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精選13篇)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1

舞蹈藝術活動成為我園打造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圍繞這一特色建設,我們幼兒園舞蹈教研團隊的教師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精選13篇)

一、積極開展舞蹈主題活動,精心上好舞蹈課。

要創建舞蹈特色,我們首先想到了課程建設,我們利用專門課程的設置、以舞蹈入手的主題活動的開展、生活活動遊戲活動中舞蹈的加入來完善園本課程,使舞蹈全面滲透於一日活動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精心上好每次舞蹈課。做為一名舞蹈教師首先要讓幼兒喜歡你,再有教師上課時精神要飽滿,語氣要和藹可親,隨機性強,還要有豐富的`表情來感染幼兒,讓幼兒每節課都能上得輕鬆愉快。還要特別重視舞蹈課的教法,好奇、好問、好動、愛模仿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幼兒歌舞恰恰能夠適應幼兒的這些特點,也能夠滿足他們具體要求。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我們摸索出以下一些不同的教學方法。

1、綜合教學法

由於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已經能夠按自己的意識去做某件事,無興趣的事他很難去做,所以在這時舞蹈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學內容去吸引住這些意識隨意的幼兒,把隨意變為有意那麼就可以採用綜合教學法,把説、唱、跳結合在一起,內容一定要生動形象。

2、示範法

教師要準確、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兒對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示範時還要伴隨着語言的講解,面向幼兒做鏡面示範。如幼兒應伸左手,教師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願望和熱情。

3、語言講解法

語言講解要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如轉動手腕這一動作,如果按動作要求講,第一拍手腕由外向裏轉,第二拍手腕由裏向外翻掌。幼兒學做起來即無興趣又很費力。但是如果告訴幼兒,現在你到果園裏抓住了樹上的一個大蘋果,想把蘋果摘下來必須轉動手腕擰一下。或者練習站立時,如告訴幼兒站直,它可能會站不好那麼你告訴他們象小棍一樣或象鉛筆一樣,他們會做得很好。所以説語言講解法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4、遊戲法

遊戲法是運用遊戲的形式和口吻進行輔導的一種方法。

舞蹈學習也應該讓幼兒感到是一種遊戲活動、是一種娛樂。如學習鴨走步,教師就可以扮演鴨媽媽,讓幼兒當鴨寶寶,請鴨寶寶跟着鴨媽媽學本領,還可以戴頭飾或穿上服裝。還有小碎步,可用雞媽媽帶小雞練習。蹦跳步,兔媽媽帶兔寶寶練習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

二、讓舞蹈藝術在其他活動中綻放魅力。

幼兒園提出了“每天舞一舞、每週賞一賞、每月比一比、每學期秀一秀”的活動綱領。根據這一綱領,我們進行了每日一舞:每一位師生每天都能舞蹈10分鐘;每週一舞: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相關活動。每月比一比: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組織展評活動。每學期秀一秀舞蹈活動,幼兒園舞蹈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一個個舞蹈節目精彩紛呈,互動有序,活動宗旨定位在

南京市建鄴區興達幼兒園

“讓舞蹈屬於每一個人”和“我舞蹈,我快樂”的主題上,讓每位幼兒都享受到了舞蹈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舞蹈特色同樣在班級內的區域活動中盡顯風采,每個班都設置了舞蹈展板:“快樂舞精靈”、“舞蹈造型秀”、“我們的舞台”;班級活動區裏是孩子們遊戲的樂園,每個班都開設了各具特色的舞蹈區域:“寶寶秀”、“小精靈大舞台”、“角色扮演區”、“舞動的精靈”、“唱吧!跳吧!”……琳琅滿目的材料投放為孩子們舞蹈活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孩子們常常在此駐足,活潑可愛地盡情舞動。

舞蹈特色也滲透到我們的親子活動中,親子手工製作:“舞娃娃”,家長們和孩子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了各具特色、各種姿態、各種風情的舞娃娃,展示在大廳供孩子們欣賞。“舞動的精靈”親子繪畫比賽,一幅幅舞動的畫面闡述着家長與孩子對舞蹈共同的喜愛。親子舞蹈表演,讓家長和孩子在共同的表演中體驗到舞蹈的快樂,體察幸福,創造出和諧的親子關係。

通過專門的舞蹈活動、節日舞蹈活動、“小精靈”大舞台、家園舞蹈互動等一系列舞蹈藝術活動,使舞蹈藝術在其他活動中綻放魅力。

三、讓舞蹈特色在幼兒園環境中充分彰顯。

舞蹈特色的創建使我們興達兒園的校園環境讓人耳目一新,濃郁的文化特色瀰漫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幼兒園領導遵循“以園所文化帶動幼兒園的發展的要求”、“以舞蹈特色促進幼兒園文化建設”,從幼兒園實際情況着手,在迴廊、活動室、櫥窗等處精心設計了體現幼兒園辦園目標、辦園理念、辦園特色的環境,向孩子、老師、家長展示了幼兒園的新氣象、新理念和園所特有文化。

一邁進興達幼兒園的大門,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幼兒園的辦園理念、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和我們的願景。寬敞的大廳內彩色噴繪着各班的“全家福”,“讓舞蹈屬於每一個人”的大幅展板展示了我們的口號“同心、同舞、同享”以及我們的行動“每日舞一舞,每週賞一賞,每月比一比,每學期秀一秀”,大廳內“讓舞蹈點燃激情,用錦繡裝扮生活”這個主題展板裏展示了幼兒園結合課題,將舞蹈藝術活動作為我園特色教育之一兩年來所開展的形式多樣實踐活動及取得的成果。

為了積極營造舞蹈特色和相應幼兒園文化氛圍,激發孩子、家長、全體教職工的舞蹈熱情,幼兒園在走廊和平台創設環境:走廊以“愛舞炫自我”、“熱愛生活,熱愛舞蹈”、“快樂人生,快樂舞蹈”、“今天,你跳舞了嗎”四個版塊展示了師生對舞蹈行為的追求和態度;平台以“我舞蹈,我快樂”讓幼兒在此盡情享受舞蹈的快樂,讓“舞動生命,體驗幸福”的文化奇葩在心中綻放。

特色文化建設活動之一“環境月”活動更使幼兒園的環境登上一個新的文化層次。本次活動旨在圍繞“舞蹈藝術”這一主題,通過全面創設幼兒園環境和幼兒遊戲區域,使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並有效激發遊戲的熱情,讓師生在環境中獲得快樂和發展。活動中全園師生積極投入該項活動,目前班級遊戲區域環境和園公共部分的環境再創設工作已基本完成,幼兒將在新的區域內展開各類遊戲活動,在幼兒園優美的環境中感受舞蹈藝術的魅力、享受幸福的童年。

四、以舞蹈藝術為抓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育家沃爾特·特里説:“對身體來説,舞蹈可以強身健體,糾正錯誤姿態,調整肌肉,加強動作的準確性。在情感方面,舞蹈對幼兒適應團體活動、接受指令、遵守紀律都有幫助,對幼兒個人言行舉止、表情達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身體和情感並用,顯然還要精神集中。如果要身體按照規定的形式舞動,一定要

南京市建鄴區興達幼兒園

提高警覺,訓練有素,敏捷過人。”的確,幼兒園舞蹈教育對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和創造力,促進其多元智能的發展都起着積極的作用。幼兒天性好動,善於模仿,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而舞蹈在這方面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幼兒舞蹈形象具體.動作活潑,對幼兒來説,舞蹈就像是一種遊戲、一種趣味、一種表現.在這種表現中,幼兒獲得了美的享受,獲得了想象的快感,獲得了創造的愉悦。

幼兒園舞蹈特色開展已有兩年的時間了,在這兩年裏,孩子們從不懂舞蹈到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專業訓練和充滿興趣的階段了,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師們用她們的教學熱情和積極實施創建舞蹈特色建設實施方案獨特,協助着每一位幼兒一步步邁入舞蹈的殿堂。以前學習過舞蹈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苦,尤其是基本功的練習,開肩、開跨、壓腿都是非常的疼,但是為了能把基礎打好,無論多麼苦多麼疼都必須堅持,孩子們也是這樣,她們一直都很堅強。用她們小小的毅力堅持了下來。我在想,孩子將來能不能成為舞蹈家我們不知道,但是孩子從中收穫的教育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他們一定會帶着我們帶給他們的“堅持就是勝利”的信念,越飛越高!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表情。舞蹈作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對象具有健美的身體姿態,培養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而且可以抒發和表達感情,加強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教學任務:

通過舞蹈基本知識的講授和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舞蹈基本理論,常用俗語,並能在舞蹈學習實踐中應用。

舞蹈基訓部分,即對學生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如:發展身體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訓練關節的柔軟性,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等各種技巧。本學期舞蹈基訓主要是兒童舞腳型、受位、腳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態。

1、地面練習:勾繃腳、壓腿、開胯

2、繞手腕組合

3、舞蹈組合:雙手位組合

4、地面練習:豎叉、橫叉、抱花籃、地面壓腿

5、民族舞手位組合

6、舞蹈組合練習

7、熱身練習:跳跳步組合

8、熱身舞蹈:我愛洗澡

9、地面練習:下腰、頭勾腳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生認識、瞭解舞蹈。

2、使孩子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我最美麗的一面。

3、透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孩子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潛力。

4、瞭解我國不一樣民族舞蹈和外國個別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們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示。

學生基本狀況

學生只理解過短期的舞蹈訓練,大部分學生連壓腿、下叉等動作完成都不是很好。由於學員的年齡和基本條件的不一樣,所以不能要求一律,不能操之過急,軟度和開度要在個人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因此舞蹈班根據學生狀況來進行訓練。

要求:

透過舞蹈選修課使學員學會有關舞蹈的技能,掌握一些舞台藝術表演的方法,會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小品,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煉情感,增強技藝,提高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表現力、想象力和創作力,努力為校園文化增添光彩,併為建立學校特色添磚加瓦。

教學資料:

第一階段:基本資料

1、舞蹈的基本功訓練

第二階段: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

1、民族舞部分:維吾爾族舞蹈、藏族舞蹈、蒙族舞蹈、漢民間舞蹈

第三階段: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1、民族舞蹈

2、形體舞蹈

第四階段:展示

基本資料:

一、培養孩子的優美體態和對藝術的審美潛力。

二、訓練紮實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軟度及開度

三、培養孩子聽音樂時能找到節拍,動作節拍準確,跳舞有自娛感。

四、培養孩子載歌載舞的習慣和舞蹈時愉快的心態。

五、培養孩子的表現慾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覺。

六、在上好音樂課的同時,邊訓練,邊排練節目,

用心準備,更好的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4

一、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思考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齊。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潛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羣眾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到達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我身體的各個部分,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羣眾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羣體舞蹈,它是透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透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認識自我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3、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校園羣眾舞》的風格特點;

2。透過羣眾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一樣年齡階段的羣眾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羣眾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透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透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羣眾榮譽感和職責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在遊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

資料

要求

第一週

一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

一年級:第一個動作;

掌握吸跳步的要領,動作規範

第三週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資料。

熟練掌握;

第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拍子,步伐統一;

第十三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一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一年級:複習所學資料;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學期二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

周安排)

周次

資料

要求

第一週

二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

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第二週

二年級:準備動作,講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瞭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第三週

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二年級:第一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資料。注意雙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一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並學第三個動作;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二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轉移;

第十三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二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二年級:複習所學資料;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5

一、班級特點分析

民族舞班主要針對的教授對象都是8歲左右的學生,以培養學習舞蹈興趣為目的。主要學習中國各民族、地區的明間舞蹈風格,鍛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並根據少兒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徵及感知能力組合教學,寓教於樂,培養學生良好的氣質,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學生對舞蹈的瞭解。

二、教學重點

1、按照舞蹈考級教材進行學習。

2、進行部分基本功的訓練。

三 教學效果

1、學生掌握一部分基本功。

2、模仿能力(能夠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師的動作)。

3、表現力(跳舞蹈小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4、按照教材完成學習計劃。

四、教學手段

1、有計劃的制定出每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2、每次教授新課由老師表演師範導入教授新課內容。

有步驟的教授課程內容。

如:壓腿練習(10分鐘)

●步驟:1、教授正確的把上壓腿方法;2、教師正確示範,口數節拍;3、口數節拍,教授學生壓腿練習;4、口數節拍,學生單獨完成;5、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五 教學計劃:

由單一教授動作的練習變成小的舞蹈隊型的組合,通過單一的反覆示範,講解和練習完成,同時,接續加強基本功的練習。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6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舞蹈素養,提高綜合性藝術素質。

2、教學任務: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快樂、優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識,強調學生在藝術氛圍的薰陶中健康成長。

二、具體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使學生身體各部位有一定的靈活與協調能力。

2.跳舞時與音樂協調一致。

3.對事物的動態和舞蹈動作有模仿興趣,樂於參與自娛性的兒童集體活動。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與音樂的姐妹關係。

5.在舞蹈中與他人合作。

6.欣賞舞蹈,能有體態反應,掌握舞蹈風格。

三、以舞帶功的形式讓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領和要求

1.動作基本準確到位,配合協調,身體各部位可以靈活運用。

2.跳舞時能情緒投入準確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風格。

3.樂於通過舞蹈表達自己情感。

4.集體配合協調默契隊形整齊準確

(1)意識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體態語言行為美

(2)觀賞舞蹈表演,簡單瞭解欣賞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學內容

第一教學單元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通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幼兒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一定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Ⅱ、教學內容: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舞蹈發展的相關知識。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識別舞蹈圖譜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舞蹈基本手位、腳位。手形、腳位、手位、腳形。

2、進行不同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腰的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組合訓練。

三、教學進度

片段舞訓練(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一週)基本動作練習

第二課時(第三週)完成“準備段,第一舞段”

第三課時(第五週)完成“第二舞段,間奏部分”

第四課時(第七週)綜合訓練,動作提高

片段舞訓練(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九周)完成“準備舞段”教學

第二課時(第十一週)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學

第三課時(第十三週)完成“間奏段,第三舞段”教學

第四課時(第十五週)完成“第四舞段,綜合表演”教學

第十七、十八週欣賞課成品舞表演彙報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7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舞蹈是一門專業技能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專業舞蹈技能,掌握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畢業後能勝任舞蹈教學和舞蹈表演工作,成為合格的教師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學任務: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流暢、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具有創編幼兒舞蹈、組織幼兒舞蹈教學的能力。

3、教學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門規範性、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應按照幼師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三基”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掌握。融會貫通,達到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要求。

二、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銜接、配合關係

本課程應以舞蹈基本理論、舞蹈技能訓練為基礎,音樂教學法相配合。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1、教學方法:

本課程不是純理論性課程。其核心是解決實踐的問題。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同時,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實踐環節。提高感性認識。

2、教學形式:

為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示範作為基礎,同時,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組教學和個別指導與之配合。 第一學期(注重軟開度的練習)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通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一定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1、學時安排60學時

專業開設:民族民間舞(20) 芭蕾舞基訓(20) 中國古典身韻(10) 幼兒舞蹈考級(10)

教材(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 解放軍藝術學院芭蕾舞基訓 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身韻 北京舞蹈學院幼兒舞蹈考級)

2、教學內容: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中國舞蹈發展簡史。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做舞蹈記錄。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中國古典舞基本手位、腳位。

2、進行不同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胯關節訓練,腰的訓練、胯的訓練,壓腿和跑腿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身段組合訓練。

四、民族民間舞訓練

理解藏族舞的風格和動作特點,學習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動作:撩袖、擺袖、晃袖、獻哈達、敬禮。學會弦子組合1—2個,踢踏組合1—2個。

五 芭蕾舞基訓

把上練習

雙手扶把 檫地組和 節奏4/4

單手扶把 雙腿蹲 節奏4/4

單手扶把 檫地 節奏2/4

單手扶把 小踢腿 節奏2/4

單手扶把 單腿蹲 節奏4/4

單手扶把 控制 節奏4/4

單手扶把 大踢腿 節奏3/4

六、中國古典舞身韻

地面元素訓練

1、提沉

2、衝靠與旁移

3、含腆仰

4、雲間轉腰

5、橫擰

6、旁提

七 幼兒舞蹈考級

1.走步 《吹吹拉拉》

2.音樂反應 一 《大蘋果》 音樂反應 二 《看星星》

3.擴指 《保護小羊》

4.手臂動作 《你説可笑不可笑》

5.彎腰、轉腰 《小鐘》

6、前壓腿 《小腳》

7、雙吸腿 《彈彈唱唱》

8、腳位 《擦玻璃》

9、頭的動作 《小鳥的歌》

10.擺臂 《伸出手》 1 1.蹦跳步 《小兔子》

12.平踏步 《開火車》

13.遊戲 《萬花筒》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8

新學期新的開始,本學期由我擔任舞蹈班的教學工作,通過開學的家長會和一週的教學實驗課,我對各年齡班的幼兒基本情況有了大致瞭解,下面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本期的教學計劃。

一、小班舞蹈課教學計劃由於小班幼兒剛接觸舞蹈,對一切都特別好奇,且興趣較濃。因此在教學中要激發和保持這種興趣。但小班幼兒的自制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所以教學活動要形象、生動有趣。針對這些,我在小班教學中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1、律動練習、走步練習。根據走步的方法和節奏、速度、力度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及情緒,同形象的走,可以慢慢的走,雄壯的走,歡快的走。

2、碎步練習、蹦跳步練習。根據幼兒步伐來選擇相應的歌曲來表達遊戲或律動,來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掌握身體平衡,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例如《乘飛船》《小鳥飛》等。

3、律動《火車開啦》培養幼兒節奏與手腳動作的協調性。要求幼兒掌握腳尖小跑步與開火車動,

4、律動《划船》模仿划船動作。學習按照音樂的節奏使手臂和身體動作相協調。

5、律動《這是小兵》模仿小兵吹號、打銅鼓、開槍、開炮等動作。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現能力,陶冶幼兒的興趣和品格。學習弓箭步和單腿跪等動作。

6、《攤推手》掌握攤、推手,轉動手腕等基本動作。

7、《踢小球》模仿踢小球動作。學習原地跑。用腳盤球、踢球、停球、用頭頂球、雙腳跳起、雙手抱球等動作。

8、《撲蝴蝶》模仿撲蝴蝶動作。學習蹦跳步。

二、中班舞蹈課教學計劃中班幼兒對舞蹈有了初步的接觸,且基本功達到了一定要求,因此中班的舞蹈要帶有一定的表演性。

1、舞蹈《小紅帽》學習基本動作:踏步擺手、蹦跳步、踵步、後踢步、吸跳步、等。

2、律動《小魚遊》模仿小魚游水的動作,兩腳用碎步,手臂的動作較多。小魚游水時,可向前、向左、向右、向後及可轉圈。

3、舞蹈《跨世紀的新一代》學習基本動作:踮步、跳點步、旁點步等。

4、舞蹈《摘葡萄》學習基本動作:學習進退步,要求一前一後的墊步。邁步轉身、三步、三步一抬、碾步、手腕花,學習手腕花時,要求轉動手腕要柔軟,靈活動作,不要僵硬,眼睛跟着手轉動。認識手腕花是新疆舞的基礎動作。

5、《開槍,開炮》遊戲模仿解放軍開槍開炮的動作。增長幼兒團結一致的精神。認識踵趾步的步法,掌握步法的要求。

6、舞蹈《草原小牧民》認識跑馬步的基本步法,能做出馬兒跑或跳的動作的精髓。初步學習擠牛奶的手法,要求做出虎口形的手勢,由上往下捏擠的動作。鍛鍊幼兒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做出豐收時喜氣洋洋的表情

7、《表情歌》訓練幼兒的表情,做出豐富的臉部表情。在舞蹈遊戲中進行舞蹈練習。

8、《邀請舞》基礎動作:碎步走,小步跑時做到兩腳踮起,用前腳掌輪流快速地向前走,膝蓋稍彎曲。在小跑時要求步子輕快,速度均勻。鍛鍊幼兒的相互合作精神。為便於幼兒記憶,邀請時按音樂節奏口唱。

三、大班舞蹈課教學計劃

1、基本訓練前、後抬腿,大踢腿,前、後滾翻,掌握前、後滾翻的技巧,訓練腿部控制能力。

2、舞蹈《格桑花》學習基本動作:顫膝、退踏步、嘀嗒步、搖步、悠步等。

3、舞蹈《草原小騎手》學習基本動作:跑馬步、硬腕、提壓腕、硬肩、柔肩、笑肩等。

4、手絹花組合學習基本動作:單臂花、雙臂花、雙開花、雙繞花、雙蓋花等。通過各種手絹花動作的訓練使幼兒初步掌握一些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戰線幼兒活潑、歡快的性格。

5、舞蹈《摘葡萄》學習基本動作:學習進退步,要求一前一後的墊步。邁步轉身、三步、三步一抬、碾步、手腕花,學習手腕花時,要求轉動手腕要柔軟,靈活動作,不要僵硬,眼睛跟着手轉動。認識手腕花是新疆舞的基礎動作。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9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舞蹈是一門專業技能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專業舞蹈技能,掌握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畢業後能勝任舞蹈教學和舞蹈表演工作,成為合格的教師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學任務: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流暢、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具有創編幼兒舞蹈、組織幼兒舞蹈教學的能力。

3、教學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門規範性、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應按照幼師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三基”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掌握。融會貫通,達到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要求。

二、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銜接、配合關係

本課程應以舞蹈基本理論、舞蹈技能訓練為基礎,音樂教學法相配合。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1、教學方法:

本課程不是純理論性課程。其核心是解決實踐的問題。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同時,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實踐環節。提高感性認識。

2、教學形式:

為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示範作為基礎,同時,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組教學和個別指導與之配合。 第一學期(注重軟開度的練習)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通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一定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1、學時安排60學時

專業開設:民族民間舞(20) 芭蕾舞基訓(20) 中國古典身韻(10) 幼兒舞蹈考級(10)

教材(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 解放軍藝術學院芭蕾舞基訓 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身韻 北京舞蹈學院幼兒舞蹈考級)

2、教學內容: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中國舞蹈發展簡史。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做舞蹈記錄。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中國古典舞基本手位、腳位。

2、進行不同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胯關節訓練,腰的訓練、胯的訓練,壓腿和跑腿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身段組合訓練。

四、民族民間舞訓練

理解藏族舞的風格和動作特點,學習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動作:撩袖、擺袖、晃袖、獻哈達、敬禮。學會弦子組合1—2個,踢踏組合1—2個。

五 芭蕾舞基訓

把上練習

雙手扶把 檫地組和 節奏4/4

單手扶把 雙腿蹲 節奏4/4

單手扶把 檫地 節奏2/4

單手扶把 小踢腿 節奏2/4

單手扶把 單腿蹲 節奏4/4

單手扶把 控制 節奏4/4

單手扶把 大踢腿 節奏3/4

六、中國古典舞身韻

地面元素訓練

1、提沉

2、衝靠與旁移

3、含腆仰

4、雲間轉腰

5、橫擰

6、旁提

七 幼兒舞蹈考級

1.走步 《吹吹拉拉》

2.音樂反應 一 《大蘋果》 音樂反應 二 《看星星》

3.擴指 《保護小羊》

4.手臂動作 《你説可笑不可笑》

5.彎腰、轉腰 《小鐘》

6、前壓腿 《小腳》

7、雙吸腿 《彈彈唱唱》

8、腳位 《擦玻璃》

9、頭的動作 《小鳥的歌》

10.擺臂 《伸出手》 1 1.蹦跳步 《小兔子》

12.平踏步 《開火車》

13.遊戲 《萬花筒》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10

幼兒情況分析及措施:

1、在教學上着重點放在培養幼兒對於舞蹈的興趣和愛好,讓她們真正的喜歡上舞蹈,從基本開始,由淺入深。

2、選材音樂明快、新穎,對幼兒產生吸引力,節奏強,易接受。

3、對幼兒進行表揚、賞識教育,鼓勵跳的較好的幼兒貼上“小紅花”,以點帶面。

4、發展兒童的個性,注意個別差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意個別教育。

總體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4、教授2—3個多元化舞蹈組合,包含韻律操、民族舞蹈、現代舞蹈和芭蕾舞。

周次和目標:

第二週:

1、練習隊形,站立姿勢。

2、交待舞蹈的常規要求。(時間與物品)

3、新授舞蹈組合:“快樂的一天”

第三週:

1、基本功訓練——腰、胯按壓練習 2、 基本步伐——墊步、足尖步

3、舞蹈組合:“快樂的一天”

第四周:

1、基本功訓練——勾繃腳、劈叉練習、腰部練習

2、基本步伐——踵趾小跑步、貓跳步

3、複習舞蹈組合:“快樂的一天”

第五週:

1、基本功訓練——勾繃腳、劈叉練習、腰部練習

2、基本手型——蘭花掌、虎口掌

3、複習舞蹈組合:“快樂的一天”

第六週:

1、基本功訓練——壓腿練習、腰部練習

2、基本手型——蘭花掌、巴掌

3、新授舞蹈組合:“印度風情”

第七週:

1、基本功訓練——韌帶壓鬆、腰部練習

2、複習所有基本手型

3、舞蹈組合:“印度風情”

第八週:

1、基本功訓練——韌帶壓鬆、腰部練習

2、複習所有基本手型

3、舞蹈組合:“印度風情”

第九周:

1、基本步伐——跑跳步動作

2、芭蕾舞基本手位1到4

3、複習舞蹈組合:“印度風情”

第十週:空

第十一週:

1、複習基本步伐、動作組合

2、芭蕾舞基本手位5到8

3、新授舞蹈組合:“快樂寶貝”

第十二週:

1、基本功訓練——腿部練習、腰部練習

2、複習芭蕾舞基本手位

3、舞蹈組合:“快樂寶貝”

第十三週:

1、基本功訓練——韌帶壓鬆、腰部練習

2、複習芭蕾舞基本手位

3、舞蹈組合:“快樂寶貝”

第十四周:

1、基本功訓練——踏點步

2、複習舞蹈組合:“快樂寶貝”

第十五週:

1、學習在單一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複習舞蹈組合:“快樂的一天” “印度風情”

第十六週——第十九周:

1、學習在單一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複習所有的動作組合,作好彙報演出的準備。

第二十週:

1、彙報演出,發放評價表。

2、請家長提出寶貴意見。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生認識、瞭解舞蹈。

2、使孩子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3、通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孩子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4、瞭解我國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國個別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們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示。

學生基本情況:

學生只接受過短期的舞蹈訓練,大部分學生連壓腿、下叉等動作完成都不是很好。由於學員的年齡和基本條件的不同,所以不能要求一律,不能操之過急,軟度和開度要在個人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因此舞蹈班根據學生情況來進行訓練。

要求:

通過舞蹈選修課使學員學會有關舞蹈的技能,掌握一些舞台藝術表演的方法,會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小品,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煉情感,增強技藝,提高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表現力、想象力和創作力,努力為校園文化增添光彩,併為創建學校特色添磚加瓦。

教學內容:

第一階段:基本內容。

1、舞蹈的基本功訓練。

第二階段: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

1、民族舞部分:維吾爾族舞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漢民間舞蹈。

第三階段: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1、民族舞蹈。

2、形體舞蹈。

第四階段:展示。

基本內容:

一、培養孩子的優美體態和對藝術的審美能力。

二、訓練紮實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軟度及開度。

三、培養孩子聽音樂時能找到節拍,動作節拍準確,跳舞有自娛感。

四、培養孩子載歌載舞的習慣和舞蹈時愉快的心態。

五、培養孩子的表現慾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覺。

六、在上好音樂課的同時,邊訓練,邊排練節目,積極準備,更好的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12

在整本教材的設置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特徵和心理特徵,將知識的應用性、訓練的應用性、娛樂的應用性和表演的應用性有機結合。在訓練方面,強調學生舞蹈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多樣性,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針對一年級學生掌握的基本舞蹈技能和基本動作。主要是實踐對校園集體舞蹈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度的協調性和流暢性。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表達自己的情感。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2. 學生特點及基本學習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長,動作不協調。因此,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孩子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們在大家面前大膽表演,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跪在後腳上、盤腿坐着、伸展雙腿的基本姿勢。瞭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訓練學生協調自己的動作、節奏感和音樂感。

二年級學生有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將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蹈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集體舞蹈。它是一種以音樂為伴奏,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動和跳躍的組合以及隊形的變化來進行的有節奏的活動。

3.學期教學目標:

1. 瞭解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基本坐姿和站立姿勢。

2. 訓練學生喜歡跳舞和玩音樂遊戲。

3.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進行表演,並培養節奏感。

4. 學習幾個簡單的基本舞步,以及幾個小節奏,組合,能夠在公眾面前自由快樂的表演。

5. 訓練學生獨立模仿動作和舞蹈。

6. 把握舞蹈形態的變化,體會舞蹈學習的樂趣。

第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把握“校園集體舞蹈”的風格和特點;

2. 通過集體舞蹈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瞭解;

3.掌握舞步和音樂節奏;

4.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集體舞蹈學習的實踐,培養身體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結合教學和教學方法進行專題研究和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集體舞蹈的舞蹈動作要注意手、腳、頭的協調;

2. 注意舞伴的動作和身體協調。

5. 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對校園舞蹈的學習,我認為孩子們應該在以後的課堂上分組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舞蹈的初始動作之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游泳等。在戲劇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舞蹈教學方案及工作計劃 篇13

一、班級特點分析

少兒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歲左右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主要也是培養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身體各個部分軟開度訓練,學習舞蹈節奏、舞步組合,節拍練習及舞蹈小節目,以學生動作協調能力為訓練重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氣質,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學生對舞蹈的瞭解。 二、教學重點

針對此年齡層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編排和教授這門課程,希望通過這門課程中簡單的站位,舞姿,動律動作及小的舞蹈組合訓練,讓學生更充分、正確的活動運用自己的身體,讓學生在學完這節課程以後,在柔韌性,模仿能力和表現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歡這門課程。 三、教學效果

1、軟開度達到一定的標準(橫,豎叉 下腰 壓腿 )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夠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師的動作)。 3、表現力(跳舞蹈小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四、教學手段

1、有計劃的制定出每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2、每次教授新課由老師表演師範導入教授新課內容。 3、有步驟的教授課程內容。 如:壓腿練習(10分鐘)

步驟:1、教授正確的把上壓腿方法;2、教師正確示範,口數節拍;3、口數節拍,教授學生壓腿練習;4、口數節拍,學生單獨完成 5、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五、教學計劃

根據每期課時,分為四大階段進行訓練。

1、通過有針對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動組合,由頭到腳的引導學生們活動開身上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寸肌肉,進行單一舞蹈動作的訓練。

2、由單一的動作練習過度到音樂組合中,主要通過單一的動作講解,示範和反覆練習完成,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這個階段是最為重要的訓練階段,在以前課程的基礎上,大量加大組合的訓練,同時還要不斷鞏固複習基礎課程練習,並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練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舞蹈表現力。 全面的複習本學期學習的課程內容。

中級幼兒舞蹈教案 第一節:教學目的

主要以培養3-6歲幼兒認識,學校舞蹈為目的,是中國幼兒舞蹈訓練課堂必須具備的舞蹈專業只是和技能。課堂訓練內容已參考北京舞蹈許願中國舞幼兒考級教程,再經過自己的選擇,創編組合而成的一套芭蕾基本功和舞蹈韻律強的音樂歌舞小組合的課堂教程。

第二節:教學任務

經過一套綜合練習,使幼兒逐漸識別音樂的節拍,並能按照音樂節奏跳舞,把握基本舞蹈元素動作,能夠準確的完成。慢慢地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增強他們身體機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他們身體靈活性,活躍性及心靈的愉悦感。陶冶自身的藝術感受力,併為有一部分幼兒對舞蹈產生的濃厚興趣,為將來投身舞蹈事業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節:教學內容

1) 課前熱身遊戲 2) 芭蕾舞基本功訓練

3) 音樂舞蹈小組和共6個,這是教學的重點。

組合練習分為:頭部練習,腿部練習,腰部練習,波浪手,擺臂

第四節:教學步驟

1) 第一至第三課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練習為,前壓腿,旁壓腿,豎叉,橫跨 舞蹈組和地面:腰部訓練,站立:頭部訓練

2) 第四至第六課教授 a芭蕾基本功,地面練習為:前壓腿,旁壓腿,躺身後壓腿,舞蹈組合地面訓練:腿部訓練,站立:蹦跳步

3) 第七至第九課教授 a 芭蕾基訓,已複習1-6課內容,提高動作的準確度和規範性

4) 第十至第十三課教授 a 組織一個芭蕾基訓基本功組合 b 把小朋友分組,輪流表演基本功組合 c 通過每一堂遊戲的循序漸進,排列隊行並加添幼兒生活情趣的小舞蹈。 

教學大綱

一:1、介紹:掌、擴指、攤手、轉腕、上翹指。2、考級一:走步:大蘋果 

二:1、手背位置、手背動作。2、保護小羊,你説可笑不可笑 

三:1、彎腰、轉腰、前壓腿,旁壓腿。2、小鐘,小腳 

四:1、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2、擦玻璃

五:1、頭位置,動作,擺肩。2、小鳥的歌,伸手

六:1、勾蹦腳,伸坐,雙跪坐,交叉盤坐,仰卧,蹦跳步。2、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