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精選22篇)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

一、年級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精選22篇)

隨着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有些學生並不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據初步統計家中有計算機的學生很少,平時有機會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更少,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熟練掌握了開機、關機、鼠標等基本操作,初步知道了什麼是信息,什麼是信息技術等的概念,基本掌握了畫圖的操作,會使用畫圖程序創作一幅完整的畫,基本掌握了WORD的有關知識和能力,基本掌握了基本的文件操作。在操作能力上,有的學生一點即通,而且能舉一反三;但也有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反覆示範,練習後仍不得要領。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應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儘量讓學生多上機操作;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儘量改變兩極分化的狀況。

二、教學大綱、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青島版《信息技術》。根據五年級學生的情況分析及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將教材適當分解與重組,選取PPT這部分的內容為本學期重點學習內容。該部分內容以計信息技術常識、基本操作技能和益智性教學軟件為重點,教材編寫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圖文並茂,適合國小生閲讀的特點,而且注意了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在教學內容上,選擇了該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第1到第7課的有關內容。使學生學習PPT的基本使用方法,逐步變興趣為探索的動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信息技術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一定的計算機信息意識。引導學生從學習和操作中學會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養成愛護公物、遵守機房規章制度以及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

知識技能目標:會使用PPT進行有關多媒體課件的操作。

教學要求:幫助學生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及責任意識,遵守道德規範。

四、具體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2、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意識。

3、在備課和上課中體現面向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努力提高每位學生的素質。

4、強化計算機技能的操作。

5、加強上機操作指導,尤其注意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

6、在教學上體現成功教育,對後進生要多幫助、多鼓勵,讓他們在自己的操作實踐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國小信息技術》五年級上教材。此冊教材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網聚彼此生活”,第二單元“體驗多彩世界”,第三單元“關注校園環境”。有以下特點:

1、讓學生掌握WINDOWS操作技能,掌握Word的編輯、排版等的基礎知識。

2、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的廣泛用途,並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方法處理信息的意識。

3、從小培養良好的用機習慣,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4、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進行創新實踐。

5、培養學生對學校的熱愛,在思想上、德育上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熱愛校園的美好情操。

6、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會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需要教師進行篩選和過濾。篩選的工作,需要我們認真備好課,精心組織和準備好教學內容,從大量的信息中選取有教育意義、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讓學生體驗,從而進行心靈上的淨化與薰陶。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來看,五年級學生以直接興趣為主,對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對這樣的有實物的觀察內容比較感興趣。對他們來説只有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任務和實現這些任務的具體方法時,他們的觀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網絡學習活動的意識、習慣,以及對信息的評價、理解和處理。

2、通過多媒體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三方面的實例介紹,旨在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從而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方法。

3、讓學生運用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識來研究身邊存在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四、教學目標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學生能比較全面第瞭解、掌握word的編輯、排版等的基礎知識,並能針對相關的練習進行上機操作,進而以點帶面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務,做到學以致用。

3、聲音、圖象、影像等多媒體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等多個領域,讓學生從多方面來感受和體驗多媒體世界的精彩以及其它的應用領域。

4、使用網絡學習平台,讓學生了解和學會網上的會員註冊。

5、上傳下載、論壇討論等技能,培養學生運用網絡平台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及增強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6、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7、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五、教學措施

採用任務驅動的等多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1、多動手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能與操作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應用知識,形成能力,通過上機實踐,課後作業練習,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再現式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3、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儘量加大學生上機操作力度,做到熟練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核: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核,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4、注重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並能舉一反三。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5、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6、結合組織相應的競賽提高學生的興趣。

7、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3

一、單元教材分析

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有過鼎盛輝煌,也曾有過閉塞落後。今天,西部歷史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那些前赴後繼的建設者們,揮灑着青春和汗水,為西部的再度輝煌,奉獻着智慧和才幹。西部又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本組教材就是圍繞“走進西部”這一專題編寫的。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繪了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情厚誼。《絲綢之路》再現了發生在兩千多年前這條偉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生動的一幕,表明了這條交通要道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裏行間,引起讀者對昔日西部繁榮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楊》通過父子兩代人的交談,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熱情謳歌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邊疆的建設者們。《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報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難關的築路大軍,他們昂揚的鬥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學生對西部缺乏瞭解,教學本組教材,既要引導學生把具體的景、人、事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還要儘可能地為學生多作一點有關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紹,以加深對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建設者的認識。

在本組的導語中,提出了“走進西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通過網絡、影視、報刊等資源更多地瞭解西部,認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可將蒐集到的有關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邊疆開發、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在課文教學中作相應安排。為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內在聯繫,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3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台”“日積月累”“趣味語文”1—2課時。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教五年級,共有學生27人.從去年的學習成績看,該班學生大部分學生平時在數學學習上態度較好,上課能認真聽講,平時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但是由於數學基礎較差,加上某些同學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和班上的學習風氣不太濃,所以數學成績進步不是很明顯,該班也有一部分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平時學習比較懶惰,加上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所以數學成績比較差,針對的數學教學現狀,本期的工作重點是在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經過期末考試,本班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是太差,部分學生在數學方面有深厚的興趣,學習刻苦認真,且有一引起數學方面的尖子,同時也有部分的差生,針對的數學教學現狀,本期在的數學教學方面的工作重點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繼續讓學生保持學生習的濃厚興趣,採取以優帶差促中等趕優等的辦法,同時不忽視優生的培養,爭取使的數學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再上一個台階。

二、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結合本冊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熟練程度。

2、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定。

4、使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5、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6、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7、使學生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方法。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

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及對公約數,最小公倍數,質數,合數,通分約分等知識理解。在正確掌握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是:

1、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算法及靈活應用。

2、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怎樣分解質因數。

3、對分數單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應用,使學生熟練掌握通分,約分的技巧。

4、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五、教學措施: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的:讓學生通過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加深對不同統計量意義的理解,並且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丟棄塑料袋的行為會對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在本學期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不斷學習當今社會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思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學習貫徹"新課標"的實踐中力爭上游,搶佔教學改革的制高點。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內容,吃透教材的前後聯繫,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做到對學生基礎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數,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優生優培,做好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

2、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通過表揚,激勵的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開展活動,讓學生們在競賽評比和表揚中獲得進步。

3、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抓好班級數奧興趣小組的輔導,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4、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六、具體作法:

1、備課:備課嚴格依據大綱要求,靈活處理教材,做到以本為本,不脱離大綱和學生的實際,備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鑽研學生,做到既備教法又備學生,並能配備難度相當適當的習題。

2、上課:多學習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課,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上課思路清析,板書清楚,思維邏輯嚴密,注意活躍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同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作業:配備難度適中和數量適當的課內課外習題,按時批改作業。

4、考試:科學命題,嚴格組考,考試後及時總結,分析試卷能提示問題的實質。

5、思想教育:認真做好優生、中等生差生的工作。使優生更優、中等生趕優,差生丟掉差的思想包袱。

6、輔導:課中和課後輔導,做到學生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疑必釋,有惑必解。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是本學期我在課堂教學中的研究重點。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5

教材簡析:

《院子》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懷舊的記敍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童年在四合院的生活,品味親密無間的濃濃的鄰里情。四合院裏趣味多、歡樂多、關愛多,全篇洋溢着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感情。文章開頭和結尾兩次把四合院和樓房住宅進行對比,強調了四合院的温馨和甜蜜。全文語言簡潔、明瞭,字裏行間飽含深情,令人感動。

設計理念:

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閲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我探究,在思維的交流碰撞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感受四合院裏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温馨。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事情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4、認識“沁、脾”兩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以及作者對四合院留戀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引入,激發興趣

1、欣賞北京有特色的建築(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四合院),定格在北京的四合院。

2、根據收集的資料,交流對四合院的瞭解。

3、板書、齊讀課題。

〔通過圖片的展示,資料的交流,促進學生對四合院的瞭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勾畫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快速讀文,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給課文分段。

第1部分(1自然段):比較四合院和樓房的不同。

第2部分(2~4自然段):回憶童年在四合院裏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生活。

第3部分(5自然段):寫雖然離開了四合院,但仍然懷念四合院。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理清文章思路,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三、精讀品味,體會温馨

1、瀏覽課文2~4自然段,找出四合院給作者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豐富多彩、神奇迷人)

2、為什麼小小的四合院給作者的印象是那樣豐富多彩,那麼神奇迷人呢?請默讀3自然段。按照自學提示自主學習。

自學提示:

★作者回憶了小時侯的哪些事情?用簡單的幾個字進行批註。

★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有感情地讀讀你感觸最深的語句。

(從整體入手,培養學生快速捕捉相關信息的略讀能力。提示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特點。)

3、彙報交流。

(1)指名梳理回憶的幾件事。(聊家常逗我、“探險”、和夥伴瘋玩、嘗餃子、吃棗子)

(2)交流體會:説説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在學生自由暢説的基礎上,重點體會“吃棗子”。

“暗紅油亮的棗子就像調皮的孩子直往下跳。”這個句子是把比作?從比喻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童年的快樂和鄰里的和睦)

“那棗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裏每個人的心脾。”你體會到了什麼?(一是新鮮、成熟的棗子甜蜜。二是得到鄰里的關愛,生活甜蜜。)

(3)指導朗讀此段:選擇自己覺得最温馨的句子讀一讀。

〔引導學生進一步與作者、文本對話。抓住重點的詞語、句子進行深入的體會,感受語言的魅力,並深入地領會文章的內涵,在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讓學生對四合院生活和睦、温馨的感受再次得到提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4自然段。

5、讀1、5自然段,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加上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呢?

6、體會總結對比的寫法,強調四合院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領悟文章寫法,為今後習作運用奠定基礎。〕

四、認讀生字,選寫喜歡的詞語

五、拓展延伸

課後查找資料,瞭解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築。下節課進行交流。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6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努力把教書育人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優秀品質。並通過各種題材歌曲的學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賞,讓學生感受美的藝術和高尚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環境意識、心理條件等,努力進取,為中國的明天奮發向上。

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來演唱歌曲;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練聲方法;

3.初步欣賞一些小型的`器樂曲,掌握音樂欣賞知識,並能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4.通過“拍拍敲敲”、“聽聽想想”、“唱一唱”等練習,提高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5.通過集體舞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通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通

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以及歌舞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素質。本學期,我還加強了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的學習力度,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改革進取,加快教育現代化,使學生能在他們的薄弱環節上加強學習,通過綜合訓練,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四、主要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參與耳、眼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開拓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為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並落實於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五、學生情況分析:

本級段執教班級為五年級一個級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在五種課型中,學生比較愛好歌舞唱遊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自然發揮出來。

執教的一個班級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説,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為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年級老師教學計劃4

一、教材內容介紹

國小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有基本體操、田徑、技巧與器械練習、小球類、遊戲、武術、韻律活動與舞蹈、體育與健康常識。課次較多的是跑、投擲和遊戲。其中跑是蹲踞式起跑、30米障礙跑、耐久跑等;投擲教材是雙手拋實心球,投擲壘球等;遊戲主要是十字接力,截住空中球等。次數較少的是武術和體育與健康基礎常識,室內活動。技巧、支撐跳躍和發展身體素質練習等也佔一些課次。

二、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國小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衞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田徑、球類、韻律活動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2、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3、使學生具有主動、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表現出樂於學習和對體育活動的濃厚興趣,並在活動中表現出展示自我的願望和熱情,體驗到體育活動的興趣、樂趣和情趣。

4、使學生獲得一些體育運動和健康的基礎知識;學習科學鍛鍊身體和自我鍛鍊、自我表現、自我保護、自我評價的方法;培養參與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以及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的意識。

5、通過多種形式的遊戲發展身體靈敏、協調、平衡、速度、耐力和力量等體能,促進身體全面協調的發展。

6、使學生體驗參與不同項目運動時的緊張與愉快、興奮與疲勞、成功與挫折等心理感受,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控自己的情緒,並在一定困難的條件下進行體育活動,逐漸形成克服困難與抗挫折等意志品質,提高身心健康。

7、培養學生形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競爭進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頑強、堅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意志品質,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勞動課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編寫。本冊教材為二期課改後實行的新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説説、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針法組合3、小錢包4、植樹5、可愛的小陶童6、哈哈照相機7、常春藤扦插育苗法8、校服上的小標記9、養雞10、肉餅蒸蛋11、製作休閒躺椅模型12、點亮金箍棒13、製作噴水動力車14、製作獨輪手推車模型15、洗衣機的使用16、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1)(2)(3)勞動技術課教學,學生數為135人左右。(每班45人左右)由於去年我已經開始教勞動技術課,知道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説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理;從小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紀律、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和勤勞儉樸、愛護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2、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務勞動和一般的家務勞動的基本技能;能進行簡單的生產勞動。

3、通過勞動課的教學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並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基本情況:

班上的學生能聽從教師的教導,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聽從老師教誨。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能積極完成學校交給的各種任務;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與同學友好相處。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以自我為中心,受挫力低,責任心尚未形成,對待學業得過且過。總之,引導本班同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為習慣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

二、教學內容

1、成長的快樂與煩惱;2、追根尋源;3、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4、我們生活的地球。

三、教材特點: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

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臵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三單元《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加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時要注重與其它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

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5、儘可能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課程資源。

五、教學進度表

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

教材內容:《生活中的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呈現快樂的場景,帶動學生去細心觀察、發現快樂;知道快樂並不難尋找,讓學生在發現快樂的過程中感受快樂。

2.知道快樂有很多種,而通過自己的付出獲得的快樂更持久。教學重難點:

理解什麼是快樂,感受生活中的快樂,指導學生學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感受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感受到快樂。當我們聽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績時,當我們盡

情地玩耍、唱歌時,快樂都伴隨着我們。快樂是好心情,快樂是一種感受。

活動一:多變的情緒

1.上個星期,老師讓同學們記錄一週之內自己的心情變化,大家舉起手來,讓我看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在組裏和同學們説説自己的心情故事,把這星期裏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情告訴小夥伴們。(小組交流)

2.誰願意給全班同學講講一週內自己的情緒變化,什麼事使自己感到快樂,當時的心情怎樣?(開心)什麼事使自己不高興,當時自

己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你自己是快樂多一點還是不高興多一點

活動二:快樂驛站

1.讓學生通過講笑話、唱一首快樂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樂的事情,表達快樂的心情,並感染其他同學,讓學生在“快樂驛站”,共同感受快樂。

2.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説一説快樂的情緒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好處;在愉悦、快樂的心境下學習、做事有什麼感受。

活動三:找尋快樂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樂多一點,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以感受到快樂,當我們聽到好消息時,取得好成績時,當我們買到滿意的東西和小夥伴盡情玩耍時,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處洋溢着快樂。現在讓我們來尋找快樂。

2.師給生髮“快樂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樂或家人生活中的快樂寫下來且説一説。給大家五分鐘,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説説你找到的快樂,其他同學有類似的經歷嗎?

3.快樂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呢?

家庭其樂融融,學習更有動力,生活更有情趣、更美好

第二課時

汗水換來的快樂

快樂有很多,有單純的快樂,也有摻雜着痛苦和汗水的快樂;有短暫的快樂,也有能持續長久的快樂有些快樂輕而易舉就能得到,有些快樂則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

活動四:汗水換來的快樂

1.出示教材,分小組選擇一幅圖説一説。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9

一、教材分析

造型表現:運用形、色、機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浙美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設計應用: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浙美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評述: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法,瞭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綜合探索: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傳統文化的關係。

二、學期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藝術概括力,分析立方體、圓柱體的結構特徵,認識立方體、圓柱體的透 視變化規律,能寫生簡單的生活物體透 視現象。

2、繼續傳授中國畫筆墨技能,學生進行彩墨畫練習;欣賞中國現代中國畫大師作品,培養民族自豪感。

3、學習淺顯的手工技法。

4、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實物中提煉幾何體的能力。

5、提高學生彩墨畫的技法與概括能力,能夠獨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畫的內容。

6、在手工中培養學生的耐心、細緻能力。

三、學情況分析

該年級段學生表達力強,有自己的獨到的想法,生活習慣上比較講究自我能力體現,不敢落與他後,學習能動性強,上課紀律上比較活躍。經過多年對該年級的瞭解,每個學生都有着自己獨到的特色,根據情況的不同,針對性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學困生抓美術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讓他們看看優秀作品,多采取鼓勵性評語,多發揮他們自我能力的表現,展示每一個的自我特色;特長生教學中注重體現作品的價值的不同,學生自我感情的不同,各科知識、日常生活百態、各種欣賞相結合,來讓學生有更多的創作空間;中檔學生上課紀律認真專心,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處於其他兩者的中間,但在手工方面還缺乏創意與自我體現。

四、措施

1、強造型能力的培養,對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寫生,並指導正確的觀察方法,以確定如何對事物進行造型處理,特別對困難的學生進行仔細研究分析。

2、具體手工能力比較弱的班級,多滲透本人最拿手的工藝能力,使該年級段的總體水平,有一定能力的提高。

3、班內作品展評及各種教學手段,以增強競爭意識及榮譽感,互相學習,提高美術興趣。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0

一、教材分析: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把勞動與技術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並將其納入到學校德育教學計劃之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使學生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基本知識和觀點。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責任感,以及在現實勞動中保護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發展的勞動的內在動機。這套教科書,以項目為載體,旨在使學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導創新,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並重視勞動與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以及社區服務的有機結合。這套書以引領兒童的實踐操作為理念,以兒童的生活為源泉,關注並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反映兒童成長的需求。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勞動,實踐體驗後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從而教育學生應珍惜大人的勞動成果。

3、通過教學,瞭解一些電的常識和常用電器的結構,掌握一些簡單電器的製作技術,進行維修與設計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4、通過操作,培養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使他們在無窮的生活樂趣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一些製作的技巧,並能成功製作教材要求的作品。

難點:學會自己創造手工作品。

四、教學措施:

1、從勞技課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突出重點,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之間的聯繫、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作品製作的創造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6、勞動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儘可能考慮學校的經費承受能力,節省開支,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儘量進行廢物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7、利用在每班評選”巧手之星”的活動,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8、要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教學進度安排:

1、微型手電筒 一課時

2、音樂門鈴 二課時

3、自制電池 一課時

4、簡易電熱切割機 二課時

5、花戲蝴蝶 二課時

6、擊劍遊戲機 二課時

7、通斷檢測器 二課時

8、磁控轉盤 二課時

9、電鈴 二課時

10、電動機模型 二課時

11、評價與展示。 二課時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1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69人,這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誠信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於人。

2、瞭解學校、班級民主生活區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區的意義,樹立現代民主意識。

3、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着許多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增進民族團結.

四、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5、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2

一 學 生 情 況 分 析

1、 任教班級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好、中、差)分析。2、差生情況分析(含差生名單,現狀和差因分析)(新接任的班級,本欄目內容的填寫可在開學的第一週內完成)

五年級的學生在上課時紀律比較好,各個都很認真,總體的音樂基礎還可以,接受能力不錯,各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唱歌的狀態,音色也很優美。大約佔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數佔多數,大約是50%—55%,這批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於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於底子薄,對於音樂有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樂觀。這些學生在班級中的人數不多,但他們對全班同學的影響很大,給班級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這些學生上課時亂叫,音不準,作小動作等。但我相信,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後,他們一定會有所改善。差生分析:

姓名 性別 差生原因

王雲飛 男 好動,所學內容接受不了。

張餘迪 男 懶惰,上課紀律不好,不求上進。

儲聰 男 智力差,對音樂課缺乏興趣。

張培 女 好動,上課紀律不好。

二 教 學 目 標 1、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意目標。2、質量目標。

一、知識目標:1、 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規定的樂理知識,視譜,視唱能力有較大的提高。2、通過學習能正確的完美的表現歌曲,理解、欣賞曲目的主要內容。二、能力目標: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樂技巧,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學習演奏方法。3、通過欣賞,瞭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4、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學習表達不同音情感的樂曲。三、情意目標: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四、質量目標: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通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 教 材 分 析 1、 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2、 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3、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本冊教材內容有:歌曲八首,選用歌曲二首,每課還包括“唱”、“認”、“做”、“聽”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繫在一起。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視譜等,其要求如下:唱:學習緩吸緩呼的呼吸方法,學習用輕柔或有力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認:認識全音符,斷音記號。做:按照老師的要求做題目,比如:聽音選擇,合唱練習,用直線樂句合唱練習,選擇結束音。聽:欣賞歌曲,簡單介紹人聲分類常識幾常見的聲樂演唱形式。器樂:學習表達不同音樂風格,不同音樂情感的樂曲,提高演奏能力。。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歌曲表演,做題目,欣賞。 教學難點:感受各種拍子的特點,欣賞能力,審美情操的培養。

四 改 進 教 學 的 措 施 1、 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2、 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1、 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分鐘的課堂時間,向35分鐘要效率。3、 充分作好課前準備。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説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第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6、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本學期準備成立幾個興趣小組,如器樂、舞蹈、合唱等。8、提優補差的途徑:(1)、通過課堂教學。(2)、通過課外藝術活動。9、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五、教科研課題研究

1、課題名稱 怎樣教孩子學唱歌

2、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學習內容 1、 學習《江蘇教育》、《福建教育》等雜誌。 2、 《音樂教育心理學》 3、 有關音樂方面的各種資料。 4、《課堂教學模式選擇》

3、操作措施 1、 利用課堂時間提供學生練習、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興趣。 2、針對學生實情,進行教授的同時,注意個別學生的潛在因素,發揮學生特長,提高總體水平。 3、 根據興趣特長參加興趣小組、合唱隊。

4、活動安排 利用課餘時間安排:文藝錄象 教師輔導5次 學校文娛演出1次 配合班主任主題班會1次

5、成果顯示 班隊活動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 學 內 容 教學研究活動

章(或課)、節內容及課時 作文、實驗、勞技操作內容及課時

1 《種太陽》

2 《種太陽》 《盼紅軍》

3 4課時

4 《牧童》 3課時

5

6 《我愛我的家鄉》 3課時

7 《楊柳青》 3課時

8 《美麗的黃昏》

9 3課時

10 《拾稻穗的小姑娘》

11 4課時

12 《踏雪尋梅》

13 4課時

14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3課時

15

16 《童年多美好》 3課時

17

18 《踩雨》 3課時

19 《小號手之歌》 複習考試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3

勞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因此為了搞好本學期的勞動教學工作,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

本學期五年級共有學生138人,學生普遍勞動熱情不高而且思想教浮躁,雖然個別同學熱愛勞動,但勞動態度不夠端正,不愛動手操作。上課紀律良好,有個別學生上課紀律意識薄弱,需要老師提醒。由於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這些孩子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二、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

本冊勞動課共20課,內容分為三部分;①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②手工製作;③生活小常識。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本學期安排了20課時,每週一節正課。

三、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四、本學期教學工作措施

通過我對班級情況的瞭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採取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4、採用邊"授"邊"練"的方法進行學習。

5、不斷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視學生每一次勞動成果,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把漢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可以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對國小生進行寫字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寫得一手好字,更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國小寫字教育主要包括寫字教學與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寫字教育與學生自主性的關係。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本學期要加強寫字教學,增強學生的寫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具體要求:

1.加強指導,不將書法課變為自習課。不搞形式,讓學生習字習慣的養成真正落到實處。

2.合理安排學生每天的練習內容 。

3.強調學生的寫字姿勢,隨時糾正不良習慣。

4.定期在班級進行寫字比賽,隨時獎勵有進步學生。

三、工作重點

1、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三個一”(眼睛離紙平面一尺,胸口離桌面一拳,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八個字”(頭正、身直、臂開、足平)

2、掌握漢字的框架結構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瞭解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框架結構、偏旁部首。

3、落實筆畫的筆法訓練。即運筆的方法,一般可分為起筆、收筆。

4、對國小生寫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個字”(正確、端正、整潔)。

5、強化學生“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要和練字一樣認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6、使學生領會漢字書寫不單單是一個個字的問題,還需要有整體感。

7、引導學生把寫字練習中的收穫運用於平時的習作和其他書面練習之中,認真寫好每一次作業。

四、具體措施

1、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執筆姿勢、坐姿、運筆技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堅持上好寫字課,要認真寫字方面的指導。教師的講解不超過10分鐘,學生練習不少於25分鐘。

3、強化學生“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要和練字一樣認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4、發動同學互相督促,互相檢查寫字姿勢。

5、教師自己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的板書要給學生一種寫規範,寫漂亮的印象。

6、開展“遠離訂正液、改正紙”的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再提筆寫字,提筆就要寫好、寫對的習慣。

7、展開競賽。以組為單位舉行競賽,強化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概念。也可以抽籤的形式舉行級的寫字比賽。

8、班內開闢書法展覽角,定期展覽學生、教師的書法作品,給每個人展示自己的機會。

9、調動廣大家長積極性,取得家長支持,舉行家長問卷,向家長彙報成績等。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5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説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裏所説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6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説説、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一,材料與工具,二,看圖表達,三,設想與選擇,四,杯墊,五,筆架,六,碟片架,七,摺疊式課桌,八,拱橋,九,迷宮,十,我們的新操場。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勞動技術課教學,分別為五{1}、五{2}、五{3}、五{4}四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為40人左右。由於上學期我給五{1}、五{2}、五{3}、五{4}班上過勞動技術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説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四、教學內容

縫紉縫製小掛飾,瞭解縫製作品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習鎖邊針法,能獨立完成作品。培養初步的技術意識,學習與製作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7

一、基本情況概述:

本學期我任教五年級的勞動課。班裏學習氣氛不太濃,班風和學風不太好。但相比較而言,同學們對這門功課的興趣比其他學科要濃厚一些,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二、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創新教育工程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編入14篇課文,以泥塑為主。有動、植物,有水果,有日常生活用品,有戰鬥武器等。

四、定位與反思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勞動課程計劃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簡單地“請你像我這樣做”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完全置於消極、被動的狀態,使他們很少或者根本無法主動參與並認真思考,由此造成學生的操作動作機械模式化,製作出的成品雷同無生氣。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鑽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做到課前備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2、勞動課不僅要以勞動實踐為主,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衞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3、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範化。

4、教學時,教師可採取邊講解邊操作的方式進行,也可去課堂講解課外實踐的方法進行,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本學期努力的方向

1、培養學生的愛勞動的意識。

2、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

一、本冊教材總的教學要求

(一)家政

1、瞭解物品洗滌的基本常識,學會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習慣。

2、具有水資源保護的意識,形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3、瞭解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養成節約用電的習慣。

4、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説明。

(二)技術初步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悦。

2、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3、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4、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5、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二、各單元教學要求

(一)家政

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説明。

(二)泥工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悦。

2、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三)紙工

1、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2、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説明

2、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説明。

3、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悦。

4、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5、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6、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8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做人與做事的基本知識,關注周圍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29人,多數學生思維活躍,誠實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課不發言、不愛動腦等)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三、教材分析《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國小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重視實際生活中現實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本冊教材分為可愛的中國、民族團結一家親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三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包括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古老的中華文明、我愛你中國和中國之最五個部分;第二單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豐盛的民族飲食、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形式多樣的住房、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團結和睦建設家園六個部分;第三單元包括傳媒與生活、網絡連着我和你、獲取有益的信息三個部分。

四、教學目標要求:

1、瞭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首都、人口、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知道中國台灣是我國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瞭解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知道黃河、長江是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瞭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宗教、飲食、服飾和節日,感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4、瞭解我國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與漢族共同創造和發展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5、感受通信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體會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消息。

6、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和適應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

識。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4、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5、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6、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六、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課題 課時

一、可愛的中國

1、我的祖國

2、江山如此多嬌 2

3、古老的中華文明 2

4、我愛你中國 2

5、中國之最 2

二、民族團結一家親

1、多民族的大家庭 2

2、豐盛的民族飲食 2

3、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 2

4、形式多樣的住房 2

5、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2

6、團結和睦建設家園 2

三、豐富多彩的生活

1、傳媒與生活 2

2、網絡連着我和你 2

3、獲取有益的信息 2

四、期末複習 期末複習與考試 5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19

一.指導思想

以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綱要”的精神為基本指導思想。堅持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追求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求將兒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思考、探索、判斷能力的培養及人文社會知識的掌握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新課程標準為精神,以現有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和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兒童的經驗、體驗、興趣出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究、學會創新,使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二.基本情況概述

我班共有學生29人,學生來自農村務農家庭,家庭條件不均衡,有的屬於低保收入家庭,因此學生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和文明習慣均較差,許多孩子的身上有不講衞生、説粗話髒話甚至打架的陋習。家長的文明習慣和文明程度也較低。

三.任務及目標

1、端正學生思想,提高認識,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2、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積極完成《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容。

4、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來教育學生。

5、注意聯繫周圍的環境、人和事,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6、每月定期召開教研組活動,做到定時、定人、定內容,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師平時加強理論學習,對課程標準進行“温故知新”,及時將教改精神與教學

實踐相結合,並做好摘抄工作。利用課餘時間,加強網上學習,及時瞭解最新教學動態和信息。

2、能按計劃備課,按時完成授課任務。認真學習教材,分析各班學生的情況,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結合教學建議、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

3.重視課堂教學,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能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處理課堂中新生成

的教學環節,加強學生課堂練習的指導,切實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益。

4.善於走進學生當中,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從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以及學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相統一。

5.定期對學生中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對工作進行整改。同時結合學校大隊部的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和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行為進行及時的督促教育。

6.結合教材,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社會中、生活中體驗,引導學生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培養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勇於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使他們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20

一、情況分析

由於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認識在網站註冊的意義,學會健康、負責地對網上資源進行評價,培訓正確的信息道德規範。

2、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軟件。

3、學會獲取信息,並進一步加工、處理信息。

4、加強計算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認真對學生進行輔導。

2、實行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

3、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一節課的任務。

4、對課堂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解決一些突發事件,使學生能集中精力學習。

5、儘可能地多安排上機時間,讓學生更多地熟悉軟件環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21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和愛國教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

二、基本情況

全班共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他們大部份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護,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全書共有五個單元,包括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家裏的我、大自然真美麗。每個單元又分為三個主題,其中第四單元有四個主題。

2、教學要求

1)知道生活、學習中常常會有不順心的事,有困難,不要怕。

2)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識,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和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3)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知道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危險,知道最基本的緊急求助和自救辦法。

4)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5)感受身邊環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3、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恆心和毅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態度。

3)引導孩子瞭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識,引導孩子學會生活,保護自我。

4)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從小形成關注家鄉,為建設家鄉做好準備。

5)讓學生感受身邊環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能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衞生,節約水、電、紙張等資源。

6)初步培養學生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7)使學生從小懂得珍愛生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教材的編排特點

1)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教材內容的主要源泉。

2)重視生活情感的陶冶。

3)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4)課堂從教師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不侷限於課堂內的教學活動,而是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悦。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我上學了四課時

第二單元上學路上四課時

第三單元我的同學和老師四課時

第四單元家裏的我五課時

第五單元大自然真美麗四課時

五年級計算機老師的教學計劃 篇22

一、教材分析:

從總體上看,本冊繼承了前四冊即5、6、7、8冊教材的整體風格。例如,課主題引領次主題,次主題整合一個相對獨立的內容;版式上,上方以導語、卡通人物呈現學習內容或任務要求,下方由卡通動物提出問題或活動設計及要求。

從變化上看,自五年級上冊開始,與圖片相比,文字量明顯加大;與形象的東 西相比,觀念的引導力度在加大;從語氣、語態上看,逐步減弱了兒語化的特點。

從學習方式看,適當增加了辯論、辨析、選擇、二難情景討論的活動方式,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加以內化。品德課的學習,一定要始於情感態度,依託於活動與實踐,形成於觀念及價值判斷。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閲讀材料,以補充不同孩子的學習需要;教材本身留 給老師的空間,也有所拓展。

總之,本冊教材各單元主題層次清晰、內容突出。例如,第一單元主要是課標“我在成長”的內容,第二單元主要是課標“我與家庭”的內容,第三單元主要是課標“我與學校”的內容,第四單元主要是課標“我是中國人”的內容。而且,這四個單元的內容與三年級、四年級教材的相關內容自然銜接、螺旋上升。

二、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圍繞課程性質,根據五年級國小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依據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課程總目標,五年級上冊分解的目標如下:

(1)瞭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學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衝突和挫折,學習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3)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講信用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之間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過學校和班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培養現代民主意識。

(4)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平等相待,能正確處理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5)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中國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6)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着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

(7)瞭解我國不同地區的差異,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衝突和挫折,學習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2)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講信用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之間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過學校和班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培養現代民主意識。

(3)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中國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四、教學措施:

1、關於不同領域。國小生的社會生活範圍從個人、家庭、學校、社區或家鄉、祖國、世界等方面不斷擴大,其認識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也在隨之加大,這是教材形成的內在邏輯,也是不同年級側重不同的生活領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依據。

2、把握國小生品德與社會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