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通用9篇)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通用9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1、注重實踐的過程,實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會,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

3、組織有關的活動素材。

四、具體工作

1、設情境列課題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將根據《綜合實踐活動》中所提供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去觀察生活,並對生活進行思考,制定好活動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從而解決問題。

2、重感受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郵資我評價,小組評價,導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3、學理論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繫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本年級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教師教學的觀念,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的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到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去,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二、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利用網絡收集、整理和處理信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5、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實施策略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教師要尊重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動和專題活動相結合的策略。

在活動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團體實踐活動,又要重點開展《小課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一般與專題結合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創新性學習能力。

四、實施步驟

1、明確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設每班開展四次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主題由師生共同探討,並加以確立。

2、制定方案:對於每次活動都要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方案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並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並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五、活動評價

方式: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實踐中,我們主要採用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他人評價。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1、注重實踐的過程,實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 走向社會,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

3、 組織有關的活動素材。

四、 具體工作:

1、設情境 列課題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將根據《綜合實踐活動》中所提供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去觀察生活,並對生活進行思考,制定好活動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從而解決問題。

2、重感受 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郵資我評價,小組評價,導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3、學理論 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繫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五、全冊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3 我們身邊的環境

4——5 花卉的扦插與繁殖

6——7 家鄉的清明風俗

8——9 飲食與健康

10——11 生活與服飾

12——13 情繫母校

14——15 課外閲讀與學習

16——17 走進社區

18 複習、考試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5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性、關注過程和具有生成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親身經歷及積極實踐,體現參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學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教學工作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增加勞動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更有生命力。

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學會與人合作,搜索整理資料。

四、主要教學任務安排

一是有趣的紙世界。

1、查閲紙的歷史,瞭解紙的變化。

2、瞭解紙文化的簡單知識,並學會剪摺紙品。

3、瞭解造紙的流程,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二是錢幣、歷史、生活。

1、瞭解錢幣的歷史及知識。

2、認識中外各種錢幣。

3、具有理財意識,懂得節約用錢。

三是校園裏的浪費現象。

1、學會觀察校園裏的各種浪費現象。

2、調查並統計學校的水資源浪費情況。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環保意識。

四是生活中的藝術。

1、瞭解花語。

2、懂得插花的基本知識並學會欣賞。

3、懂得水果拼盤的製作方法並實踐。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是我是社區小主人。

1、調查和統計社區的文化與服務設施。

2、能為社區的服務提出有效的建議。

3、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六是我為交通繪藍圖。

1、附近交通情況大調查。

2、學會設計交通安全的藍圖。

3、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七是小導遊。

1、熟悉本地區的旅遊景點。

2、學會設計旅遊景點的廣告宣傳。

3、學做小導遊。

4、培養學生熱愛旅遊景點的意識。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本年級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教師教學的觀念,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的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到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去,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二、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利用網絡收集、整理和處理信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5.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三、實施策略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教師要尊重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動和專題活動相結合的策略。

在活動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團體實踐活動,又要重點開展《小課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一般與專題結合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創新性學習能力。

四、實施步驟

1.明確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設每班開展四次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主題由師生共同探討,並加以確立。

2.制定方案:對於每次活動都要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方案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並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並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五、活動評價

方式: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實踐中,我們主要採用自己評價、檔案袋評價、他人評價。

1.自己評價:以學生自身作為評價主體的一種評價方式,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由學生設計一張自己評價表。對於自身獲得的學習結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變化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促進自身向好的方向發展。

2.他人評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評價手冊體現學生自己評價的方法和過程,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為學生設計一張評價卡,在每一次活動後,由同學、老師或家長來填寫評價卡,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六、活動安排

擁抱自然

1.不辭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動物有遷徙行為,初步瞭解不同類別的動物有不同的遷徙方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查找資料,進一步瞭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增強探究、合作意識,培養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以及保護自然的情感。

2.風與我們的生活

風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查閲有關資料,認識風的兩面性,並系統整理,在班內展示交流。

3.關注沙塵暴

什麼是沙塵暴?近幾年來,我們當地的沙塵暴天氣呈現怎樣的變化?引導、組織學生記錄今年春天沙塵暴天氣的天數,並通過訪問有關人士或查閲相關資料,瞭解我市近幾年春天發生沙塵暴的天數情況,做好統計比較,研究沙塵暴天氣的變化趨勢。

走進社會

4.我是社區(村莊)小主人

社區(村莊)是我家,建設、管理靠大家。每個社區(村莊)裏的人都應該關注社區(村莊)裏的事。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社區(村莊),發現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及時記錄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與同學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來

城市、村莊、社區、街道、公園等都有各自的名稱,這些名稱是怎麼來的?引導學生自主確定研究主題,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等方法,瞭解地名的由來,撰寫研究報告,班內交流調查研究所得。

6.媽媽,我想對您説

召開主題班會:媽媽,我想對您説。以想對媽媽説的話為主題,每人準備一段發言材料,在全班進行演講,抒發自己對媽媽的愛,體驗媽媽對自己的付出。

體驗生活

7.老師的一天

老師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導學生確定一位教師作為自己的觀察、訪談對象,通過觀察和訪談,瞭解這位教師在一天中的工作,並做好記錄(時間、工作內容),體會老師工作的特點,發表自己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看法。

8.家庭生活採購員

家庭生活需要採購哪些物品?與家長商量好,在徵得家長支持、配合的基礎上,承擔起家庭生活採購員的角色,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堅持做一週的採購員,並記錄好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家長對你的評價。

動手操作

9.學烹飪

向家長學習,學會幾種家常菜的做法。班內舉辦烹飪大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請大家嚐嚐你的手藝。

10.學編織

生活中有許多編織高手,他們編織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門,如草葉、毛線、竹皮、藤條等等。尋訪身邊的編織高手,向他們請教幾手,把自己編成的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7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共任教五年級(1)(2)(4)三個班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501班共有學生48人,502班共有45個學生,503班有學生49人。經過上學期陳長春老師的教學,這些學生已經基本學會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調查計劃、開展調查活動、小組合作等,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好,課堂紀律也較好,積極進取心較強。這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但通過我的觀察也發現,學生在對資料的整理能力較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與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較差,這些問題需要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逐漸加以解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需要老師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的要求,本學期的活動以小課題研究為主線,其中穿插項目設計和短課時活動。具體為:《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瞿溪諺語的調查》《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春遊項目設計》《廢舊調查的危害》。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己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學生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學生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6、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學生髮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五、課時分配

(略)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8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滲透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變化規律,通過活動使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己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實施措施:

1、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引發學生活動的興趣,幫助國小生確定體驗的活動和探究的方向。

2、審視國小生預期的探究方法與實踐途徑的可行性,並對學生的方案進行相應的指導。

3、督促和激勵國小生的實踐與探究活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保證活動的持續進行,同時拓寬國小生的思維,將體驗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4、指導學生合作方式與技術,保持有效的小組合作與分工,並指導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適當的反思。

2023學年度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 篇9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性、關注過程和具有生成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親身經歷及積極實踐,體現參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學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教學工作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增加勞動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更有生命力。

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學會與人合作,搜索整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