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2篇)

教育案例分析 篇1

你不對!球是要從上面傳的!

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2篇)

實況記錄:

體育活動課上,看着放在地上的五顏六色的皮球,孩子們立刻顯得格外興奮、激動。讓他們安靜後,我就與孩子們共同討論皮球可以怎麼玩?多數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滾。然後我讓幼兒以自己的方法玩球。自己在一旁觀察他們是怎麼玩的。一段時間後,我集中了幼兒,這時我趕緊拋出這節課的活動內容及要求:“今天我們都是去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我們參加的項目叫《皮球快快跑》,是來比賽傳球!當老師拍手的時候,你們開始從頭上一個一個傳球,老師手一停,球在誰的手裏,誰就要表演雙手交替拍球,聽明白了嗎?”遊戲在大家的興致勃勃中熱烈的展開了。突然,韓成凱和袁野竟大聲地吵了起來,“韓成凱,你不對!老師説了球是要從上面傳的!你不對!”於是,我馬上暫停遊戲,我示意讓韓成凱傳一次讓我看看,原來,韓成凱的手是舉起來了,可能由於是怕老師突然之間停止拍手而球留在手裏,於是韓成凱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傳過去,再者可能是因為韓成凱人高馬大的緣故,把手舉過頭頂會覺得太高,所以導致動作不是很標準。我輕輕地拍了拍兩個孩子的小腦袋,説:“你們是怕老師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裏要表演節目吧?其實老師會拍一段時間的,不會那麼快停下,所以不用緊張,好嗎?另外,老師今天給拿到球的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禮物哦!一會你們就會知道是什麼好禮物了。”經過解説之後,孩子們再也不怕接到球,傳的時候不着急了,動作也標準了,韓成凱也傳的又穩又準確!

分析與思考:

皮球是幼兒既熟悉又喜歡的玩具之一,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卻藴涵了很多的知識。我班的孩子尤愛玩球,在上這一節體育課時,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的確很喜歡滾球,但是幾個小朋友手部的肌肉力量較弱,兩臂用力不夠均勻,控制球滾動方向的能力較差。後來當孩子們拿到皮球時,有滾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拋的、有用腳踢的、還有個別乾脆抱着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發展我班孩子們的運動技能達到鍛鍊的目的呢?後來我設計了一個《皮球快快跑》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同時還提高了孩子們動作的協調性。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傳球僅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個玩法而已,老師應做一個

有心人,玩球的花樣是百變的,鼓勵幼兒探索各種玩球的方法,然後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經驗藉助集體活動輻射給全班幼兒,把幼兒玩球的方法組合起來,區分難度,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逐漸開發,從而激發幼兒對玩球的高度興趣,保證課時的順利完成。在玩球過程中,一定的規則和要求是必須的,如何讓幼兒自覺得遵守就取決於老師對活動的如何組織及安排,我認為,無負擔的玩耍顯而易見肯定是首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倡導在玩中樂,玩中學。在這節體育課上,提供幼兒自由玩球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主動的玩球,另外還引導幼兒共同分享經驗,相互交流不同的玩法,在玩的過程中豐富了幼兒玩球的經驗,也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但是我也有不足的地方:

中班的幼兒雙手交替拍球的本領還不怎麼熟練,在我不瞭解的情況下,我卻要求孩子們這麼做,怪不得有些孩子要把球快快的扔出去,也不管我的要求了。以後,去到一個新的班級,要先做好功課,瞭解一個班孩子的基本情況,這樣對自己的教學才會有幫助。

教育案例分析 篇2

地理教學活動中的啟示

記得一位地理老師上地轉偏向力的課,這課挺難上的,對老師的挑戰性很大。但這位老師上的非常好,學生對該課的學習興趣很濃厚。那該老師是通過什麼手段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呢?如何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的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講故事。那個老師採用了一個自編的故事串聯了整堂課的內容,上的栩栩如生,新穎。使同學們在快樂中收穫。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個老師通過自編人物和歷史背景的結合。話説一個地主老財在解放後,地方上的人把他的財產都分了,地主老財也被抓了,他心恨,於是把分了他財產和田地的人用本子記起來,到時候再找他們算賬。記完後,地主老財偷跑了出去,把賬本埋在了河流的東岸。這件事過了很久,改革開放後,地主老財沒忘記他仇恨,於是就去挖賬本,在原來的地方。可挖了很久,沒挖到,抬頭一看,有個人站在他眼前,那人問他幹什麼,於是地主老財合盤托出。那人説,你在這挖不到,到河流的西岸去挖吧!沒多久,就挖到了,地主老財説,你真神啊!那人説,這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人就是講着課的老師。該老師通過用這個故事貫穿於這個教學活動中,真的很好,化抽象為具體,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得到了一些啟發。如下:

1) 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

性。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教學教學,學是主體,教師客體,是引導。學生要學的好,教師要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老師激發學生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不僅能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生活中,而且還能開發學生智力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有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學是最高境界的學習。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如何能讓學生快樂學習,有興趣的學習。

2) 其次,老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太單一,應該開發多種教學模式。如“故事法”、“實驗法”以及“播放視頻法”等方法。讓學生從不同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充滿豐富多彩的畫面。老師應該採用適當的方法對待不同的課本內容以及實際生活,充分結合生活實際。這樣就相當不錯,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同學們的好奇心也會不斷加強。

3) 總的來説,讓學生樂學是最重要的。這個老師要花很多功夫,學生也要積極配合老師,同時學生自己也要培養樂學的學習方式。老師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不同方式讓學生自主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樂學很重還要。

教育案例分析 篇3

有個學生叫韋==,人長得眉清目秀,人見人愛,可是缺交作業的名單裏總是有他。作為班主任,我最受不了的是科任老師每天課堂反映都有這個學生,他上課總是亂講話,哪一科缺交作業名單裏都有他。

我找他談話:“韋==,目前如果給你選擇,回家打工和寫作業,你選擇什麼?”沒想到,他居然回答:“我回家!”

又一次檢查校服,韋龍堂又沒穿校服。我説,沒穿校服的,來説明一下原因。怎麼問他他都不回答。我生氣了説:“你想回家嗎?”

我剛説着,他一轉身,走了。

有一次,韋===在教室裏叫同學外號。不巧的是,正好有一個老師路過聽到了,就説他罵老師。兩人爭得個面紅耳赤。我從“言者無意聽者有意”角度説理,但他怎麼都不明白自己有什麼毛病,怎麼都不肯認錯。

我值周。他和同桌韋立輝來向我彙報:中午時1106班有個學生翻越圍牆外出。我經過調查,有這個事實。雖然有疑惑:他們倆平時可是違紀的典型,今天怎麼會有正義的表現?但還是在班裏表揚他們。但後來一系列事情發生後,我才知道,他們這是在報復。

多次強調不準膠鞋進教室。可有一個晚自習,他穿拖鞋來教室,我叫他來辦公室脱下,他説,老師能不能等上完課再來?

……

像這樣的學生,幾乎是每一天都需要我們都在關注他的行為。

這在這個學校工作了二十年,十七年班主任經歷,我目睹了這個學校的每一年的學生素質的變化情況,這個變化我相信所以人都是很難接受,那就是:每一屆學生的整體素質基本上是呈下降的趨勢。雖然我們學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採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對老師的上下班和教學抓得越來越緊,但還是沒有能夠扭轉這樣的趨勢。特別是近三年,學生的素質下降得非常快,無論是紀律觀念、身體素質、行為品德方面都很糟糕。願意讀書的越來越少了,而表現得陰陽怪氣的學生越來越多。並且我們周圍的國中也存在這種現象。如果是個別學校出問題,可能是學校的原因。都是大面積發生的話,和社會、教育制度有沒有關係呢?如何儘可能扭轉這種局面呢?我嘗試着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

一、從學生的角度來説,一方面受網絡、電視影響,視野越來越開闊,加之其自身的辨別是非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易仿照。

在家裏,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家裏有電腦。在家中使用計算機和上網時,學生最常做的是查資料、聽音樂和玩遊戲。而家長大多使用電腦的水平是不及孩子

的,沒辦法控制孩子不正確的上網的行為。家長的素質跟不上時代,孩子接受的,自然是外部帶來的信息影響。

在學校,硬件條件優越,教師經常使用計算機和網絡上課,鼓勵學生學會網蒐集信息資料。而信息技術課促進學生IT技能,網絡倫理則有待加強。目前對於中國小生的信息倫理教育主要包括:電子資源的版權保護、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網絡安全、不瀏覽網絡色情信息,以及不要隨意刪除電子文件等。但是我覺得,這些內容遠遠不夠。目前隨着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對信息倫理的內容提出了新要求,教課書內容應緊跟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斷增加新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及時規範其網絡行為。

在我們農村,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沒有電腦,那麼這類家庭的學生就只能在校上外網吧,上網就喜愛最愛遊戲和聊天。國中階段,尤其是八年級和九年級年級,是學生們玩遊戲(分為電腦遊戲和網絡遊戲)的高峯時間。即便是正常上課時間,有相當多的學生可以不顧一切的翻越圍牆外出,就是為了上網遊戲。如不能上網吧就玩手機上網。

我想,學生的網絡文化實際上反映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例如課業負擔過重、情感教育缺乏、與同伴交流缺乏。正是由於在這些方面的缺乏而無到了網絡遊戲的乘虛而入。從這個角度來説,學生迷戀網絡遊戲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學校教育本身。

二是農村留守兒童無家長在身邊約束也是一方面原因,這也是現在小孩子可憐的地方。

父母親是人生的啟蒙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往往影響孩子的道德水準與行為。而留守兒童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和言傳身教,在對事物的認識上及個人價值觀念和社會價值觀念上沒有得到積極正確的引導,導致了他們識別是非的能力差,有時候分不清好壞曲直而出現道德水準與行為方面的偏差,具體表現在孩子的自我認知水平差而出現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強的心理問題,讓孩子容易出現自私、享樂及獨佔的生活態勢,讓他們不懂得分享與感恩。

三是從家長角度,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無從指導;又有長年不在家的,更談不上監管;還有溺愛成性的等等問題。

有的家長對人生缺乏正確的追求,整日吃喝玩樂,嚴重影響孩子的品德與學習;有的家長溺愛袒護孩子,對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錯便粗暴打罵,使孩子走上下坡路。

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問題有些改善,農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長們擔心的是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於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值高了,他們在子女的生活上搞攀比,在教育上受傳統的“幼年交父母,入學交教師”的影響。總是認為教育的問題是老師的,他們在生活上顧的去就可以,不懂得怎麼教育子女。再者是社會重視不夠,雖然小平同志倡導全社會都要“尊師重教“已經好多年了,但在村級的某些幹部心目中教師還是“臭老九”,這些人言行上常常揭學校、老師之短,在家長的心目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於是家長們對老師的要求就特別高。孩子在家長的影響下就越來越不聽話。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從學校領導做起,學校領導如能放下架子,多跑路,多與當地領導聯繫,做他們的

工作,讓當地領導重視起來,得到他們的幫助,辦好家長學校,讓家長們懂得怎麼教育孩子,怎麼當好家長。

就如我經常和==爸爸聯繫,主要是提醒家長主動教育孩子,同時了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意思。平常和學生交往中,我有意識地多説“為什麼”,讓大家做事都明白為什麼而做。

四是我們老師自己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和教學,不能總用一個標準衡量學生。同時也要積極思考適當的教育方法,以適應新形式下的教學需要。

堅持發展的觀點對於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分析問題,就必須運用發展的觀點來觀察和解決問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滄海桑田”等中國古人的智慧已經充分證明一切事物都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絕對不運動、一點不變化的事物是沒有的。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預見未來,做好工作,就必須堅持用發展的現點看問題。 我們深切地意識到,學校教育最大的功利和終極目的在於發展人,成就人——使人儘可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發展。人的發展表現在人的物質需要的滿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思想意識、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心理情感、審美意識、健康體質等方面。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就是要充分認識學生所具有的極大的可塑性和發展的主觀能動性。 “發明大王”愛迪生因為小時候考試常常不及格,而被老師罵作“不折不扣的糊塗蟲”。馬克思在中學時代以極端調皮而聞名學校,愛講離奇古怪的故事,説出別人想不出的花樣,老師和校長曾把馬克思列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類學生之中。英國數學家巴伯基和文學家馬呵特兩人是同班同學,都是考分不高的學生,有一次被老師當眾奚落:“看!這兩個沒出息的人。”可後來,恰恰是他們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就。這些老師為什麼妄下斷語?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是用那種靜止的、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思維定勢來看待學生,沒有看不到學生的可變性、可發展性。

學生也是有個體差異性的。學生都是發展變化的,但每個學生髮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卻因其身心基礎和外界影響不盡相同而存在着較為明顯的差別。比如説:同樣兩個成績很差的學生,他們也許由於智力水平和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最後導致了不同的結果,一個進步很快,一個停滯不前;或者説相同成績、智力水平的學生因為興趣愛好的差異,一個人後來偏向文科,成為作家,一個人走上了理科等。

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首先相信學生,即使是面對經常犯錯的學生,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要吝嗇我們的語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只要努力,好學生就會出現。比如黃==,隨着瞭解的深入,我發現他確實是一個敢於大膽管理、工作積極、認真負責的一位好學生,只是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他工作大膽,正如他能大膽地老師説“不”。説“不”時是無知者無畏;大膽工作時,那是他有對自身的責任有知。

教育案例分析 篇4

一、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説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敍為主,兼有議論和説明。也就是説,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説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二、教學案例的分析

教學案例分析是在記敍事件的基礎上,評價分析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通過對案例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行為、過程、結果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總結成敗的原因和教育教學的規律,揭示事件的啟示意義及其價值。

評析可以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如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切入,進行理論闡述,也可以有感而發,就事論事。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貴在具有獨到的思考,能夠從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1.分析教學案例中的理論要素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中分析出理論觀點,要認真研究哪些教學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質量觀、學生觀,哪些教學行為注重了從認知的角度或從知識結構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要把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行為提升到“説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

2.分析教學案例對教學的啟示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情景中歸納出問題並進行分析,分析要着重於其對教學的啟示,即有何成功之處,閃光點是什麼;不足又在哪裏,問題的根源又是什麼?使得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效地運用這種逐步培養起來的思維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關注案例中教師的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脈絡,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則。

3.提出對案例中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

分析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其目的在於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

案。因此,要對案例中的教學設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師獨到的改進意見,這應該成為教學案例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教師一旦將這種認識表達出來,可以增進教師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師改進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基礎,並以此達到理解這些教學案例背後更為深遠的教育教學意義的目的。

三、教育案例及分析舉例

[案例一]有人認為在課堂中,師生保持“零距離接觸”,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做教師要求做的事,只要有這種共同活動就是師生互動。

問題:你認為這種説法對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顯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這將使師生互動流於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旨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不僅要讓他們“在思維”,更要讓他們“會思維”。認知心理學指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由此可見,師生互動並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的體現。因此,廣義地講,凡是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來完成認識上兩個飛躍的各種教學活動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師生互動。

[案例二]一次公開課過後,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為獎勵發給同學們,然後對他們課堂上踴躍的表現給予表揚。從這以後,我漸漸發現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説:“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後,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通過詢問,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後對母親説:“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課表現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現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牀頭,誰都不準碰。他説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讚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裏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

榮譽也將一直激勵着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案例三]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髒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於耳。吸煙後,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後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説髒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後果,做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答案]: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着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於“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不過是為了不讓學生弄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化成 給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着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於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案例四]課堂中的吵鬧

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説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裏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吵鬧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於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麼?

[參考答案]基本態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學生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悦、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於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教育案例分析 篇5

一、案例情況

20xx 年 12 月8日上午第四節課,某國小一年級(1)班學生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做作業。教師在上課前曾到教室給該班學生布置作業,並讓各小組組長維持紀律。7歲的陳某在寫作業時,多次與同桌説話。陳某所在小組組長郭某(7歲)便拿起課本擊打陳某的頭部數下,致使陳某當場昏倒在地。事故發生後,學校立即派人把陳某送往醫院,經診斷為癲癇病(擊打行為系誘發因素)。陳某住院 45 天,其間花去醫療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各項費用共計 7600 元。後因賠償問題未達成協議,陳某將學校和郭某及監護人訴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

1、根據《教師法》第7條規定,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實驗。教師有管理學生的權利,但這是一種職權,只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隨意轉讓。教師在上課期間不到課堂維持秩序,應告知學校安排其他教師代管班級,而不能將管理學生的職責交給未成年的班幹部(案例中的郭某),其行為是不符合法律規定和教育要求的。

2、《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所以學校應對教師疏於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幹部(郭某)

教育案例分析 篇6

開學不到一個月,老師紛紛反映:學生上課玩手機,走路玩手機;晚睡熄燈後,宿舍裏更是手機遊戲活躍的高峯期。校長對這個問題也不得不思考:三分之一學生是留守孩子,不給用手機吧,下課時間門衞的公共電話幾乎沒閒過?於是校長下了個委婉的警告:公共場所不能拿手機。沒多久,校長巡視又發現:幾乎每個班上課都有不同程度的睡覺現象。經過討論,政教處不得不下發個無奈的文件:有手機的,交班主任保管,週末才能用;但凡平時看到學生拿手機,一律沒收!終於,學生上課睡覺現象幾乎沒有了。

作為班主任的我,看到以前萎靡不振的學生終於恢復了健康的神態,特別是黃==,上課時他的反應跟上了老師的節奏,喜悦之情漫上心頭。

一天下午第五節,我信心百倍地進入上課角色。不經意地,我發現後黃==一桌兩本書挨在一起,當我看到他們時,他們眼神似乎有一絲慌亂。難道又有什麼把戲?我不聲色地假裝路過,然後猝不及防地拿起其中的一本課本:原來,他們在玩手機!我順手拿到手機。

“黃==,你幹什麼好事!”沒想到,他“騰”地站了起來:“我沒玩!”

我看他的眼神:兩眼圓睜,怒不可遏。我把聲音降低了八度:“真的嗎?”他又答了一句:“什麼時候都冤枉我!”一腳還用力踢着板凳。

我想,如果再多句一刺激的話,恐怕他真的做出什麼不能預料的事情來,我不得不忍着怒火:“我能和你談談嗎?”

來到辦公室,我説:“生活中誤會常常有,來,做點事,轉移注意力,平靜平靜我們再聊聊。你幫我在百度找一下‘窩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沒兩下,他找到了。我説:“你讀我聽好不?”他斷斷續續地讀完意思。我説:“你這樣讀,老師聽不清楚,如果我上課也這樣説,你聽懂嗎?”他稍大聲地再讀一遍。我説:“謝謝你幫我。”他沒回答。

我説:“來近我説話,我耳朵不好。我問你事情,你要好好回答。”他點點頭。 “你們的語文書剛才是怎麼擺放的,你能擺給老師看看嗎?”

他迷惑不解地照擺了。

問他:你同桌是“左撇子”嗎?你呢?

他説沒有。

這時我看到了他我用温和的口氣説:“黃志傑同學,現在你知道我要説什麼嗎?”

他小聲地説:“知道。”

“那麼,你思考一下,你今晚的做法叫什麼?”

黃志傑面露羞怯地説:“窩贓。”

我笑着説:“同桌沒偷東西,你也沒幫他收藏什麼呀。”

黃志傑説:“我幫他掩飾壞動作。”

我説:“那麼,你可不可以叫他拿手機回家,別拿來學校了。”

他向我保證:“老師,一定完成任務。”

“我有冤枉你的事情,請你申訴,我錯我改正。”

第二節課,我讓大學生給老師提意見。

有學生提出,上次沒參與打架,只是在旁邊“吶喊助威”,沒有動手。 其實大多是學生不明白事理而覺得老師冤枉他。

教育案例分析 篇7

案例一:班級有1名學生,開學的每次收費總是拖落到最後,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遲遲不能結賬。問起原因總是説忘記帶了。

案例二:李同學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每次回答都是落家裏了。經過進一步調查,原來每次都是沒有完成作業。

這是我開學兩個星期遇到的兩個典型案例,類似事件不勝枚舉。對此我感到深深的憂慮,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學生説謊可以臉不紅心不跳?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學生丟失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誠信?我們應該怎麼幫學生找回誠信?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尤其是我們學校以及家長。

第一、什麼是誠信

什麼是誠信?根據《説文解字》的解釋:“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誠”通常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信”通常表現為講信義、守信用、重承諾。“誠信”的含義,就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從而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誠信”,是人的內心狀態,不僅本身是一種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質的基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誠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各階層所推崇;誠信之光始終普照着人類從矇昧走向文明。

第二、誠信的重要性

孔子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國小生處於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教育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尤為重要。教育學生要保持言行一致,不説謊話不作弊,借東西及時歸還,做的知錯就改。

第三、國小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上課不專心,課後作業不認真完成;

2、 借東西不歸還,答應別人的事不能兑現;

3 、做錯事,犯紀律,不敢面對現實,隱瞞事實真相,編造謊言,拒不承認錯誤。撒謊編各種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解。

第四、國小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其一,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毒米毒酒毒奶粉事件不斷,企業惡意逃避債務,做假帳、假證書„„層出不窮,虛假廣告、虛假新聞屢禁不止;價格欺詐隨處可見;人才市場有假文憑,體育界有假球黑哨„„

其二、家庭原因的影響。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視或根本不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少數有的家長全然不管學生的一切,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有時甚至把錯誤思潮帶回家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孩子涉世之初,父母親往往“諄諄教誨”:“社會複雜啊!老實人要吃虧的!” 也有的家長自己不誠信。例如,家長本來在家幹私活,卻給單位打電話請病假,等等。甚至有的家長也在“教”孩子撒謊。

其三、認知與行為的脱節。高年級國小生都知道做人要誠實守信的道理,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不去做,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如許多學生對《中國小生守則》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體現在行動中。有人在場與無人在場不一樣,在校與在家不一樣,在班主任老師面前是一套,在任課老師面前另一套。

第五、誠信缺失的危害性

“狼來了”的故事,在我們這一代孩提時已深入人心。它告訴我們説謊的就要付出代價。 言一朝不信,人就會失掉立身之本,企業就會失掉生存之根,

城市就會失掉髮展之機,國家民族就會失掉興盛之源。老子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誠信是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道德基礎。一旦誠信缺失,社會上便會欺詐成風,市場混亂,道德淪喪,人心惟危。誠信的缺失,將會影響社會的發展,阻礙人類文明的進程。

第六、如何加強誠信教育

(一)以身作則,身正為範

身教重於言教,古今中外的事實都證明了: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中國古代教育中注重的身教就是提倡為人師表。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躬自厚而薄於人”的品格,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其“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高尚的靈魂塑造另一個高尚的靈魂,用一個誠信的人格塑造另一個誠信的人格。教師無言的誠信人格感化,遠遠超過刻意的“教育”。

(二)正面教育、營造氛圍

“立身處世,誠信為本”。我國自古就有“禮義之邦”的美譽。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説做人、做事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產生了。要發揚這一中華傳統美德,學校就要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全校師生都認識樹立誠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氛圍。

(三)巧用激勵,推動教育

結合班隊會活動課,有針對性的開展誠實守信教育。選出誠信小標兵,讓學生學習身邊榜樣,從我做起。誠實守信。

陶行知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教育他們從小養成"誠信"的道德品質,從自身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

教育案例分析 篇8

某重點高中的一女生,學習成績在班上為第一名。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眾場合不敢發言,跟別人交流時總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尤其是跟老師或陌生人談話,總覺得十分侷促,舉手頭足不知如

何是好,並且臉紅得很厲害。很羨慕別的同學在公共場合能夠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強烈希望改變自己,雖然作過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顯改觀,內心非常苦惱。從高中到大學很少異性同學交往,別人評價她是個冷漠、孤傲的人。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因此,在成長和交往的過程中,朋友越來越少,慢慢地脱離了羣體,把自己封閉起來。後來開始反省自己,自責,決得都是自己的錯。時間一長,發現自己好象已經沒有脾氣了。不管跟誰發生矛盾,都以為是自己的錯,然後深深自責,或者把怨氣都悶在心裏。總覺得難以與周圍的同學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非常擔心畢業後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近來更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極度自卑,沒有勇氣參加任何活動。

該女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是由其社會適應挫折所引發的人際性壓力。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壓力來自於不和諧的人際關係,而且經歷了兩種極端的方式,先是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把自我與羣體、社會隔離開來,後又過於以他人為中心,事事自責,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根本原因,是由於來訪者個性中人際溝通能力的缺乏,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會適應性壓力。再次,從她自身的成長經歷,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由於人際衝突所導致的自我封閉,是個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她有意識地開放自己,但突兀的開放環境,必然在一段時間內給她帶來更為巨大的人際性壓力,如果應對或自我評價不當,很有可能給來訪者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問題。第四、但給她面臨迫切的人際壓力時,一開始採取的是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但由於對於個性和能力的培養過程缺乏科學認識,過於急功近利,在

受挫後,極易滑向消極的應對方式,從而錯誤的自我評價,使心理問題不斷趨於嚴重化。

教育案例分析 篇9

一、學生情況介紹

李榮盛 ,男,14歲,家庭組成成員有爸爸、媽媽、爺爺。他爸爸、媽媽在他國小二年級時離異。母親改嫁,父親自離婚後遠走他鄉,杳無音訊。他自此跟爺爺一起生活。爺爺對其百般疼愛、百依百順,對他的要求從來不説半個不字。爺爺很少讓他與同齡的小朋友玩,讓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人很聰明,但自信心差,性格執拗,容易動怒打人。上課不太聽講,要麼去招惹別人,要麼自己做小動作。他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自制力較弱,人際關係比較緊張。

二、案例分析

爺爺的無原則溺愛。爺爺一味的溺愛、嬌寵、遷就孩子,導致他任性、蠻橫、不講道理。父母愛的缺失。李榮盛的爸爸、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他各自打工賺錢,父親多年未曾回家,母親又已重組家庭。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與關愛,讓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爺爺很少讓他與同齡的小朋友玩,讓他成了一個缺少交往體驗、惟我獨尊、性格孤僻的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經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也常遭到老師的批評,從而加劇了他的易暴易怒情緒。他與父母的長期分離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體由父母變成了爺爺。老年人大多對孫輩較溺愛,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對其頑劣行徑也捨不得嚴厲管教;再者,他的爺爺在教育孩子時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懂得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加之年紀大了精力有限,只能解決孩子的温飽。父母不在他的身邊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李榮盛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他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靠打人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

三、具體教育措施

(一)營造愛的氛圍

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我主動和孩子親近,和他做朋友。當他調皮時,不直接批評,先調查清楚,搞明白是什麼原因,然後和他講道理,讓他慢慢的平靜下來,再探討原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針對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給予表揚,讓他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樹立自信。通過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增加他與老師同學接觸的機會,通過“一對一幫扶制度”,讓他得到學校、老師、同學更多的關心與幫助。讓他在“同學羣體中成長”,經常動員他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多與大家溝通交流,慰藉他那殘缺的感情。在集體生活中,多鼓勵他與其他同學交流和玩耍,多些機會讓他參與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良好的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集體的感化和温暖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利用學校開運動會的機會,讓他主動的參與進來,全班同學為其搖旗吶喊,加油助威。在學校運動會上,他獲得了男子二百米第三名的好成績。當他第一次拿到獎品時,既感受到了集體的温暖,又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是一舉兩得。

(二)增加愛的力量

我積極與李榮盛的母親加強聯繫,要求她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在溝通時間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能給孩子打一次電話,與孩子交流一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一個學期中間回來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邊。這樣,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時間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在溝通的內容上,我還要求他的母親不能只談學習、考試成績,要更多的關心他的生理、心理與情感,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讓他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我鼓勵李榮盛多與愛學習、守紀律、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生交朋友,有心裏話可以向朋友傾訴,從而緩解因缺少家庭温暖而出現的孤僻心理。

(三)轉變愛的方式

我努力改變家長的教育方法,經常和孩子的爺爺聯繫,告訴他的爺爺一味的嬌縱孩子會造成怎樣的不良後果,要對他的無理要求説“不”。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要及時調查,及時批評教育;讓孩子的媽媽通過電話經常和他聯繫,關心他的學習、生活,讓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擁有母愛。在一次語文單元測試中,孩子出人意料地得了八十六分,這着實讓他高興了好幾天。他把這個好消息及時告訴了他的母親。他的母親也打電話主動和我取得聯繫,共同分享孩子進步的快樂。我還讓同學們選他做了紀律委員的助手,讓他負責檢查班中的違規行為,他非常激動,也非常負責。一開始,他把違規同學帶到我身邊時,我就讓他自己負責教育他們,告訴他們錯在哪裏,應該怎麼做。一段時間下來,我問李榮盛:“當你看到同學們違規時,你心裏怎樣想的?”他説:“我看見了非常難過,非常着急,很想讓他們快點轉變。但就是不知道讓他們怎麼做才能轉變?”“對,其實老師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老師不會真正討厭一個孩子,只是真誠的希望孩子們都能遵守紀律,做個文明學生。老師相信你會用實際行動來轉變自己,讓同學們對你刮目相看的!”聽了我的話,李榮盛很難為情,低下了頭,什麼話也沒説……一段時間過後,同學們確實看到李榮盛不再打人了,大家也願意服從他的看管了。在孩子走出低谷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使他知道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學生最起碼的任務。在以後的日子裏,李榮盛上課能集中注意力聽,並且時不時地舉起右手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開始融入集體,作業也能及時完成。在老師和幫教隊員的帶動下,他的成績開始逐漸上升。這時,我適時找他談心,探詢他下一步該怎麼做?想不到李榮盛的話讓我興奮了好一陣子,他告訴我他一定會讓老師和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的。果然,經過他的努力,他在以後的各次考試中均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四)增強自信心

為了讓他有足夠的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我積極鼓勵他多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並敏鋭發現他的“閃光點”,珍視他的點滴進步,利用一切機會讓同學們挖掘他的“閃光點”,讓他也有足夠的機遇發揮自己的才能,品嚐成功的喜悦,進而認識自身的價值,實現自我評價,鼓起進步的風帆。我還鼓勵班內好學生多與他交往,向他提出一系列規定,都是階梯式的,由易到難。因為規定不是太高,加上老師的監督和同學的鼓勵,他慢慢地能做到。只要他每天能完成作業,表現良好,我就給予他充分的肯定,並在同學面前真誠地表揚他,漸漸地,他的信心加強了,與同學的交往也日益融洽。這時,我告訴他,他很聰明,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告訴他學習對於他一生的重要性。同時我利用課餘時間幫他把拉下的功課一點一點地補上去,同時充分肯定他取得的點滴進步……就這樣,“小步走、不停走”地進步引導,李榮盛的成績從以前的三四十

分慢慢地升到七八十分,這些進步讓他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

四、初步成效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李榮盛已經有些進步,易怒現象少了,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人際關係好了,在班裏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學做朋友,上課有時也能舉手發言了,在同學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強了,參加活動的主動性也高了。還記得有一次他錯拿了別人的一隻樂扣茶杯,當他發現後就主動放在講台上,等第二天來校後及時與老師講了事情的經過,並且把茶杯還給了茶杯的主人。

五、反思

李榮盛的成功轉變,使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成功與喜悦。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待這一類學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們的老師,又要象他們的父母,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案例分析 篇10

——他伸出的不再是拳頭了

大班的傑傑小朋友在班裏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關於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遊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於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願與他一起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分析

我想,標標的行為一定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通過電訪及來接送家長交談,我瞭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他的媽媽對孩子是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標標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長記性。有時被打後還不服,反而發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暴力行為潛移默化影響着孩子,這樣標標也就有了動不動就打人的惡習。據觀察,標標在幼兒園,也非常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都不願與他一起玩。

對策

1.家園合作。共同要求標標遇到問題先把想法説出來,不能動手打人。要求標標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他爸爸在任何情況下不動手打孩子,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標標媽媽也要改變

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孩子的不良行為。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不摻雜對標標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他。當標標動手打人時,我們一定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責怪或處罰他,平時,我要求家長多觀察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2.我們發現標標雖然很調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裏,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並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説“對不起”。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標標説:“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着説:“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表現很不錯。

3.行為專項訓練:由於標標與同伴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了欠佳,因此,培養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常讓他當值日生,給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比如,在玩結構遊戲的時候,我提供了豐富的遊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而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快結束時,標標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到領桌去拿,嘴裏還説“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標標給大家講講自己的作品是什麼,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説:“是熊寶寶,漂亮!”

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並表揚了標標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標標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並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現標標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 與同伴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遊戲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應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領會到家長、老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更領會到了帶領家長共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有冷靜的頭腦,要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教育案例分析 篇11

大一女生錢被騙8月23日,正是新生報到的時候,某高校大一新生張婷(化名)遇到3個打扮學生模樣的男子,3人自稱是來看同學的,分別來自香港大學等三所高校。3人告訴她,幾人住在喜來登飯店,因錢花光了,所以面臨被趕出來的境地,其中一“男生”李龍(化名)説,想和叔叔聯繫打錢過來,希望能借用張婷的銀行卡。

張婷想,遇到有困難的人理應幫助對方。張婷於是告訴對方:“我卡里有5100多元錢,你們打在我卡里吧。”李龍當即便與叔叔聯繫,在電話裏,李龍把對張婷説的話説了一遍,然後説打3萬塊錢到卡里,並將張婷的卡號在電話裏説了。

隨後,李龍3人讓張婷陪同一起去提款機上看錢到了沒有。但是查詢了數次都發現錢沒到賬上。李龍幾人提出拿卡在學校對面提款機上查詢。張婷又和3人到校外提款機上查詢,錢還是沒到。李龍順手拿過卡説:“奇怪,怎麼還沒到賬?”隨後又將卡還給了張婷,之後3人藉故離開了。

3人離開後,張婷覺得這幾個人有點奇怪,於是拿出銀行卡檢查,卻發現這張卡並非自己的那張,急忙到銀行查詢,發現這是張廢卡,而自己卡上的錢早已不翼而飛。她這才明白自己被騙了,立即向派出所報了案。

教育案例分析 篇12

甲駕駛裝滿液氯的槽罐車在高速公路上與乙駕駛的貨車相撞。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兩人死亡,甲不顧槽車嚴重損壞、液氯泄漏的危險情況,沒有報警和採取措施,逃離事故現場,形成大範圍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療,近萬人疏散。

一、單項選擇題

1.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槽車與貨車相撞而泄漏B.槽車設計不合理

C.駕駛員的教育培訓不夠D.村民對液氯的危害認識不夠

2.根據《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該事故屬於_。

A.特別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傷事故D.一般事故

[[[

二、多項選擇題

3.根據《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該事故調查組職責包括_。

A.請軍隊參加調查B.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

C.調查事故原因D.提出對駕駛員甲的處理意見

4.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化學標準》,導致事故的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不包括_。

A.槽車液氯破裂B.標誌不清C.有毒物質D.作業環境不良

5.調查取證主要包括_。

A.蒐集事故發生有關事實B.成立救援指揮部

C.慰問搶險人員D.詢訪駕駛員甲

三、簡答題

6.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駕駛員甲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7.參照《_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槽車停運期間減少的經濟收人能否算做直接經濟損失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