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學計劃範例

高一政治教學計劃

高一政治教學計劃範例

第一週(2.13---2.19)

第一課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

1.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記國家的含義、國家的性質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

(2)正確掌握我國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的表現。

(3)理解我國民主職能和專政職能關係(即民主與專政的辨證統一關係)。

(4)識記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內容。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我國國家性質和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的學習,學生能夠分析如何正確看待我國人權問題。

(2)聯繫實際,結合事例説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

(3)培養比較辨別能力,分析我國國體與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的本質區別。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逐步確立國家意識、民主意識,認識到我國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的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2)促進學生進一步瞭解身邊的政治生活,明確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發參與熱情,提高中學生政治參與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

(1)國家的含義及根本屬性,我國的國家性質及本質。

(2)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3)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內涵

2、教學難點

(1)我國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2)為什麼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3、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4、教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講授法、課件演示法等。

2.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準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記我國公民法定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義務的內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關係,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義。

(3)把握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4)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聯合實際,結合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來説明為什麼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2)聯繫實際,結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和應履行的政治性義務及原則,分析説明權利與義務的辨證關係。

(3)培養學生的權利觀、義務觀,能夠運用理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特權”、“拖權”等。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處理好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係,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和義務觀。

(2)促進學生進一步瞭解身邊的政治生活,做到積極參與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學重難點

(1)公民法定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義務的內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義。

(3)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2、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3、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講授法、課件演示法等。

第二週(2.20—2.26)

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與法制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與法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記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

(2)理解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3)中學生應該怎樣參與政治生活。

2、能力目標:

(1)聯合實際,結合所學內容,分析説明我們應該怎樣參與政治生活。

(2)聯繫實際,培養應用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增強自己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幻想脱離政治或認為政治與自己無關是錯誤的,樹立民主政治的參與意識。

(2)中學生應豐富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進一步瞭解身邊的政治生活,樹立公民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以積極的熱情參與政治生活,關心國家大事,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

(2)中學生應該怎樣參與政治生活。

難點:

(1)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2)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關係。

2、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3、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自主學習歸納法、課件演示法等。

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1.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教學目標

1、識記目標:

(1)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含義及優缺點

(2)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含義及優缺點

(3)民主選舉方式的制約因素

2、理解目標:

(1)評價、權衡四種選舉方式的利弊

(2)理解民主選舉的意義

(3)學生通過討論,明白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於民主和公民的意義。

3、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質之間的關係,初步理解民主建設是要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珍惜得來不易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認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選出人民滿意得當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參與民主政治的意識,增強自己的政治素養。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質之間的關係。

2、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之間的區別和利弊。

三.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四.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自主學習歸納法、課件演示法等。

第三週(2.27—3.5)

2.民主決策:作出最佳的選者

[課標要求]

內容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列舉公民參與決策的形式;對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關制度和法規,理解公民行使民主決策的途徑和方式。

[教學重、難點]

(1)民主決策的方式、意義

(2)社會聽證制度

[教學方法]

多媒體課件、探究活動

3.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

識記: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含義;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作用。

理解: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是基層民主中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分析:聯繫具體事例,分析公民在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中發揮的作用

2.能力:結合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的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基層民主的形式,分析其意義,提倡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基層民主建設共建祥和文明社區,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

4.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5.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自主學習歸納法、課件演示法等。

第四周(3.6—3.12)

4.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知識目標:(1)知道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是如何帶領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

(2)瞭解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渠道

能力目標:(1)逐步提高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實際本領

(2)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關注社會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養公民的意識。

教學重點:公民監督權極其具體內容

教學難點: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

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自主學習歸納法、課件演示法等

5.綜合探究: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

1.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有序的政治參與。

2.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區別:

是否遵循法律、規則、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是否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關係。

3.

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無序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

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遭到藐視

確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公民自身的合法權益無法維護

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

和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正常的政治活動無法進行

不斷改善公共管理、

創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區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

遭到損害

有力地促進政府機關的

廉潔建設

活動:有益的嘗試真實的體驗

制定、評估班長規則

第五週(3.13—3.19)

第三課我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明確我國政府的職能和性質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探究學習能力、辨證思維能力和正確[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性質。

二教學重點:

政府的職能

三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四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自主學習歸納法、課件演示法等

2.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我國政府的性質和主要職能,瞭解我國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的途徑和方式。

能力目標:讓學生提高歸納和分析能力,提高做出正確價值判斷的能力,學會用唯物辨證的思維來觀察問題,認識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我國政府的責任,感受我國政府的責任是為人民服務,提高做出正確價值判斷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政府觀、公民觀。

教學重點政府的責任包括的內容

教學難點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討論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白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六週(3.20—3.26)

第四課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1.政府的權利:依法行使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明確政府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標:歸納民主決策的若干重要原則;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義;就有關政府依法行政和民主決策的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權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關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現,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法制觀念;瞭解權力的兩面性,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念;體會我國政府推進依法行政、進行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政府依法行政

教學難點:審慎用權民主決策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課件演示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一課時

3.權利的行使:需要監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權力的機制,認識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能力目標:讓學生提高歸納和分析能力,用辨證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認識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瞭解權力的兩面性,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念,認識人民監督政府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培養積極參與民主監督的政治素養。

教學重點建立健全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認識我國的監督體系

教學難點建立健全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討論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白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七週(3.27---4.2)

綜合探究:政府權威從何而來

政府權威:

1.含義: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務過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認同的權威和影響力。

2.決定因素:國家性質

3.政府權威具體體現在:

(1)依法行政的政府,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從而維護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2)廉潔、高效、團結合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它在廣大人民羣眾中有較高的信譽;

(3)富有威望和影響力的政府,得到人民的自覺認可和擁護,有令必行,有禁則止;

(4)對經濟發展、政治文明、文化素養都會有積極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4.有權威與無權威的政府行使權力的不同結果

p49討論:事例一與事例二

事例一事例二

無權威有權威

與羣眾有隔閡得到人民的信任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令必行,有禁則止

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得不到保障造福於民

5.政府權威的樹立

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道德形象(無形的影響力)

依法行政的態度、能力和水平

履行職責的效果等樹立起來的

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利機關

【教學目標】

1、知識: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全國人大的地位及職權,瞭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理解我國的國家權力來源於人民,結合具體事例説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職權的具體表現及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從而更具體地認識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權力機關以及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2、能力:

(1)提高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現象的能力,如分析説明我國人民是怎樣行使國家權力的。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運用事例説明關於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職權的具體表現。

(3)增強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夠從報刊、書籍中或網上查閲、收集有關人民代表大會活動的有關資料用於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增強主人翁意識,密切與人大代表的聯繫,支持和擁護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培養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

3、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4、教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講授法、課件演示法等。

第八週(4.3---4.9)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㈡.知識和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動及國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識。

⑴.瞭解政體的含義、當代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國家結構形式的含義及當代國家結構形式基本類型、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權利與履行職責(職能)的方式。

⑵.理解國體與政體的關係;列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説明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及其組織和活動基本原則。“一國兩制”方針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等。

2.能力目標:

通過社會走訪、調查或探究性學習等形式,逐步培養學生:

⑴.理論聯繫實際,相關知識和實際的相互轉換的能力。如學會把有關理論知識和實際材料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問題的觀點和方法,正確觀察分析我國的政體及與我國的國體相互關係等。

⑵.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解釋社會政治現象及其關係的能力。如唯物辯證地分析解釋國體與政體的關係、“一國兩制”的關係等。

⑶.在探究現實社會國家政治制度(即政體)問題上的初步創新能力。例如,如何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導下、在港澳迴歸祖國的先例後,順利完成台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

教學重點:一國兩制的內容

教學難點:國體和政體的關係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課件演示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一課時

第六課我國的政黨制度

1.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知識目標

知道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意義。

瞭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當代中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

獲得正確選擇人生髮展道路的相關知識。

能力目標

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面對實際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

提高主動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會生活中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關係的能力。

培養為未來生活而自主學習、選擇、探索的能力。

增強依法辦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發展採用多種方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收集、篩選社會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熱愛中國共產黨,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關心祖國命運,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志向。

關注社會發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誠實守信,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制觀念,培養公民意識。

熱愛集體,奉獻社會,關心他人,樂於助人,倡導團結友善的精神。

樂於學習,尊重科學,追求真理,具有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

熱愛生活,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第九周(4.10---4.16)

期會考試複習

第十週(4.17---4.23)

期中複習和考試

第十一週(4.24---4.30)

2.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XX、4

知識目標:

識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

(2)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核心和本質

覺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教學重點和難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現實意義

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自主學習歸納法、課件演示法等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②把握我國的政黨關係和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基本方針、根本活動準則和重要機構。③理解我國政黨制度對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實現所顯示的優越性。

能力目標:我國的政黨制度既不是西方宣傳的一黨制,也根本區別於西方的多黨制,幫助學生準確掌握這一適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特別是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係,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思考、比較鑑別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特色和優勢,使學生自覺擁護這一制度,增強維護、鞏固這一制度的責任感、使命感,能夠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歪曲、破壞這一制度的言論和行為。

多黨制。

教學重點;(1)瞭解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如何正確認識黨的執政方式

教學難點:(1)為什麼説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

(2)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既有執政資格又有執政能力?

教學工具: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教法:複習導入法、情景設置、設問法、自主學習歸納法、課件演示法等

第十三週(5.8---5.14)

第七課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明確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係,明確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

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用唯物辨證的思維來觀察問題,認識問題,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要懂得鞏固和發展民族關係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和睦相處,擔負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歷史使命。

教學重點:

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教學難點:

處理我國民族關係的原則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討論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大政治優勢,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並擁護這一制度,進而承擔起堅持與完善這項制度的歷史責任。

2.能力: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從實際出發,適合國情。通過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處理問題,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知道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明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瞭解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國家機關的職權,又行使自治權,具有兩重性。瞭解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其範圍、內容十分廣泛。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國情的選擇,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目的是要求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選擇。我國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成為世界上解決民族問題、處理民族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充分顯示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本節課的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內涵,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因此教師備課的重點要放在:設計出有思維含量、有探討價值的場景和活動。鑑於此,本節課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是:體驗式、活動式、探究式、談話式。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瞭解有關的歷史知識、地理知識;蒐集西藏自治區成立40週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週年的慶祝活動資料;蒐集民族地區經濟、政治社會生活方面的資料。

教師準備: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課前佈置任務識別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的位置;上網查閲有關資

第十四周(5.15---5.21)

3.我國的宗教政策

【教學依據】依據課程標準內容目標,瞭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能力目標

我國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使學生逐步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處理問題,不斷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教材涉及一些學生已學過的歷史和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去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利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宗教政策的正確性,明確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並懂得要以科學的態度面對宗教,要接受無神論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世界觀。

【教學內容分析】

本框分為三個目題,第一目“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這個情景導入用三個鏡頭,展現我國有五大宗教,讓學生對宗教界狀況有所瞭解,為分析我國宗教政策做鋪墊。

第二目“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介紹我國宗教政策的主要內容,是本框的中心部分,其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重點,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難點。

第三目“弘揚科學精神”。本目是要明確應該如何面對宗教,並闡明我國宗教政策的價值導向。首先,教材設置了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體現了我國對待宗教問題的科學態度。其次,闡述解決宗教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建設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最後,闡明中學生必須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查詢我國有關宗教的法規政策,諮詢當地政府對我國宗教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瞭解本地的宗教狀況。

學生準備:預習本框,調查個人家庭社區宗教信仰狀況,並與同學交流討論調查結果。

第七課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

1.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

知識目標:知道當代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瞭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以及其權利和義務;懂得國際組織的內容和作用。

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探索有關國際社會中的主權國家、國際組織、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活動等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係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命運,增強民族的自信心;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樹立做負責任大國的心態;培養合作學習,團結友好的精神。

教學重點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教學難點國家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教學方法談話、討論合作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十五週(5.22---5.28)

1.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

教學目的知識目標:知道當代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瞭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以及其權利和義務;懂得國際組織的內容和作用。

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探索有關國際社會中的主權國家、國際組織、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活動等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係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命運,增強民族的自信心;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樹立做負責任大國的心態;培養合作學習,團結友好的精神。

教學重點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教學難點國家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教學方法談話、討論合作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2.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教學目的知識目標: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中國的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例如,當代發展的趨勢、世界多極化與單極化的鬥爭;培養自主學習,關注國際政治發展,採用多種方法收集和分析資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祖國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信念;樹立全球觀念,尊重世界多樣性,關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觀念。

教學重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與作用

教學難點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教學方法談話、討論合作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十六週(5.29---6.4)

3.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4.綜合探究:中國的和平發展

第十七週(6.5---6.11)

期末總複習

第十八週(6.12---6.18)

期末總複習

第十九周(6.19---6.25)

考前測試

第二十週(6.26---7.2)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