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通用9篇)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知識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通用9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筆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測量;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數字編碼;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側教材對於數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和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和體驗、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 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倍的認識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

2、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測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會筆算三位數的進位加、退位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3、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4、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進位乘法,並會進行估算。

5、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能運用分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實際問題。

6、初步認識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7、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複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複部分的問題。

8、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9、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措施

1、按計劃、保質、保量地完成本期的教學工作,在教學時要注意認真進行備課,上課以及批改作業等各個環節,保證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2、認真整頓課堂紀律,狠抓學生的常規教育,讓孩子有良好的聽課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注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適時恰當的運用小組交流的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密切關注學困生,從態度、興趣、習慣、方法等各方面入手,從課上到課下,把握各種時機幫助輔導,努力讓他們在原有水平上能進一步的提高。

5、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以下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測量,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數字編碼,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廣角—集合和總複習等。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標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60

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二)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測量、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倍的認識。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五、單元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

1.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第二、四單元

1.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增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4.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第三單元

1.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的質量觀念。

2.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第五單元

1.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溝通幾個幾和倍的聯繫,使學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義,並能運用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掌握並應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3.理解並會求一個數的幾倍用乘法計算。

第六單元

1.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3.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並説明估算的思路。

4.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七單元

1.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第八單元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的實際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

第九單元

1.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

2.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複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複部分的問題。

3.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十單元

通過總複習,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七、教學進度:

時、分、秒 3課時

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一) 5課時

測 量 7課時

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二) 5課時

倍的認識 3課時

多位數乘一位數 13課時

數字編碼 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 6課時

分數的初步認識 5課時

數學廣角 3課時

總複習 5課時

總課時 56課時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學習的繼續,也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實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四邊形一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的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量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實際活動,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注意落後生的輔導工作,力爭使他們逐步趕上來.

5、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6、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7、廣泛閲讀各類書籍,不斷充實自己,開拓思路。

8、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9、用好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10、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11、注重培養學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12、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將在紅衞國小任教兩個班的數學。這兩個班的特點在於,學生都是民工子弟的孩子。這樣的情況優勢在於,孩子們性情淳樸,只要用心教導都會是能幹、懂事、好學的孩子;而劣勢就是生活和學習上難免缺少家長的關心,要靠孩子的自覺性了。知識掌握方面,這些孩子相對城區的學生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於加強,因此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儘量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課時安排:

一、測量(7課時)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 …………………………………3課時左右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課時)

加法………………………………………………3課時左右

減法………………………………………………3課時左右

加法和減法的驗算………………………………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四邊形(6課時)

四、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

五、時、分、秒(3課時)

填一填、説一説………………………………………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5課時左右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可能性(4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擲一擲…………………………………………………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方面:

第五冊數學教材包括四大版塊的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統計與概率。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方面除了重視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注意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擔任的三年級三班有28名學生,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差別,有的孩子上課能積極思考、敢於發言,認真做題;有的孩子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差。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對能夠自主學習,但思維不夠靈活,缺乏創新意識的孩子,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注重培養他們愛思考、敢於發言的能力。對學習基礎較差,接受知識比較慢,學習興趣不高,不善於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孩子,老師除了在課堂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在課後還要加大對他們的的教育力度和輔導力度,讓孩子們及時跟上。在教學中應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即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意識。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具體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4、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5、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結合實例,進一步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7、在東、西、南、倍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辨別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8、通過具體的情境,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想法。

9、應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測量等知識解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10、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這些內容是“數與代數”部分的教學重點。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比較抽象,是教學難點。

四、教學措施及預期目標

1、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教材。教學選取的素材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新穎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體驗,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有效的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3、儘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口算和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4、應用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過程,準確的把握數量關係,逐步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數學學具,重視學生操作,讓學生積極的動手、動腦、動口。

6、作業佈置力求少而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別對待。作業批改要及時,並努力做好批改記錄,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反饋和矯正。

7、對後進生要多給與關心和幫助,多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激發其上進心。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幫助,使後進生樂於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多讀書,多查閲資料,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多聽課,多評課,汲取先進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五、時間安排

(一)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3課時

(二)風箏廠的見聞——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0課時

(三)熱鬧的民俗節——對稱2課時

(四)採訪果蔬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8課時

(五)走進新農村——位置與變換4課時

實踐活動——變化的影子1課時

(六)美麗的街景——兩位數乘兩位數10課時

(七)我家買新房子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10課時

實踐活動——點擊雙休日1課時

(八)奇妙的變化——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九)摸名片——統計與可能性2課時

(十)回顧整理——總複習5課時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校整體的工作安排,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開展複習工作。根據學校的新要求,精心設計複習計劃,在查漏補缺的基礎上進行系統複習,有目的、有計劃,有進度、有針對性地開展複習工作,全面提高複習質量,為期末考試和檢測成績的提高打下基礎。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二、全冊知識點概括

1、全冊知識中學生掌握比較好的部分、薄弱部分

比較好的部分:第二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三單位置與變換、 、第一單元千克、克、噸 第八單元可能性

薄弱部分: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 第六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 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2、各部分知識進行概括和提煉

(一)乘除法計算(第2、4、6單元)。

1、口算:堅持經常練,每節課都安排3、5分鐘時間練,練習的方式儘可能的多樣,如聽算,視算,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同時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運用。

2、乘除法計算:先要複習計算法則以及應注意的地方。重點練習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題目、連續進位的乘法豎式計算和商中間、末尾有0的題目。

3、混合運算: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熟練計算。

4、能聯繫生活實際,解答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二)計量單位的理解與換算(第3、7單元)。

1、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強化學生對計量單位的理解,特別是對噸、千克、克的理解。

2、通過各種不同的的練習形式,熟悉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特別是經過時間的計算。

(三)位置變換與周長的理解、計算。

1.理解周長的內涵,能通過測量、平移等多種方法計算出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周長。

(四)可能性、生活中的推理及物體搭配問題。

1、通過課件給學生提供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一些可能性的練習及推理練習。

2、通過些找規律的題型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在推理過程中小結規律,提高學生推理歸納能力。

3、自己複習時候的側重點。(含學生易錯內容)

(1)計算的速度與準確性的提高。先要複習計算法則以及應注意的地方,重點講解上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2)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着重引導學生分析題裏的數量關係,並聯系、對比結構相似的題目,讓學生看到題目的條件。問題變化時,解題的步驟是怎樣隨着變化的。

(3)聯繫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分清這幾種圖形的區別和聯繫。

(4).計量單位部分:多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它們的認識和運用。

三、本班學生的學情分析

(1)班級整體狀況

學生整體學習興趣濃厚,在課堂上積極性高,表現欲強。大部分學生學習較為主動,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比較紮實。但也有部分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較差,每次作業都難以完成;學習中注意力差,書寫普遍差。全班學生整體較為浮躁,特別是在計算方面,粗心大意的現象普遍存在,經常出現抄錯數,寫錯符號,忘記進位等情況。班級有5名學生對於獨立解決兩步應用題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由於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導致。。另外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學習狀態不穩定,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做好引導工作。

(2)班級本學科知識、優勢薄弱點

比較好的部分:第二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三單位置與變換、 、第一單元千克、克、噸 第八單元可能性;薄弱部分: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 第六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 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三年級數學學習計劃總結篇三

新課程的教學工作現已結束,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積累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能力,為了學期末統測學生取得較好的成績,特擬定出以下語文複習計劃:

一、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有39名學生,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學習水平在中等層的學生居多,優等到學生較少;有3個學困生和7個後進學生。因此本次複習計劃決定從學生自己的出發,以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導,來進行組織複習教學工作,注重課本知識擴能力的把握。讓學生能在這段複習的時間裏,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各種知識,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爭取在期末統測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二、複習內容

(1)、測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和1噸的質量觀念,並能根據實際選擇恰當的單位,同時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進行測量。

(2)、萬以內的加減法:多位數加減多位數的計算方法,包括口算、筆算和估算和筆算的驗算(特別是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

(3)、四邊形:認識平行四邊形,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4)、乘法:把握倍的認識與計算;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特別是連續進位的計算),能解決相關的乘法問題。

(5)、時分秒: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7)、分數的初步認識:初步認識分數的意義,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8)、數字的編碼與集合的認識。

三、複習的重難點

1、紮實抓好學生的計算能力與習慣。儘可能保證學生在計算上不出錯。

2、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訓練與指導,對於易出錯的問題加強練習。

3、學生綜合性知識的運用與練習。

四、後進生及優秀學生培養措施

(一)是互幫互學,優化組合。課內,我們主要採用互幫互學的形式,優等生與學困生搭配,發揮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課外,主要採用優優組合的形式,讓同一層次的學生自由配對,發揮學生之間的競爭、激勵機制。

(二)是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讓學生質疑問題,摸清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以便及時矯正或查漏補缺。

(三)是情緒的保持。積極的情緒是複習質量的保證。複習期間合理安排一些調節,通過創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能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

(四)是靈活輔導:

(1)對於優生:讓他們進行一些新題型的訓練,鼓勵他們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

(2)對於學困生:

1、組成“一幫一”小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

2、練習面批面改,及時改正錯漏。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韋恩圖的產生過程,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並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學生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姓名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書例1,只出示統計表,不出示問題。讓學生説一説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問題,激發“衝突”

讓學生自由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重點關注“參加這兩項比賽的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學生解答。關注不同的答案,抓住“衝突”,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獨立思考表達方式,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師:大家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你能不能借助圖、表或其他方式,讓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結果呢?

學生獨立思考,並嘗試解決。

2.彙報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組交流,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2)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請每幅作品的創作者上台介紹自己的思考過程,注意追問“如何表示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體會兩個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構成的交集。

預設1:把參加兩項比賽的學生姓名分別列出,把相同的名字連起,就找到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了,有3人。這樣參加跳繩比賽的9人,加上參加踢毽比賽的8人,再去掉3個重複的,應該是14人。

預設2:先寫出所有參加跳繩比賽同學的姓名,再寫參加踢毽比賽的。如果與前面的相同就不重複寫了,連線就能表示了。一共寫出了14個不同的姓名,説明參加比賽的有14人。從姓名上如果引出兩條線,就説明他兩項比賽都參加了。

預設3:把參加兩項比賽學生的姓名分別放到兩個長方形裏,再把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的名字移到一邊,兩個長方形裏都有這三個名字,把這兩個長方形的這部分重疊起來,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只參加跳繩比賽的有6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有3人,只參加踢毽比賽的有5人,一共有14人。

3.對比分析,介紹韋恩圖。

(1)對比、分析,提示課題。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強,而且畫出了這麼多不同的圖示表示。上面的三幅圖中,你更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預設1:喜歡第三幅,去掉了重複的學生的姓名,更清楚,很容易看出參加這兩項比賽的學生情況。

預設2:喜歡第三幅,用兩個長方形的重疊部分表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很直觀。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參加跳繩比賽的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叫做一個集合;把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看作一個整體,也是一個集合。今天我們就研究集合。(板書課題:集合。)

(2)介紹用韋恩圖表示集合。

師:第三幅圖先把參加跳繩的和踢毽的學生的姓名分別放在了長方形裏,很直觀。回憶一下,在認識百以內數的時候,按要求寫數時,就把提供的數和按要求寫出的數都用類似長方形的圈圈了起,每個圈都分別表示一個集合。

師:在數學上我們常用這樣的方法,直觀地把集合中的具體事物表示出來。(多媒體課件出示左下圖,或在黑板上將姓名卡片圈起。)

師:這個圖表示什麼?

預設:參加跳繩比賽的學生的集合。

出示右上圖,隨學生回答將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姓名填入圈中。

在填入姓名時,引導學生髮現,每個圈中的姓名不能重複、不能遺漏,體會集合元素的互異性;每個圈中姓名的擺放次序可以多樣,體會集合元素的無序性。

(3)介紹用韋恩圖表示集合的運算。

提問:利用這兩個圖怎樣才能讓他人直觀地看出“參加這兩項比賽的人員情況”呢?

通過多媒體課件,動態展示將左右兩個圖部分重疊的過程,或操作姓名卡片,去掉重複的姓名卡片,幫助學生理解姓名出現兩次的學生是這兩個集合的公共元素,可以用兩個圖的重疊部分表示它們的交集。

提問:中間重疊的部分表示的是什麼?

預設: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既參加跳繩比賽又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

提問:整個圖表示的是什麼?

預設:參加這兩項比賽的學生;參加跳繩比賽或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

4.列式解答,加深對集合運算的認識。

(1)嘗試獨立解決。

(2)彙報交流,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預設:9+8-3=14,9+(8-3)=14,8+(9-3)=14,6+3+5=14等。

讓學生通過圖示與算式結合進行表達,感悟多種集合知識。可以讓學生在韋恩圖上指一指它們求出的是哪一部分,體會並集;指一指算式中每一步表達的是哪一部分,如“8-3”和“9-3”,體會差集。

(3)比較辨析,體會基本方法。

通過對各種計算方法的比較,發現雖然具體列式方法不同,但都解決了問題,即求出了兩個集合的並集的元素個數。重點讓學生説一説9+8-3=14這一算式表達的含義,“參加跳繩比賽的人數加上參加踢毽比賽的人數再減去兩項比賽都參加的人數”,體會“求兩個集合的並集的元素個數,就是用兩個集合的元素個數的和減去它們的交集的元素個數”這一基本方法。

(三)聯繫生活,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先獨立完成,再彙報交流。

可先分別出示兩個集合圈,讓學生填入相應的序號,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展示將兩個集合並的過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彙報交流。

提問1:你是用什麼方法解答第(1)題的?要注意什麼?

預設:圈出重複的姓名,再數出。要認真仔細找,不要漏掉。

提問2:第(2)題是求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解答的?

預設:第(2)題求的是獲得“語文之星”或“數學之星”的一共有多少人,只要獲得了任何一個獎都要計算進去。先數出獲得“語文之星”的集合的人數,再數出獲得“數學之星”的集合的人數,相加後,再去掉既獲得“語文之星”又獲得“數學之星”的人數。如果學生理解題意有困難,可以藉助韋恩圖幫助學生理解。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集合的知識,還會運用集合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説一説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集合》的內容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2.數學思考目標:

能借助直觀圖理解題意,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問題解決目標:

(1).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

4.情感態度目標:

(1)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

(2)手腦結合、學中激趣,體驗合作樂趣,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並且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2.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學會用集合圖來表示事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操作法、直觀演示法、嘗試法。

學法指導:

1.借圖觀察、分析、討論、交流、操作。

2.大膽嘗試用集合圖來表示事物之間的關係,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視頻、切換筆、可以活動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鐵、雙面膠、5朵紅花和5個五角星。一張大白紙。

學具準備:常規學具、彩筆、作業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激情導入,引出例題

師: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視頻,希望同學們認真仔細的觀看,隨後,要回答老師的提問。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奉獻愛心、從小做起的微視頻)

師:看完這段精彩而又讓人感動的畫面後,你有什麼想説的嗎?在今後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或事,你應該怎麼做呢?(各抒己見)

師:同學們説的真好!那麼,我們荔東國小的同學們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非常有愛心。請看大屏幕: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個小組同學向災區“獻愛心”的情況。請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這幅表格,你從中都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滲透奉獻愛心、從小做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教育。

三一班某小組同學“獻愛心”的情況:

捐款

黃娜

董澤

李彤

張陽

任一

捐物

孟濤

李彤

任一

吳越

張恆

張旭

生1:我發現在這次“獻愛心”活動中,有捐款的,還有捐物的。

生2:我發現捐款的有5人,捐物的有6人。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捐款的比捐物的少幾人?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幾人?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設問質疑,引發衝突

師:參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生:11人、10人、9人。

師: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怎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答案呢?

生:裏面的同學重複了。

師:哪裏重複了?(李彤和任一,課件閃動。)

看來這張表格不能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們能不能想想辦法,在不改變題意的前提下,將表格中的名字作以調整,讓人們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為此,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個可以隨意活動姓名的表格。請看黑板:(揭示黑板上的活動表格)

師: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如何去調整表格?

二、小組交流,探究新知

1.分組討論、調整表格。(各組代表彙報、操作、展示)

方案一:

捐款

李彤

任一

黃娜

董澤

張陽

捐物

李彤

任一

孟濤

吳越

張恆

張旭

師:你覺得你們組這樣擺有什麼好處?

生:把重複的兩個同學擺在前面,能引人注意。

師:誰都贊同他們的擺法?請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這個積極探索的小組。你們組的擺法的確不錯,可老師還是覺得,有時還會將總人數看成11人,哪一組還有更好的擺法?

(課堂生成: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個方案,可以啟發:當我們讀書的時候,眼睛從左往右看。那麼,想引起人們的注意,應該把既捐款又捐物的人名移到左邊。)

方案二:

捐款

李彤 任一

黃娜

董澤

張陽

捐物

孟濤

吳越

張恆

張旭

師:哇!你們的擺法很獨特,説説你們這樣擺有什麼好處?

生:因為有兩個李彤和任一,我們取下來一個李彤和任一,將剩下的李彤和任一放在中間,既表示捐款的人,又表示捐物的人,這樣,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9人。

師:你們組的擺法真的很有創意,他們組的擺法你滿意嗎?(生生評價)授予你們小組為“勇於創新小組”。同學們,掌聲鼓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積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課堂生成: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個方案,可以啟發:當你和爸爸、媽媽上街的時候,你既想牽爸爸的手,又想牽媽媽的手,你應該走到什麼位置?那麼,同樣的道理,李彤和任一這兩個同學既捐了款又捐了物,他們應該放到什麼位置?)

2.圈一圈。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張調整後的表格,捐款的都有哪些人?捐物的都有哪些人?你能分別把它們圈出來嗎?

設計意圖:(不同顏色的粉筆圈出來更明顯)為韋恩圖的形成奠定基礎。

3.探究韋恩圖

師: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更直觀,請看大屏幕:

(1)取消表格。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單我們已經用線圈起來了,底下的表格已經沒有用了,可以將它取消。

(2)捐款的移到左邊,捐物的移到右邊。

(3)線條歪歪曲曲的,將它畫好就更美觀了。(課件出現韋恩圖)

設計意圖:感受韋恩圖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4)介紹韋恩圖。

師: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韋恩圖。(出現韋恩圖三個字)你們知道為什麼把它稱作韋恩圖嗎?因為這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韋恩在19世紀發明的,後來,就把這樣的圖叫韋恩圖,也叫集合圖。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有關集合的知識《數學廣角》——集合。(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介紹課外知識,拓寬知識視野。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將一幅不能很清楚的看到“捐款和捐物一共有多少人?”的表格,經過旋轉演變後,轉化成這副既科學合理又形象直觀的韋恩圖,你們真的很了不起!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大屏幕,回答老師的提問。

4.列式計算。

(1)課件分別出示韋恩圖的五個部分,學生分別説出每部分所表示的含義,課件一一呈現數學信息。

師:同學們看懂韋恩圖了,也真正領悟到了每部分所表示的含義,並且,從中發現了這麼多的數學信息,現在,你能計算出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嗎?請同學們獨立解答。

(2)計算板演。

方法一:5+6-2=9(人)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貼答數)

討論:為什麼要減2?(因為有2個人既捐款又捐物)

方法二:3+2+4=9(口答) 方法三:5+4=9(口答) 方法四:3+6=9(口答)

設計意圖:發展學生思維,體現方法多樣化。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許多知識和本領,其實,利用韋恩圖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我們來看看:

1.舉一反三(4道搶答題)

4.思維訓練

三年級有10名同學參加競賽,其中,參加數學競賽的有5人,參加作文競賽的有6人。

(1)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

(2)只參加數學競賽的有幾人?

(3)只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有梯度的練習題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舉一反三搶答題強調重點,內化知識;思維訓練題求重疊部分,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質疑,自我提高

1.學生説這節課的收穫並質疑

2.互相評價、共同提高(自評 互評 生評師 師評生)

師:同學們,你們課堂上,善於觀察、認真思考、踴躍發言、敢於創新。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學到了很多關於集合的知識,下面,有請獲得紅花和紅星獎勵的小朋友上台。紅花站左邊、紅星站右邊。

引發衝突:兩種都有的學生應該站哪?(中間)請觀察這一排同學,回答問題:

1.獲得紅花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2.獲得紅星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3.既獲得紅花獎勵又獲得紅星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4.只獲得紅花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5.只獲得紅星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6.獲得紅花獎勵和紅星獎勵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內化集合知識;實現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滲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思想教育。

五、作業佈置,知識昇華

我是小小設計師。(課後作業)

請以講台前獲得紅花獎勵和紅星獎勵的學生人數為題材,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設計一個集合圖。大膽嘗試吧!只要我們能在知識的海洋裏成風破浪、歷練出一身好本領,一定會設計並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以講台前獲得紅花獎勵和紅星獎勵的學生人數為題材,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設計出集合圖。充分地利用韋恩圖,讓他們明白韋恩圖在平時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板書設計,凸顯重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於三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9

【教材分析】

重疊問題,學生對它的掌握程度允許有差異性,即學生能掌握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所以設計的重疊問題有較簡單的,也有一題多法的,還有課後讓學生繼續研究重疊問題的實踐題目,使每個學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樂,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又由於重疊問題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較複雜和抽象,所以設計讓學生在操作學具中領會重疊問題的基本結構,並讓他們藉助實物圖等幫助思考。

【學情分析】

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學習數數時,把2個三角形用一條封閉的曲線圈起來。而以後學習的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集合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應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後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感知集合圖形的過程,體會集合圖的優點,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複部分的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複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複部分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集合圖的各部分意義,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複部分的問題。

難點:藉助直觀圖解決集合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

1.看電影: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

2.小明排隊:小明排隊去做操,從前數起小明排第3,從後數起小明排第4,你猜這排小朋友一共有幾人?

師:在生活中這種現象很多,我們經常會遇到,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數學廣角,來研究一下這有趣的重複現象。(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初步感知重複現象。

(1)調查本班學生參加數學小組、作文小組的情況。

(2)遊戲:參加數學小組、作文小組的學生分別站在兩個呼啦圈裏。

問題:當有同學既參加數學小組,又參加作文小組時怎麼站?

引出問題,學生想辦法解決。

(3)説説呼啦圈裏各部分學生所表示的意思。

2.自主繪圖,加深理解。

課件出示:

三(1)班參加數學、作文課外小組的學生情況表

數學

小明丁旭小小小強小兵小東張偉趙軍

作文

小平劉紅小東於麗小史陶偉小小盧強小光

(1)提問:參加數學課外小組的學生有幾人?參加作文課外小組的學生有幾人?參加數學、作文課外小組的學生共有多少人?(學生意見不統一,請學生説説理由)

師:能不能設計一幅圖,把學生的姓名寫在合適的位置,讓我們能一眼就看出參加數學的、參加作文的和兩個項目都參加的有哪些同學呢?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繪圖。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交流,逐步整理出簡潔明瞭的直觀圖(韋恩圖)。

師:你們知道嗎?這個圖是一個名叫韋恩的科學家創造的。你們剛才也像科學家一樣,把這個圖創造出來了,真了不起!

4.讀圖訓練。教師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圖中的各種信息。

5.觀察圖表,算法探究。

師:你們能很快地算出參加數學、作文課外小組的一共有多少人嗎?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列式。

6.比較圖與表格,突出韋恩圖的優點,肯定學生的科學創造過程。

【鞏固應用】

教材第106頁練習二十三第1、2、3題。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既……又……

8+9-2=15(人)   8-2+9=15(人)

9-2+8=15(人)   6+7+2=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