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教師的新學期工作計劃

為了搞好高三歷史複習,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歷史教科書,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促進教與學的發展,便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歷史老師的工作計劃,歡迎閲讀。

高三歷史教師的新學期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一)

第一輪複習結束後的學情 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識的細化和深化。但是當題目是切入一定的歷史階段,涉及到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時,普遍出現了存在答題不全、思路放不開的現象,從而影響得分不全。還表現下列問題:

1.基礎知識概念,內涵掌握不到位,制約了學科能力的提高。

2. 審題做題技巧不熟練,做題能力有待提高。對複雜材料的的解讀這一關依然薄弱。 從平時測試來看,部分學生不適應綜合測試的題量,掌握不好答題節奏。忙於做題,不求質量,審題不夠深入,答題不夠全面,書寫不太規範,這些現象要通過實戰訓練,及時調整,才能勝任大學聯考。

轉眼間距離大學聯考只有九十多天了,為了更好的做好大學聯考複習工作,第二輪複習計劃如下:

一、複習指導思想

1. 第二輪(第二學期)進入專題複習與綜合考試相結合。要精選專題,緊扣大學聯考內容,抓緊大學聯考熱點與重點,授課時腳踏實地,講透內容;通過測評,查漏補缺,既提高解決綜合題的分析與解題能力,又能調適心理,使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心理和競技狀態。

2.加強學習,研究,注重學生、教材、教法和大學聯考的研究,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

進一步探索和研究考試中歷史科備考方法和措施,認真研究近幾年大學聯考歷史試卷,樹立以教研求發展,向教改要質量的思想。

3.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和管理。做到“精細化的備課,精品化的授課,精選試卷”的要求。還要充分發揮各位歷史教師的羣體智慧,特別是有大學聯考經驗的教師。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體備課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異,因材施教,根據歷史科的特點,切實做到“一天一小練,一週一大練,一月一綜合測”。這可以使學生提高解題能力,積累臨場經驗,發現問題,及時尋找補救措施,強化複習效果。

4、做好輔導工作,作為科任,要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課堂複習效率是高中歷史複習的指導思想。通過歷史複習讓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學好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歷史思想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注重團結協作,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素質,全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考試指導綱要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重歷史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抓好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把握的歷史對象的性質和處理歷史問題的基本常用的歷史思想方法;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類比與推理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歷史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法,奠定必備的“四基五能力”,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運用歷史的意識和能力,奠定學習歷史的能力,使歷史科的複習更加高效優質。

二、教學目的要求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網絡結構,細緻領會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考試説明,在整體上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義定理不但要掌握結論,還要掌握相關歷史的思想方法,做到宏觀把握,微觀掌握,注意大學聯考熱點,重視歷史的應用和歷史思想方法的滲透,以拓寬歷史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構建新的認知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學具體措施

1.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是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繫達到理解層次,注意知識塊的複習構建知識網絡。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較,靈活運用;力求有意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歷史語言的表達形式,推理論證要思路清晰、整體完整。

2.學會分析。首先是閲讀理解,側重於解題前對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題回顧,側重於經驗及教訓的總結,重視常見題型及通法通解。

3.大學聯考試題將課本知識進行了綜合性處理,即在知識網絡交匯處命題,因此在複習時,不但對每個知識點要掌握,還要注意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繫。

4.以“錯”糾錯,查缺補漏,反思錯誤,嚴格訓練,規範解題,養成“想明白、寫清楚、”的習慣,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謹性、敍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注重書寫過程,舉一反三,及時歸納,觸類旁通,加強歷史思想和歷史方法的應用。

5.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係。合理安排複習中講、練、評、輔的時間追求歷史複習的最佳效果,注重實效,努力提高複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精心準備,講評到位,做到講評試卷或例題時:講清考察了哪些知識點,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關鍵步驟在哪裏,哪些是典型錯誤,是知識邏輯、方法、心理上還是策略上的錯誤,針對學生的錯誤調整複習策略,使複習更加有針對性,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工作計劃(二)

一、本學期主要是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複習:

1、高三近現代史的章節基礎和專題複習;

2、歷史大專題複習及熱點透析;

3、考前練習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1、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學習態度、上課紀律方面做的比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題方面還有所欠缺。

3、在知識的整合上,普遍出現思維混亂局面。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對世界史做一個比較透徹的分析和理解

2、對歷史做一個比較恰當的整合,注重專題知識

3、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每星期的文綜考試,使學生適應文綜考試

2、不定期的進行抽測,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

3、進行鍼對性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五、教學進度  (略)

教師工作計劃(三)

一、教學時間安排

1、2月份完成選修3、4的複習

2、3--4月完成二輪複習

3、5月初--中旬進行熱點複習

4、5月中旬--5月底:迴歸課文,落實課文基礎,尤其是課文中的習題

5、6月初,對做題方法的總結(課件已做好)

二、複習框架

1、選修3、4

給學生提供知識結構以自學(這是高二學習的內容,學生比高一時要重視,因此,知識結構相對完整),重點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目標部分,配以自編練習。

2、二輪複習

共分13個專題,每個專題4節課。做如下安排:第一節課,按政治、經濟、文化、人物、戰爭、改革、遺產等子目要求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第二節課,教師根據一輪複習中學生體現的知識盲點做查漏補缺和拓展延伸。第三節課,講評配套練習。第四節課,講評歷史組集體彙編相關新題和經典題目,重點是選擇題。

3、熱點複習

與政治學科的時政相結合,引入歷史,對熱點進行剖析,提高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時政,學以致用。

4、迴歸課文

每年大學聯考都有4--8分的考查點來自課文的非正文部分。利用課文提供的相關材料,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又培養學生的閲讀材料的能力。

教師工作計劃(四)

根據湖北省20xx年大學聯考方向及新課改省份大學聯考歷史試題的特點,結合新課標下高三歷史教學的現狀,特制訂高三歷史複習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爭取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複習依據

1、內容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説明(xx卷)文科綜合》考綱、人教版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主要素材;考試大綱是備考複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題

新課改下的大學聯考是正確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與理念,反映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特點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20xx年是xx省新課改後的第x年大學聯考,因此應認真研究其他新課改地區的大學聯考試題,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從而在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達到有機的統一。

三、複習方法

1、時間安排:

2、複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複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並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展,結合現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並且每節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方法: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後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後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採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繫,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第二環節——講(析):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並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複習結束後,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採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後,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後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

一輪複習側重點在於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也屬於這一範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複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繫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並不難,但考察很細緻,於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四、具體要求

(一)瞄準大學聯考,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能力。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老師重在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改只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大學聯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形成材料處理能力。

3、改只有純知識的梳理、分析,沒有解讀大學聯考考點及其要求。

每堂課都應有大學聯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大學聯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這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大學聯考考的許多是老師講不到的,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單憑老師講授是培養不出來的,需要在訓練中參與和培養)

(二)落實常規

1、認真備課。

認真編寫教學案,優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大學聯考鏈接、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分層教學。

知識的深淺是有層次的,思維的發展是按層遞進的,學生的素質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因此實行分層教學,梯度推進,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發展,全體學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業檢查。每天應佈置一定量的作業,並進行批改或檢查,關鍵在於督促學生在課後練,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

4、週考月考。知識鞏固和思維深化,除課堂教學和課後作業外,還須通過週考、月考去強化。週考、月考也是我們教學時段要檢查的內容。要強調的是,週考有的改為周練,練不如考,考對學生的壓力感、速度訓練和答題規範養成遠遠超過練。其次,不管練習、週考、月考,有練有考就必須講評。只有講評,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錯誤,思路才能得到昇華。

5、自習輔導。晚自習讀歷史是歷史學習鞏固一個重要的時間保證,但要學生讀歷史,就必需歷史老師能下班輔導。歷史老師晚自習下班輔導,有利於學生釋疑解難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對學生學習歷史產生感情壓力和督促作用,這自然有利於歷史知識的鞏固。

教師工作計劃(五)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全面複習《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內容,然後進行專題複習,進行大學聯考備考工作,以備戰20xx年6月份大學聯考。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授課7節,授課時間16周,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中國古代史》選修、《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和《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基礎知識,並進行專題複習。

2、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中的歷史基礎知識,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教學,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4、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備課小組集體的力量,力求有最優的教學方案。

5、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焦慮和恐懼,保持適度的緊張和壓力,使學生以自信、積極的情緒狀態備考。

6、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學習歷史、認知歷史的基本方法。

7、加強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