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敍事(精選13篇)

教育敍事 篇1

一、背景

教育敍事(精選13篇)

託班是孩子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的初始階段,對他們進行常規培養尤其重要。經過一學期的培養訓練,孩子們的常規已初見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們回來後,我發現班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需要孩子們移動小椅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拎着椅子,搖搖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來,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時椅子與椅子之間、椅子與地板之間不是發出“咚、咚、咚”的敲擊聲,就是發出“吱、吱、吱”的摩擦聲。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們這樣不愛護小椅子。我有些生氣地説:“你們這樣子,椅子很容易搞壞的,請小朋友們把小椅子搬起來走路”。可是還是有小朋友無動於衷,依舊把椅子拖着走,發出很大的噪聲。

二、實錄

一天,我們正在開展談話活動:“我的好爸爸”,只聽“啪”的一聲,把老師和小朋友都嚇了一跳。原來繆仁軒小朋友連人帶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當時我是又好氣又好笑,但轉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訓斥、説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不抓住時機對孩子們進行一番教育呢?於是我煞有介事地説:“你們聽誰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靜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東找找西找找。接下來我告訴他們:“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張老師也聽到教室裏有哭聲,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啦!你們猜是誰在哭?哦,原來是小椅子在哭,我問小椅子你為什麼哭啊?它含着眼淚對我説,小朋友不愛護它,一會兒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會兒拎着它搖搖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現在小椅子還傷着呢。”此時小朋友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時機的繼續説道:“現在啊小椅子想離開託二班啦,不和託二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麼辦呢?”小朋友開始着急了紛紛説到:“小椅子你別走,我們不拖你了,我們改正了,我們兩隻手搬椅子了……”此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將老師自創的一首《小椅子》兒歌下放給孩子,幫助孩子掌握正確地搬椅子方法呢?於是我對孩子們説:“如果你們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請像

張老師這樣做。”我一邊念兒歌一邊示範:“小椅子,我愛你。天天和你在一起,兩手搬,輕輕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學會了兒歌,這時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樣子,輕拿輕放椅子。此後,拖椅子的現象日益減少了,“哐當哐當”晃椅子的聲音聽不到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時機巧用擬人化教育

瑞士着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在幼兒心目中,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兒“泛靈心理”對幼兒教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應善於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如上面的例子經過對孩子實施擬人化的教育,讓孩子體驗到了積極情緒,為孩子創設了寬鬆、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比起向孩子們説教講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養了他們的愛心與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許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了,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護和關愛,學着關心他人也同樣重要。關心他人,需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樣,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有利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二)孩子模仿老師的言行

託班孩子的思維來自於實物和直觀的形象,往往從事物的表面形象來認識事物,他們的思維要通過成人的啟發誘導,在具體活動中才能逐步發展。他們好模仿,成人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榜樣。他們一天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盡收眼底。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首先得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對不良的行為,作為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給他們一個可效仿的榜樣,讓他們在看看聽聽説説做做中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去模仿。正如着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説:“教育必須從細節開始”。

教育敍事 篇2

一、學生的聽

從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角度上看,音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性和不受視覺影響的審美特徵,是以“聽”引起學生對審美形象的注意。故而“聽”這個詞在音樂中就具有了更加複雜和廣泛的意義。學生不僅僅要會“聽”音高,還要學會“聽”音色的變化、節奏節拍的變化,去“聽”旋律線條的進行……。就像學習繪畫的人要訓練幾十種相近的顏色中,能夠體味它們的不同一樣。聽覺是行動的指導,無論是音樂的律動,旋律線條的進行,音色的多種變化等都需要用我們的耳朵去分辨,聽得見它們細微的變化才有可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學會聽,是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聽覺習慣,學習音樂重要的條件。

二、老師的聽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學生的發言還沒有説完,自己便到旁邊拿獎勵的小卡片沒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只有全身心地傾聽學生説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動態中挺進,使課堂充滿着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着挑戰與創新,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説話的習慣,會給學生樹立可感的榜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教育敍事 篇3

我做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中最頭疼的應該就是作文教學了,特別是身處農村,學生佔有的讀書資源和素材極少,作文的實際操作更加困難。為了能更好的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寫作,學校特組織全體語文教師開展了一次作文教學座談會,一次增強對作文教學的重視,也方便教師之間就作文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下面就座談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喜歡讀書,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起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去寫,主動想寫,而不是被動的應付。

其次,要堅持上好作文課。作文課在語文教學中佔較大比例,時間充裕。在這些時間裏,一定要教給學生一些作文基礎知識、作文技巧、寫作步驟、修辭手法等常識。

再次,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別是農村學生,各方面素質及知識本來就欠缺,要讓他們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實很難,不多加訓練、培養、提醒,無疑是趕鴨子上架。如果能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而且能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那麼,這一切就顯得非常容易。我的做法是:

1、盡力讓學生自己寫作,並且要求按照正確的寫作步驟進行。禁止抄襲。題目佈置下去以後,老師作一些指導,例如幫助審題,確定寫作體裁範疇,引領寫作思路,喚起記憶,提出寫作要求等。然後留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要讓學生耐心細緻,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完成作文。讓學生先列出寫作提綱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先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叫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示範口述,教師亦口頭指導修改。

2、積極培養訓練學生的觀察、描寫能力。學生不會觀察,對常見的事物熟視無睹,更不會描寫對本來熟悉的東西,描寫不出特徵來。針對這些重大弱點,教師要下力氣,費很多時間進行培養訓練。

3、提倡學生堅持日記和讀書筆記的寫作。寫作是一個日積月累慢慢進步的過程,僅靠課堂上或在學校裏的努力仍然不夠,因而我們一定要督促學生養成寫日記和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只有在寫的體驗中,才能鍛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量,提升他們的思維整潔程度。

4、教師要積極的做好學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學生和老師花費那麼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學和老師的認真對待,特別教師的批改直接關係到學生再次寫作的積極性。老師應該從眉批、段批、總評三個大的方面對學生的作品做出評價,指出學生作文中的優缺點,方便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改正進步。

5、教師批改後剩下最重要的步驟就是作文的講評了。事實證明認真負責的作文講評是學生作文水平進步最快的環節,而沒有講評這一環節,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作業講評時,可以選取寫的很好的作文做為範文,師生一起分析為什麼寫得好。再找出寫的差的同學共同的主要問題一起探討,切記單個打擊同學,容易使他們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作文是塊硬骨頭,需要老師和同學共同努力,將其擊破,弄懂題意,為我們的學習服務。

教育敍事 篇4

1什麼是教育敍事?

以敍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怎麼做。多數情況下,是教師本人採用講故事的方式敍述自己的教育經歷和體驗,實質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以敍事的方式反思並改變着自己的生活”。

2、什麼是教育素質?

在著名的《七一講話》中,首次提出了“提高教育素質”的重要論斷,在講話中,一共出現了兩次。在總結八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就時,指出:“我們堅持發揚全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積極吸收各國文明的先進成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日益繁榮。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新的精神風貌。”在論述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時,再次指出:“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質和全社會的教育水平;大力發展科學文化事業。”這兩句話前後照應、互相印證,十分清晰的勾勒出“教育素質”這一概念外延的輪廓。從中可以得出兩個初步的結論:第一,教育是一種獨立的素質;第二,教育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教育素質”是一個首創性概念,標誌着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關於教育的本質、地位和任務等根本性問題的認識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第一、教育素質是內化了的教育成果和學習體驗。揭示教育素質的內涵,實際上是回答“什麼樣的人是受過教育的人”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用“有文化”、“有教養”等形象的語言來形容受過教育的人,這些都是關於教育素質最樸素、最真實的感知認識。鄧小平提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勞動者的要求,這是關於教育素質最基本、最重要的標準。教育素質是在人們接受教育和自主學習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並在工作和生活實踐中以政治態度、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傾向、精神狀態、生活情趣等形式表現出來。

第二、教育素質是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基本素質。實際上,教育素質是一種獨立的、可以被真切感知的事物,是被物化了的教育勞動。在人們的整體素質中,教育素質和科學素質、文化素質同屬於實踐系統,它們與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構成的價值體系共同形成了國民素質的完整體系。

第三、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教育素質的根本途徑。教育素質是個體素質和國民素質的辯證統一。

教育敍事 篇5

我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農夫住在山坡上。他一年四季都用兩個罐子挑水,其中一個水罐買來時就有一條裂縫,而另一個則完好無損。好水罐總能把水滿滿地運回家,而有裂縫的水罐回到家時,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因此,那個可憐的有裂縫的水罐總為自己的天生缺陷而感受到慚愧。農夫知道後,就對它説:不要難過,在我們回家的路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難道你沒有注意到這些花只長在你這邊,並沒有長在另一個水罐那邊嗎?這是因為我知道你有裂縫,就在你這邊撒下了花種。每天我們從小溪邊回來的時候,從你的裂縫中滲出來的水就澆灌了這些花。這山上的小路很多,卻沒有哪一條像我們走的這條一樣,有一邊開滿鮮花。有裂縫的水罐聽了,高興的笑了。這位農夫“寬容的愛”讓我很有感觸。他想用自己的“偏心”幫助有裂縫的小水罐丟掉自卑,樹立自信、自尊,從而使生活充滿陽光和快樂。它的這種“心計”誰能説不高明呢?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又何嘗不需要這種“寬容的愛”呢?我們的學生當中,那些學習有困難、性格有偏差的學生,他們不就是一個個有裂縫的“小水罐”嗎? 我現在當老師快兩年了,凡是見學生有不良行為時,總忍不住立即就當面批評教育,還覺得這是自己工作做的及時、認真負責的表現呢!

我以後要儘量與學生處好關係。做學生的朋友。從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入手。用自己的師愛打動學生。我記得前年我新帶了一個班級,主任説你一定要多想些辦法,這個班的孩子比較頑皮,平均成績是學校最差的……

我通過兩週的教學觀察以後發現,這個班的孩子都很有個性,新換老師了,我瞭解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瞭解我的性格,一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作業老是交不上來,我在交來的作業上寫上對他們的評價(比如:你的作業寫的和你人一樣漂亮。小帥哥,你的表現真不錯。還畫他們愛的笑臉等等)。第二天作業發下去以後,同學們看着我對給他們的評語高興的不得了,不交作業的同學看到這種情形,把作業也交來了,我當然也是個個表場,寫上他們喜歡的評語,畫上他們喜歡的笑臉。作業對他們來説不再是負擔,而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哪一天我作業佈置的遲了,他們會主動問我,老師作業是什麼?我要讓他們每個同學都感受到,老師是愛他們每一個的,沒有偏愛誰,也沒有冷落誰。

有一個女同學特別愛打扮就是不愛學習,同學們都笑她。有一天她哭着找我説,一個調皮的男生在那麼多同學面前説她光知道外表美,是個大笨蛋,我安慰她説,你不用哭,我會替你出口氣的。在一節課的後三分鐘,我和同學們打了個賭,你們説某同學不愛學習,只知道收拾外表,我覺得你們錯了,其實這位同學特別有天賦,畫畫的很美,舞也跳的很美,是咱們班難得的人才。如果她期會考不好的話,我請大家吃好東西。這位同學沒有讓我失望,期會考試中成績有很大的進步,英語是班上第二名。這位同學在教師節還給我送了一束鮮花,上面還寫了這樣的話:謝謝老師對我的信任,原來我並不比別人笨,以後一定會好好學習。祝老師節日快樂!

當我們能真正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並做學生的朋友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和學生的關係處好了,就要更好的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去。我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幹一行愛一行,用自己深厚的學科知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引導學生。

教育敍事 篇6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一直處於無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從這個角度來説,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説,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應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化,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閲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閲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説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説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業分層佈置制度。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佈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佈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佈置繁難偏舊作業,佈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佈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佈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佈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複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由之路。(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特此説明。)

最後總結:高效課堂其本質仍然是我們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是實施素質教育和道德課堂的具體體現。高效課堂的提出和實施,對我們農村學校來説是一個新的挑戰和開始,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課堂效果如何關鍵在於課堂的實施者——教師和學生,尤其是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我們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善於反思、總結提高。我相信我們遇到的困難一定不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因此我們要樹立一種信念,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終堅信“不是一番寒徹骨,怎的梅花撲鼻香”,我們終會一定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教育敍事 篇7

別讓“話尾巴”傷了孩子

我的孩子剛剛入學,是個很調皮的小惡魔。他喜歡吵鬧,有時候瘋的控制不住。他的爸爸在與他交流的時候常常會發脾氣,説話總是不“利索”。往往在對話結束時帶有一個傷害孩子的“話尾巴”。剛開始我也不是很在意,後來我意識到,“話尾巴”不僅會讓孩子難過、難堪,嚴重的還會讓孩子陷入自我認識的誤區。

在孩子的這個年齡段,很容易受到家長説話和做事方式的影響,很容易有樣學樣。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時,不管是表揚與批評,還是指導與激勵,用語要親切、清楚。這樣家長的話孩子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儘管孩子年齡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也許還不能明白一些事情的嚴重性,但作為家長對他們説的做的卻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內心世界。

最近一段時間,我的孩子開始慢慢學着幫忙做事。吃飯時,孩子要給爸爸倒水,爸爸很開心,於是遞給孩子杯子,孩子勁兒不夠大,水剛倒一半,就晃晃悠悠的灑了。孩子見狀,立刻拿起抹布就擦了起來,爸爸很感動,誇獎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孩子一不小心,把抹布蹭到了爸爸的飯碗裏,爸爸立刻就變臉了,説:“你看你弄得,飯都吃不成,你怎麼這麼不穩當,毛手毛腳的,以後別幫忙了,越幫越忙!”本來好好的氣氛,被爸爸這突如其來的幾句話給破壞了,孩子立刻變得不安自責起來,小聲啜泣着不吭聲了。就這幾句“話尾巴”,大人説着無心,但是卻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打擊了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人無完人,孩子固然有錯,但是也是在不斷成長

中進步的,我們應該以一種鼓勵的態度去幫助支持他們,而不是在不斷地指責和批評中讓他改變。

孩子的眼睛不是很好,我和他爸爸總是不希望孩子玩手機看電視。孩子一旦看了會動畫片,爸爸就會嚴厲的苛責他,大聲的批評他不要這麼做。這種教育方式一開始還有用,後來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只要爸爸批評他,他就會生悶氣,自己難過。有的時候,我們應該用講道理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這樣做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批評他,讓他有挫敗感,讓他感到自卑或者爸爸媽媽不愛他。

作為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與指責。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他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堅持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別讓我們不以為然的“話尾巴”傷了孩子。

教育敍事 篇8

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機會體會手足之情,讓孩子產生了很多性格弱點。兒童教育專家盧穩子教授認為,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會謙讓、不懂容忍,更不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們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樂,也沒有為他人着想的責任感。而且,獨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説,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缺少生活和遊戲中模仿的榜樣。畢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年齡小的孩子更願意接受哥哥姐姐們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種親情,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在與同齡孩子相處時往往沒有這種感覺。

用愛心對待孩子。要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因為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我們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愛心,像父母般的照顧他們,使孩子有在園如在家的感覺。從孩子進入校園的那一刻以及我們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對孩子負起所有的責任,這也是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帶的班級是小班來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當孩子不適應一個環境時,往往會採取一種最為直接的抗議方式,哭,沒完沒了的哭,剛開始,我還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無休止的哭鬧,還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那個家長對我的信任,便在心裏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要堅持。到了園裏,我依然是輕言細語,給孩子更是多了幾分關愛。漸漸的,他們不再哭了,也開始和我説話了,只是聲音很小,但我每次都會微笑着聽他講完。有一天,當媽媽送他們進園時,竟然主動向我説老師早,而且還破天荒地的給媽媽再見。當時一種強烈的感動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內心激盪,久久難以平靜。

用愛教育孩子。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並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老師,班裏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裏馬上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也捂住鼻子,有的還説,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露出

厭煩得表情,而是拿來笤帚、簸箕,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説,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們不再亂叫了,又幾個懂事的孩子還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這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愛,感悟着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不能説我喜歡某某孩子,就對其多加關心,使其處處享受優厚的待遇,時間一長,就會使其他的孩子感覺老師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了。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着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醜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可以溺愛,也不可以包攬。

要適當的鍛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成事事都是別人為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啟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

愛心是我們幹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當我們因感冒而嗓子沙啞時,孩子們不會在教室大聲地吵鬧……讓我們都擁有這樣一顆愛的紅心吧,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在潔白的畫布上塗下美麗的第一筆,讓我們用愛給孩子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教育敍事 篇9

體育是一個被日益重視的學科,它所承載的任務也日益重要,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的我們,在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中,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故事比比皆是,只要我們真心付出,認真傾聽,就會發現體育教師的真諦,體會發生在自己教育過程中的精彩。

體育課對於學生來説是一門十分喜歡的課程,但實質上並不是如表面上的光鮮,他們喜歡的是體育課上的自由活動,也就是愛玩什麼,玩什麼;愛幹什麼,幹什麼。他們不想要老師的干預,甚至不想學習教師教授的內容,這樣就需要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真正瞭解學生對體育課的需求,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在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積累過程中發生的幾個小事給我很多啟示。

為了規範學生的體育課秩序,上課集合不允許遲到,玩笑名曰遲到原因為上廁所動作太慢,即蹲起速度慢,於是下條例為遲到做50個蹲起,鍛鍊、增強蹲起速度。學生由於此條例的約束,都積極集合,但也有很多受到懲罰者。可是有一天,作為制定條例的我因為學校的其他事遲到了幾分鐘,一直站隊等我的學生齊聲説:“老師遲到了!老師做蹲起!”。我是一陣尷尬,連忙解釋了遲到原因,同時想怎麼辦呢?我決定了做蹲起,於是對學生説:“老師做,為了嚴明咱們的紀律,老師必須作為表率。”在我做的過程中學生都説:“不用做了老師,我們都知道了,你不是故意的。”在我做完了時,學生給予了一陣掌聲。從此,學生上課遲到極少了,他們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連老師都要受到懲罰,何況我們乎!從八年級到現在的九年級,我教授的6個班上、下課集合一直都是景然有序,可見是規矩長期堅持與實行的結果。

在教育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行為散漫或性格特殊的同學,我教的七班有一個叫袁志洋的男生,他什麼也不學,什麼活動也不參加,而且説話時總不敢面對別人,頭和眼睛總轉向一邊,記得剛教他時,我要求上課校服必須拉索拉好,可是每次集合時他總是敞着懷兒,我就點名説:“袁志洋!把拉索拉上!”。他説:“不行,老師我拉上熱”,我説:“那你就脱下去!”,他又説:“脱下去我就冷!”,真是氣人又噎人,當時馬上要火冒三丈,可靈機一動,我説:“我有一個辦法,你把拉索半拉上,這樣既不熱也不冷,正好!”,説着我就動手幫他把拉索拉到胃的位置,他當時啞口無言,我沒有給他反應的機會,馬上走到隊伍前立刻進行其他的活動了!從此以後他每次都主動拉上拉索了。但是上課的時候做什麼活動也不積極主動,總是強逼着才勉強應付,於是我採取了一個全班男生“逼迫”方法,就是他不做,全班男生都要等待或相應懲罰,這樣他成了全班男生的“公敵”,他豈敢怠慢,在逐漸“整改”過程中,他的表現日益漸強。有一次在測肺活量的時候,他表現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都下課了還不好意思的問我:“老師,我這項能得多少分呀?”,我一聽還真是新鮮,他竟然關心起自己的分數了,趕緊抓住這個機會,耐心的告訴他如何計算,並且給他查處了成績,説:“你這個分數還可以,證明你還有一定的潛力,只要你上課按照老師的要求做,相信下次測沒準你還能成為咱班最高分呢,或者最大進步獎。”所以在以後的體育課上我都用期待的眼光暗示他,真的起到了促進效果,九年級的他已經在體育課上成了一名正常的孩子。

育人路上多一些寬容,就少一些心靈的隔閡;多一份寬容,就多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就多一份友愛。我們要為學生設計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更要給學生一份寬容,一片晴天。在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敍事 篇10

教師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湧動着青春的激情。當然幸福並不永遠表現出輕鬆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種由內而外流淌出來的甘霖,有豐富的人生內涵而又有無盡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們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師這個職業的取得是偶然還是必然,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你還在從事它,在作為謀生手段的基礎上,就應努力再把它變成事業,尋求價值和理想,尋求到快樂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學生喜歡你,學生喜歡你是孩子們學習好你帶的這門功課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時,,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愛、愛生如子,並且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快樂的、愉悦的、進而快樂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作為人民教師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讓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在教學中不斷影響學生的心靈。做到以情感人、以禮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實意地為學生着想,使學生與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幾年的教學工作中,很多事情難忘忘記,其中最難忘的那是發生在幾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帶畢業班的數學課,這天我進行單元檢測,在教室裏,我沒有什麼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學生交基礎訓練。我讓組長幫我打開基礎訓練,突然在一本書裏面掉出來一張紙條。我揀了起來,上面寫着::513920xx 我一生就愛你一個 !我本來打算課後再處理這件事情,沒想到幾個調皮的學生看見了。他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這時,其他同學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

“沒什麼。” 我説。

“我知道,是要傳遞的情書”一個調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師,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給你們聽。”我把紙條慢慢地展開了,我就一本正經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隨後,我就把紙條折了起來,把它放入口袋裏。旁邊一個男生問:“老師,就這個?”

“ 當然了。” 我鄭重地告訴他,“學習不就是這樣嗎。”

我朝她那裏看了看,發現她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説:“繼續認真做題。”

第二天中午,她來到我的辦公室裏,低着頭紅着臉不敢説話。我説:“在你們這個年齡段,男女同學之間相互有好感,這非常正常。因為你們的年齡到了青春的發育期,但是你們畢竟還是孩子,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我不告訴你的家長,也不告訴其他教師,但是希望你今後好好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功課成績。因為你們今後的路還很長,你知道嗎?”

她點了點頭,眼裏噙着淚花.

最後,那位女同學非常用功的學習,在她畢業考試時數學成績是班級前3名。記的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説過:“儘可能深入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的首條金科玉律。”確實,通過陳陳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麼重要。精神是行為的支撐。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多從精神上關心孩子,教化孩子,那麼對孩子行為上的過錯,我們也會多一份理解,對孩子的迷惑行為我們也可以找準標本兼治的對策。 我認為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説得就是這個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教育敍事 篇11

音樂活動離不開感受,在音樂中讓幼兒充分的去感受音樂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創新,幼兒身上潛存着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把孩子融入到音樂活動中,促進孩子多元智能的開發。從感受音樂入手教幼兒學習音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表現欲和自信心。會表演、會創編學習積極主動,印象深,記得牢,從而使“學會”變成“會學”再到“創造性的學”,使幼兒在充滿音樂歡快、愉悦的氛圍中讓幼兒紮實的學到知識,並利用已學的技能進行創新,發展提高了幼兒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時,首先讓幼兒感受曲子,理解歌詞,從而啟發幼兒表達出來。在學《高高的蘋果樹》這首歌時,我用簡筆畫的方式畫了一個高大的蘋果樹下畫兩個席地而坐的小孩,簡單、明瞭。讓幼兒聯想自己在樹下會幹什麼?在豐富實際感受的基礎上對歌詞中的詞意有了進一步理解,使其產生相應的感受,然後我用歌詞按照歌曲的節奏來朗誦它的內容,並讓幼兒學習。當幼兒學的容易時,他們對自己有了信心,對活動有了興趣,也促使他們會自然的按自己的意願感受音樂、表達音樂。然後我示範演唱歌曲。讓幼兒學唱三遍後我把畫上的蘋果擦去換上幾個橘子,讓幼兒來學習創編新的歌曲。最後讓幼兒來想出還可以換成什麼水果樹。邊唱邊跳對於中班幼兒來説是他們的發展特點,他們的表現有了粗淺的技能和經驗,他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啟發,同時也給幼兒一些示範動作,教給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在創編動作時,當唱到“我們唱歌,做遊戲”時,幼兒都會隨着音樂結合生活中的事創編各種動作;如:兩兩相對拍拍手;幾個人拉成圓圈開心的轉一圈;站在地上點頭等;在創編動作中,逼真的表現出了孩子們投入的喜悦之情。

我覺得這樣上有幾個好處:

1、用簡筆畫來代替了原來的圖片,簡單、明瞭,減少了教師準備教具的時間,但卻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我想這樣的方式可以多用。

2、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從學唱、仿編到創編,逐步加深難度,使活動富有挑戰性,而不是機械地反覆。而且在學唱仿編不同的水果樹時幼兒也同時在熟悉、學習歌曲的節奏、旋律。

3、豐富幼兒的有關經驗。在活動中,有的孩子提出換成“西瓜”,於是馬上有孩子反對:“西瓜不是長在樹上的”。通過的討論、交流和碰撞,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

教育敍事 篇12

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大事,所以現在的現行標準也將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一個重要目標。也就是説讓學生感興趣是頭等大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搜索了很多資料,也在學習和教學的生活中不斷的摸索,尋求更好的讓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

在教學三年級學生的時候,在學習人體部位時,學生很容易將眼睛和耳朵這兩個單詞的字形弄混,這是我始料不及的,但是我想總要讓學生區分開這兩個單詞啊,怎麼辦呢?於是我想起了前幾天在電腦上看到的《單詞不用記》中的聯想法,於是我靈機一動説,大家看在眼睛單詞中的兩個E像不像是兩隻眼睛,而中間的Y像不像鼻樑,所以這個單詞的含義是眼睛的意思。經我這樣一解釋,學生哈哈哈大笑起來。也輕鬆的分清楚了這兩個單詞之間的不同。

從這件事中,我感覺到老師的方法真的很重要,我們在備學生這部分其實做的還不是很到位,只要我們能找到好的方法幫學生來記憶,學習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為了幫助學生記憶一些難記的知識點,我總要動動腦筋幫學生尋求更簡單的記憶方法。比如,在學習名詞變複數不需要變形的單詞的時候,我就絞盡腦汁想到了這些,中國人日本人牽着綿羊趕着鹿養着魚,這五個名詞變複數是不變的。學生在隨着我的歌謠的吟唱過程中,就慢慢記住了這幾個特殊的單詞,而學生學的非常輕鬆,也並不枯燥。在教授最為枯燥的音標知識的時候,我也是將發音相同的字母組合的單詞歸在一起,和學生們一起來總結怎麼讓這些單詞更好的記憶,就在不知不覺的總結的過程中,孩子們記住了這些規律,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也共同創作出了一個新的學習方法。學生們都很佩服我,我有時也覺得很佩服自己呢,在教學的時候我還是蠻有靈感的。

三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是總也難免坐不住板凳。這是讓我很頭疼的問題。怎麼辦呢?於是我就説每個單詞我只教三遍,如果你三遍就學會了説明你很聰明,如果你六遍學會了説明你聰明。結果學生都想自己是聰明的孩子,所以就集中精力聽課,大多在三遍內學會了這個單詞的讀音。我也省了很多去組織紀律的時間,讓課堂更有效果了。

除此之外,我還積極的在資料上尋找能幫助學生記憶的方法,比如學習星期幾的時候,我在資料上看到(Monday星期一,猴子花錢坐飛機,Tuesday星期二,猴子屁股摔兩半,Wednesday星期三,猴子爬上花果山,Thursday星期四,猴子猴子去考試,Friday星期五,猴子遇上大老虎Saturday星期六,猴子上樹摘石榴,Sunday星期天,猴子休息去公園。)有關的歌謠就及時做個記錄,以備以後自己學習使用。結果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很有用,學生在有節奏的吟唱中很快的掌握了星期幾的學習。又比如在教顏色的時候,我們用到了“小黑熊,真頑皮。手裏拿着大畫筆,畫片天空是藍色,blue,blue是藍色,畫片草地是綠色,green,green是綠色,畫個太陽是紅色,red,red,是紅色,畫串香蕉是黃色,yellow,yellow是黃色……

最後拿起大畫筆,對着鏡子畫自己。我和學生們一起邊唱歌謠邊畫,學生們都非常樂於學習英語。

我覺得我們的教學教無定法,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於總結,教師在課堂上的機智幽默的語言,琅琅上口的歌謠,教師在課堂上的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使孩子們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轉為了主動求索,使內在的學習潛能得以挖掘,主動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培養。而且,我覺得我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只是我們自己常忽視了自己的潛力,要想讓自己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在做好的借鑑的同時,我們還要挖掘自身的潛力,在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

教育敍事 篇13

作為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也沒有令人稱羨的待遇。然而,我卻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尋找生命的價值。在多年的教學中,體會到語文與生活聯繫緊密,它來源於生活,同時也服務於生活。對學生而言,學好語文尤為重要,因為語文是百科之母。

為了學生學好語文,首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此我絞盡腦汁,想千方設百計。我個人認為,要想學好語文多讀書,多積累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語文學好了就會帶動其他學科,多年的工作教學積累了點點滴滴。我認為擴大學生閲讀量,不僅要讓學生對閲讀有興趣,而且還要採取多種形式,為學生課外閲讀提供條件。

一、我想先談談校內閲讀。

我覺得首先要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以上的閲讀時間,在校閲讀課外讀物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像我們學校就開設了專門的閲讀課,進行集中閲讀課外讀物,時間大約在20——30分鐘。我們學校的學生還可以隨時利用課間的時間到圖書室借閲圖書,因為圖書架內的圖書眾多,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閲讀。

第二我還經常帶領孩子們去學校圖書室、閲覽室閲讀,學生們都非常喜歡。學校還為每一位學生辦理了借書證,允許學生隨時外借圖書。這樣,學生除了在校進行統一的閲讀外,還可以隨時隨地把圖書室的書籍帶回家裏進行閲讀。 第三就是在班級建立圖書角(櫃),每1—2周更換一次圖書。像我們班級的讀書角命名為“快樂讀書屋”,每一名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送到讀書角,大家利用這個平台互相交換,看過後再歸還到圖書角。這樣一來,班級59個人,大家的資源就可以共享,再進行讀書交流活動時,孩子們的熱情也非常高,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第四是我校還定期開展“師生閲讀”活動,老師把自己喜歡的書與學生們一起分享,把自己的讀書筆記給學生看,這樣一來,學生們的讀書熱情就會高漲,課下時間還可以和老師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這樣的活動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再來談談課外閲讀。

其實“語文就是社會”。語文課本里有着包羅萬象、廣闊豐富的有關社會、歷史、地理、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但基於國小生的知識經驗與水平,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有些背景性知識根本不瞭解,對課文中所描繪的自然景觀缺乏感性經驗,所以有必要利用豐富便捷的網絡資源進行拓展性閲讀。學生從網絡上可以查找到更多的知識,對課文會有更加深入的瞭解。

除此之外,我認為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中,家長可以和孩子採取“親子閲讀”的形式,家長可以和孩子讀一本書,低年級的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分角色朗讀,高年級的家長可以選擇與孩子一起閲讀,家長看成人的書籍,孩子看自己的書籍,讓家長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建設書香家庭,我相信,有了這樣的家庭氛圍,學生的閲讀量一定會更加豐富。再有,我還經常通過“校訊通”推薦孩子和家長在雙休日時,多去逛書店,讓學生養成在書店看書的好習慣,書店內的書籍豐富,學生選擇的面又較廣,讀書的氛圍也非常安靜。

我相信,這些多種的讀書形式定會豐富孩子們的課餘文化生活,讓書籍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學敍事:《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通北二小龐尊燕 記得在教學《秋天的圖畫》時,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我在教室裏巡視,發現有的學生不知畫什麼,有的畫出一整句話。我叫大家暫停,對他們説:“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梨樹”然後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海”、“高粱”。“把這些景物在圖上找出來,標上小紅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個要求。這個任務同學們都愛完成,很快就畫完了,看着圖,讓他們感覺秋天真得像幅畫。第三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看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後面是掛着,蘋果、稻海、高粱後面都是什麼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着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麼?”“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後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啊!”看着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着,我説不出地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輕鬆輕鬆,做個小遊戲。老師説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遊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説前邊的,女同學説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着第四個要求出台了:“我有兩個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好,記着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聽好了: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梨樹上掛起燈籠。兩句哪句好?”又是張競文舉起了手,他慢條斯理地説:“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真好,掌聲鼓勵!”“那你們把‘金黃的’這樣的詞找出來畫上括號好嗎?”“又做遊戲了!詞語搭配開始——,金黃的——”“燈籠!”“紅紅的”“臉頰!”„„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着,意猶未盡地説:“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又一串帶着讚美情感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為基點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不是老師範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為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泄。這種朗讀的意境是我這些年來一直追求探索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穫到了成功。這樣的閲讀興趣盎然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