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精選20篇)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精選20篇)

一年級(2)班有42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後,同時也對學習存着一種壓力。他們有着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着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裏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這一學期以在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知識結構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總複習。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

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2

一、指點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根底上,進一步領會數學對開展本身思想才能的作用,領會數學對推進社會提高和迷信開展的意義以及數學的文明價值,進步做為將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本人開展與社會提高的需求。

二、教學詳細目的

1、取得必要的數學根底知識和根本技藝,瞭解根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實質,理解概念、結論等發生的背景、使用,領會其中所藴涵的數學思想和辦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經過不同方式的自主學習、探求活動,體會數學發現和締造的歷程。

2、進步空間想像、籠統概括、推實際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置等根本才能。

3、進步數學地提出、剖析和處理Issue(問題)(包括容易的實踐Issue(問題))的才能,數學表達和交流的才能,開展獨立獲得數學知識的才能。

4、開展數學使用認識和創新認識,力爭對理想世界中藴涵的少許數學形式實行思考和作出判別。

5、進步學習數學的興致,樹立學好數學的決心,構成鍥而不捨的研究肉體和迷信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漸認得數學的迷信價值、使用價值和文明價值,構成批判性的思想習氣,崇尚數學的感性肉體,領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心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世界觀。

三、教材特點:

我們所運用的教材是北師大版《普通高中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1》,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秀保守的前提下,仔細處置承繼,借籤,開展,創「此文轉載於好教師資源網」新之間的關係,強調了Issue(問題)提出,籠統概括,剖析瞭解,思考交流等探討性學習進程。詳細特點如下:

1、親和力:以生動生動的展現方式,激起興致和美感,引發學習熱情。

2、Issue(問題)性:專門佈置了課題學習和探求活動,培育Issue(問題)認識,孕育創新肉體。

3、迷信性與思想性:經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絡與啟示,強調類比,推行,特別化,化歸等思想辦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Issue(問題)的方式,進步數學思想才能,培育感性肉體。

4、時代性與使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巧提議和信息技巧使用,以具有時代性和理想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增強數學活動,開展使用認識。

5、人文使用價值性:編寫了少許閲讀資料,開闢學生視野,從數學史的開展腳印中獲得養分和動力,片面感受數學的迷信價值、使用價值和文明價值。

四、教法剖析:

1、選取與內容親密相干的,典型的,豐厚的和學生熟習的素材,用生動生動的言語,創設可以表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辦法,以及數學使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髮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終究的激動,以到達培育其興致的目的。

2、經過察看,思考,探求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實在改良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行,特別化,化歸等數學思想辦法,盡能夠養成其邏輯思想的習氣。

五、教學措施:

1、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致。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請求、師生説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決心,進步學習興致,在客觀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留意從實例動身,從理性進步到感性;留意運用比照的辦法,重複比擬相近的概念;留意聯合直觀圖形,解釋籠統的知識;留意從已有的知識動身,啟示學生思考。

3、增強培育學生的邏輯思想才能就處理實踐Issue(問題)的才能,以及培育進步學生的自學才能,養成擅長剖析Issue(問題)的習氣,實行辨證唯心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增強温習檢驗任務;抓住典型例題的剖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根本辦法,注重進步學生剖析Issue(問題)的才能。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注重數學使用認識及使用才能的培育。

六、教學進度佈置:略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3

原有情況分析(雙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習慣等)

本年級學生100多名,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剛接觸了一段時間發現,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着一定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並逐步引導他們的思維想象、體驗所獲得的成功給予的喜悦。

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本文來自小草範文網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難點:能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7.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行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單元;2.統計與概率:包括分類比較和簡單統計圖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單元;3. 空間與圖形:包括立體圖形認識、方位與圖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單元;4. 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和“大蒜有幾瓣”。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2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的難點教學內容是: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學生分析

一年級新生剛步入校園,基本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且生源情況複雜。因此,我們要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下功夫,採取各種方法和手段,完成從幼兒向國小生轉軌,使他們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3、少一些呆板的練習,適當佈置有趣的作業,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進度表

準備課“海底世界”——數數 1課時

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課時

找找周圍的數 1課時

第二單元: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3課時

第三單元:走進花果山——10以內的加減法 18課時

第四單元:有趣的遊戲——認識位置 2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第五單元: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5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第六單元: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3課時

分積木 1課時

第七單元:小小運動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課時

第八單元:雪山樂園——總複習 5課時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4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繫着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説,採取逐步擴大數的範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於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國小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徵,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繫,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國小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5

一、原有情況分析(雙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習慣等):

本年級學生100多名,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剛接觸了一段時間發現,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着一定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並逐步引導他們的思維想象、體驗所獲得的成功給予的喜悦。

二、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難點:能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繫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繫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混合兩步計算。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説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説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7、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6

一、班級概況分析:

一(2)班學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學生剛入校,對學校的常規不瞭解。年紀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較懂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個別學生不懂得執筆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糾正、督促。學生在學前對數學中的加減、簡單的圖形等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但這種瞭解是不深刻的,還需進一步系統學習,學生能借助手指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能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的幾乎沒有,計算的速度還很慢,等等。總之,剛入學的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已經寫滿文章的紙。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課時)

(八)認識鐘錶(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五、總複習(4課時)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7

一、指點思想:

使先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根底上,進一步領會數學對開展本身思想才能的作用,領會數學對推進社會提高和迷信開展的意義以及數學的文明價值,進步做為將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本人開展與社會提高的需求。

二、教學詳細目的

1、取得必要的數學根底知識和根本技藝,瞭解根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實質,理解概念、結論等發生的背景、使用,領會其中所藴涵的數學思想和辦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經過不同方式的自主學習、探求活動,體會數學發現和締造的歷程。

2、進步空間想像、籠統概括、推實際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置等根本才能。

3、進步數學地提出、剖析和處理Issue(問題)(包括容易的實踐Issue(問題))的才能,數學表達和交流的才能,開展獨立獲得數學知識的才能。

4、開展數學使用認識和創新認識,力爭對理想世界中藴涵的少許數學形式實行思考和作出判別。

5、進步學習數學的興致,樹立學好數學的決心,構成鍥而不捨的研究肉體和迷信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漸認得數學的迷信價值、使用價值和文明價值,構成批判性的思想習氣,崇尚數學的感性肉體,領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心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特點:

我們所運用的教材是北師大版《普通高中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1(?)》,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秀保守的前提下,仔細處置承繼,借籤,開展,創新之間的關係,強調了Issue(問題)提出,籠統概括,剖析瞭解,思考交流等探討性學習進程。詳細特點如下:

1、親和力:以生動生動的展現方式,激起興致和美感,引發學習熱情。

2、Issue(問題)性:專門佈置了課題學習和探求活動,培育Issue(問題)認識,孕育創新肉體。

3、迷信性與思想性:經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絡與啟示,強調類比,推行,特別化,化歸等思想辦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Issue(問題)的方式,進步數學思想才能,培育感性肉體。

4、時代性與使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巧提議和信息技巧使用,以具有時代性和理想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增強數學活動,開展使用認識。

5、人文使用價值性:編寫了少許閲讀資料,開闢先生視野,從數學史的開展腳印中獲得養分和動力,片面感受數學的迷信價值、使用價值和文明價值。

三、教法剖析:

1、選取與內容親密相干的,典型的,豐厚的和先生熟習的素材,用生動生動的言語,創設可以表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辦法,以及數學使用的學習情境,使先生髮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先生看個終究的激動,以到達培育其興致的目的。

2、經過察看,思考,探求等欄目,引發先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實在改良先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行,特別化,化歸等數學思想辦法,盡能夠養成其邏輯思想的習氣。

四、教學措施:

1、激起先生的學習興致。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請求、師生説話等途徑樹立先生的學習決心,進步學習興致,在客觀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留意從實例動身,從理性進步到感性;留意運用比照的辦法,重複比擬相近的概念;留意聯合直觀圖形,解釋籠統的知識;留意從已有的知識動身,啟示先生思考。

3、增強培育先生的邏輯思想才能就處理實踐Issue(問題)的才能,以及培育進步先生的自學才能,養成擅長剖析Issue(問題)的習氣,實行辨證唯心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增強温習檢驗任務;抓住典型例題的剖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根本辦法,注重進步先生剖析Issue(問題)的才能。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注重數學使用認識及使用才能的培育。

五、教學進度佈置

依據縣局一致佈置。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8

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國小,對國小數學的認識不多,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低和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總複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表達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實現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5、教師應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6、實施多元化的評價。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5班學生共有58人,一年級6班共有62人。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10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加減法、總複習。

(二)教材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需要老師耐心的有意識的指導和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是,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3、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景,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4、研讀教材,抓住重難點,設計的活動要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5、多與後進生談話,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輔導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興趣的願望。

6、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作好組內教研,交流教學心得,向有經驗的老教學請教。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0

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國小,對國小數學的認識不多,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低和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總複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五、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六、教學進度:

1 、數一數比一比

2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3、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 、認識物體和圖形

5 、 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

6 、分類

7、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8 、期中複習

9、 期中複習以及期中測試

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的認識和加減法

12、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3、 11—20各數的認識

14、 11—20各數的認識

15 、認識鐘錶

16、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7、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 期末複習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1

學生素質分析:

我們班學生共有77人,有一大半學生經過了幼兒園教育。從基礎知識看,大多數學生接觸過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有一定數數經驗,能動手擺小棒、觀察畫面等實踐活動。從學習習慣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按老師的要求做,上課積極思考、發言,能積極完成作業。但還有部分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好動好插嘴,行為、語言無約束性,作業拖拖拉拉。從能力看,大多數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動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維意識,思考過程欠條理性,與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識差,自主學習意識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不能表達自己的思維,動作緩慢,反應遲鈍,學習獨立性差。

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綜合為20以內數的認識、加減法的處理、空間與圖形安排、分類與統計、實踐活動。第一部分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數學活動來呈現實際學習內容,加減法的處理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教材並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加減法學習混合,算法多樣。空間與圖形包括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形狀、大小。分類與統計都重視對過程的經歷。

目的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20以內數的意義,會認、會讀寫0—20的數。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經歷比大小、高矮、輕重、長短的過程。體驗“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感受日常生活與其的密切聯繫。

3、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整時、半時、記時方法,體驗時間的長短。

4、認識物體的位置、順序、大小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5、學會簡單分類、統計,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

重難點:

1、認識2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教學時間與內容安排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5班學生共有58人,一年級6班共有62人。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10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加減法、總複習。

(二)教材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3、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含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同伴交流。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通過算法多樣化,體會優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瞭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5、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6、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7、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數據處理的方法;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8、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9、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

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並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鬆開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

3、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教學中要注意改變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傳統教學模式,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思考現實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發展對數學的理解,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6、評價的手段要多樣化,應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上是數學網為大家準備的第一學期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5班學生共有58人,一年級6班共有62人。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10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加減法、總複習。

(二)教材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後、左右。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是很大,被刪去。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的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

2、降低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但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7、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教學進度安排:

(略)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4

一、 教學內容:

1、數一數

2、比一比

3、1—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認識物體和圖形

5、分類

6、11—20的認識

7、認識鐘錶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數學樂園

10、我們的校園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組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 、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五、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六、教學進度:

1 、數一數比一比

2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3、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 、認識物體和圖形

5 、 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

6 、分類

7、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8 、期中複習

9、 期中複習以及期中測試

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的認識和加減法

12、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3、 11—20各數的認識

14、 11—20各數的認識

15 、認識鐘錶

16、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7、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 期末複習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5

新的學年開始了,為了搞好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課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一年級三班和五班兩個班的數學。兩班共有學生80人,這些學生都來自縣城及各鄉鎮幼兒園,所以數學基礎參差不齊。通過這幾天的交流,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已具有初步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和問題意識,具有了一定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但是,小孩子天真、活潑、好動,缺乏一些上課的常規意識及紀律常識,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上課做小動作,不主動回答問題、隨便下座等。因此,本學期不僅要學好數學知識,還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這冊教材的數與代數領域,首先聯繫實際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感受加法和減法的含義,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在此基礎上,認識11——20各數,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並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兩方面內容:一是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二是把求和、求剩餘的實際問題與計算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感受數學問題來源於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內的一些問題。

空間與圖形領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寬窄、厚薄,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特徵;再一方面,結合具體情景,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

統計與概率領域。一方面,通過“分一分 ”初步學習把物體按某種標準分類;另一方面,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體會統計的價值。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教材注意結合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繫現實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全冊教科書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找找周圍的數》《大蒜有幾瓣》。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難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因此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3、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含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同伴交流。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通過算法多樣化,體會優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瞭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5、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6、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7、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數據處理的方法;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8、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9、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

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並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鬆開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

3、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教學中要注意改變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傳統教學模式,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思考現實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發展對數學的理解,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6、評價的手段要多樣化,應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上是數學網為大家準備的第一學期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6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學好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基本情況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2、4班在國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為 ,最低分為 。

5班在國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為 ,最低分為 。

3、4/5班分別為高一年級9個班中編排一個普高班和一個普高班之後的體育班,整體分析的結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簡易邏輯、映射與函數、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數列、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是近代數學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函數是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數列有着廣泛的應用,是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

3、教材重點:幾種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不等式的解法、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

4、教材難點:關於集合的各個基本概念的涵義及其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來刻畫函數概念、反函數、一些代數命題的證明、

5、教材關鍵:理解概念,熟練、牢固掌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6、採用了由淺入深、減緩坡度、分散難點,逐步展開教材內容的做法,符合從有限到無限的認識規律,體現了從量變到質變和對立統一的辯證規律。每階段的內容相對獨立,方法比較單一,有助於掌握每一階段內容。

7、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較強,每一階段的知識都是以前一階段為基礎,同時為下階段的學習作準備。

8、全期教材重要的內容是:集合運算、不等式解法、函數的奇偶性與單調性、等差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和前n項和。

四、教學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的概念。瞭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瞭解屬於、包含、相等關係的意義,能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能正確地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並能熟練求解。

3、瞭解命題的概念、邏輯聯結詞的含義,掌握四種命題及其關係,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條件,初步掌握反證法。

4、瞭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理解函數及其有關的概念,掌握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間的關係。

5、理解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並能判斷一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數的奇偶性與圖象的對稱性的關係描繪圖象。

6、掌握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概念及其圖象和性質,並會解簡單的函數應用問題。

7、使學生理解數列的有關概念,掌握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説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六、教學進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補集(2)、交集、並集(2)、集合習題(1)

絕對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習題(1)

邏輯聯結詞(1)、四種命題(1)、充要條件(1)、習題(1)、

第一章小結與練習(3)

十月份: 映射(1)、函數(2)、單調性奇偶性(3)、反函數(2)、習題(1)

指數(1)、指數函數(3)、對數(2)、對數函數(3)、習題(1)

函數應用舉例(2)、第二章小結與練習(3)

十一月份:期中複習與考試(8)、數列(2)、

等差數列(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2)、習題(1)

等比數列(2)、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應用(2)、習題(1)

第三章小結與練習(3)、複習(12)

元月份: 期末複習(8)

XX年9月1日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7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我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班級情況分析:

20xx—20xx學年度上學期,我擔任一年級(1)班和一年級(2)班數學課和兩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學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數民族學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數民族學生30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還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園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將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圖形(一),活動園地;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最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我們的校園,數學實踐活動;總複習。

四、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繫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繫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混合兩步計算。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説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説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7.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8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我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班級情況分析:

20xx—20xx學年度上學期,我擔任一年級(1)班和一年級(2)班數學課和兩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學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數民族學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數民族學生30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還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園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將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圖形(一),活動園地;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最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我們的校園,數學實踐活動;總複習。

四、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

1、準備課 4課時;

2、位置 6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4、認識圖形 (一) 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5課時;

6 、1—20各數的認識 10課時

7、認識鐘錶 3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課時;

9總複習 10課時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19

一、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我一直為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目標而奮鬥,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值得我們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進步,都會取得成功。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3)班全班學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級的學生才入學,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學上課時比較專心聽講,能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但還有部分同學的各種習慣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強。由於年齡比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師的要求、幫助下進行,依賴思想比較強。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應該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多加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教學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瞭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2、學生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瞭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學生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四、教材編寫特點

1.選擇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讓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內容呈現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4.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5.體現學法,利學利導。

6.注重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想。

五、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需要老師耐心的有意識的指導和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是,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3、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景,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4、研讀教材,抓住重難點,設計的活動要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5、多與後進生談話,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輔導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興趣的願望。

6、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作好組內教研,交流教學心得,向有經驗的老教學請教。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 篇20

原有情況分析(雙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習慣等)

本年級學生100多名,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剛接觸了一段時間發現,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着一定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並逐步引導他們的思維想象、體驗所獲得的成功給予的喜悦。

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本文來自小草範文網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難點:能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