樣,不僅做到修身養性,堅持學習,關愛同事,同時努力讓自己做到財務工作中的研究者,實踐者。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更新觀念,善待他人,服務他人,做一個完整的人。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3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經也拜讀過。這回,看完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對我來説,好像又上了一堂課。從學校畢業之後,我就從一個學生,變成了一個“先生”,年輕總是經驗不足的,所以在踏上工作崗位的這些日子以來,我依然虛心求教於年長者。對於教學生,我還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學習這些文章,無形中也給了我鼓勵。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是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的,而我從中學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寫出的。我想,每個看過這本書的老師,也跟我有一樣的體會。但是現在,我主要想對陶行知先生關於“師範生”的一些文章,發表一點自己的想法。

是的,師範學院的學生,就是要學會改變,在學校裏面一直學習的,就是怎樣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先生”。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習的,都是教學的方法,都是怎樣教別人學習的方法。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來説,我們應該先去研究一些學習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好的學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師範生的第一變——變孫悟空》就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出來許多好學生。可是為什麼是變成孫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之中就是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學生的思維方法與成人差別較打,要做好一個教師,就應該多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這樣才能讓你的教學與教育更容易得學生接受。

做一個好學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師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好學生。記得有一句話就是這樣説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們要根據他的目的,他的性格,來研究對他應該是採取怎樣的措施。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對於這點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學習,他們對於每一個學生都很細心,去研究他們的思想,不僅做他們的師長,更重要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對學生愛護有加,他們的這些精神,都值得我好好學習。

陶行知先生的《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孩子》一文,正是告訴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個班級,就要融入這個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一樣,知道學生在想什麼,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就像陳永東老師那樣,他所教的班級,沒有一個學生掉隊。這樣的老師,正是和同學們融入

一體,把每一個同學都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記得有次教學研討,陳老師與大家一起分享經驗,如何才能和學生打成一遍:多與學生聊天談心,不要一看到學生就説學習説紀律,多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聊起,多點溝通,當學生認同你了,那麼你對他再進行教育時,就更容易接受,而不會與你搞對抗。他正是一個知道如何“變成孩子”的老師。

看完這些文章後,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對我個人來説,這是一次思想的昇華,他的思想,在我以後的人生旅途中,將會是一份永遠無法用盡的財富。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4

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説,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的,便須在田裏學,在田裏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説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脱節。“‘做’字在曉莊有個特別定義。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幹,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先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穫”。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説:“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

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5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每當讀到一段精彩之處,總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講述自己一生對教育的感悟。或娓娓道來,或一臉嚴肅。先生説:“以教人者教已”是根本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這樣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論對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説,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燈。

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要用心去學、去體會、去實踐,這樣才會進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説的每天要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每天都問問自己進步了嗎?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們抱着這種精神去教導學生,總是不會錯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範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的奉獻精神是我們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他的那些極具時代精神、創造精神,又極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見,都體現了當今素質教育的精髓內涵,成為我們不斷吸取教育改革營養的源泉,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這一至理格言,正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恆主題。其意義有二:第一,“知行統一”。我們的教育歸根結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什麼?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諦問題。要強調的是,我們在注重知行統一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即如何使學生知行達到和諧統一,真正使學生達到“學做真人”,成為真、善、美的人。第二,探索真理。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學生所接觸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識,瞬息萬變。面對這些,學生既感興趣,又難以招架。興趣是探索真理的鑰匙,但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所困惑,被各種非本質的自然現象所纏繞。這種困惑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正確引導和正面鼓勵,當學生經過艱苦的學習,解決了各種難題,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就會產生興奮感,這種興奮感是學生對困惑感的否定和對學習探索活動的肯定,由此帶來的喜悦和歡樂體驗可以塑造一個人的自信心和尊嚴感,進一步強化其探索行為,從而激勵自己繼續進行新的創造。陶行知先生還説過這樣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聲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有的學生看死了,把他們看成壞孩子,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他們不會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們塑造成一個有用的人材。我們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是一個有思想能力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而不是老師施愛的被動對象。當老師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用讚賞的眼光去看他們時,就會

發現他們有可愛之處。我們在對學生教育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冷靜地考慮學生需要什麼?要多注意他們一點,多關心他們一點,老師對他們給予深深的理解,就會發現他們值得你愛,你才會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們,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 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學習了陶先生很多方面的教育理論,自己感覺受益匪淺,他的著作又如一盞明燈,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領我們去找尋屬於我們自己的目標。讀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動之餘,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為人,更佩服他在那個時期所提出的一些鮮明的觀點,也正如魯迅所説:“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我將努力去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業務素質。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6

“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愛” 是陶先生一生奉獻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教育的先驅,他創立的“生活教育”學説,對我國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他研究的是當時的教育問題,但對我們今天——二十一世紀的教育,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斯人已逝,當再次捧讀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彷彿看到這位樸實的老人,在為中國的普及教育奔走呼號,彷彿聽到他那無華的語重心長的話語:生活就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六大解放。1、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夠去想、去思考。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2、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幹。他批評那種自古以來不許孩子動手的惡見。我想愛動手是動腦、好奇、好學、好創造的表現。如愛迪生被學校開除後,要不是他母親讓他在地下室搞實驗,偉大的發明家不久夭折了嗎?3、解放兒童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去看事實。如果不加引導和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則猶如睜眼瞎,大千世界將在他面前白白流過。4、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有足夠的言論自由,特別要有問的自由,從問題的解答中,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5、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從鳥籠式的學校裏走出來,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的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並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空間,才能蒐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6、解放兒童的時間,使兒童做支配時間的主任。給他們一些空閒消化所學的,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的事情,使他們不致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意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課程改革的今天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解放兒童的眼睛體現出學生要有信息的收集能力,解放兒童的腦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解放兒童的手無疑是動手實踐的能力,解放兒童的口就是合作交流的能力,解放兒童的時間和空間體現教學的創造性。

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中“序二”所寫: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

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2、“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説,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穴,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的,便須在田裏學,在田裏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説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脱節。“做”字在曉莊有個特別定義。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幹,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先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穫”。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7

愛是什麼?愛像空氣,無時不刻包圍着我們。我們伸出手指,陽光穿梭在我們的手指中。這個學期,我讀了一本關於愛的書籍——《愛的教育》。

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它主要講了安利柯升入四年級,從開學以來寫了大約100多篇在他身邊發生的一些關於愛、關於感恩的事情。它裏邊有悲傷的、高興的、催人淚下的、發人深省的……但我最難忘的還是那兩篇,分別是《災難》和《耐利的保護者》。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8

偉大的母愛永遠是孩子的庇護所,她就是孩子長大成人的保障!母愛是一處港灣,讓我們離開危險,享受安寧;母愛是指路的燈,讓我們看見明天的路,充滿信心去開拓自己的天空;母愛是雪中的炭,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給予我們温暖,帶給我們信心。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僅體會到主人公和母親之間的親情,更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每當我們還站不穩時,是母親扶着我們,一步一步地練習走路,教我們説話。等我們長大了一些,母親便握住我們的小手,拿起筆,練習寫字。

現在,母親教我們懂得道理,懂得與別人交流,懂得做人的真諦。母親的一生都盡職盡責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地奉獻,不求多大的回報。我們應該帶着感恩的心,來回報無私的母愛!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9

愛是廣泛的,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到處充滿着愛的氣息,有親子之愛,有同學之間的愛,有師生之間的愛,有對祖國的愛,正是因為有了愛,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有了更深的感觸,也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愛日和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有充滿愛心、獻身教育事業的老師;對孩子翔備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純善良、活潑可愛、見義勇為、心靈高尚的國小生,還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難忘的國小校園生活。讓你讀起來如同在愛的海洋裏翱翔。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處處從平凡的小事中洋溢出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讓人震憾。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忽略週轉存在的愛,如父母對子兒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在讀到《父親的老師》這篇文章中,説的是父親的一位老師,叫郭路賽,一位為教育事業奉獻了終生的教師。現他已彎腰駝背,鬚眉皆白,手腳發抖,迫於此,他忍痛離開了教了六十年的深堂。他卻能記起他的學生的名字,並找出一張黴了的試卷。可見在他的內心裏,學生成了他的全部。人總是那麼在乎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溜走了。愛,讓人覺得温暖;愛是偉大的。它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日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

還有《小抄寫員》、《掃煙筒的孩子》、《醫院天使》、《告別》等故事都特別感人,甚至令人潸然淚下。通過這些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字裏行間無不滲透着一個字—愛。因此,如果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口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有那麼多的人在疼愛着我,關心着我,幫助着我,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同時在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毫不吝惜地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吧!世界正是因為有了愛,才變得如此美好!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0

新華網合肥報道:20xx年1月16下午4時30分左右,206國道安徽長豐徐廟段發生特大交通事故,5名國小生在放學途中被一輛阜陽牌照的黑色奧迪轎車撞死,另有1名學生受重傷。

肇事車司機徐樹達駕車前往合肥,行至徐廟鄉拐集村境內時,為避讓行人,右駕方向過猛,剎車導致車輛旋轉,衝出路面,翻下路基,將同向行走的6名國小生撞下路基,造成5死1傷的慘禍。死裏逃生的13歲男孩聞財喜左腿股骨骨折,被緊急送往長豐縣醫院搶救,徐樹達本人也因胸椎骨折被送往醫院治療。

另:20xx年11月14日清晨,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二中組織八年級、九年級兩個年級的學生在公路上跑操,在學生返校途中,一輛東風帶掛貨車由於司機疲勞駕駛,直接撞向跑操學生隊伍,釀成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共造成20名學生和1名教師死亡,18名學生受傷。那天早晨,學校派出了17位教師跟隊跑操,應當説非常努力了,但還是發生了令人痛心的重大傷亡事件。

20xx年2月26日(正月十三)下午,江蘇省如皋市郭園鎮一私人幼兒園7座微型麪包車內被塞進二三十個幼兒,其中一個僅入學兩天的4歲女孩吳一諾,因車輛內擁擠發生呼吸困難死亡。據悉該車沒有任何營運手續,並且去年因為擁擠,行使中車門一下子打開,兩個幼兒從車上滾下,所幸沒有發生嚴重事故。 (編者注:禁止會昌縣學校組織學生在公路上晨跑、鍛鍊、活動。禁止違規校車運營。)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1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2

我班有一名學生,除了體育好點以外,成績是我班最差的一個,紀律更不用説,隔三差五的遲到,上課説話、抽煙,不良習慣很多;為此我找他多次談話,他都每次“虛心”聽取我的意見,主動承認錯誤並寫檢查;可是不出一兩天他還是照樣,曾經按照班規處罰他做了兩週的值日,跟家長談話,但這並沒有解決本質問題,他這些壞習慣絲毫沒有改變。

一次午自習時間,我去班裏巡視,還沒進教室,在樓道就聽見他的聲音,當時我的心情可想而知,心裏一肚子火,心想這回可得好好的批他一頓,他一看見我進來,就趕緊坐好不説話了,當我正要開口時,他先説了,“老師,我錯了,您放心,以後我一定不説話了”,聽到他説這話,我有點無奈,他什麼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作為班主任的你該怎麼辦呢?接着他又説了,“老師,咱們倆掰手腕吧,你要贏了我保證一個月不説話”,當時我靈機一閃,覺得或許這是一個好的教育契機,就説“行,不許反悔”,他説,“我決不反悔”,經過一番激烈較量之後,他輸了,但他還是不服輸,説,“老師,我左手的勁比右手大,咱們再來試試?”,又一番較量,他最後輸的心悦誠服。可能當時他很自信,覺得我不是他的對手,藉此可以在班裏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的確他的手勁很大,不過他畢竟是個孩子,我確信他不是我的對手。經過這件事後,他那一個月的確比較老實。

既然事情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那下一步該怎麼辦呢?面對這樣的學生,單純批評教育,採取懲罰措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那又該如何去處理呢?我覺得作為班主任要在他的心目中樹立威信,讓他特別信服你,讓他去認可你,這樣他才會對你言聽計從,從心底真誠的去接受你的勸導和建議,而不是那種表面上的應付。

為此,我便從他興趣愛好入手,他愛好籃球,我 就在體活課上陪他和班裏的其他男生一塊打會籃球,給他們一些技術上的指導;他愛踢足球我也陪他一塊去練練,另外,我發現他和其他幾個學生下午放學以及中午吃飯的時間喜歡下象棋,我也不懂下棋的方法,但高陽同學卻能講明白什麼是開局、中局、殘局的知識,於是我利用這個機會讓他給同學們講解下棋的知識,加深了我們師生之間的溝通,這樣我終於初步在他的心目中樹立了威信,然後我把以前的批評教育改為表揚鼓勵,一次他主動要求把全班同學喝飲料的瓶子拿到外面收購站賣了作為班費,這種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時間的精神我在班級大加讚賞;對他近來一個月能夠不説話,按時交作業我也給予表揚鼓勵,這樣漸漸的去樹立他的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在體育方面好以外,其他方面也可以做的更好。現在,雖然他的學習成績有待進一步提高,基礎差點,但紀律方面有名顯好轉,我在管理班級方面也覺得輕鬆了許多。

平時對他鼓勵為主,發現他的閃光點。這類學生大多數自信心不足.因此老師要放大他的優點。去年的校運會,他報名參加了1500米項目。比賽結果不盡人意,但是我還是在班級好好的表揚了他。我首先肯定他的集體榮譽感,其次強調比賽的強度,只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讚揚他堅強的毅力。雖然沒有獲得好名次,他聽了我的話之後,心裏美滋滋的。元旦晚會,他當任主持人,整個主持過程節目緊湊,幽默風趣,有中央電視台李詠的主持風采。我看完之後大吃一驚,想不到他還有這能力。第二天,他知道我把他和李詠相媲美覺的很自豪。我順勢鼓勵他:只有在學習上有所突破,才有機會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之後他對學習興趣明顯提高。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做良師還要做益友。有一段時間我發現他與班上的女同學陳某走的特別近。並且週末還發現他們單獨上街。現在看來是屬於青春期的萌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不願意別人知道,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對於他這個個性很強的男生來説,唯有采取合適的方法與他溝通,否則的話勢必會適得其反。於是,在掌握了所有的動向後。我心平氣和的把小盧叫到了一間空的會議室。在那裏:沒有老師和學生之分,有的是朋友間的協和;沒有責備和鄙視,有的是關愛和尊重。

記得我當時説的第一句話是:現在我不是你的班主任,你可以當我是你的姐姐或朋友。第二句話是:今天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心裏話,走出這扇門我就當沒聽過,但是必須是發自你內心的。那時我的態度是極其嚴肅而認真的。在沉靜或是猶豫了片刻之後,小盧終於肯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毫無保留的講給了我聽,在這期間我只是靜靜的聆聽着,並不時的用自己真誠的目光鼓勵着這個早熟的“男子漢”。最後我站在朋友的立場給他提出一些忠告,這樣就沒有牴觸情緒,也容易接受我觀點。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做一個好班主任的先決條件是:瞭解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因為現在的學生成熟都較早,思想較為獨立,遇事希望自己解決,希望老師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來對待他們。單方面的責罵、過分的包辦往往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因此指導學生對已出現的情感問題進行觀念和行為的調整變得猶為重要。教師在處理某些敏感問題所表現的對學生的尊重有時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3

雪花

天寒地凍,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在田野上。躲藏在麥田裏的害蟲們凍得受不了,個個咬牙切齒地咀咒着雪花。

“你這該死的傢伙,怎麼不遠離我們些呢?”害蟲們罵不絕口:“知道你的罪孽多麼深重嗎?你給大地帶來可怕的嚴寒,給我們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你永遠不會受我們歡迎的。”

“這正是我的光榮和驕傲,可憐蟲們。”雪花微笑着回答説:“如果受到你們歡迎,我可就糟了。你們危害農作物成長,我就是要置你們於死地,為來年奪取農業大豐收提供保障,這於我又何錯之有呢?”

雪花並不理會害蟲們的咒罵,繼續飄落着,小麥在厚厚的棉絮下温暖地過冬,害蟲紛紛被凍死。

來年春天冰雪融化了。雪水給小麥增加了養份。由於沒有害蟲的侵擾,小麥茁壯成長,這一年又是個好收成。

——有時候被人反對並不一定都是壞事,關鍵要看是被誰反對,以及所被反對的是否有益於多數人。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4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師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學生除了在學業上不斷進步,還要多學本領,追求真理,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他都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為人處世,不假、不虛、不滑,做個“真人”,做個“實人”,將“誠信”作為立身之本。誠信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誠信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在一個小鎮上,有個鎖匠,修鎖技藝高超,並且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大家都喜歡到他店裏修鎖。每次他修完鎖都會説:“我修過的鎖,若是不滿意或有任何問題,隨時等候你們來換。”他的正直和誠信贏得了人們的敬重。

鎖匠經營的小店規模越來越大,鎖匠也漸漸老了。為了把自己的修鎖技藝傳下去,他培養了兩個徒弟。

兩個徒弟性格各異,大徒弟性格外向,腦子也很靈活,老鎖匠教給他的技巧,他一學就會。小徒弟呢,平時不喜歡説話,有時候,反應也有些慢,不過師傅教給他的知識,他一直很認真地學習。

老鎖匠有些為難了,兩個徒弟,他都很喜歡,但是隻有一個人能得到真傳。後來,他想到一個辦法,準備對他們進行一次考驗。 老鎖匠在兩個房間各放了一個加鎖的箱子,讓兩個徒弟去開鎖。很快,大徒弟把鎖打開了,小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大家都以為大徒弟是勝利者。老鎖匠問大徒弟:“箱子裏有什麼?”頓時,大徒弟眼

睛中放出了光亮,“師傅,裏面有很多錢啊。”老師傅轉向小徒弟,小徒弟支吾了半天説:“師傅,我沒注意裏面有什麼。”

片刻之後,老鎖匠鄭重宣佈,小徒弟為他的惟一接班人。大徒弟很不服氣,老鎖匠微微一笑説:“做我們這一行,要講究一個信字。我收徒弟,不僅僅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還要有高超的職業道德——誠信。”

老鎖匠接着説:“一個成功的鎖匠,必須做到心無私念,對錢財視而不見,心中裝的只有鎖。否則,一念之差,用修鎖的技法去打開門鎖易如反掌,最終只能害人害己。”

誠信,是人生的一大考題。在考試中,我們能否拒絕作弊,撿到錢財,我們能否堅持還給失主┉┉

而你想怎樣在你的人生考卷上作答呢?

近年來,很多人失去了誠信。欺騙隱瞞多了,社會上的假冒偽劣也氾濫了。但是我們要堅信,社會中還是有誠信,在你我他身上都可以看到誠信的影子。畢竟,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倡導並和千千萬萬善良的正直的人在一起。呼喚誠信,讓我們身邊共同種植培育起誠信的森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人生,漫長路遠,面對的誘惑也很多,在人生的考卷面前,擁有誠信,做最真誠的自己。

沒有信,沒有德,惟有能力,是修不成正果的,還極有可能誤入歧途。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心中才能有一把永遠打不開的鎖。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5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亞米契斯寫的,這部書主要寫了三年級同學們的故事,裏面有堅強的卡納爾,友善的可萊迪,勇敢的羅伯弟……一些同學。

其中我最欣賞炮兵的孩子——羅伯弟:一天早晨,我(安利柯)看見所有的路人都聚集在校門口,把校門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心想:一定出事了。

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進學校,大廳里人山人海,多得連老師進出也是非常困難。我忽然聽到一聲:“可憐的孩子,可憐的羅伯弟!”。

校長辦公室那邊人聲鼎沸,摩肩相踵。警察的頭盔和校長光禿禿的腦袋一目瞭然,過了一會兒,醫生來了。我問一位老師:“出了什麼事?”老師回答:“車輪軋着了他。”另一個説:“他上學路過托拉。哥羅薩大街時,看見一位一年級國小生離開他的媽媽往學校跑,因為跑得太快,所以跌倒在馬路中央,在着時,一輛馬車正向他駛來,羅伯弟奮不顧身地跑過去把他抓住,小孩得救了,了;羅伯弟躲閃不及,車輪軋到了他的一隻腳。”

這時,醫生把羅伯弟放在馬車上,馬車慢慢地走了,我們都默默地回到教師……

在國小課本中的阮恆,他雖然很陌生,但在輸血過程中沒有哭,後來有人問醫生他為什麼不哭,醫生又同樣的問題問阮恆,他只説了一句話:“他是我的朋友。”

在生活中,這種捨己為人的人特別多,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6

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情、鄉國之戀……令我不由得被感動。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説着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昇華。

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索。愛,是什麼?愛,如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樸實的愛、深厚的愛。

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篇17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愛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朋友……愛身邊所有的人,你會得到無限的樂趣和無比的幸福,因為,有愛才有生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的教育》是出自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筆下的一部力作,它不僅是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兒童小説,還被公認為是“一部人生成長的必讀書”,這是一部令全世界讀者感動的偉大作品。

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感悟深刻,被書中的真情實感深深吸引和感動了。於是,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寫下了這篇文章。愛的教育》是部好書,希望同學們有空時都能認真閲讀、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