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通用11篇)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通用11篇)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由於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四個單元,分別為:《在集體生活中》、《學習更上一層樓》、《我的家鄉》、《家鄉的變化》。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與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於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要敢於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感受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使學生初步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

(3)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瞭解家鄉的名人並向他們學習。

(4)感受家鄉及家鄉人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瞭解家鄉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行為與能力目標: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的行為習慣。

(2)初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喜歡閲讀課外書籍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蹟,不亂丟亂刻畫的習慣。

(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幫助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能嘗試合理的解決集體生活中的問題。

(2)學習給自己制定不同時期的目標,樹立自信心;學會一些簡單的讀書方法。

(3)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瞭解家鄉的民風、民俗、文化、物產等;瞭解家鄉湖泊眾多的自然環境及水資源分佈情況;瞭解家鄉的名勝古蹟及特產。

(4)知道部分舊生活用品的用途;瞭解家鄉生態環境的污染情況;知道有關環保知識。

四、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學會適應集體的要求與規範,樹立合作、誠信意識,學會尊重他人,能夠合理處理意見不一致的問題。

2、提高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

3、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會識圖,在圖上找家鄉的位置,瞭解家鄉的地理、人文、歷史文化、名勝古蹟等等,熱愛家鄉,節約水資源。

4、瞭解自然環境,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的生活關係。

五、教學措施: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時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劃分等級。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六、學困生幫扶措施:

正如烏申斯基所説:“教師的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講,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於發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中的一切。”學生透過老師的行為來判斷老師的人格,一旦他認可了老師的人格,他就會接納之,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們用一種合理的、民主的鼓勵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用滿腔熱情和期望去塑造學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穫!

1、課堂內外尊重個體。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這種愛又必須是真誠的。打開孩子心裏的那扇門,當我們與學困生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係時,他們就會主動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與我們交朋友,這樣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師,喜歡聽教師的課,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也樂於接受。馬克思曾説:愛需要用愛來交換,心靈需要用心靈來塑造。我們不能把學生培養成一模一樣的人,也不應該這樣要求學生。因而,尊重學生,還表現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又具個性特徵的人。

2、點燃自信、磨礪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戰勝自我很重要,要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師要創造、利用各種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使一些觀念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勞動實踐活動中,體驗困難,讓他們親身經受一下艱難的磨練及痛苦的洗禮。

3、欣賞、鼓勵、張揚優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説:“人性深處,無不渴望被讚賞。”激勵永遠是教育的態度。給學生一些鼓勵,可以喚起後進生的上進心,張揚他們的優點,從而感受到成功感。針對學生髮展傾向方面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獎勵學生髮展中的優勢傾向,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個性特長,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長處,都能保持強烈的自信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因勢利導,使學困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在教育過程中讓我們永遠記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尊重學困生,就要讓他們在接受教育和參與學習的活動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七、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開展一次學會合作的活動。(具體實施於體育運動會)

2、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由語文讀書活動實施)

3、收集關於家鄉發展變化的材料,召開一次“我愛我的家鄉”的主題班會。(由班主任在班會課上進行)

八、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品德課每週是兩課時,本期全部時間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節放假及運動會等一些時間外,上課的時間最多不足十七週,即只會少於34課時,估計在16周左右,具體分配如下表。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從學生身心發展方面來説:大部分同學的思想精神面貌,還是顯得朝氣蓬勃的;小部分同學,顯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敢大膽和別人交往。學生大部分能夠懂得應有的禮貌、禮節,極小部分同學對於思想道德問題,不太重視,還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要求及目的

1、能夠養成以誠待人、禮貌待人的習慣。

2、知道家鄉的不同風俗習俗,能夠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

3、瞭解家鄉的風土人情,體會家鄉人民的性格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環境意識。

5、明白集體榮譽是關乎班級裏的每個人榮譽的事,要努力做好集體的每一件事,為集體爭榮譽。

6、瞭解珍惜勞動成果的意義,明白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7、懂得講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8、理解團結合作、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積極參加家鄉各種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

10、學會熱愛祖國,明白家鄉的巨大變化是和祖國的富強分不開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禮貌待人篇、尊敬師長篇、集體榮譽篇

教學難點: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學期提高質量的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2、把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課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課前,通過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題。

4、課內運用主體活動(心理遊戲、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自我訓練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之中學懂、理解、掌握知識。

5、授課時,儘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自覺接受、實施。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從學生身心發展方面來説:大部分同學的思想精神面貌,還是顯得朝氣蓬勃的;小部分同學,顯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敢大膽和別人交往。學生大部分能夠懂得應有的禮貌、禮節,極小部分同學對於思想道德問題,不太重視,還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要求及目的

1、能夠養成以誠待人、禮貌待人的習慣。

2、知道家鄉的不同風俗習俗,能夠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

3、瞭解家鄉的風土人情,體會家鄉人民的性格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環境意識。

5、明白集體榮譽是關乎班級裏的每個人榮譽的事,要努力做好集體的每一件事,為集體爭榮譽。

6、瞭解珍惜勞動成果的意義,明白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7、懂得講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8、理解團結合作、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積極參加家鄉各種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

10、學會熱愛祖國,明白家鄉的巨大變化是和祖國的富強分不開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禮貌待人篇、尊敬師長篇、集體榮譽篇

教學難點: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學期提高質量的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2、把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課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課前,通過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題。

4、課內運用主體活動(心理遊戲、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自我訓練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之中學懂、理解、掌握知識。

5、授課時,儘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自覺接受、實施。

五、周進度計劃表 周次 授課內容 課時數

1 第一課 我的家鄉在哪裏 1

2 第二課 我的家鄉風光好 1

3 第三課 家鄉的四季變化 1

4 第四課 家鄉物產知多少 1

5 第五課 民居與飲食 1

6—7 第六課 家鄉的方言 2

8 第七課 多彩的民間藝術 1

9--10 第八課 家鄉民俗探祕 2

11 第九課 他們是家鄉人的驕傲

12 第十課 家鄉的發展變化 1

13 第十一課 讓家鄉環境更美好 1

14 第十二課家鄉的明天什麼樣 1

15 第十二課《祖國的巨大變化》 1

16-17 複習 2

18 期末測試 1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5人。學生大部分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少數學生學習習慣欠佳。本學期將從學生學習習慣入手,着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有困難,只有勇敢地迎難而上,才能克服困難,戰勝自己。

2、懂得從挫折和失敗中吸取教訓,促進自己進步。

3、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4、理解“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樂觀態度,消除畏難情緒。

5、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明白集體需要每個人去愛護。

情感目標:

1、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激勵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挫折。

2、學會把困難看作是自己成長的鍛鍊機會。

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提高適應能力。

4、通過交流,感受集體的快樂。

三、教材分析

1、《這點困難算什麼》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困難總會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出現,但只要我們拿出智慧和勇氣,就能克服困難。

2、《成功一定有方法》通過指導學生從自信做起尋找成功的正確方法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衝突、問題和壓力,儘量避免產生不良情緒,學習一些簡單的調節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4、《成長的故事》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同學的優點和長處,克服學生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改變只知自己優點和他人缺點,不知道欣賞他人的不良思維方式,形成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共同進步的好風氣。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三週

教學第一單元

第四周——第六週

教學第二單元

第七週——第十三週

教學第三單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週

教學第四單元

第十七週——第十八週

總複習

五、教學措施

1、獨立閲讀,自主學習,理解主題文字的大意。

2、藉助插圖,引導學生從各個事例中進行分析、比較,強化主題思想。

3、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4、收集、整理資料。

5、模仿演示。

6、換位思考。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5人。學生大部分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少數學生學習習慣欠佳。本學期將從學生學習習慣入手,着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有困難,只有勇敢地迎難而上,才能克服困難,戰勝自己。

2、懂得從挫折和失敗中吸取教訓,促進自己進步。

3、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4、理解“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樂觀態度,消除畏難情緒。

5、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明白集體需要每個人去愛護。

情感目標:

1、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激勵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挫折。

2、學會把困難看作是自己成長的鍛鍊機會。

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提高適應能力。

4、通過交流,感受集體的快樂。

三、教材分析

1、《這點困難算什麼》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困難總會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出現,但只要我們拿出智慧和勇氣,就能克服困難。

2、《成功一定有方法》通過指導學生從自信做起尋找成功的正確方法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衝突、問題和壓力,儘量避免產生不良情緒,學習一些簡單的調節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4、《成長的故事》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同學的優點和長處,克服學生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改變只知自己優點和他人缺點,不知道欣賞他人的不良思維方式,形成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共同進步的好風氣。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三週

教學第一單元

第四周——第六週

教學第二單元

第七週——第十三週

教學第三單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週

教學第四單元

第十七週——第十八週

總複習

五、教學措施

1、獨立閲讀,自主學習,理解主題文字的大意。

2、藉助插圖,引導學生從各個事例中進行分析、比較,強化主題思想。

3、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4、收集、整理資料。

5、模仿演示。

6、換位思考。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情況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育人為主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的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本教材與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材的體系結構基本一致。本教材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編制了“我們在一起”,“成長不煩惱”,“聰明的消費者”三個單元,全書23課,每課依內容和容量不同,安排3~4課時,一冊書安排37課時左右,留出一定課時學校和教師安排相應的地方課程及相關活動使用。

學生分析:

我們這裏四年級的學生淳樸,活潑,積極向上。這學年是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學目標:

1、見物見人,以物及人,力圖在“物與人”的內在聯結中,達到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以實現兒童完整的人格,實現“既學會做事,又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

2、讓學生逐步學會對各種各樣的現存事實作出正確的價值辨析和正確的價值選擇。

3、注意培養他用人文化自覺意識,要使中華歷史與文化成為少年兒童現代人格之根基,要使他用對本民族有歷史與文化產生歸屬感、認同感。

4、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調查、探索、感受、體驗等個體經驗的環節,促使他用通過自己的活動實現自我的人格建構。

三、各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我們的合作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懂得人和人之間需要合作,體會合作的好處,學會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

教學重點、難點:

懂得人和人之間需要合作,體會合作的好處,學會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

2、真正的友誼

教學目標:

通過這個年齡段同學之間經常發生的各種活生生的有關友情的事例,引導學生回顧、體驗自己所結識的朋友,獲得的友誼,逐步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辨析、思考,慎重地交友,獲得交友過程中應該掌握的一些基本標準,逐步學會把握自我,逐步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3、為你高興,與你分擔

教學目標:

通過回憶自身經歷、體察他人情緒,懂得分享他人的快樂、分擔別人的痛苦是促進同學之間相互理解以及增進彼此友誼的有效方式,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激發對同伴的關心,學會交往溝通的技巧,從而真正領悟“給予是快樂的”。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學會分享他人的快樂,分擔別人的痛苦。

4、面對欺負和威脅

教學目標:

教育學生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面對欺負和威脅敢於傾訴和舉報,不能逃避,要向有關部門求助,避免無情的心靈傷害。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不做欺負者,也不做受欺負者。

5、我要攀登

教學目標:

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學習中與社會交往存在着困難和挫折,體驗克服困難並取得成功過程的樂趣,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高承受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正確看待困難和挫折,學會克服困難,鍛鍊並提高學生適應挫折的能力。

6、抄襲害了誰

教學目標:

通過呈現學生中發生的抄襲事例,讓學生辨析認識抄襲事一件對己、對人、對社會有害的事情,對誠實做人、誠信為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體驗做人誠實守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7、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教學目標:

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知道誠實與虛假,守信與失信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不同影響,並作出評價;做到為人誠實,表裏如一,遵守諾言;收集社會中關於誠信的事例,明白現代社會需要誠實和守信。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做到為人誠實表裏如一,遵守諾言。

8、擦亮眼睛

教學目標:

分析周圍生活中的一些迷信活動的危害,懂得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樹立從小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觀念,激發熱愛科學的感情,能夠相信科學,宣傳科學。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相信科學,抵制迷信。

9、逛商場

教學目標:

瞭解本地的一些商業場所和選購商品的有關常識,知道作為消費者應該享有哪些權利,逛商場時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會靈活處理。

教學重點、難點:

增強學生的消費技能,幫助兒童逐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0、衣食的來源

教學目標:

知道衣食對人類生存的重要,初步瞭解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感悟農業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懂得勤勞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

11、塑料與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瞭解塑料的特點及其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感知塑料廢棄處置不當造成的危害;能夠採取行動減輕“白色污染”;初步學會通過事例分析工業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能夠採取行動減輕“白色污染”。

12、從一滴水説起

教學目標:

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狀況;懂得節約用水、用紙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自覺養成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教”“學”“做”相結合,講求實效,引導學生言行一致。

2、積極誘導,認真上好思想品德課,力求嚴謹生動,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及學生的先進事例教育學生。

3、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情動人,做好學生的表率。

4、利用晨會、班會評價學生的行為,給於恰如其分的批評或表揚。

5、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活動,通過各項活動,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6、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教育環境靈活把握內容。

7、發揮榜樣作用,教學相長,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激發中明白道理。

8、結合家庭和社會教育,實行開放式教學,將課堂移至社會。

五、教學進度及安排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備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我們的合作

3

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的友誼

3

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你高興,與你分擔

3

7-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對欺負和威脅

3

8-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要攀登

3

1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抄襲害了誰

3

1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3

12-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擦亮眼睛

3

13-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逛商場

3

15-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衣食的來源

3

16-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塑料與我們的生活

3

18-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從一滴水説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期末測試

2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從學生身心發展方面來説:大部分同學的思想精神面貌,還是顯得朝氣蓬勃的;小部分同學,顯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敢大膽和別人交往。學生大部分能夠懂得應有的禮貌、禮節,極小部分同學對於思想道德問題,不太重視,還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要求及目的

1、能夠養成以誠待人、禮貌待人的習慣。

2、知道家鄉的不同風俗習俗,能夠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

3、瞭解家鄉的風土人情,體會家鄉人民的性格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環境意識。

5、明白集體榮譽是關乎班級裏的每個人榮譽的事,要努力做好集體的每一件事,為集體爭榮譽。

6、瞭解珍惜勞動成果的意義,明白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7、懂得講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8、理解團結合作、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積極參加家鄉各種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

10、學會熱愛祖國,明白家鄉的巨大變化是和祖國的富強分不開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禮貌待人篇、尊敬師長篇、集體榮譽篇

教學難點: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學期提高質量的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2、把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課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課前,通過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題。

4、課內運用主體活動(心理遊戲、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自我訓練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之中學懂、理解、掌握知識。

5、授課時,儘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自覺接受、實施。

五、周進度計劃表 周次 授課內容 課時數

1 第一課 我的家鄉在哪裏 1

2 第二課 我的家鄉風光好 1

3 第三課 家鄉的四季變化 1

4 第四課 家鄉物產知多少 1

5 第五課 民居與飲食 1

6—7 第六課 家鄉的方言 2

8 第七課 多彩的民間藝術 1

9--10 第八課 家鄉民俗探祕 2

11 第九課 他們是家鄉人的驕傲

12 第十課 家鄉的發展變化 1

13 第十一課 讓家鄉環境更美好 1

14 第十二課家鄉的明天什麼樣 1

15 第十二課《祖國的巨大變化》 1

16-17 複習 2

18 期末測試 1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到本課堂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與人相處中尊重、體諒他人。相信城市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對坦蕩正直的人心懷敬佩,願意成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負責的態度,並願意為之約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和憧憬,面對困難和挫折不退縮,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能體驗到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

2、感受、體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願意主動與家人溝通,尊重、孝敬老人。關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擔家庭義務和責任的意識,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費觀。

3、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體驗擁有朋友的快樂和團結合作帶來的樂趣。關心集體,樂於參加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4、感受信息技術對推出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現代通信手段、各種傳媒和多媒體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對各種新信息手段懷有好奇心,並願意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學習、使用。懂得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要在充分享用它所提供的便利時也能自覺遵守各種共同的規則。

(二)能力

1、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確地面對錯誤,並能在教師幫助下調整自己的言行,做一個誠實的人,學會一些與人坦誠交往的方法,對不該做的事學會拒絕。學會生活中的挫折能調整自己的心態,並常識想辦法加以解決。

2、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養成主動關心家人、孝敬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的好習慣。初步學會統計家庭收支情況,合理消費,勤儉節約。學會一些與父母和家人溝通的辦法。

3、學會寬容地對待他人,能欣賞和發現朋友身上的優點,平等地與小夥伴合作交流。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積極主動地參與與班級管理。為班級生活出謀劃策。

4、學會用電話、書信等現代通信方式與人交流。養成規範書寫信件的習慣,注意通信、通話的文明禮儀,不私自拆閲別人的信箋和撕取別人信件上的郵票。遇到突發事情會正確撥打應急電話。能有節制地、有選擇地收看電視節目和上網,不沉溺於看電視和玩網絡遊戲,自覺抵制、遠離不健康的書報影視以及不健康的網站。能利用交往工具進行交流、溝通、合作,利用傳媒、網絡獲取信息,初步養成看好書,讀好報的生活習慣。

(三)知識

1、知道誠實守信是美德,敢於承認錯誤同樣是誠實的一種表現。瞭解迷戀遊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理解、體諒他人是解決和避免衝突、與人愉快相處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失敗是成功之母。

2、知道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瞭解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瞭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開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

3、知道朋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知道自己是集體的小主人,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懂得在一個集體中,只有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辦好事情。知道集體處處有規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按規矩辦事。

4、瞭解郵政、電信、傳媒、網絡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郵是一項健康、高雅的活動。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違法的行為。明白亂撥應急電話的後果。懂得傳媒、網絡是兩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影響甚至妨礙自己的健康成長。知道寫信和打電話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指導思想,按照國家對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要求,在全日制國小教育中,必須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使兒童、少年受到比較全面的基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培養各級各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制定教學計劃的原則

1、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紮紮實實的提高教育質量,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2、遵循兒童、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注意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

3、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

4、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搞好課內外結合,以課堂教學為主,重視並開展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

5、適當拓寬知識面,增加一些新的知識和實驗,力求課程內容難易適度,合理安排學生課業負擔。注意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三、具體做法:

思想品德課 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為中心的社會公德教育和社會常識教育,從小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進行道德、民主和法制、紀律教育,進行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規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常識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道德品質,高尚的審美情趣,初步樹立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制和紀律觀念,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為了提高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

(一)、課前

1、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教學指導綱要》,弄清課程的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實施及評價。在總體把握教材體系的前提下,熟知所任年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然後熟悉每一課教學內容,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2、認真備課,要備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特別要弄清知識點,不出理論差錯;並要準備好直觀教具和電教媒體,有些課還必須做好課前調查訪問等。

3、瞭解學生現實思想,便於在課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二)、課內

1、上課講述要生動、具體、形象,運用媒體,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目的。切忌枯燥乏味,空洞説教。

2、思品課的結構一般可以採用“揭示課題——學文明理――聯繫實際――辨析導行――總結延伸”這樣的模式,情感激發要貫徹始終,要講求實效。

3、思品課的“看看説説”、“説説做做”、“説説評評”、“説説學學”、“思考和練習”等練習,應在課內完成。“做做”“學學”方面的要求,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4、“自學課文”要讓學生自讀明理,並付之行動,不要包辦代替。

5、要完成課本後總複習。

6、教態親切自然,服飾整潔大方,板書工整、簡明、規範,語言生動簡練,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教學。

(三)、課後

1、思品課教學應重視與班主任工作,少先隊活動,晨間活動和各科教學的內在聯繫,注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一致,發揮德育的整體功能,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的形成。

2、重視考核學生對所學的政治常識、道德規範的掌握程度和思想行為表現,評價方法採取期末書面考查和平時行為考核相結合。要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採用等級制,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要重視向課外的延伸,指導學生的行動,注意平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的檢查和督促,並做好《德育手冊》上的評定記載工作。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讓誠信永相伴

3課時

第二單元

我們的民主生活

4課時

第三單元

我愛我的祖國

4課時

第四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4課時

複習

3課時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4個班共有300人,這個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注意與四年級上冊教材相銜接,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從瞭解和認識自己的家鄉的歷史、為家鄉做出貢獻的名人開始安排了: 一、 引以為榮的家鄉,二、縮短時空的通信,三、 四通八達的交通。 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單元是引導學生感受通信的發展變化。第三單元是讓學生感受交通運輸對社會的重要性,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培養自覺愛護交通設施的和交通環境的責任感。

三、教學措施。

1、 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引導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社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

2、 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教師盡力創造模擬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 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教育、集體主義教育, 國情、歷史文化教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四、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備註

1第一單元: 引以為榮的家鄉 主題一、 歷史悠久的家鄉

2主題二、 革命精神照後人

3主題三、 值得驕傲的家鄉

4主題四、 多樣的風俗

5主題四、大家共同出本書

6第一單元引以為榮的家鄉 總結、提高

7第二單 縮短時空的通信 主題一、通信的種類與發展

8主題二、 天涯若比鄰

9主題三、 感謝你們的服務 期中測試

10主題四、 愛護通信設施,遵守通信規範

11主題五、 温情寄給希望國小

12第二單元 縮短時空的通信 總結、提高

13第三單元 四通八達的交通 主題一、交通運輸與我們息息相關

14主題二 、 乘務員辛苦了

15主題三、 愛護交通設施

16主題四、 我心中的交通藍圖

17第三單元 四通八達的交通 總結、提高

18複習

19期末品社考查

周次教學內容備註

1第一單元: 引以為榮的家鄉 主題一、 歷史悠久的家鄉

2主題二、 革命精神照後人

3主題三、 值得驕傲的家鄉

4主題四、 多樣的風俗

5主題四、大家共同出本書

6第一單元引以為榮的家鄉 總結、提高

7第二單 縮短時空的通信 主題一、通信的種類與發展

8主題二、 天涯若比鄰

9主題三、 感謝你們的服務 期中測試

10主題四、 愛護通信設施,遵守通信規範

11主題五、 温情寄給希望國小

12第二單元 縮短時空的通信 總結、提高

13第三單元 四通八達的交通 主題一、交通運輸與我們息息相關

14主題二 、 乘務員辛苦了

15主題三、 愛護交通設施

16主題四、 我心中的交通藍圖

17第三單元 四通八達的交通 總結、提高

18複習

19期末品社考查

以上就是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全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11

一、情況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育人為主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的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本教材與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材的體系結構基本一致。本教材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編制了“我們在一起”,“成長不煩惱”,“聰明的消費者”三個單元,全書23課,每課依內容和容量不同,安排3~4課時,一冊書安排37課時左右,留出一定課時學校和教師安排相應的地方課程及相關活動使用。

學生分析:

我們這裏四年級的學生淳樸,活潑,積極向上。這學年是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學目標:

1、見物見人,以物及人,力圖在“物與人”的內在聯結中,達到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以實現兒童完整的人格,實現“既學會做事,又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

2、讓學生逐步學會對各種各樣的現存事實作出正確的價值辨析和正確的價值選擇。

3、注意培養他用人文化自覺意識,要使中華歷史與文化成為少年兒童現代人格之根基,要使他用對本民族有歷史與文化產生歸屬感、認同感。

4、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調查、探索、感受、體驗等個體經驗的環節,促使他用通過自己的活動實現自我的人格建構。

三、各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我們的合作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懂得人和人之間需要合作,體會合作的好處,學會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

教學重點、難點:

懂得人和人之間需要合作,體會合作的好處,學會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

2、真正的友誼

教學目標:

通過這個年齡段同學之間經常發生的各種活生生的有關友情的事例,引導學生回顧、體驗自己所結識的朋友,獲得的友誼,逐步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辨析、思考,慎重地交友,獲得交友過程中應該掌握的一些基本標準,逐步學會把握自我,逐步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3、為你高興,與你分擔

教學目標:

通過回憶自身經歷、體察他人情緒,懂得分享他人的快樂、分擔別人的痛苦是促進同學之間相互理解以及增進彼此友誼的有效方式,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激發對同伴的關心,學會交往溝通的技巧,從而真正領悟“給予是快樂的”。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學會分享他人的快樂,分擔別人的痛苦。

4、面對欺負和威脅

教學目標:

教育學生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面對欺負和威脅敢於傾訴和舉報,不能逃避,要向有關部門求助,避免無情的心靈傷害。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不做欺負者,也不做受欺負者。

5、我要攀登

教學目標:

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學習中與社會交往存在着困難和挫折,體驗克服困難並取得成功過程的樂趣,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高承受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正確看待困難和挫折,學會克服困難,鍛鍊並提高學生適應挫折的能力。

6、抄襲害了誰

教學目標:

通過呈現學生中發生的抄襲事例,讓學生辨析認識抄襲事一件對己、對人、對社會有害的事情,對誠實做人、誠信為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體驗做人誠實守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7、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教學目標:

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知道誠實與虛假,守信與失信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不同影響,並作出評價;做到為人誠實,表裏如一,遵守諾言;收集社會中關於誠信的事例,明白現代社會需要誠實和守信。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做到為人誠實表裏如一,遵守諾言。

8、擦亮眼睛

教學目標:

分析周圍生活中的一些迷信活動的危害,懂得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樹立從小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觀念,激發熱愛科學的感情,能夠相信科學,宣傳科學。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相信科學,抵制迷信。

9、逛商場

教學目標:

瞭解本地的一些商業場所和選購商品的有關常識,知道作為消費者應該享有哪些權利,逛商場時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會靈活處理。

教學重點、難點:

增強學生的消費技能,幫助兒童逐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0、衣食的來源

教學目標:

知道衣食對人類生存的重要,初步瞭解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感悟農業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懂得勤勞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

11、塑料與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瞭解塑料的特點及其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感知塑料廢棄處置不當造成的危害;能夠採取行動減輕“白色污染”;初步學會通過事例分析工業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能夠採取行動減輕“白色污染”。

12、從一滴水説起

教學目標:

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狀況;懂得節約用水、用紙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自覺養成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教”“學”“做”相結合,講求實效,引導學生言行一致。

2、積極誘導,認真上好思想品德課,力求嚴謹生動,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及學生的先進事例教育學生。

3、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情動人,做好學生的表率。

4、利用晨會、班會評價學生的行為,給於恰如其分的批評或表揚。

5、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活動,通過各項活動,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6、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教育環境靈活把握內容。

7、發揮榜樣作用,教學相長,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激發中明白道理。

8、結合家庭和社會教育,實行開放式教學,將課堂移至社會。

五、教學進度及安排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備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我們的合作

3

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的友誼

3

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你高興,與你分擔

3

7-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對欺負和威脅

3

8-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要攀登

3

1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抄襲害了誰

3

1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3

12-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擦亮眼睛

3

13-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逛商場

3

15-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衣食的來源

3

16-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塑料與我們的生活

3

18-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從一滴水説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期末測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