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計劃大綱

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近三年來,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和涪陵城區六所國小組織開展了以新六藝為內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不少經驗。在此基礎上,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向重慶市教育學會申報了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課題。經重慶市教育學會評審,該課題獲批准立項,並被確定為市級重點課題。為深化該課題研究,指導涪陵城區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建設,現結合涪陵城區國小實際,制定本課程計劃。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計劃大綱

一、培養目標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通過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協調配合,培育學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初步養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個性特長,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初步具有中國心理、世界眼光、傳統體認、現代意識;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二、課程基本理念

新六藝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稱之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針,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以中華民族優良人文傳統為依託,並批判借鑑西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以及現代教學論、課程論,由此探索構建的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揚中國文化傳統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穎達註釋雲: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先哲們的這些論述,揭示了中國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內涵,成為我們化育思想的理論淵源。因此,化育思想,我們也稱之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類優秀文化科學知識為教育內容,以化育為教育方法,以促進學生人格健康成長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學生現實存在和現實生活;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人格的完善、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心靈的關懷;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注重培養學生關注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生存狀態,勇於獻身民族復興大業。

三、課程基本結構和性質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包括新詩教、新書教、新樂教、新禮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計六門課程。

國小新六藝課程的性質屬於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由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主持,涪陵城區六所國小共同參與研究和開發。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與中國傳統六藝教育有明顯的傳承關係,但絕不是復古。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是在馬克思主義和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要求,對中國傳統六藝教育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它既應具有明顯的歷史傳承性,更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四、課程基本要求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總的要求是:突出人文關懷,強化傳統薰陶,促進個性發展;注重實踐,崇尚創新,德藝雙修。

國小新六藝各門課程的基本要求

新詩教課程:設置詩歌課,繼承和弘揚中國詩教優良傳統,推進中國詩詞進校園,強化中國傳統詩詞和現代詩歌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國小語文和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和愛好;國小階段學生背誦古體詩150--200首;培養學生詩詞朗誦習慣和初步技能;瞭解中國傳統詩詞和現代新詩基本常識;開展兒歌、兒童詩習作教學,嘗試古體詩和現代新詩習作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中華詩詞的輝煌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詩歌審美情趣,發揮詩教的育人功能,以詩性培育人性。

新書教課程:設置書法課,改進寫字課教學,強化中國書法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國小語文和藝術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書法審美意識和初步的書法審美能力。強化書寫技能訓練,開展必要的書法常識教學;在硬筆書法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毛筆書法教學;在學習楷書的基礎上,重視行書的學習;在臨摹的基礎上注意體現學生個性;在字跡工整的基礎上講求字跡協調、美觀。書法教學要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書法不僅在書法課(寫字課)中教學,還應該在美術課中加以引導。要發揮書法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書寫和欣賞過程中受到書法美的薰陶,以書品培育人品。

新禮教課程:設置禮儀課,加強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社會主義新文明風尚教育以及現代禮儀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品德課教育。從規範學生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以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為基礎,貫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批判吸取中華禮教優良傳統。注重培養學生的親情、友情、師生情、鄉情和愛國情感,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情感基礎。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精神,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學習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係,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認知基礎。知行結合,以禮儀行為作為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實踐,以禮修德,以禮立人。

新樂教課程:開設樂教課,加強和改進音樂教育。開展聲樂和器樂基礎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個學生會演奏至少一樣樂器(含豎笛或口琴)。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與新詩教、新禮教、新武教等學科的結合,拓展學校藝體教育,弘揚中國教育傳統中“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理念,以樂成人。

新武教課程:開設武術課,拓展體育課教學。弘揚中華武術傳統,培養學生尚武立德,機智勇敢,拼搏進取,強身報國。新武教應與新禮教緊密結合,以禮習武,以武修德;培養學生武術活動愛好和自覺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每個學生掌握適合國小生的武術基本功法和拳術、器械套路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