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精選20篇)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

課時目標: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精選20篇)

1.品味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這首詩寫景、抒情的特點。

2.體會並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領略了林徽因至美的語言。她寫愛,用“人間的四月天”來形容,可謂匠心獨運,極具創造性。人們對愛情、親情、快樂和夢想的所有一切感悟盡在這四月天中。這首詩的魅力和優秀並不僅僅在於意境的優美和內容的純淨,還在於形式的純熟和語言的華美。這首詩可以説是新詩“三美”原則的完美體現。

2.賞析

寫作中,寫景貴在情景交融,分析一下這首詩中的景和情是如何體現的。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教師總結:

全詩以温馨舒緩的筆調細細地描繪一幅四月天的風景,詩裏猶如飄散着一種淡淡花香般末春與初夏之間的韻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時令裏,黃昏時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裏有輕風、有細雨、有百花、還有云煙。細雨花前,風動雲煙,花開千樹,樑燕微喃。這般美景本是天成,經作者的刻畫來得更真切,好似馬上就要躍出紙面。

其次是情,靈動與輕盈的風景融入一春的爛漫與幸福。春風一夜花唱響,自由迷戀愛飛翔。有些飄逸,同時也是温情四溢。字裏行間詮釋着愛與希望,點點滴滴閃爍着春的光芒。

【設計意圖】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加深對本文寫法的理解,進而進行知識遷移,培養寫作能力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提問:這首詩是用哪種人稱來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第二人稱,與“你”對話。在呢喃、在絮語中吟唱出作者對“你”的情感。“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句讚頌,引出對“你”的描繪,“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作者將四月天裏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圖景:帶着百花的冠冕而來,笑聲點亮四面風,是輕柔的,是温暖的,是搖曳的,帶來希望。

2.提問:本詩可謂是運用了多重比喻繪“你”的形象,具體説説詩中都把“你”比喻成了什麼。

“你”如“四月早天裏的雲煙”,變化萬千,是或喜或嗔的形象寫照;“你”像“雪化後那片鵝黃”,温暖嬌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動描繪;“你”還是“愛、暖、希望”,濃烈真摯,是滿載情誼的真情描摹。

3.提問:上節課,我們已經交代了“通感”是本詩修辭上的一大特色,結合上節課的知識,再分析一下“通感”的運用有何作用。

運用通感,傳遞愛意。在林徽因的筆下,愛變成具體可感的事物,它是視覺上“一樹一樹的花開”,它是聽覺上燕子在房樑間的“呢喃”,它還是觸覺上微風吹拂而過的“柔軟”。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表現出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人間的四月天”是詩人構築的愛的空間、暖的住所、希望的棲居地。

【設計意圖】品味本詩修辭上的妙處,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學詩、寫詩奠定基礎,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説説整首詩除了內容純淨和語言優美之外,還有哪些其他藝術特色。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以小組方式呈現探究結果:

示例:

1.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本詩寓情於景,借景抒情,運用“四面風”“雲煙”“星子”“細雨點”等意象來表達詩人對“你”的喜愛之情。

2.動中有靜的描寫方式。例如詩句“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將一幅生動的春風靈舞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此外還有風煙星雨圖、月夜花開圖、雪後新綠圖、花開燕語圖等,都為讀者展現了動中有靜、情景交融的美妙場景。

3.搖曳多姿的修辭手法。“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清新婉麗的意象通過比喻、排比的手法一一呈現,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朗朗上口,易於吟誦。

4.層層深入的結構形式。從“早天的雲煙”“點灑的細雨”“雪化後那片鵝黃”到“初放芽的綠”,詩人的情感通過各種意象層層推進,於末尾發出了“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高呼,把情感推向極致,並與詩的開頭相呼應。

【設計意圖】這首詩堪稱經典之作,國中生在理解上可能有點困難,本階段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感受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品味語言,鼓勵學生髮表獨到的見解。

第四階段:檢測小結

一、基礎題

1.從押韻的角度,指出這首詩運用最多的韻腳是什麼,都有哪些字是押韻的?這首詩在押韻上有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在寫作中都運用了哪些表示顏色的詞語?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都描寫了哪些聲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語段閲讀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節選)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動着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4.詩中都運用了哪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詩句式優美,配合着整齊的韻律,讀起來錯落有致,滲透着一種和諧之美,試從詩中找出一個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嘗試以“人間四月天”為主題,寫一首現代詩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測小結答案:

1.示例:“an”韻,如“天”“變”“煙”“軟”“閃”等。本詩韻腳工整,格律和諧,讀來朗朗上口。

2.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鮮妍、鵝黃、綠、白蓮”,讓讀者有温暖的心理感受,帶給人們一種温潤的美感。

3.畫面和聲音是交織在一起的,在鵝黃和白蓮之間有人們笑的聲音、風舞動的聲音、雨滴灑落的聲音、花開的聲音、和陽光一起浮動的流水的聲音、樹兒花開的聲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聲音,在潔白温暖的畫面上,這些聲音喧鬧起來,給人一種歡快、快樂的感覺。

4.“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柔嫩喜悦”“花開”“燕在樑間呢喃”,表現了詩人四月天裏內心的喜悦及對未來的希望。

5.示例:“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動着你夢期待中白蓮”以異於尋常的倒裝句式帶來一種新奇的閲讀美感。

6.示例:

四月的夢

四月的月亮偷走我的聲音,

歌聲把我引到窗櫺。

垂柳搖曳的身姿,

在睡蓮的縫隙間倒出你的影。

我想輕呼你的名,

魚兒擺擺手,

攪碎一池燦爛的星,

裝點了初夏的夢境。

板書設計:

4.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讚頌

笑聲勾勒畫面

黃昏暈染早春

圓月構築美滿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

暖色點亮詩情

希望温暖春天

教學反思: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將內容與形式巧妙結合,將中國詩歌傳統中的音樂感、繪畫感與對韻律的追求和諧地串聯。可以説這是一首能夠反覆吟誦、不斷生長出新意的天籟之作。但作為九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對這首詩藝術特色的理解,需要教師有耐心地細緻引導。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首詩的主題“愛”,告訴學生全詩從不同角度寫“人間的四月天”,正是為了全面表現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反思整堂課的教學,對於這首詩寫作特色的講解不是很成功,如果在講解之前,教師先出示講解內容,然後讓學生自己找實例作輔助理解,最後再深入理解,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作品以及寫作背景。

2、朗讀詩歌,積累生字生詞,把握朗讀節奏。

3、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感情。

4、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

學習重點:目標2、3

學習難點:目標4

學習流程:

一、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一)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樑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説、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2、背景資料

這首詩發表於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關於這首詩有兩種説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悦。樑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説:“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後的喜悦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説起過這件事。”對於這首詩的創作意圖,樑先生説得很客觀。故這首詩有可能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個母親,有着對孩子強烈的母愛,為孩子寫一首這樣輕快靈動的詩也是絕對可能的。

自學指導(二)

1、朗讀課文,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娉婷( )鮮妍( )冠冕( )呢喃( )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態美。

鮮妍:鮮豔。

呢喃:本課形容燕子的叫聲。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朗讀課文:

1. 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並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1)停頓要得當;(2)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3)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4)注意重讀的詞語;(5)讀準字音,讀出情感。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讚頌

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

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

黃昏/吹着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動着/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整體感知:

1、 詩中的“你”指代哪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2、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描繪意境?

3、詩中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帶給你怎樣的閲讀感受?

二、合作探究。

1、 副標題“一句愛的讚頌”有什麼作用?

2.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很美,你認為它美在哪裏?

3.詩人為我們呈現出了什麼樣的人間四月天圖景?結合詩句分析。

4.詩歌為什麼運用第二人稱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三、展示質疑。

學生展示以上內容,發現疑難,討論解決,老師點撥。

四、 總結提升:

1、再讀詩歌,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2、 歸納本文的主旨:

五、當堂反饋: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1)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幅輕líng( )的翅膀,擺脱這沉重肉體的束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2)被雨洗滌過的花兒,更顯得鮮yán( )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3)荷花們都沉醉在月色當中,娉( )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氣,那優美的姿態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痴如醉。

(4)當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樣衝破命運的苛刻設定,艱難地走出恆久的死寂,從而擁有飛翔的快樂時,你就一定會覺得那一頂“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屬。

(5)燕語呢喃( ),蝴蝶翩躚,風箏高飛,濃濃春意瀰漫在潔白的雲朵間。

2.填空。

(1)《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作者是( ),是我國當代著名的( )、( )、( ),新月派詩人之一。

(2)《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 )”“( )”

“( )”“( )”“一樹一樹的花開”“燕呢喃”

“( )”,突出了“你”嬌柔、( )、靜雅的特點。

(3)在這首詩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鮮妍、鵝黃、綠、白,這些詞語給人一種( )、( )的感覺。

3.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寫兩個句子,使整個語段構成排比句。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親必是那重重夜幕裏一盞温柔的燈光,遠遠的為我亮着,輕喚我遲疑的腳步;【示例】倘若我是自怨自艾的蹩腳演員,母親必是那冷清舞台下一陣熱烈的掌聲,久久的為我響着,撫慰我自卑的心靈;倘若我是

, 母親必是 ,

, 。……

3、 林徽因是“新月派”詩人,請你課外蒐集其他新月派詩人的詩歌誦讀,並説説“新月派”詩歌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參考閲讀: 徐志摩《再別康橋》,卞之琳《半島》等。“新月派”詩歌提倡新格律詩,主張“三美”:即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辭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會考鏈接:

課外拓展題:

一、詩人紀伯倫曾經説過:“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麗的呼喚就是媽媽。”是呀,母親如花,裝點着我們的生命;母愛如陽光,讓我 們的世界倍增温暖。班級為此開展了以“感受母愛”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踴躍參加吧!

(1)在開展此次活動前,班上做了一次調查,仔細閲讀表 格,談談你的發現。

問題 願意陪媽媽一起逛街 一天見不到媽媽會想她 媽媽累的時候會為她揉揉肩、捏捏腿 媽媽批評時會頂嘴 當媽媽沒準備你需要的東西時會發脾氣

我的發現:

(2)為了讚美深深的母愛,有同學擬了一副對聯。請你根據上聯寫出下聯。

上聯:兩鬢白髮嚐盡人間疾苦

下聯:

(3)老師要求每位同學蒐集一篇反映母愛的散文,並編輯成書。請你給本書擬定一個書名並闡釋理由。

例如:

書名:《母親的心》

理由:俗話説“言由心生”,母親對子女的點滴關愛,無論是語言還是行動,都是母親內心對孩子愛的表現,用“母親的心”做書名概括性更強。

答案: 書名:

理由: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培養學生閲讀詩歌的興趣,理解詩歌的內涵

2、能力目標:瞭解作者的生平事蹟及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寫 作方法

3、情感目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蹟的講解和掌握

三、教學難點: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和寫作手法?

四、教學準備: 林徽因的資料介紹、幻燈片、視頻

五、教學方法:“定向——自讀——答疑——小結”四步

六、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案設計安排表

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案設計説明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1、大家知道我國有一位非常著

名的女建築家是誰嗎?是徐志摩先生真正愛了一輩子的人,金嶽霖為了她可是終身未娶!

2、播放一段視頻《人間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根據課外知識,回答問題 1、活躍氣氛

2、帶入課堂教學內容

二、人物介紹 1、傳奇女子林徽因的生平簡介

2、徐志摩及其人生的簡介

3、樑思成的簡介

4、陸小曼的簡介

5、金嶽霖的簡介

注意做筆記 1、拓寬教學知識

2、利於詩歌的講解

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説明

一、進入詩歌的學習 1、播放幻燈片,教師朗誦詩歌

2、學生齊讀詩歌

3、用超鏈接播放詩歌朗誦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學生齊讀 1、有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

2、瞭解詩歌的內容

二、賞析詩歌 1、簡介詩歌的寫作背景

2、講解詩歌的內容和主題

3、分析詩歌所運用的意象和藴含

4、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1、做筆記

2自由回答問題

(1)詩歌所表達的內涵和主題

(2)詩歌運用的哪些意象,有什麼韻味感

(3)這首詩歌用了什麼手法

(4)詩歌寫作有什麼技巧 1、這首詩歌所寫所表達的意思

2、詩歌賞析的方法和步驟以及技巧

三、小結詩歌 1、小結《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小結寫作詩歌的寫作方法 1、加深記憶,複習所學習的內容

四、附帶講解徐志摩的《偶然》 1、寫作背景

2、詩歌表達的內涵和主題 拓寬知識

五、作業 1、背誦《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寫一首詩歌

複習寫作技巧和方法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覆誦讀,培養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一、整體感知:

《行路難》是一首交織着憂鬱和樂觀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終是昂揚激越的。《觀刈麥》詩歌描寫了農民冒着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並借貧婦人的訴説,反映了當時租税剝削的慘重和農民生活的困苦,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同情。

二、教學過程:

1、 瞭解詩歌寫作背景:

《行路難》作於天寶三年(774年),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是李白遭受讒毀初離長安南下時寫的一組詩。詩中寫世路艱難,充滿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後的抑鬱不平之感。

2、 是什麼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撙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

李白就要走了,出於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下盛宴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因濃重的憂鬱和深沉的悲憤,使詩人酒不能咽 ,饈不能食。因奸佞之閉塞賢路,使詩人悲憤、憂鬱。

3、 賞析五、六句。

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即照應詩題“行路難”也抒寫詩人在長安經歷仕途風波的深切體驗和事與願違的痛苦心情。這讓詩人有多麼的失意和無奈。

4、 詩中借用歷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呂尚垂釣的碧溪,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夢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

5、 詩歌的最後一句表達感情怎樣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險峻而多歧,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長風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了他準備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的最強音。

6、 討論本詩如何體現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

1) 巧用歷史故事

2) 誇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

3) 跳躍式的結構,全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

總之,全詩基調是激越的,是樂觀向上的。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

2.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揣摩文中藉助白描手法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敍事、寫景、抒情交融的寫作特色。

2.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解讀作者的精神世界,對其進行辯證地看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理解文章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教學難點

1.解讀作者的精神世界,對其進行辯證地看待。

2.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一篇叫《詠雪》的課文,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古人對雪可謂情有獨鍾,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閲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二、自主預習

1. 背景資料

張岱( 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2.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更( gēng)定   毳(cuì)衣  霧凇(sōng)

沆(hàng)碭(dàng)  一芥(jiè)  喃(nán)喃

(2)詞語釋義

絕:消失。

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八點左右。定,完了,結束。

餘:第一人稱代詞,我 。

擁毳(cuì)衣爐火:穿着細毛皮衣,帶着火爐。毳衣,細毛皮衣。毳,鳥獸的細毛。

霧凇沆碭:冰花一片瀰漫。

惟:只有。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

及:等到。

舟子:船伕。

喃喃:低聲嘟噥

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後轉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

更:還。

痴似:痴於,痴過。痴,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為痴迷的意思。

(3)一詞多義

①是 是日更定(這)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

②更: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ēng)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gèng)

③白:上下一白(白色)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古時罰酒用的,泛指酒杯。)

④大:見餘大喜(非常)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大,與“小”相對)

⑤餘:餘住西湖(我,指作者)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多)

(4)詞類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③擁毳衣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着爐火)

④與餘舟一芥(小草,這裏名詞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5)古今異義

①白 古義:杯。例: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今義:白色。

②更 古義: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例:是日更定也。

今義:更加。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中心內容。

答案示例: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敍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敍的要素。

答案示例: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後的更定時分。

地點: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張岱,兩“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奇遇。

(二)研讀分析

1.突破重難

(1)作者在寫景時用白描手法,文字極其簡練,為何開頭交代時間及看雪背景卻極費筆墨?

答案示例:開頭作者用明代年號紀年,説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他以明代遺民的視角來看世界,自然會有一種孤標傲世,遺世獨立的情懷和風致。“大雪三日”一句,以聽覺表現出西湖在大雪後一片靜寂的情景,而作者偏要選這最靜寂的凌晨時分去看雪景,以示自己的孤懷雅興。

(2)從“獨往湖心亭”中的“獨”字可見是一人前往,為何又寫“舟中人兩三粒”,結尾又寫舟子?是否矛盾?

答案示例:這裏並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在作者看來,茫茫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也是作者強烈的自我意識、自我情懷的一種寫照。

(3)本文題為《湖心亭看雪》,為何第2段卻詳寫湖心亭奇遇?

答案示例:本文的主體內容是看雪,這是作者計劃之中的樂事。可是未曾料到在湖心這還能有此奇遇,三人情懷契合,相逢何必曾相識,自然令作者喜不自禁。這是看雪事件的延續,又是令作者大喜的事,當然要寫。

(4)“問其姓氏”,“客”卻未答姓氏,僅寫其籍貫及來由,何故?

答案示例:客人未答姓氏,可能有難言之隱。可能如作者一樣孤高傲世,不屑與他人相識,因此回答時故意語焉不詳,只答“是金陵人氏,客此”。也可能他也是明代遺民,客居在這裏,不便明言。

(5)作為一篇遊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敍事、抒情的關係的?

答案示例:敍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遊蹤“到亭上”“及下船”,並且記敍子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敍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後,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遊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脱俗,卓然獨立。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寫景、敍事、抒情融於一爐,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2.寫法探究

(1)請賞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白描手法的運用。

答案示例: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動傳神的 15 個字,描繪出了大雪三日後奇特的夜間雪景。這也是作者在湖中划船時看到的總體的視覺形象,是一個十分闊大而又混沌難辨的白色世界。三個“與”字將天、雲、山、水連成一片雄渾蒼茫的雪白世界。作者的視點由上而下,四種景物渾然一體的特點,僅用“一白”輕輕一點,便境界全出矣!

教師點撥: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脱俗的情味。

(2)請賞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中白描手法的運用。

答案示例:在天地“一白”雄渾闊大的背景之下,作者將視線收近,從天、雲、山、水,到長堤,到湖心亭,到舟,到人,在天地混沌的雪白世界中關注到幾個有活力的“湖上影子”。此為由大到小,以小襯大,也是用白描手法。這一句僅用了四組數量詞,就將湖上景物生動逼真地勾畫出來。視點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一痕”到“一點”到“一芥”再到“兩三粒”,筆墨精到,情致畢現。在蒼茫天地之間,那長長的橫跨西湖中間的蘇堤,也只是一道淡淡的凸痕罷了。那湖心亭在作者眼裏僅成了一個點。而比起湖心亭來,作者的小船更小了,不能稱“一葉”了,只能稱“一芥”。看來“一芥”比“一點”更小了。而小船中的人當然比小船更小,又拿什麼來比呢?唯有用“粒”來形容其小了。讀到此處,我們自然不難想見作者獨行於茫茫雪夜中所感到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慄”的人生徹悟。

三、課堂小結

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邦猶是,人民復非。“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應該能夠理解作者的“痴”了吧!他痴迷於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痴於雪中的情及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但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那種消極避世的情緒,我們應該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辯證地借鑑。讓我們一起背讀課文,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情雅趣,感悟作者的故國之思。

四、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6

一、導入

1、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詩人他豪情滿懷,詩酒仗劍走江湖。他才華橫溢,滿懷經世治國之志。在道士吳均的推薦下,在人生邁入第四十一個春秋之際,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滿以為實現理想、施展才華的時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聵無能 hūn kuì wú néng,美夢初醒,他很快被賜金還放,理想與現實的交織下,他陷入矛盾之中,這個人就是--李白。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行路難》走進李白的精神世界。

2、瞭解詩歌寫作背景:

《行路難》作於天寶三年(774年),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是李白遭受讒毀初離長安南下時寫的一組詩。詩中寫世路艱難,充滿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後的抑鬱不平之感。

二、學生朗讀

教師:同學們都預習過了,下面我來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我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

請同學評價一下.……你覺得要讀出什麼感情呢?

教師: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情感變化:苦悶--憧憬--愁--喜悦

(再讀詩歌)

三、分析詩歌

1、詩文一、二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豐盛的宴會圖。“金樽清酒”“玉盤珍饈”至少是五星級的標準,可是李白為什麼“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詩文哪些地方暗示我們原因了嗎?

引導明確:詩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為詩人此時心中充滿了愁悶。從課題《行路難》裏面我們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種象徵,象徵人生之路。(學生或老師補充詩歌寫作背景: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歲才開後門,進入朝廷卻被皇帝當作點綴生活、粉飾太平的御用文人,還來不及抒發鬱悶之情,在宮廷不久被人打小報告,就被李隆基賞了一些金子給趕了出來。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之間付之汪洋。因此內心非常失落、悲憤、憂鬱。

2、古人飲酒時,常舞劍以助酒興。這裏也是舞劍助酒興嗎?

有點激憤的味道。你悲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還有嗎?

3、“欲渡……”怎麼理解這句話?--李白想什麼?(想“渡黃河,登太行”)但是什麼讓自己的仕進道路受到阻塞,濟世安民的理想無法實現呢?(“冰塞川,雪滿山”,)用“冰塞川”、“雪滿山”作比喻來進行説明。

4、我們説希望越大,失望越深。李白的政治理想難以實現,苦悶心情可以想象,這苦悶是政治上的受挫失落造成的。

5、大家知道李白不會輕易言敗的接下來他如何感歎的?

問:用什麼歷史故事?哪個同學能給大家講一講?

問:李白為什麼要引用這兩個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給詩人迷茫的心田注進希望之光,夢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

6、我們一起來把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齊讀一下。

教師: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自強不息、樂觀奮鬥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對着現實的艱難,哪怕前路障礙重重,但他堅信自已總有一天會像宗愨一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和追求。

四、總結全詩

1、討論本詩如何體現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

(1) 巧用歷史故事

(2) 誇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

(3) 跳躍式的結構,全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 總之,全詩基調是激越的,是樂觀向上的。

2、主題

3、有一首對聯是這樣的: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是指誰?(李白),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認識了李白這位“謫仙人”,也因為走進他的內心,讓我們獲得了有價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願每一個同學都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掌握本文生字詞。

2、掌握閲讀小説的方法,理清本文敍事線索和故事情節。

3、賞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自學指導一:比快速默讀課文

自學指導二:比精彩回答問題。

1、説説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又是以什麼為線索來組織故事情節?

小説以時間為序,以“我”在故鄉的見聞感受為線索,

2、梳理情節結構,講講每部分寫了什麼具體內容?

依據這個線索可以分為“回故鄉 ——在故鄉——離故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複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第三部分(78——88)寫“我” 離開故鄉時種.種感觸和矛盾心情。

3、如果用一個字概括課文的內容,應用哪個字較為恰當?請簡單説説理由。

自學指導三:比精彩回答問題。

1、故鄉的環境在變,何以見得,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時隔多年,重回故鄉,你能想像“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是如何的嗎?

先用一個感歎句“阿!”再用一個否定的疑問句。這樣寫是因為故鄉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產生懷疑,但又的確是“我”的故鄉。對懷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複雜思緒,沉重的心情,為下文作鋪墊。在文章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第2段運用了什麼描寫?能體會其作用嗎?

天氣陰晦、冷風嗚嗚的響、蒼黃的天、蕭索的荒村。寫出衰敗荒涼的農村景象,襯托“我”悲涼的心情。

3、見到故鄉時,我的感受是怎樣的?用文中的話來回答,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眼前蕭索的景象與“我”記憶中的故鄉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涼,只得自我安慰,實則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情。

4、第四段説“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説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我”真的記不起了嗎?在什麼地方寫有?找出來後説説“我”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美在哪時?這也是一段景物描寫,又有何作用呢?

第12段 少年閨土月夜刺猹圖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景物等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掌握課文運用對比來表現主題的寫作手法。

自學指導一:比精彩回答問題。

1、你怎麼看記憶中的少年閏土?

2、時過二十年,少年閏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麼原因使閏土前後判若兩人?

小結:表層原因: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

深層原因: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可是由於它的不徹底性,封建主義仍然壓迫着勞苦大眾,還有帝國主義也在入侵中國,加上眾多的苛捐雜税,造成了農村經濟衰敗,農民生活的貧困,封建傳統觀念(即禮教、等級觀念)毒害,使閏土發生了鉅變。

3、生活在城鎮的楊二嫂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她為什麼也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説説作者塑造楊二嫂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麼?

農村經濟衰敗、生活的貧困讓她養成了小市民勢利貪婪(或:市儈)的惡習。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造成的禍害已經波及城鎮。

4、 小説怎樣刻劃楊二嫂形象的?與描寫閏土的方法有何異同?

同:都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都寫出了人物的前後變化。

異:寫閏土是先回憶,再眼前,因為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已經在“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寫楊二嫂則是先聞其聲,再見其人。這更符合楊二嫂尖利、潑辣的性格。

自學指導二:比精彩回答問題。

一、結合以下問題,分析“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1、“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對故鄉的現實(即人與事)感到失望,故鄉沒有給“我”留下好印象。

2、“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中的“高牆”指什麼?

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3 、文中點出哪三種舊的生活態度?文中説“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麼樣的生活?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麼“害怕”? (2)為什麼説“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1)因為“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願望能否實現是未知數,“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自然便害怕起來。

(2)閏土的願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説“切近”,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願望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所以茫遠。

5、課文再次出現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了什麼?

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6、“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我”是小説中又一個重要人物。小説中的“我”並不等於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個人物。結合以上問題説説“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遠離故鄉,過着辛苦輾轉的生活。回到故鄉,看到故鄉的衰敗蕭索,看到故鄉人的生活窮困悲苦,看到故鄉人純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而失望。但“我”並不絕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鄉,“我”希望故鄉人過上新的生活。所以説“我”不是消沉的知識分子,而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

關於主題: 小説以“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為線索,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表現閏土和楊二嫂在二十多年裏發生的巨大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社會生活的強烈願望。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8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時間方面:九年級教學時間緊迫,本學期要複習國中六冊課本。

2、學生方面:兩個班共有96人,總體來説兩個班的學生上課氣氛不夠活躍,許多同學甚至學習程度好的同學也不能向老師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總的來説基礎較差。

二、教學設想

這學期我本着“宏觀上要活,微觀上要實”的教學思路,教學的重點準備放在閲讀和寫作兩大方面。所謂“宏觀上要活”,就是要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宗旨,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着眼點,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所謂“微觀上要實”,就是在具體的每一堂語文課上,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認真安心讀書,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研究問題,精選各類練習讓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基礎訓練,力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提高語文素養,在會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三、教學措施

1、精心備課,上好每一節複習課,用好複習導學案,力爭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2、採用“整體教學法”、“單元教學法”,“作業訓練法”、“邊教邊複習法”等進行教學。本學期要按時完成全年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教讀課文,自讀課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

3、重視學生的閲讀訓練,除課堂的大作文外,鼓勵學生平時多練筆,從句段開始,多寫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逐漸得以提高。

4、選好、用好有關資料,把握會考動態,追蹤會考考點趨向。

5、多給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如讓學生自己辦手抄報等,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6、做好轉差促優的工作,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帶動中等生,鼓勵後進生,儘量縮小差距。

四、教學總結及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及時總結教師“教”與學生“學”兩方面的問題,認真用好導學案,並且及時寫好教學反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做到及時分析並予以矯正,對學生成功的學習方法、獨特的見解,要及時加以肯定並予以推廣,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開拓創新。

五、教學進度

根據區教育局統一安排,進行三輪複習。

總之,説得好不如做得好。如何提高兩個班的語文成績,我認為既是一項教學技術,更是一門教學藝術。只要我們教師一切為學生着想,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平時中紮紮實實地搞好語文教學工作,我相信我們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在今年的會考中成為最後的贏家,我有信心,更有決心,加油!!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解詩句含義,領悟詩的意境。

2、理解詩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悽切而不衰颯”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通過對詩人經歷的瞭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學生可以就詩意自學,然後老師點撥,通解詩意然後背誦默寫。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柳宗元引入新課。)

二、結合註釋瞭解作者及背景(學生先讀書下注釋,後教師補充)

1、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歲喪父,由嫂氏撫養成人。提出“文以載道”的觀點,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反對駢文,提倡散文;詩歌創作亦力求獨創,不避險僻,以文為詩,形成宏偉奇崛的特點。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

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税,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徵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讚孟子闢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複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2、背景知識補充: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佛教的傳播也盛極一時,法門寺是史書所載中國境內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剎之一(或稱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聖地。從唐貞觀年間開始,一共舉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動,第六次迎佛骨的時候,韓愈上書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遷,古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送行。韓愈當時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了這首名篇送給韓湘,抒寫忠而獲罪的憤慨、為國除弊的決心和眷戀朝廷的心情。

三、鑑賞詩歌

1、誦讀全詩,理解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貶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國事中弊政,哪裏肯因為老病而顧惜殘年餘命。

陰雲遮蔽秦嶺,不見家鄉何處;大雪阻塞藍關,征馬不願前行。

我知你遠道而來的心意,好為我收屍於瘴氣瀰漫的嶺南水濱。

2、整體感知

首聯:寫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

頷聯:書“除弊事”表剛直不阿之態。

頸聯:就景抒情,情悲且壯。

尾聯:吐露了悽楚難言的激憤之情。

3、討論交流

(1)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麼?(“肯將衰朽惜殘年”,表明自己凜然無悔、剛直不阿的品格。)

(2)仔細體會“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兩句詩。詩人是怎樣融情於景,抒寫途中的感受的?(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這兩句詩就是通過景物描寫委婉地表達這種情感。雲橫秦嶺、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上一句是回顧,詩人不獨繫念家人,亦傷懷國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前路的艱危,因而徘徊不前。“馬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拓展延伸:

比較柳宗元與韓愈的貶謫詩在思想感情上的差異

明確:

韓、柳這兩首詩歌,雖然都是貶謫詩,但在思想情感上卻存在比較大的差異。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作於詩人初到柳州的時候,這一次的嶺南之貶,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貶更加使詩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詩人面對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惡劣環境,其情感基調是愁思瀰漫、悽苦無比的,但同時也有對惡勢力的控訴。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韓愈在離京去貶所,到達藍田縣時寫的,此時詩人的怨憤尚有餘息。此前,韓愈已是刑部侍郎,經過多年的歷練,其仕途正是通達之時,而且是抱定“為聖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闢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幾至殺身。故此,詩歌中充滿了不平之氣。“不平則嗚”,所以詩雖出以悽切之語,卻不衰颯,有一種“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氣充斥在詩歌中。

五、作業佈置:背熟《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板書設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韓愈——文以載道 古文運動 宏偉奇崛

首聯:寫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

頷聯:書“除弊事”表剛直不阿之態。

頸聯:就景抒情,情悲且壯。

尾聯:吐露了悽楚難言的激憤之情。

差異:

柳:情感基調是愁思瀰漫、悽苦無比,也有對惡勢力的控訴

韓:“為聖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闢佛教,充滿了不平之氣

“不平則嗚”,“忠犯人主之怒”

賞析:

韓愈一生,以闢佛為己任,晚年上《論佛骨表》,力諫憲宗“迎佛骨人大內”,觸犯“人主之怒”,幾被定為死罪,經裴度等人説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確有八千里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可想而知的。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這首名篇。

首聯直寫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他很有氣概地説,這個“罪”是自己主動招來的。就因那“一封書”之罪,所得的命運是“朝奏”而“夕貶”。且一貶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論佛骨表》)的精神,則雖遭獲嚴譴亦無怨悔。

三、四句直書“除弊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申述了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謫的憤慨,真有膽氣。儘管招來一場彌天大禍,他還是“肯將衰朽惜殘年”,且老而彌堅,使人如見到他的剛直不阿之態。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壯。韓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寫道:“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驛赴任;其後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峯驛旁山下。”可知他當日倉猝先行,告別妻兒時的心情若何。韓愈為上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淚。

此兩句一回顧,一前瞻。“秦嶺”指終南山。雲橫而不見家,亦不見長安:“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詩),何況天子更在“九重”之上,豈能體恤下情?他此時不獨繫念家人,更多的是傷懷國事。“馬不前”用古樂府:“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意。他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前路的艱危。“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結語沉痛而穩重。《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記老臣蹇叔哭師時有:“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之語,韓愈用其意,向侄孫從容交代後事,語意緊扣第四句,進一步吐露了悽楚難言的激憤之情。

從思想上看,此詩與《論佛骨表》,一詩一文,可稱雙璧,很能表現韓愈思想中進步的一面。

就藝術上看,此詩是韓詩七律中佳作。其特點誠如何焯所評“沉鬱頓挫”,風格近似杜甫。沉鬱指其風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鬱,而頓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筆勢縱橫,開合動盪。如“朝奏”、“夕貶”、“九重天”、“路八千”等,對比鮮明,高度概括。一上來就有高屋建瓴之勢。三、四句用“流水對”,十四字形成一整體,緊緊承接上文,令人有渾成之感。五、六句宕開一筆,寫景抒情,“雲橫雪擁”,境界雄闊。“橫”狀廣度,“擁”狀高度,二字皆下得極有力。故全詩大氣磅礴,卷洪波巨瀾於方寸,能產生撼動人心的力量。

此詩雖追步杜甫,但能變化而自成面目,表現出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律詩有謹嚴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詩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較好。好在雖有“文”的特點,如表現在直敍的方法上,虛詞的運用上(“欲為”、“肯將”之類)等;同時亦有詩歌的特點,表現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別是五、六一聯,於蒼涼的景色中有詩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摯深厚的感情的抒發上。全詩敍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詩味濃郁,詩意盎然。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0

劉長卿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劉長卿(709-約780),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寶間登進士第,肅宗時為長洲(今屬江蘇)尉,攝海鹽令,因事下獄,貶為潘州南巴尉(今廣東電白)。後為轉運使判官、淮西轉運留後。被誣,貶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遷隨州刺史,死於任上。世稱劉隨州,有《劉隨州集》。

劉長卿的詩多寫個人窮愁不遇,為大曆詩風主要代表,與錢起並稱“錢劉”。善寫五律以“五言長城”自負,宋範希文《對牀夜語》説“李杜之後,五言當學劉長卿、郎士元”。此詩作於詩人被貶經過長沙之時。

2.基本解讀

這首詩寫詩人經過長沙賈誼舊宅時的悲涼心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主旨)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第1聯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

第2聯寫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

第3聯以雙關手法寫出賈誼和自己多舛的命運。

第4聯詩人表面上是寫對賈誼命運的感慨,實際上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語。

首聯“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謫宦”,貶官生涯。“棲遲”,如鳥兒那樣斂翅歇息。這裏比喻賈誼驚惶不安、佗傺[佗傺:tuóchì失意]失意的謫宦生涯。三年謫宦生涯,換來的只是“萬古”留悲,多麼悽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憂鬱悽愴的基調,切合賈誼的一生,更能讓人聯想到劉長卿自己貶謫的悲苦命運。

頷聯“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寫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傷感的意象,渲染了賈誼宅的環境悽清。如此悽清的環境,詩人還要去“獨尋”,正是詩人與賈誼有共同悲苦命運而引發的共鳴。“寒林”和“日斜”,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處境。“空見”,感慨如賈誼這樣治國賢才已再不可見,表達了詩人無可奈何的痛苦和悵惘心情。這兩句還化用了賈誼《鵩[fú]鳥賦》中的句子:“庚子日斜兮,鵩集餘舍”、“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賈誼在長沙時,看到古人認為不祥的鵩鳥,深感自己之不幸。

頸聯“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以雙關手法寫出賈誼和自己多舛[chuǎn差錯]的命運。“有道”的中興之主漢文帝尚不能重用才華橫溢的賈誼,那麼,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詩人自己呢?詩人被一貶再貶,沉淪落魂看起來也就是必然的了。這裏一語雙關,將暗諷的筆觸對準當今皇上,巧妙含蓄。接下來,詩人究竟不能自釋其然,面對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當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盡,屈原哪裏知道百年後賈誼會到湘水邊來憑弔他(賈誼寫有《吊屈原賦》);賈誼更想不到千年之後的劉長卿又會在蕭瑟的秋風中來憑弔他的舊宅。千載知音難覓,又有誰能聽到詩人呼告無處、痛苦難耐的心聲呢?

尾聯“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表面上是寫對賈誼命運的感慨,實際上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語。詩人在賈誼舊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風吹過,黃葉飄零。“君”既指賈誼,也指自己;“憐君”既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為何,這是對昏庸統治者的質問,也是對自己與賈誼都被統治者不公正對待的控訴。

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後的劉長卿又會迎着蕭瑟的秋風來憑弔自己的遺址。後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於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有誰能理解呢!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鬱無訴、徒呼負負的心境,刻畫得如此動情,如此真切。

“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

(徒呼負負 【注釋】負負,非常慚愧的意思。【用法】比喻無能為力,只能愧歎。與「心有餘而力不足」意近。)

3.鑑賞要點

這首詩懷古傷今,表面上寫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處處着眼於今人今事,字裏行間透着詩人自我的行蹤和心跡。

全詩景中寓情,情中見景,寄寓深刻,雙關見意。詩人在南巴時有詩《新年作》,與此詩意正相近:“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關於賈誼其人其事,請參見《賈生》的相關介紹和分析。

4.相關資料

①極沉摯以澹緩出之,結乃深悲而反咎之也。讀此詩須得其言外自傷意,苟非遷客,何以低迴如此?(清喬億《大曆詩略》,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②一是久謫似賈誼,二是傷心感賈誼,三是乘秋尋賈誼,四是空林無賈誼。“人去後”,輕輕縮卻數百年;“日斜時”,茫茫據此一頃刻也。(清金聖歎《金聖歎選批唐詩》,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③誼之遷謫,本因被讒,今云何事而來,含情不盡。(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1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如果説人的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麼,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麼來分配呢?這正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它將“説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於新疆伊寧。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

(2)背景鏈接

目前,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自己的居住條件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家”越來越大,越來越漂亮,身體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寬敞,可人們是不是也該想到“心靈活動”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寬,也需要達標呢?正如書中所説,“有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是應該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2.生難字詞

(1)字音

寬宥(yòu)  遊弋(yì) 輕覷(qù) 麾下(huī)

廣袤 (mào) 贅餘(zhuì) 窗櫺(líng) 坍塌(tān)

要訣(jué) 困厄(è) 襟懷(jīn) 灼晃(zhuó)

自慚形穢(huì) 憎惡(zēng wù )

(2)詞義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後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品種繁多。

【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

【鳩佔鵲巢】斑鳩佔據喜鵲的巢。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產業等。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幫助,後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

明確:第一部分 (第1~6段):引出話題——如何佈置我們的心靈空間。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裏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着我們的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我們的事業的小屋。

第三層(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儲物豐富的條件,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瞭解

1.作者説的是哪三間精神的小屋?

明確:(1)第一間小屋盛着我們的愛和恨。(2)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3)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

2.第1~6段寫的是什麼?與後文寫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有什麼關聯?

明確: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引出對精神空間的理解。第4~6段:由身體活動的空間引出對人的心靈活動空間的思考。

3.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麼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第一間,盛着我們的愛和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説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着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4.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並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兩個比喻句説明沒有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四、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集議論、描寫、抒情於一體的説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議論、抒情,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拓展延伸

如果我們也來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們會盛放哪些內容呢?

3.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拓展美讀:師生朗誦畢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段。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精神的三間小屋

畢淑敏

盛着愛恨——光明温暖

盛放事業——堅固優雅

安放自身——獨特安穩

五、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們的思想境界有了變化,他們明白了這裏的“自身”不單指人的個體生命,更是指向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一種心靈的純淨與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種不為形役,高遠聖潔的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只有學會珍視自我,這間小屋才會更加獨特與安穩。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崇拜、傷痕、中傷”等字詞的音形義。

2.通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駁斥錯誤觀點,從而得出正確觀點的駁論方法。(重點)

2.理解並學會運用記敍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品味文章語言的精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會自信心與創造力的因果關係及自信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批駁錯誤觀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運用及作用。

3.領會自信心對個體發展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許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業、人生的低谷時,難免會喪失自信心。如何重樹自信,創造或重新開創自己燦爛的人生,是許多人,也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許多同學所關注的問題。陶行知先生的這篇《創造宣言》,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吧!

二、自主預習

1. 背景資料

陶行知(1891-1946),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推行平民教育。“五·四”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範。1934年7月,正式宣佈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陶行知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鬥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一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 知識鏈接

八大山人

朱耷(1626-約1697),清初畫家。南昌(今屬江西)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一度為僧,又當道士,在南昌建青雲譜道院。有雪個、個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別號。擅畫水墨花卉禽鳥,筆墨簡括凝練,形象誇張;亦寫山水,意境冷寂。所畫魚鳥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態,署款八大山人。他的繪畫技法,對後來的寫意畫影響很大。工書法,行楷學王羲之,純樸圓潤,自成一格。

《安魂曲》

安魂曲 作於1791年,是莫扎特最後的作品。 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沒能完成這部富於人道主義色彩的作品,最終由他的學生蘇斯邁爾根據他留下的手稿續完。莫扎特一生直到窮極潦倒之時,在他的音樂中也一直沒有痛苦,而只有純淨的歡樂。這部臨終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種天國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覺。

曾參

曾參(前505年一前463年),字於輿,生於魯國南武城 (今山東嘉祥人)。曾參16歲拜孔子為師。由於他刻苦好學,造詣很深,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著有《大學》,《孝經》兩書,被後世視為儒家經典,尊其為“宗聖”,“述聖”。曾參傳業於子思,子思傳業於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學派”。

3.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崇拜(chóng) 傷痕(hén) 中傷(zhòng) 塑像(sù) 遁詞(dùn) 啞口無言(yǎ)

魯鈍(dùn) 自暴自棄(qì) 走投無路(tóu) 玄奘(zàng) 懦夫(nuò) 屋檐(yán)

樵夫(qiáo) 豢養(huàn) 陡然(dǒu) 煙囱(cōng) 繁殖(zhí) 灌溉(guàn)

中傷(zhòng) 惡語傷人(è) 調查(diào)

中間(zhōng) 噁心(ě) 調整(tiáo)

(2)詞語釋義

中傷:誣陷或惡意造謠,旨在毀壞人的名譽。

畫龍點睛: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遁詞:指理屈詞窮或不願吐露真意時,用來支吾搪塞的話。

魯鈍:愚笨,不敏鋭。

啞口無言:像啞巴一樣説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啞口:像啞巴一樣。

道統:是儒家傳道系統的一種説法。

自暴自棄: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於落後或墮落。暴:糟蹋、損害;棄:鄙棄。

走投無路: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眾叛親離: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離:離開。

懦夫:軟弱無所作為的人。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本文批駁的論點是什麼?作者的論點是什麼?

答案示例:本文作者通過運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對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有力的批駁,從而得出了“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結論。強調創造是人類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激勵我們發掘潛能,創造美好未來。

2.這篇文章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3段):由藝術家造石像談起,引出教育家的創造不同於前兩者,“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羅列出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以一連串的不可爭辯的實例,一一予以反駁,從中確立起“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

第三部分(11—15段):以東山樵夫的故事為喻,説明喪失創造力的可悲下場。

第四部分(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鮮明地指出“死人才無意於創造”,只要你是一個“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這樣的結尾富有感召力。

(二)研讀分析

1.突破重難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

答案示例:美術家(羅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作者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學生先生合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評了哪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答案示例:八大山人朱耷揮毫畫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的傑作;法國企業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不識字的惠能據説本是目不識丁的樵夫,偶聽人講經,頓悟佛理,後來成為禪宗的南宗開創者;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

作者用這些例子來駁斥五個錯誤觀點:①環境平凡不能創造,②生活單調不能創造,③年紀大小不能創造,④太無能了不能創造,⑤陷入絕境不能創造。

説明處處都需要創造,天天都有創造的機會,人人都可以創造。這種論證方法是駁論文章的寫法。

(3)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哪些句子明顯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示例:作者渴望創造,熱切呼喚“創造之神,你回來呀!只要你肯回來,我們願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4)東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樣的?這個人物還讓你想到誰?這個故事説明什麼?

答案示例:他將泰山的茅草連同樹苗帶回家裏焚燒取火,以東山樵夫的故事為喻,説明喪失創造力的可悲下場。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創造精神的愚公。

(5)文章題為《創造宣言》,那麼作者的宣言是什麼?

答案示例:作者在文章結尾,充滿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2.寫法探究

文章主要採用了哪種表達方式?請結合課文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文章主要運用了敍議結合的表達方式。記敍主要指文中擺出具體事例時所運用的表達方式。議論則是對事例進行分析或表達觀點時採用的表達方式,如批駁了第二個錯誤觀點後的簡單總結,又如批駁了第五個錯誤觀點後的分析。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大家看到了,也聽到了許多環境不如我們,健康不如我們,或者和我們一樣平凡的人,都創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們有勇氣,有自信,敢創造,同樣也能書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當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氣、自信之外,要創造還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就來源於學習。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努力,為將來更好地創造奠定厚實的基礎。

五、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貿然、疲憊不堪、自持”等字詞的音形義。

2.通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確作者的觀點,學會做一個真正有教養和優雅風度的人。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過,每個人對教養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那麼,在著名作家和文藝理論家德米特里·利哈喬夫的眼裏,怎樣才能算是有教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論教養》這篇文章,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自主預習

1. 背景資料

德米特里·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前蘇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和活動家。他生於聖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衞戰。從1946-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和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後其地位相當於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徵。

2.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貿然(mào) 疲憊不堪(kn) 大發雷霆(tíng) 涵養(hán) 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i) 恪守(kè) 允諾(nuò) 自持(chí) 汲取(jí) 矯揉造作(jio)

扭捏(ni) 箴言(zhn) 嚼(jué) 絮絮叨叨(xù) 尷尬(gn)

原處(chù) 教書(jio) 困難(nán)

處境(ch) 教養(jiào) 災難(nàn)

(2)詞語釋義

漠不關心:態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

隨心所欲:隨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隨,任憑;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擂,打鼓。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交結文人,參加有關的文化活動。

隨機應變:隨着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形勢。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答案示例: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對眾多事例進行了比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結論,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

2.這篇文章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段):開門見山,引入論題。

第二部分(3-12段):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論説什麼是“有教養”。

第三部分(13-18段):通過列舉事例和現象,論證什麼是“優雅風度”。

(二)研讀分析

1.突破重難

(1)第5-10段主要論述了什麼?這幾段的論述有什麼共同點?

答案示例:第5-10段主要從反方面論述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這幾段的論述都是先假設一個人在外面的表現彬彬有禮,但是在家裏卻表現的不尊重家人。在對比中反映了一個人怎樣才算有教養。

(2)作者在論説“風度”時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

答案示例:首先由談論“風度”的書籍談起,提出待人接物的問題,然後批駁錯誤的觀點。接着解説風度的緣起。接着列舉有風度的現象,論述優雅風度遵循的準則。最後得出結論::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才能保持優雅的舉止。

(3)舉例説明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

答案示例:舉例論證。本文的5—10段,17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述。5—10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的例子,17段集中列舉了優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活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的風度。

對比論證。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兩層也是前一層為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

2.寫法探究

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有哪些?

答案示例:(1)行文活潑、靈動,思路清晰。本文從討論教養本身,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其中貫穿着作者的基本見解:教養的本質是尊重。作為一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文中有探討問題的邏輯和推論,又有大量生動的事例,加上精闢的觀點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覆咀嚼、品味。

(2)方法多樣,論證有力。舉例論證:本文的5—10段,17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述。5—10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的例子,17段集中列舉了優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活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的風度。對比論證: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兩層也是前一層為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有教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有教養。相信作者的觀點一定給了大家許多啟示。當然,大家對於教養一定也有許多自己的看法,課下可以繼續探索討論。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向作者學習,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五、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駁斥錯誤觀點,從而得出正確觀點的駁論方法。

2.理解並學會運用記敍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品味文章語言的精妙。

4.領會自信心與創造力的因果關係及自信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1.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批駁錯誤觀點的方法。

2.文章的語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運用及作用。

3.自信心對個體發展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2.引導學生了解運用典型事例駁斥錯誤觀點的方法。

3.引導學生增強自信心。

【教學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歸納要點,掌握方法。

2.通過讓學生蒐集資料,對比體會,感悟自信。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預習課文,給文章和閲讀提示中不熟悉和無把握的字詞注音並解釋。

2.複習有關議論文知識。

3.通過網絡或課外書籍,查閲有關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資料。

設題意圖:

1.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

2.鞏固已有的議論文知識,為更好地學習課文作準備。

3.通過查閲資料,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近距離接觸,感悟自信。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關於自信的心理測試題。(見多媒體課件)

2.學生自測,教師統計自測結果。

3.教師根據自測結果,導入新課。

從調查的結果看,有部分同學對自己缺乏自信,而許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業、人生的低谷時,難免會喪失自信心。如何重樹自信,創造或重新開創自己燦爛的人生,是許多人,也包括今天我們許多進入職業學校的同學所關注的問題。陶行知先生的這篇《創造宣言》,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二、檢查預習作業(課堂練習)

1.詞語解釋。(見多媒體課件)

2.檢測有關議論文知識。

(1)議論文三要素指什麼?

(2)論據有哪幾種類型?

(3)有哪些主要的論證方法?

(4)議論文有哪幾類?

(5)駁論文中有幾種批駁的方法?

(6)駁論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確觀點嗎?

三、研讀課文,整體把握

1.作者簡介。

(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根據查閲的資料介紹作者,教師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補充總結。)

2.學生朗讀課文。

3.學生在閲讀全文的基礎上,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屬於駁論文,作者主要針對哪幾種錯誤觀點進行反駁?

總結:在文章中,作者圍繞五種“不能創造”的藉口,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批駁。這五種錯誤觀點是:

①環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單調;

③年紀太小;

④太無能;

⑤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

(2)作者是怎樣對錯誤觀點進行批駁的?

總結:作者主要運用了典型事例與名言警句來進行反駁。也就是説,此文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這兩種論證方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具體事例。)

(3)學生根據查閲的資料,介紹事例所涉及的人物。

(不要求面面俱到,每個學生只要能講出熟悉的一兩個人物或事例就行。學生作答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主要人物或事例的簡介。目的是讓學生從這些人物身上感受自信,感悟創造。)

(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觀點嗎?如果有,是什麼?

總結:作者在批駁了五種錯誤觀點後,直接提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鼓勵人們進行創造。

(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同學更好地明確,在駁論文中,除了對方的錯誤觀點之外,必然有作者的正面主張。)

(5)文章題為《創造宣言》,那麼作者的宣言是什麼?

總結:作者在文章結尾,充滿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以上五個思考題,都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則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

四、第一課時小結

在文章中,作者運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對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展開了有力的批駁,提出了“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最後發出了只要有一絲熱情,一滴血汗,都應該創造,都能夠創造的創造宣言。

五、課後作業

1.思考文章所運用的主要修辭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舉例説明。

2.思考本文運用的主要的表達方式,並能結合課文具體分析。

3.尋找當代或身邊現實生活中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實例。

第二課時

説明: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品讀鑑賞課文,分析文章表達方式及語言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自信,感悟自信,從而在生活中揚起自信的風帆,駛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一、品讀課文,體會特色

1.思考:文章採用了哪種表達方式?結合課文加以分析。

總結:文章主要運用了敍議結合的表達方式。記敍主要指文中擺出具體事例時所運用的表達方式。議論則是對事例進行分析或表達觀點時採用的表達方式,如批駁了第二個錯誤觀點後的簡單總結,又如批駁了第五個錯誤觀點後的分析。

(在學生分析時,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其中的一兩點加以展開即可。教師則在學生分析後,對答案進行整合。)

2.品味文章語言,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以下提供的例句是文章中出現的運用修辭手法的主要例句。學生不一定都能涉及,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的思路,在學生的講述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補充和總結。)

排比

(1)“有人説……不能創造”五個段落。

總結:突出強調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國際歌》。

總結:強調在單調的惡劣環境中一樣可以創造出驚世之作。

(3)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

總結:強調有志者排除萬難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創造出來的。

總結:強調開闢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氣。

(5)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總結:強調創造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基本能力。

(6)汗幹了,血幹了,熱情幹了,僵了,死了,……

總結:強調沒有創造力就如同沒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森林。

總結:強調任何一點的創造力,都會促進成就的取得。

比喻

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

總結: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勇氣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劍,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剛,説明了當陷入絕境,走投無路時,只有勇氣、智慧、信念與意志,才能使人絕處逢生,闖出一條生路。

教師總結:

本文敍議結合,運用大量的排比,層層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勵我們樹立自信,勇於創造,具有很強的説服力和鼓動性。

二、感悟自信

(多媒體課件出示有關張海迪的資料。)

教師導入:這裏是有關當代保爾張海迪的介紹,她身殘志堅,沒有向命運屈服,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不平凡人生。請同學們結合課後找的資料,對比自己的生活和環境,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為了讓學生勇於發言,也為了讓個別無準備的學生有話可説,故先引入了張海迪的事例。設計此環節的意圖是:一方面替學生樹立榜樣,另一方面,通過對比感受,讓學生樹立自信。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再作簡單的總結。)

三、總結

同學們,大家看到了,也聽到了許多環境不如我們,健康不如我們,或者和我們一樣平凡的人,都創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們有勇氣,有自信,敢創造,同樣也能書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當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氣、自信之外,要創造還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來源於學習。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努力,為將來更好地創造奠定厚實的基礎。

四、課堂練習

1.本文的結構如何劃分?

2.作者所舉的“不能創造”的五種藉口是從哪些角度提出來的?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五、課後練習

1.請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望洋興歎  啞口無言  遁辭  自暴自棄  眾叛親離

2.閲讀下列文段,回答相關問題。

有人説: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説: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

(1)用“——”劃出錯誤觀點並説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2)用“[ ]”標出反駁過程的語句,並説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3)用“~~”劃出事實論據並説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4)用“(   )”標出理論論據並説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3.“感悟自信”為題,寫一段不少於300字的話。可以運用上課使用過的事例,也可以另外找類似的題材。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學習小説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金錢關係的醜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能力目標:

1、學習運用個性化描寫及對比手法刻畫人物。

2、把握小説的情節構思,鍛鍊創造性思維。

德育目標:

認識19世紀法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摒棄虛榮心,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1、理解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課文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運用對比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2、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教學難點】

1、對小説主人公的判斷。

2、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主題的分析。

【教學準備】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時間】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名言導入:

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現在、在我們周圍,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兩段精彩的論述。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温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了。”

“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由這兩段可看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生答:純粹的金錢關係。金錢能使水火難容、勢不兩立的人親密起來,同樣,也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如同陌路。這節課我們就來看一個“嫌貧愛富”的故事。

二、導學導讀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P168)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説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説,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説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説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代表作有:長篇小説《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説《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2、檢查複習

文學常識填空

①小説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②小説描寫人物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

3、學習字詞:學生注音、釋義,教師講評。

給加點的字注音:

拮据jié jū闊綽:chuò棧橋zhàn煞白shà撬開qiào詫異chà牡蠣mǔ lì襤褸lán lǚ

解釋下列詞語:

拮据: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棧橋:碼頭上延伸到海里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和裝卸貨物用。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煞白: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蒼白,沒有血色。

撬開:用棍棒後刀、錐等的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頭,使縫隙增大。

詫異:驚訝,覺得十分奇怪。

牡蠣:一種軟體動物,又叫蠔,肉鮮味美,可食用。

襤褸:衣服破爛不堪。

張皇:驚慌,慌張。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十拿九穩:比喻很有把握,也説十拿九準。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説內容,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準備複述故事。

2、學生嘗試複述故事梗概。

3、師生共同點評。

我小的時候,家住勒阿弗爾,生活拮据,只能勉強餬口。我的父親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回來,但也掙不了多少錢。我還有兩個姐姐。

但在每個星期日,我們都要到棧橋上去散步,父親總是。

原來我的叔叔叫于勒,是家中的禍害,品行不好。後來他被打發到美洲,卻成為了我們家唯一的希望。過了一段時間,我們收到了于勒叔叔的來信,于勒叔叔誠懇地表示一發財就會回來。所以,這封信成了我們全家的福音書。父親母親也一直期盼着于勒叔叔發了財後回來。

後來,有一個公務員看上了我的二姐,並且在看過了于勒叔叔的來信後決定和我姐姐訂婚。於是,父母決定在婚禮後,全家一起到澤西島去作一次小小的旅遊。可是,巧的是在去澤西島的船上,我們一家遇見了已經蒼老的于勒叔叔。她穿得破破爛爛,而且又老又髒,滿臉皺紋,現在只能在船上靠賣牡蠣維持生計。

向船長了解過一些情況後,父母對於勒叔叔的態度有一次發生了變化,他們擔心於勒叔叔又拖累我們。為了避免在遇見於勒叔叔,我們只能換了另一條船回來。

從此以後就再沒見到過於勒叔叔了。

4、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或按“盼”、“贊”、“見”、“躲”,將課文分為四大部分。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開端:(1——4),盼于勒(在海邊棧橋上等待)

第二部分發展:(5——19),贊于勒。

第三部分高潮:(20——47),見於勒。(買牡蠣)(在海船上相遇)

第四部分結局:(48——49),躲于勒。(乘另一艘船)

四、佈置作業:練習六。

第二課時

一、承前導入

二、關於“我”的家境。

1、提問“我”家的境況如何?

2、在學生概括、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講析並擇要板書。

首段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及“我”的家境。“並不是”、“剛剛夠”、“有兩個姐姐”,概括寫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幾件雖顯瑣細卻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體化了。

①樣樣——都要節省(無一例外) 總

二 ②請吃——不敢答應(以免回請) 拮

③買貨——減價底貨(拮据至極) 分 ——窮

段 ④長袍——自己做的(無可奈何) 據

⑤花邊——計較半天(愛慕虛榮)

3、全家人對於勒的態度是怎樣的?

三、四自然段,通過父親“只要一看見……總要説那句永不變更的話”,行動和語言兩方面簡練、生動的描繪,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心情。“永不變更”意味着父親那句話已説過無數次了,極寫盼望之情的強烈。

四、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歸來,那麼,于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要這樣焦急的盼望他歸來?小説在此設下懸念。請大家速讀課文,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婦心目中於勒是個怎樣的人?在“我”心目中於勒是個怎樣的人?在你(讀者)心目中於勒是個怎樣的人?

速讀後,學生回答,教師講評並擇要板書。

1、在菲利普夫婦心目中,于勒是個(注意對比的手法):

①當初于勒糟蹋錢:壞蛋、流氓、無賴(恐怖)

②第一封信,希望賠償損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③第二封信,發了財,一起過快活的日子:(福音書)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④船上巧遇,于勒成窮水手:這個小子,這個傢伙,這個賊,那個討飯的,那人,這個人,這個流氓。

5、菲利普夫婦對於勒變來變去的態度中有什麼不變的東西?造成他們態度多變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①一切從金錢出發;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跟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是息息相關的,于勒所生活的那個時代裏,金錢決定一切,金錢被銅臭所遮蔽,註定了他那悲慘的命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骨肉親情也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2、在“我”心目中於勒是個:

與菲利普夫婦認出于勒後的“恐怖”、“憤怒”相比,“我”的同情,體現出青年人的善良、純真。

3、在你(讀者)心目中於勒是個:

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為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説他在那裏作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下來,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他又重新成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于勒成為窮水手,不外乎揮霍無度或競爭失敗,既出乎人們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從小“行為不正,糟蹋錢”,沾染了資產階級的惡習,很容易揮霍浪費、入不敷出;而競爭失敗,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年輕時浪蕩,中年時得意,老年時淪落。

4、遷移:你能舉出其他名著中這種親情中的金錢關係嗎?

《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兩部都是法國名著,所體現的都是父女關係是金錢關係。

課文中反映了兄弟、夫妻(兩個女兒嫁不出去,因為貧窮、嫁粧少)是金錢關係,上兩部反映了父女之間是金錢關係(也包括夫妻、叔侄關係),這説明資本主義社會道德墮落時期金錢腐蝕了人間親情。

5、這篇小説在刻畫人物時採用了哪種描寫?(神態、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其中最突出最成功的是用了哪種描寫?(心理描寫)

課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等描寫揭示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刻畫人物的性格。

七、銜接:同學們,你對金錢有着怎樣的思考?你生活的周圍有關類似的事例嗎?説出來給大家聽聽。(積極、健康、暢所欲言)

八、拓展:像菲利普夫人那樣唯利是圖的人還有很多,但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更多的“視金錢如糞土”的人,你能舉出幾個這樣的人嗎?

A毛澤東(糞土當年萬户侯)b雷鋒(節省錢把全部積蓄支援災區)

三、 作業:完成練習一。

第三課時

一、回顧導入:簡要回顧上課時內容。

二、景物描寫的作用

1、齊讀20段,並用波浪線畫出有關景色描寫的語句:“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提問: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怎樣的心情?從哪裏看出來的?

歡樂的心情。景色靜謐,色澤美麗。

齊讀47段,並用波浪線畫出有關景色描寫的語句,提問: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怎樣的心情?從哪裏看出來的?

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

三、研讀課文精彩片段,分析人物性格

1、

21——24段,插寫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動邀請女兒、女婿吃牡蠣的情節。這看來好象與情節主線無關,但不知不覺中卻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因為正是父親請吃牡蠣,才有可能進一步認清、認出水手。

母親的話説得冠冕堂皇:既愛惜自己,有關心別人;既疼愛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實際是什麼?是既顧全面子,又節省開支。

2、指定五位學生分角色朗讀25——47段;角色:敍述者(我);父親;母親;船長;于勒。其他同學圈出寫菲利普夫婦語言、動作、神情等的語句,仔細揣摩體會。

3、 教師講析並板書:

(1)這幾段的情節可概括為這樣一個過程:猜疑——肯定——恐怖——憤怒——躲避

(2) 關於菲利普:

“突然……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心理驟然緊張,想躲開窮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認出來;瞪着眼“看女兒、女婿”——怕他們發現這個祕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多年的美夢破滅了,心中充滿了恐懼,怕窮弟弟又成為他的負擔,而這一切給他的打擊確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聲”對妻子説:“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麼這麼像于勒?”——雖“像”但僅僅是猜疑,還沒有確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婦已經被嚇得失魂落魄了。

②結結巴巴,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着,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着嗓子,不安,神色十分蒼白,兩眼跟尋常不一樣……

③內心的極度恐慌。(這説明菲利普盼于勒回來完全為錢)

小結:動作、語言的描寫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使我們看到菲利普是個虛偽、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惟利是圖、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

(3) 關於菲利普之妻克拉麗絲:

①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説:“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説八道?”

雖然母親聽到了那個窮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發財夢使她不願相信這是真的,二是“吞吞吐吐”地責怪丈夫“胡説八道”。

②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説:“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仍存一線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長打聽。

③母親突然暴露起來,説:“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舊怨新恨一齊發作,以致“突然暴露”破口大罵。她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的性格特徵,隨着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發展,至此畢露無遺了。

和菲利普一樣,美夢剛破滅時,她內心驚恐,神態異常,語無倫次。當她親眼看到那個賣牡蠣的正是于勒後,哆嗦着説:“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這一句簡單的話,道出了她人生哲學的祕密。對於遠遊歸來的于勒,她多麼厭惡啊!可正是她昨天還在不停的讚賞:“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由此看來,她對丈夫的親弟弟于勒的態度前後是截然不同的!透過她兩次不同的語言,我們析其內心世界,不難看出:在她心目中於勒是好是壞,該親該疏,完全取決於他是否有錢!正是人物自己的語言,使讀者看出了她唯利是圖、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徵。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

4、“我心理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唸的三句話,意思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重複寫?這表現了“我”什麼心理?你知道哪幾個詞應重讀嗎?

①沒有什麼不同②別具匠心,強調③反映了“我”對處於貧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對父母親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飽含譏諷意味的心裏話。④叔叔、弟弟、親叔叔。

師小結:文中就是通過對不同人物的逼真的心理描寫,展現了不同人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

三、 完成練習三。

第四課時

一、其他問題或片段

(1)13——15,照應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鋪排盼望之情,也為後文于勒再為“恐怖”作好鋪墊。

(2) 16段中的“上千種計劃”,富有諷刺意味,毫無着落的財產,竟然列入了他們的開支計劃,十分可笑,也顯得可憐、可鄙。

(3)17、18段筆觸幽默有趣:姐姐們28、26歲了還“老找不着”對象,從一個新的角度是“拮据”;公務員看中二姐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將到來的財產才上門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4)19段,順着二姐結婚的情節,自然的引出了去哲爾賽島旅行的情節。

二、 歸納主題;概括寫作特色。

1、 小説主題:

小説的結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婦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怎樣的社會現實?從中可見小説的主題是什麼?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這篇小説展示了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菲利普夫婦對於態度的幾度變化,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冷酷、極度虛的心理,也反映了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通過寫若瑟夫對窮於勒的憐憫,表達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設題目的: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明確19世紀法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金錢關係,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總結: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2、藝術特色:

巧設懸念

討論:①我們一看到這篇小説,馬上被它吸引,並急於讀完,關鍵在於小説設置了懸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為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鮮明的對比

三、作業:做《導與練》及《作業手冊》未完成之題。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6

教學設想:

這首詞作於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率部準備渡河東征。在到達清澗袁家溝後,他親赴黃河畔觀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後風光,俯瞰北國大好河山,於是揮毫潑墨繪出這壯麗的畫卷。

毛澤東在此詞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羣山,隆起的高原,不僅在舞動,在奔馳,有着進取、挑戰的姿態和意志,要與高遠、闊大、威嚴而神祕的“天公”比試高低,而且似乎勝利了。這裏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給人以豪邁感和崇高感。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風流人物,只能是無產階級及其領導的全體人民。充分顯示了我國人民創造世界歷史的偉大動力。

教學目的:

1.瞭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內涵。

2.領會詞人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念,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教學重點:詞的思想內容、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詞的意境的理解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豪放的詩風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激情,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2. 探討法:將一些重點知識拿來探討,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課時安排: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毛澤東是一位古典詩詞的愛好者,著名詩人臧克家説:“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學習《沁園春 雪》。

二、聽範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教師範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

2.檢查字音

沁qìn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三、誦讀課文,理解詞意。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麼內容?

討論並歸納: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並歸納: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3.那麼,“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並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4.那麼,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最好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説,然後再在全班描述。)

5.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並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瞭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7.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討論並歸納:

“惜”。統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8.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組討論,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學生的發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還包含着後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

9.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10.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並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

11.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承上啟下的作用。

12、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13、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14、總結全文

上闋寫景,句句都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下闋評論古代帝王和抒寫革命抱負相結合。

15、佈置作業:背誦全詩,理解詩中藴含的情感。

板書設計

沁園春 雪

毛澤東

上闕:寫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下闋:議論、抒情————論古英雄的不足

贊當代革命英雄

課後反思

教學這首《沁園春雪》時,我想嘗試改變這兩點。

首先是設計、組織形式多樣的有吸引力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動起來。這堂課我運用了聽範讀、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其次是少點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體的品味、感悟。新課標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從這一角度提出的。一開始的聽範讀和自由讀都是整體感知,促使學生通過薰陶感染和朗讀實踐去感受整首詞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賞析的環節也是着眼整首詞,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富於形象性。由於引導得當,學生積極思考、發言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7

【教學設想】

因《范進中舉》是長篇小説節選,學生要想較好地完成該課的學習目標,宜課外閲讀《儒林外史》全書,對該書的整體情況,包括所刻畫的人物,所選取的典型題材,反映的主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個大體的瞭解。學習本文時,着重從范進的語言、動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遭遇及中舉後喜極而瘋的原因的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題及藝術特點。

【教學目標】

1、瞭解《儒林外史》的介紹。

2、欣賞小説的諷刺藝術。

3、瞭解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誇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説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舊小説中的雅語與口語。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其他】

1、教師推薦《儒林外史》精彩片斷。

2、學生預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科舉制度不但麻煩,而且森嚴,過了這一關,還不知道是否能過下一關,其考試內容多為八股文和試貼詩等。那時取得考試資格的童試令人神往,正考的鄉試、會試、殿試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試貼詩等令人膽寒。但是,讀書又是步入官場、獲得特權的最好途經,許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極大的魔力,令許多人趨之若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科舉考試種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進。(板書課題)介紹相關背景,掃除閲讀障礙。

二、明確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明確學習目標。三、整體感知

1、學生簡介作家、作品,教師相機補充。

吳敬梓,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早年也曾熱衷功名,便考場屢屢失意,同時在家境由富到貧的變化中,他也飽嘗世態炎涼,這些使他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長達三十萬字的章回體諷刺小説《儒林外史》。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説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

2、聽課文範讀錄音,要求:

⑴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説中的詞語的解釋。

⑵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個部分。

檢查預習情況。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四、范進形象分析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説明了什麼?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户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户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2、中舉後:

⑴投影,放范進發瘋的畫面,學生讀第5段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給其劃分層次,並分析這裏有哪些文句的反覆,這種反覆説明了什麼。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上集。這裏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多次重複,“我中了”一句話反覆出現。拍手、笑印證了他是因喜而瘋,“我中了”體現他念念不忘的是科舉,一旦中舉,喜極而瘋,這一情節的設置,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慾薰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⑵學生讀第5至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後地位、經濟狀況發生哪些變化?這説明了什麼?范進對胡屠户的態度有何變化?又説明了什麼?

明確:中舉之後,范進地位馬上提高,這從周圍眾鄰居的稱呼“範老爺”,胡屠户的言行,張靜齋上門幾件事都可看出。而張靜齋送錢送房子,可見范進經濟狀況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更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户的稱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

從中舉之後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户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3、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二、課後練習五第2小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文章的內涵。五、總結、擴展

本課對於范進形象的分析是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分析,我們重要的是明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孔乙己沒有進學、潦倒一生,范進進了學又如何?不過變為統治階級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運、相同的主題。課外拓展。六、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對胡屠户描寫部分,體會人物性格。

2、課外閲讀《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板書設計〗

19、范進中舉(吳敬梓)

前醉心功名甘受屈辱

范進中舉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的巨大變化

後虛偽世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對比、誇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閲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對比、誇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閲讀。明確學習目標。

二、分析胡屠户的形象

1、本文主要用丁哪幾種形式?結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進行説明。

明確:主要用了對比、誇張和直接寫實三種。

⑴對比:胡屠户對范進的前後態度變化。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恩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户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⑵誇張:

胡屠户打了范進之後,“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眾人回家時,“屠户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這種細節上的誇張,用漫畫式的筆法顯示出胡屠户對范進畏懼、巴結的情態。

⑶直接寫實:

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五第1小題。

這裏胡屠户的動作“攥”、“舒”、“縮”、“揣”及“緊緊”、“連忙”兩個詞活畫出他那副貪財虛偽的小人相。

2、小結:

通過對比、誇張、寫實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躍然紙上:這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欺貧愛富、貪財虛偽、庸俗自私。

3、學生討論文中對其他人物的諷刺描寫,如用誇張的手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情狀。

4、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三。以胡屠户為例,分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瞭解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誇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三、總結、擴展

1、總結:

本文通過一箇中舉的人,圍繞“中舉”這一事件,描寫各色人等的種.種醜態,從而揭露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揭露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世態。作者用了對比、誇張、直接寫實的手法對這些人物進行描寫、諷刺,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較閲讀是一種有效的閲讀方式。作為比較的雙方應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與個性。我們可以將范進與孔乙己進行,還可進行丁舉人與張靜齋的比較,胡屠户與張靜齋的比較。這些比較都有利於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擴展:

下面進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斷的閲讀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找一個帶有明顯諷刺的片斷進行閲讀,然後集中討論。

示例1:第四回寫到范進到知縣湯奉處打秋風,當知縣看到范進因守制而不用銀鑲杯箸,不用象箸時,很擔心他不用葷酒,正在此時,卻見范進“在燕窩碗裏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裏”,這才放心。一句“大蝦元子”的描述將范進虛偽的性格暴露無遺,同時也表現出封建禮教的虛偽性。

示例2:第五回寫到嚴監生臨死前伸出兩個指頭,眾人都不得要領,其妾趙氏猜出他的心事“燈盞裏點的是兩莖燈草,恐費了油”,挑掉一莖之後,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這兩個指頭使嚴監生與葛朗台一樣,成為世界文學畫廊中著名的吝嗇鬼形象之一。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閲讀。四、佈置作業

比較《范進中舉》與《變色龍》的諷刺藝術。

參考答案:《變色龍》的諷刺寫法主要是對比與直接寫實。它的直接寫實就是奧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還藉助於道具──軍大衣,來增強諷刺的效果。而它的對比並非簡單的前後對比,而是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臉,每一次都與前一次形成對比。進一步體會諷刺藝術的運用。

〖板書設計〗

19、范進中舉(吳敬梓)

范進中舉前:現世寶、尖嘴猴腮、啐

對比胡屠户

范進中舉後:賢婿老爺、品貌好、千恩萬謝

(趨炎附勢、貪財庸俗的市儈)

誇張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寫實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8

一、學習目標:

1、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 初步理解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論 據。

3、 理解積累相關詞語,經典語句、格言。

4、 瞭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並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二、重點:

朗讀課文,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三、難點:

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四、預習提綱:

1、 藉助工具書疏通字詞。

2、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由一幅漫畫導入(老師先板畫,後結合着漫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他們中的一位是以勞動為快樂,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造財富為快樂,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可貴的敬業精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教我們“敬業”與“樂業”的文章。

二、學習目標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三、學生自學,師生互動,精講點撥

(一)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

自學指導(一)

1、 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① 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課文,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

②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試着學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

(師範讀課文後,生自讀,然後師指名學生表演朗讀,其餘學生評議。)

點撥:教師要做朗讀指導。如:語調、語勢、語速,語氣的把握等。

③ 想一想:你從老師的朗讀中體會到了什麼?

2、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

① 學生自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看法的語句。

(師引導每個學生動起來,去找去圈點勾畫,師抽查幾名同學看一看能不能找到。)

② 對文中作者的觀點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讓學生提出的問題,先讓同學獨立解決,2分鐘後各組長組織同學交流得出答案,然後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

③ 請學生速讀課文,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説説這樣分的依據?

(生獨立思考4分鐘,四人一組討論,然後試着把結果展示。要求: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點撥:理清思路是閲讀文章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本文共九段,總體結構是“總——分——總“式。

(二)領悟“敬業與樂業”到主旨

自學指導(二)

生帶着問題再次朗讀課文,問題如下:

1、 文章開始,作者就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主旨,説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着怎樣的邏輯聯繫?

2、 課文最後,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説“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麼,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讓一二組的同學帶着第一個問題;三四組的同學帶着第二個問題,去自由讀文,獨立思考5分鐘後,各組長就本組問題組織同學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後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

四、當堂訓練

1、 反思自己在學業中的種.種態度和做法,談談學習本文後的啟發。

2、 你如何看待“跳槽”現象?請把你的感受和觀點寫一寫。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的學習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怎樣層層深入地論述自己的觀點。

附板書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上節課同學們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還感知了先哲的思想風采,關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今天讓我們再來提煉本文,再學一些知識好嗎?

二、學習目標

1、 初步理解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論據。

2、 理解積累相關詞語、經典語句、格言。

3、 瞭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並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三、學生自學,師生互動,精講點撥

(一) 初步理解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論據。

自學指導(一)

1、 生分小組聲情並茂地朗讀這篇課文,試找出並積累幾條自己認為論述敬業與樂業最精彩的警句。讀一讀,體會一下。(引導學生體會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2、 同桌合作,邊讀邊找邊想:

① 課文論述為什麼要敬業時,舉大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件事是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引導學生體會舉事例的論證方法)

② 課文為了説“敬業與樂業”的觀點時,作者用了哪些論據來證明的?你能不能找得到?

(生獨立思考3分鐘後,各組長就問題組織同學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後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

(二) 理解積累相關詞語、經典語句、格言。

自學指導(二)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 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

2、 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按照“我欣賞______,因為它具有_______美,體現在_________”的句式説話。

(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分組交流發言,要求:有自己的看法)

(點撥:文學的審美是一種個體化的活動,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賞,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賞,用自己的思維去考慮,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

(三) 瞭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並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自學指導(三)

1、 生仔細研讀課文,完成下面問題,一、二、三、四組的同學分別帶着一、二、三、三、四個問題,每組完成一題,在完成本組的問題後可繼續完成剩下的問題:

問題:①如果有人問你:“百行什麼為先?萬惡什麼為首?”你怎麼回答?

②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③你該做哪一種勞作呢?

④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⑤不願做逃得了嗎?

⑥“凡是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麼呢?

(同學們獨立思考2分鐘後,各組長組織同學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後推舉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 文中説“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引導學生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四、當堂訓練

如果你的好朋友學習不專心,有較強的厭學情緒,你怎樣用梁啟超文中的觀點來勸導朋友?請寫下你想説的話。50字左右。

五、小結

通過本文,作者告誡人們:對於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從容地做好每一件事,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附板書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寬宥、遊弋、輕覷、廣袤、自慚形穢、俯拾即是”等詞語。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及關係。

過程與方法:體會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見大”的精妙構思。品味本文具有獨特美學風範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通讀全文,結合自身實際,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和關係。品味文章具有獨特美學風範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第三間小屋中“自身”的內涵。

教 法:自讀法、品悟教學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課 型:新授課

課 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如果説人的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麼,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麼來分配呢?這正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它將“説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知識卡片

1.作者檔案

畢淑敏,女,國內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祖籍山東文登,1952年生於新疆伊寧,長在北京。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當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歷任衞生員,軍醫,1980年轉業回北京,在北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7年發表處女作《崑崙殤》,共發表作品200餘萬字。

著有長篇小説《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説《崑崙殤》《女人之約》《預約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驚奇》等;著有《畢淑敏文集》四卷。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説月報百花獎、當代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

2.背景鏈接

本文選自《畢淑敏散文》。本書收錄了畢淑敏多篇關於心理學的散文,本書收錄了《生命的借記卡》《讓死亡迴歸家庭》《非典附送的風鈴》等優秀散文作品。

3.語基積累

(1)生難字

櫺(líng) 厄(è) 襟(jīn) 宥(yòu) 弋(yì)

覷(qù) 麾(huī) 袤(mào) 贅(zhuì) 即(jí)

騁(chěng) 霓(ní) 銷(xiāo) 濡(rú) 挾(xié)

錚(zhēng) 汐(xī) 穢(huì) 惡(wù) 攢(zǎn)

(2)重點詞語

遊弋:在水中游動。

輕覷:輕視,小看。

抽絲剝繭: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緻,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

林林總總:形容雜亂眾多。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相得益彰: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彰,顯著。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後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銷,消瘦。

間不容髮: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

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遠,難以實現或接近。望,遠遠地看。即,靠近,接觸。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

三、初步感知

1.文題探討

題目採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三間小屋”,給人以温馨的感覺,同時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

2.分層解讀

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話題——如何佈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裏應該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層(第7~8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第9~13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業的小屋。

第三層(第14~17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的條件,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四、深層領悟

1.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麼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第一間,盛着我們的愛與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説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着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2.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並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

3.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兩個比喻句説明沒有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4.理解下面一句話的含義:

“這不但因為相宜的事業,並非像雨後的菌子一樣俯拾即是,而且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採用比喻的手法,把找相宜的事業比作尋找雨後的菌子,説明相宜的事業並不容易找到;更進一步説明對自身的認識有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

5.分析文章結構,體會“大中求小,小中見大”的精妙構思。

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雲見日的,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

三間小屋組成了作者遼闊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畢淑敏那樣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間間累積勢必會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廈!

五、小結:

這是一篇議論、描寫、抒情於一體的説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昇華,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佈置作業:抄寫課後字詞;複習一單元字詞

七、板書設計

國中九年級語文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精品教案 篇20

學習目標

1.瞭解分析作品的敍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

2.鑑賞本文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趲行(  )  (2)嗔道(  )  (3)朴刀(  )  (4)省得(  )

(5)慪死(  )  (6)廝覷(  )  (7)兀的(  )  (8)聒噪(  )

2.請説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

端的:

(2)這干係須是俺的。

干係:

(3)直這般會做大。

做大:

(4)你們省得甚麼!

省得: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回答問題。

1.試用自己的話概述故事情節,説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吳用等人的“智”體現在哪些地方?

3.楊志有沒有“智”?他的“智”體現在哪裏?從文中找出來並概括。

4.楊志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注意結合人物的具體言行。

三、推薦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題。

董超、薛霸道:“俺兩個正要睡一睡,這裏又無關鎖,只怕你走了。我們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穩。”林沖答道:“小人是個好漢,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裏信得你説。要我們心穩,須得縛一縛。”林沖道:“上下要縛便縛,小人敢道怎的。”

薛霸腰裏解下索子來,把林沖連手帶腳和枷緊緊的縛在樹上。兩個跳將起來,轉過身來,拿起水火棍,看着林沖,説道:“不是俺要結果你,自是前日來時,有那陸虞候傳着高太尉鈞旨,教我兩個到這裏結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話。便多走的幾日,也是死數。只今日就這裏,倒作成我兩個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兩個,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須精細着,明年今日是你週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話。”

林沖見説,淚如雨下,便道:“上下!我與你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説甚麼閒話!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來,望着林沖腦袋上劈將來。

……

説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喝道:“灑家在林子裏聽你多時!”

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林沖方才閃開眼看時,認得是魯智深。林沖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我有話説。”智深聽得,收住禪杖。兩個公人呆了半晌,動撣不得。林沖道:“非幹他兩個事;盡是高太尉使陸虞候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不依他。你若打殺他兩個,也是冤屈。”

魯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叫:“兄弟,俺自從和你買刀那日相別之後,灑家憂得你苦。自從你受官司,俺又無處去救你。打聽的你斷配滄州,灑家在開封府前又尋不見,卻聽得人説監在使臣房內。又見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説道:‘店裏一位官人尋説話。’以此灑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見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裏去,灑家也在那店裏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裏人多,恐妨救了。灑家見這廝們不懷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裏出門時,灑家先投奔這林子裏來等殺這廝兩個撮鳥。他倒來這裏害你,正好殺這廝兩個!”林沖勸道:“既然師兄救了我,你休害他兩個性命。”魯智深喝道:“你這兩個撮鳥,灑家不看兄弟面時,把你這兩個都剁做肉醬!且看兄弟麪皮,饒你兩個性命。”就那裏插了戒刀,喝道:“你們這兩個撮鳥,快攙兄弟,都跟灑家來!”提了禪杖先走。兩個公人那裏敢回話,只叫:“林教頭救俺兩個!”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沖,又替他拕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來。

行得三四里路程,見一座小小酒店在村口。當下深、衝、超、霸四人在村酒店中坐下,喚酒保買五七斤肉,打兩角酒來吃,回些面米打餅。酒保一面整治,把酒來篩。兩個公人道:“不敢拜問師父,在那個寺裏住持?”智深笑道:“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甚麼?莫不去教高俅做甚麼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着那廝,教他吃三百禪杖。”兩個公人那裏敢再開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還了酒錢,出離了村店。林沖問道:“師兄今投那裏去?”魯智深道:“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

1.選文敍述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水滸故事,請簡要概括故事的內容。

2.對待兩個公差,魯智深要一禪杖打死,林沖卻叫“師兄,不可下手”,兩種不同的做法反映了兩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3.“卻被客店裏人多,恐妨救了”,從這句話看出魯智深粗中有細。像這樣的描寫文中還有幾處,請找出一處並作簡要分析。

4.對《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有人用成語“逼上梁山”來概括,結合選文中人物的遭遇或對《水滸傳》中其他英雄人物的瞭解,談談你對“逼上梁山”這一成語的理解。

參考答案 《智取生辰綱》教學設計

一、1.(1)zǎn (2)chēn (3)pō (4)xǐng (5)òu (6)qù (7)dì (8)guō

2.(1)真的,確實 (2)責任 (3)擺架子 (4)知道,懂得

二、1.大名府樑中書派精明能幹的楊志押送千萬貫財寶前往東京,給他老丈人蔡京慶賀生日,不料,生辰綱在黃泥岡被晁蓋等人劫走。

2.智用天時——酷熱天氣;智用地利——選擇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地點;智用矛盾——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智用計謀——“半瓢酒”。

3.(1)扮成普通商人;(2)太平地段乘涼走路,危險路段白天出行;(3)三問棗客;(4)禁止眾人買酒。

4.楊志是一個精明能幹、粗暴蠻橫的人。

三、1.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出林沖。

2.看出魯智深愛憎分明,除暴安良;表現林沖逆來順受,息事寧人。

3.事例:“你五更裏出門時,灑家先投奔這林子裏來等殺這廝兩個撮鳥。他倒來這裏害你,正好殺這廝兩個!”此處看出他頗有心計,細心考慮各種情況,提前估計到要發生的事情。

4.示例:“逼上梁山”指英雄們被逼起義。如魯智深伸張正義,為救金家父女,打死鎮關西,卻被緝拿,流浪江湖,被逼上梁山;林沖被高衙內陷害,一味逆來順受,蒙冤發配後,還想息事寧人,安分生活,卻被一再追殺,終於被逼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