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精選5篇)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精選5篇)

1、<<課程標準>>要求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説,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2、內容特點

國小語文四(下)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8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例、詞語盤點和語文園地四大部分。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3篇,略讀課文1~2篇。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閲讀鏈接”。語文園地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或成語故事。第三單元和第六單元各安排一次綜合性學習。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此外,還安排了8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閲讀。

3、教學重點:

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閲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全面達到中年級的階段教學目標。閲讀教學中,着重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閲讀方法。

4、教學難點:

繼續引導學生加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學生現狀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語文學習的分水嶺,是由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橋樑。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因此,四年級在個人一生的語文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 本班共有學生33人,男生19人,女生14人。學生普遍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但是,孩子們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習慣不夠好,心浮氣躁。上課時容易開小差,不善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缺乏紀律觀念等。因此,教學的着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1、認字200個,會寫200個,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措施

(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鬆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冊教科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實現的。

1、學生與文本對話

學生閲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閲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

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讀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學生與學習夥伴對話。

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夥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夥伴。學生通過閲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夥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閲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二)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引領學生能改變各自的學習方法,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語文這門課程。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供實驗班四年級第二學期使用。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説,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繼任四年級(2)班的語文課兼任班主任。本班學生20人,男生10人,女生10人,上學期期末考試及格率為95%,達不到縣的平均值,其餘的平均分和優秀率均能超過顯得平均值。通過一個學期的觀察,發現本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但是,部分孩子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學習習慣不夠好,心浮氣躁。這部分學生上課時忙着各説各的,不善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裏,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不夠強,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看來,教學的着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本學期在平均分和優秀率保持上學期的基礎之上力爭及格率達到100%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閲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台或成語故事等)。

1、教材內容: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總共40篇。這些課文從精讀、略讀到選讀,按三個層次編排,體現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

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其中第三單元“大自然的啟示”和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還安排有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專題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2、教材特點:

本冊是在四年級上冊基礎上編寫的,教材的結構及思路是共同的,體現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要求,本冊在編寫中加強了整合性。(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精讀與略讀課文的聯繫和整合。單元學習活動貫通和整合)

(二)安排“綜合性學習”,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着力點。本冊教材繼續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個安排在“大自然的啟示”專題中,要求觀察大自然現象或蒐集資料、調查訪問,交流從中的發現或得到的啟發;也可以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一個安排在“田園生活”專題中,瞭解鄉村景物和人們的生活。)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四)豐富課本內容,拓寬學習資源

3、教材結構:

每個專題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3篇,略讀課文1-2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一些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閲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並豐富學生的閲讀。 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有4個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全冊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本冊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2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在課後生字條裏列出;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為了便於複習檢測,每組課文後安排有“詞語盤點”欄目,包括“讀讀寫寫”“讀讀記記”兩欄。“讀讀寫寫”是由精讀課文中會讀會寫的詞語組成;“讀讀記記”是由精讀和略讀課文中要求認識的詞語組成。另外,教材後附有兩個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200個;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200個,以供複習總結之用。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 教學方法措施:

(一)創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鬆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冊教科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實現的。

1.學生與文本對話

學生閲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閲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

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讀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學生與學習夥伴對話

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夥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夥伴。學生通過閲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夥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閲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 二)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語文學習有其內在的規律,語文學習也有一個基本的步驟。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就是讓學生從內心觸摸到語文,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能習得方法,慢慢找到學習規律。

人教版教科書有着自己的教科書話語表述系統,這是不同於教師教學的話語系統,同時又指導着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學生容易接受的是親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語言。人教版教科書在這一點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給學生更多關注,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

(三)持之以恆地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

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習慣依靠是快速反應直覺,是要長期實踐,反覆訓練的。

(四)本着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原則。

因為過了一個寒假,孩子們的心思還沒有完全回到學校,他們學習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不可以一開始上課就很快,第一週,要注意培養他們集體意識,使他們融入到學校這個集體中,儘快適應校園生活。

( 五)注重對學生進行讀書指導

在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讀書時間,要指導全班學生把書讀通順、流利、連貫。

(六)要充分利用好教輔手段,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容。

5.重視閲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處理好讀與寫的關係。這學期繼續讓學生每週寫一篇日記,引導學生做好語言的積累,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的方法。

6.加強對學生讀書的指導,讓學生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7.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説,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共40篇。

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其中第三單元“大自然的啟示”和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還安排有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專題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專題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3篇,略讀課文1—2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一些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閲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並豐富學生的閲讀。

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有4個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全冊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本冊是在四年級上冊基礎上編寫的,教材的結構及思路是共同的,體現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現就本冊幾個主要方面作重點介紹。

1、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在本冊8個單元導語中,提示學習內容,點明專題,佈置學習任務。在內容上,力求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單元學習;在語言敍述上,體現文學色彩,強調感染力。

(2)精讀與略讀課文的聯繫和整合。

為了體現單元整合,加強在精讀與略讀課文中間的聯繫。本冊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安排有“連接語”,這段文字承上啟下,內容突出,過渡自然,明確地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學習方法的遷移,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的整體感更強。

(3)單元學習活動的貫通和整合。

單元整合不僅體現在課文內容上,還體現在聽説讀寫的語文學習活動上。本冊教材繼續加強專題內學習活動的整合,力求設計的各項活動貫通、嚴密。全面推進語文各項能力的訓練。

2、安排“綜合性學習”,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

3、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作為中年級的最後一冊,本冊仍然採用第一人稱“我”的語言敍述方式,繼續強調自主學習意識。同時,為了體現文本交流,精讀課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現,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質疑問難能力。

4、豐富課本內容,拓寬學習資源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

三、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個,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按照事物的發展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3、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來表現事物的,並從中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

(二)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培養學生通過理解和想象,把課文的語言文字轉化成畫的能力。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具體體會每篇課文清晰的思路。

3、按照"預習"和"閲讀提示"的要求獨立了解課文內容,並能提出幾個感興趣和不懂的問題,通過與同學討論解決。

4、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總結積累説明事物的方法。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4

活動目標:

1 交流閲讀感受,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2 感受作品的魅力,體悟作品的生命詮釋

3 以一篇帶多篇,激發學生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交流感受

師:讀書真是有意思。它用小故事講述大智慧,帶給我們一份感悟,一種心情,帶給我們閲讀的快樂。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次班級讀書會。讀書會,其實是最輕鬆的,因為在讀書會裏,你發言、交流,沒有對,也沒有錯,可以放心大膽地説。

我們今天讀書會交流的是一篇長篇童話,題目叫——(寶葫蘆的祕密)

師:這篇童話主要講了什麼事呢?

(王葆在釣魚時偶遇傳説中能實現任何願望的寶葫蘆,想要甚麼都能隨手拈來,令他既驚且喜。有了這種新法力後,他在學校的表現從此突飛猛進,生活彷佛變得那麼完美。但王葆逐漸發現寶葫蘆原來只為他帶來更多煩惱,令他哭笑不得之餘,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你喜歡這本書嗎?説明理由

藉機插入:

寶葫蘆究竟是個怎樣的寶貝?(你要什麼,它就能給你什麼)

如果你也有這樣一個寶葫蘆,你會要什麼?

二、書本知識大比拼

看來這本書大家都讀過了,是不是讀得很細緻呢?現在我們來個書本知識大比拼,看看誰更強,好嗎?

咱們就分兩大組,1、2為一組,3、4為一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宣佈比賽規則:比賽分必答題和搶答題,必答題為每組必須回答的問題。搶答題當然是誰舉手快誰答,每題10分。

必答題,

第一組

1王葆最好的朋友,釣魚誰也賽不過他,他只要把釣竿一舉,就準有一條,保你不落空。 鄭小登

2傳達室楊叔叔的侄兒,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謎底:楊拴兒

3 王葆到圖書館去,為了借本什麼書?(科學畫報)

第2組

1班上的優等生,寫的字有特點,一個個淨愛把上身斜衝着西北方,而把腳跟拐到東南方去。 謎底:蘇鳴鳳

2神奇的小動物,居然會跟人講話,還挺有哲理的。謎底:金魚

3 下棋時,寶葫蘆給王葆吃了顆什麼棋?(馬)

搶答題

1 王葆進房間時,被什麼東西絆了一跤?

2 得到寶葫蘆後,王葆想給學校變什麼?(房子)

3 在我的描述中,猜猜她是誰。她很可愛,總愛問為什麼,是個七歲的小女孩,王葆的街坊。(小珍兒)

4 聽説王葆想燒掉寶葫蘆,寶葫蘆是怎麼做的?(變出火柴和燃料讓王葆燒)

5 書中,王葆的爸爸因為什麼事而生氣,大發雷霆?

三、精彩片斷細細品

由於作者深深地熟悉兒童生活,善於揣摩他們的心理狀態,所以本書在人物的刻畫和語言的運用上,都相當成功,尤其是人物的對話、內心描寫,睿智幽默,深受小讀者喜愛。

片段一:精彩的對話

蘇鳴鳳嚷了起來:“不對,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了,這兩處都得折成直角才成!”等到我把它一矯正,蘇鳴鳳又來了:“這成了鈍角了,不行!”“怎麼又不行?”“你這麼着沒有,搖不起來!”“你怎麼知道它搖不起來?”有人插嘴:“這實在不像個搖柄,倒像一個人,站在泳池邊剛要往下跳的姿勢。”大家笑了起來,我把東西往地下一扔“還興諷刺人呢?我不幹了,我退出!”我狠狠地把東西順腳一踢,就往外跑。蘇鳴鳳追了出來“王葆,王葆!”“別理我!”“王葆,別這樣,你這是什麼態度?”“噢,就你態度好!好極了,可不得了,等着《中國少年報》登你的照片吧!”“王葆,你這麼樣可不會有人同意你……”“我才不稀罕你們的同意呢!”我頭也不回地走,眼淚簡直要冒出來了

片段二:精彩的內心世界描寫

哈,這可好了,這可好了!我在地下打了一個滾,我多快活啊!又打了一個滾。我真恨不得跑去告訴奶奶,告訴爸爸媽媽,説我得到了幸福,什麼事情都有了辦法。我也真恨不得跑去告訴同學們,説我將來要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準有成就,不是當英雄就是當模範。這可一點不是吹牛,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是我不能對任何人泄露一個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滿肚子的高興,關也關不住地要迸出來。我沒有辦法。我只好嘴裏大聲唱着——説也不好意思,我簡直成了一個小娃娃了,不過好在沒人瞧見——又打了兩個滾。可還是感覺到不夠勁。我於是把腰彎着,把頭頂着地,叭噠翻了一個筋斗。

請同學們摘抄精彩段落,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吧!你一定會從中受益匪淺!

四、眾説紛紜

讀了這本書後,請你當一回小評論家,和同學討論對王葆和寶葫蘆的看法。

1、寶葫蘆讓王葆當上了特殊的幸福人,你羨慕這種幸福嗎?你心中的幸福生活是什麼樣的?

2、寶葫蘆那麼好,王葆為什麼扔了它?

3、你想得到寶葫蘆嗎?為什麼?

五、真情推薦

張天翼被稱為“中國的安徒生”,他的作品還有《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不動腦筋的故事》等,讀了他的書,你的語言會更豐富,説話會更幽默!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5

教學分析:

《小英雄雨來》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選入了中、國小語文教科書,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樺曾説過,雨來的形象絕不是憑空想像的。雨來,是抗日戰爭時期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管樺本人在內。小説中的蘆花戲水、星夜攻讀、智護交通員的情節,五穀飄香的田園風光,鮮活的方言土語,無一不是那場風起雲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燕趙大地的真實寫照。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練習給每部分加上小標題。

3.用比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

4. 學習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學重點:

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用較快速度閲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學法:

閲讀提示自學法。

教學流程:

一、自然導入,從容破題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該學習哪篇課文了?(生答。)

師:(板書“雨來”)同學們,這個課題寫得完整嗎?還少什麼?

師:(板書“英雄”)這次課題寫完整了吧?

師:(板書“小”)現在誰來説一説通過課題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初步感知文題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評:這才是語文課。新課伊始,教師就已從課題入手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學生從課題中感悟到了語言的精妙。

二、瀏覽課文,抓住特點

師: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往學的課文有什麼不同?(説明:課文篇幅很長,約3 300字。)

師:你們還記得這個單元的“讀寫例話”教給我們什麼知識嗎?(參考答案: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師:誰還記得,本單元的“讀寫例話”教給了我們哪些加快閲讀的方法?

(設計意圖:由課文的篇幅“長”,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可以使選擇的學習方法更具有針對性,更讓學生信服,這樣學生運用時才會更得心應手。)

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之初,教師先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既緊扣單元訓練點,又讓學生在學習時有法可循。

三、完整讀文,瞭解大意

1.師: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完整地閲讀一遍課文,在讀課文之前注意聽清老師的一個要求和兩個問題

要求:不能只為了讀得快而忽略了課文的內容,一定要把課文讀明白。

問題1: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問題2:這篇課文有幾部分?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2.在讀文過程中建議學生採用默讀的方法,以進一步提高閲讀的速度。(用時約11分鐘。)

3.回答問題,彙報學習體會。

(設計意圖:“一個要求和兩個問題”的設計,可以防止學生走進只追求閲讀速度而忽略文章內容的誤區。這一環節的設置,對於國小生來説十分必要。)

評:在讀文之前提出閲讀要求,是培養學生有意識讀書、有目的讀書的一個必要過程。它使學生的閲讀不僅是一個練習朗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鍛鍊思維的過程。這樣的閲讀正是我們提倡的。

四、播放錄像,理清脈絡

1.師:課文一共分為六個部分,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細觀看,在錄像播放的過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內容,同學們要記得提醒老師按“暫停”。

2.每暫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學生把這部分的段落大意寫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錄像的運用,直觀地將課文內容呈現在了學生面前。“讓學生叫暫停”的方法,無形中增強了學生觀看錄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暫停,都是學生把文本的內容與眼前影像進行融合、分析、整理的過程。對於篇幅如此長的課文,這個方法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顯著提高,還使得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評:看似隨意的“叫停”,卻融入了教師的指導。利用電影片段引導學生把文本有機地結合起來,無聲地落實了訓練點。怎一個“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點,凝鍊語言

1.師:誰還記得擬定小標題有哪兩個要求?(抓住內容要點、語言簡練貼切。)

2. 師: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們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煉成六個小標題呢?

3. 師:可以試着從不同角度擬定小標題。

總結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領高①“望着媽媽笑”

②上夜校唸書②“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③掩護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與鬼子作鬥爭④“什麼也沒看見”

⑤河沿上的槍聲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來沒有死⑥“雨來沒有死”

(設計意圖:根據段意概括小標題,與直接通過六部分內容來概括小標題相比,不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難度,還可使學生分清“段意”與“小標題”的異同,一舉兩得。)

評:高年級的語文課應該“厚重”。而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擬訂小標題正是課標中提出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有力體現。

六、聯繫全文,分清層次

師:通過這六個小標題,同學們覺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那麼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為什麼?不要第二部分呢?

師:課文學到這裏,你覺得雨來是個什麼樣的人?把你認為最能説明雨來特點的詞句寫在黑板上,並説出原因。(相機引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並指導學生理解、朗讀、發表自己的看法,恰當地滲透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第一個問題的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的脈絡,瞭解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又能引導學生分清內容的主次。)

評:由感知文章脈絡到引導學生體悟雨來的內心,“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是理解文本的訓練嗎?不是,這是個性情感體驗的昇華!

七、總結方法,課外拓展

師:這麼長的一篇課文我們40分鐘就學完了,你們真了不起!想一想我們今天的學習效率為什麼這麼高?提高閲讀速度是增加閲讀量、擴大閲讀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學們能通過這種方法獲得更豐富的語文知識。

師:課後請同學們上網收集其他的加小標題的方法,嘗試着給自己喜歡的文章加小標題,然後發到班級信箱裏與大家交流。

總評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之內學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説,對於學生和教師來説無疑是個難題。趙老師的教學設計輕鬆地完成了教學目標,落實了訓練點。

在教學中,教師牢牢抓住了單元訓練的重點,進行了提高閲讀速度的訓練。巧妙運用看錄像“叫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每一部分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解題、默讀、瀏覽、表達等多方面語文能力的訓練。尤其是教師特別注意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針對課文的特點,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擬訂小標題,並將學習由課內引向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