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師個人學習計劃(精選3篇)

黨員教師個人學習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黨員教師個人學習計劃(精選3篇)

學校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宣傳貫徹落實十x屆x中全會精神和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主線,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發展全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現人生價值的體驗,為推進學校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學習內容和要求:

1、學習xx大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學性和堅定性。能在教育工作中,大力推進教育的協調發展,讓人民羣眾接受更好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用,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密切教育與人民羣眾之間的聯繫,切實提高教育的社會滿意度。

2、認真學習縣教育工會關於師德教育的有關規定,結合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並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十不準為標準,讓它溶入與自己日常工作與日常生活中,讓教師在人民羣眾中真正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3、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把思想道德建設落實到實處,在學習中提升教師的道德標準,深入貫徹《綱要》精神,引導教師模範履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不斷提高教師的全面道德修養。

4、繼續學習報刊上有關的優秀教師及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的事蹟,以加深教師對人生觀的進一步理解。

5、學習報刊、網絡上有關國內外形勢教育的文章。通過學習,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和關注當前國內外形勢及我國各項改革的進展情況。明確任務、增強信心、鼓舞鬥志、同心同德、努力奮鬥、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6、繼續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法律法規,着重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律法規,通過學習統一思想,使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義務和法律責任,不斷提高對自己肩負特殊使命的認識。

7、認為有必要學習的各種有關的內容。

黨員教師個人學習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伴着我校“構建書香校園,打造學習型校園”的'步伐,積極參與學校的讀書活動,認真學習貫徹學校提出的教師讀書計劃,把讀書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與反思,提高師德素質和自身修養,滿足學校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需要。

二、個人學習目標

1、利用三年時間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實踐能力,以更加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2、通過讀書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和修養,提高自己運用科學觀點看待問題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學習的興趣使自己融到我校學習型、研究型組織的建設之中。

三、實施策略

1、根據學校制定的讀書活動規劃,從讀書的內容到讀書的要求進行切實可行的規劃。

2、按照學校提出的讀書指導意見,認真學習名人傳記教育家的書、專業書、現代科技書、學習方法書等書籍。以專業書籍為主要內容,每學期重點讀一本指定讀物,並完成1萬字左右的摘抄,每學期至少讀2本自備讀物,做到邊讀書,邊反思。

3、讀書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實踐與所學相互印證,形成自己的成果。

4、積極和校內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5、期末認真撰寫讀書心得體會,寫出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四、讀書選擇及活動的範圍

指定書目:

⑴《教育新理念》(袁振國著,教育科學出版社)

⑵《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鄭傑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⑶《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教育部師範司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⑷《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傅道春編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⑸《細説漢字》(左民安著,九州出版社)

⑹《多元智能》([美國]加德納著,沈致隆譯,新華出版社)

另根據所教學科選擇適合自己教學的書來讀,在校內展開讀書活動。

五、讀書活動具體安排

1、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

堅持以自學為主,集中為輔的原則,先自學有關讀物,做好摘抄與反思的同時,在教研校內進行交流。

2、加強繼續教育,提高專業文化水平,堅持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尤其是校本培訓。

3、充分利用圖書室現有藏書,豐富自身的文學基奠,要做到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甚至是大海。

4、利用學校業務時間,認真讀書,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經驗,討論教學中的收穫與困惑。

5、定期參加學校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互相切磋,實現資源共享。

6、定期上交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

黨員教師個人學習計劃 篇3

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着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因此這類教學策略的具體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始終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這就是“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所以,通常也把這類教學策略稱之為“自主學習策略”或是“發現式”教學策略。然而,由於一些教師對自主學習缺乏深入的瞭解和深刻認識,導致在實踐中出現諸多問題:

(1)缺乏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習過程鬆散而效率低下,一切從學習的“需要”、“興趣”出發,課堂處於放任自流狀態。

(2)缺乏必要的指導: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多給學生留出“自由”的空間,而不敢多講一句話,不敢多提學習要求,不敢多對學生的學習作出適當的評價。

(3)自主學習活動花樣繁多,為了自主而“自主”,缺乏對教材內容、學生的特徵等做深入的分析,在形式上追求豐富性,忽略了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這一根本目的。

因此,在自主學習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人的設計: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環境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外因”,理想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但學習者是學習的“內因”,缺乏人的自主學習,意義建構無從談起。設計的重點放在能夠促進學習發展上,而不是活動的形式上。

(2)目標明確:在自主學習中,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不分析學習目標,對當前所學內容不加區分一概完成“意義建構”(即確定深刻的理解與掌握)是不適當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在進行教學目標分析的基礎上,選出當前所學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作為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或曰“基本內容”),然後再圍繞主題進行意義建構。另外,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情景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即將知識外化。

(3)讓學習者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即能實現自我反饋。

(4)重視教師的指導: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促進和幫助作用。在考慮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用各種手段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