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通用13篇)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1

一、單元教材分析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通用13篇)

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有過鼎盛輝煌,也曾有過閉塞落後。今天,西部歷史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那些前赴後繼的建設者們,揮灑着青春和汗水,為西部的再度輝煌,奉獻着智慧和才幹。西部又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本組教材就是圍繞“走進西部”這一專題編寫的。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繪了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情厚誼。《絲綢之路》再現了發生在兩千多年前這條偉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生動的一幕,表明了這條交通要道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裏行間,引起讀者對昔日西部繁榮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楊》通過父子兩代人的交談,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熱情謳歌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邊疆的建設者們。《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報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難關的築路大軍,他們昂揚的鬥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學生對西部缺乏瞭解,教學本組教材,既要引導學生把具體的景、人、事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還要儘可能地為學生多作一點有關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紹,以加深對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建設者的認識。

在本組的導語中,提出了“走進西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通過網絡、影視、報刊等資源更多地瞭解西部,認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可將蒐集到的有關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邊疆開發、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在課文教學中作相應安排。為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內在聯繫,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3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台”“日積月累”“趣味語文”1—2課時。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2

教材簡析:

《院子》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懷舊的記敍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童年在四合院的生活,品味親密無間的濃濃的鄰里情。四合院裏趣味多、歡樂多、關愛多,全篇洋溢着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感情。文章開頭和結尾兩次把四合院和樓房住宅進行對比,強調了四合院的温馨和甜蜜。全文語言簡潔、明瞭,字裏行間飽含深情,令人感動。

設計理念:

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閲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我探究,在思維的交流碰撞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感受四合院裏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温馨。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事情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4、認識“沁、脾”兩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以及作者對四合院留戀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引入,激發興趣

1、欣賞北京有特色的建築(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四合院),定格在北京的四合院。

2、根據收集的資料,交流對四合院的瞭解。

3、板書、齊讀課題。

〔通過圖片的展示,資料的交流,促進學生對四合院的瞭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勾畫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快速讀文,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給課文分段。

第1部分(1自然段):比較四合院和樓房的不同。

第2部分(2~4自然段):回憶童年在四合院裏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生活。

第3部分(5自然段):寫雖然離開了四合院,但仍然懷念四合院。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理清文章思路,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三、精讀品味,體會温馨

1、瀏覽課文2~4自然段,找出四合院給作者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豐富多彩、神奇迷人)

2、為什麼小小的四合院給作者的印象是那樣豐富多彩,那麼神奇迷人呢?請默讀3自然段。按照自學提示自主學習。

自學提示:

★作者回憶了小時侯的哪些事情?用簡單的幾個字進行批註。

★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有感情地讀讀你感觸最深的語句。

(從整體入手,培養學生快速捕捉相關信息的略讀能力。提示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特點。)

3、彙報交流。

(1)指名梳理回憶的幾件事。(聊家常逗我、“探險”、和夥伴瘋玩、嘗餃子、吃棗子)

(2)交流體會:説説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在學生自由暢説的基礎上,重點體會“吃棗子”。

“暗紅油亮的棗子就像調皮的孩子直往下跳。”這個句子是把比作?從比喻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童年的快樂和鄰里的和睦)

“那棗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裏每個人的心脾。”你體會到了什麼?(一是新鮮、成熟的棗子甜蜜。二是得到鄰里的關愛,生活甜蜜。)

(3)指導朗讀此段:選擇自己覺得最温馨的句子讀一讀。

〔引導學生進一步與作者、文本對話。抓住重點的詞語、句子進行深入的體會,感受語言的魅力,並深入地領會文章的內涵,在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讓學生對四合院生活和睦、温馨的感受再次得到提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4自然段。

5、讀1、5自然段,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加上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呢?

6、體會總結對比的寫法,強調四合院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領悟文章寫法,為今後習作運用奠定基礎。〕

四、認讀生字,選寫喜歡的詞語

五、拓展延伸

課後查找資料,瞭解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築。下節課進行交流。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3

勞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因此為了搞好本學期的勞動教學工作,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

本學期五年級共有學生138人,學生普遍勞動熱情不高而且思想教浮躁,雖然個別同學熱愛勞動,但勞動態度不夠端正,不愛動手操作。上課紀律良好,有個別學生上課紀律意識薄弱,需要老師提醒。由於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這些孩子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二、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

本冊勞動課共20課,內容分為三部分;①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②手工製作;③生活小常識。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本學期安排了20課時,每週一節正課。

三、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四、本學期教學工作措施

通過我對班級情況的瞭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採取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4、採用邊"授"邊"練"的方法進行學習。

5、不斷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視學生每一次勞動成果,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勞動課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編寫。本冊教材為二期課改後實行的新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説説、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針法組合3、小錢包4、植樹5、可愛的小陶童6、哈哈照相機7、常春藤扦插育苗法8、校服上的小標記9、養雞10、肉餅蒸蛋11、製作休閒躺椅模型12、點亮金箍棒13、製作噴水動力車14、製作獨輪手推車模型15、洗衣機的使用16、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1)(2)(3)勞動技術課教學,學生數為135人左右。(每班45人左右)由於去年我已經開始教勞動技術課,知道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説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理;從小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紀律、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和勤勞儉樸、愛護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2、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務勞動和一般的家務勞動的基本技能;能進行簡單的生產勞動。

3、通過勞動課的教學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並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五年級共有45人,學生整體素質不錯。但思想較浮躁,大多數同學熱愛勞動,幾個別學生勞動態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識情況

1、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不愛動手操作,勞動態度需要端正。

2、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三、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本冊勞動課共15課,內容分為三部分;①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②手工製作;③

生活小常識。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本學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課時,每週一節正課。

四、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五、本學期教學工作安排

通過我對班級情況的瞭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勞動課的評價制度

改變過去單一的理論測試的評價制度。本學期要從三個方面評價學生的勞動。①平時的勞動(如值日、義務勞動)②對待勞動課的態度③家務勞動。即:一方面從學生平時的值日,義務勞動等情況,評出等級;第二方面從學生在勞動課各方面的表現評出等級;三從家長反映在家中的勞動情況評出等級,最後進行綜合評定,這樣全方位地調動了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

5、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

6、經常帶領學生參加適當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大膽創新,勇於競爭的實踐能力。

總之,在本學期教學中,要以以上的總體計劃來完成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人才。

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1清潔廚房1課時

2認識和使用電冰箱1課時

3認識和使用液化氣爐具2課時

4麪條的烹調1課時

5做湯1課時

6自制賀卡2課時

7禮品裝飾1課時

8今天我生日1課時

9節約用水1課時

10認識和使用扳手1課時

11認識常見的木工工具1課時

12加固課桌椅1課時

13曬被褥1課時

14編中國結1課時

15扦插三角梅1課時

16佈置教室1課時

17複習1課時

18複習1課時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6

一、年級學生情況分析

隨着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有些學生並不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據初步統計家中有計算機的學生很少,平時有機會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更少,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熟練掌握了開機、關機、鼠標等基本操作,初步知道了什麼是信息,什麼是信息技術等的概念,基本掌握了畫圖的操作,會使用畫圖程序創作一幅完整的畫,基本掌握了WORD的有關知識和能力,基本掌握了基本的文件操作。在操作能力上,有的學生一點即通,而且能舉一反三;但也有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反覆示範,練習後仍不得要領。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應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儘量讓學生多上機操作;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儘量改變兩極分化的狀況。

二、教學大綱、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青島版《信息技術》。根據五年級學生的情況分析及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將教材適當分解與重組,選取PPT這部分的內容為本學期重點學習內容。該部分內容以計信息技術常識、基本操作技能和益智性教學軟件為重點,教材編寫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圖文並茂,適合國小生閲讀的特點,而且注意了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在教學內容上,選擇了該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第1到第7課的有關內容。使學生學習PPT的基本使用方法,逐步變興趣為探索的動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信息技術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一定的計算機信息意識。引導學生從學習和操作中學會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養成愛護公物、遵守機房規章制度以及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

知識技能目標:會使用PPT進行有關多媒體課件的操作。

教學要求:幫助學生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及責任意識,遵守道德規範。

四、具體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2、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意識。

3、在備課和上課中體現面向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努力提高每位學生的素質。

4、強化計算機技能的操作。

5、加強上機操作指導,尤其注意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

6、在教學上體現成功教育,對後進生要多幫助、多鼓勵,讓他們在自己的操作實踐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7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勞動習慣,勞動觀點。

(2)教育學生積極認真做好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

(3)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產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並能把這些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家庭,社會的生產勞動中去,為社會創造財富,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國中畢業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並掌握一定生產技術和具有初步經濟管理能力的後備“新型農民”。

二、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熱愛勞動,認識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勞動才能創造世界,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社會財富,只有勞動才能完成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只有勞動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通過勞動實踐,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勤勞儉樸、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

3、通過自我服務、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生產勞動,掌握一種以上的勞動生產技術,並在家務勞動、勤工儉學,社會服務和生產勞動中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

4、以基礎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5、通過勞動技術課教育和實踐,增強學生體質,陶冶愛美情趣,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

1、符合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基礎教育和社會實踐相聯繫;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2、以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基礎為準則,教材,教學,勞動實踐不脱離現實,具有勞動實踐的設施和基地、有進行創造、發明的物質條件和環境。

3、必修課《勞動技能課》能為全體學生創造有動手活動的機會,以利發現人才;選修課《職業教育課》要確實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要貫徹《青少年保護條例》保證學生身心健康。

四、考試方法

1、以平時操作、勞動成果、勞動態度為主,以等級制記分。

2、理論學習(書面考查)為輔,以百分制記分記入成績冊。

3、有創造發明給予加分。

各年級教學要求

國小五年級

(一)教學內容的設置

1、開設鄉土教材——《趙屯在前進》。讓學生對本鄉的自然條件、多種經營基礎、農業生產概況有初步的瞭解。

2、開設《植物學》,讓農村學生對植物的.生長特性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3、本鄉以糧、棉、油料作物為主,近年來果樹、草莓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草莓遍及全鄉,86年秋種植積達1300畝以上。總收入可達200萬元,總產值佔全縣一半以上,與雪菜、大白菜種殖等一起是家庭副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以此為教材,有良好的環境基礎。

4、本鄉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住房寬敞,樓房居多,花卉栽培已廣泛深入到各家庭中去,種植的數量和品種也很多,也將列入教學內容。

5、根據不同作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及種植的特點,提前一、二週進行教學和試驗,完全以作物與季節相適應為主,打破了作物內部的系統聯繫,只有以季節為主,才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有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條件,因為農業生產必須適應季節的要求。

6、學生年紀小,體力不足,以示範為主,避免較重的體力勞動,凡力所能及的勞動,學校創造條件,盡力安排實踐活動。

(二)教學要求

1、根據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比較簡單的勞動技術。

2、瞭解本地區四大作物(小麥、油菜、水稻、棉花)的栽培技術,能在家庭務農中做一些播種,拔秧、移栽等田間管理的勞動。

3、瞭解本地區主要果品葡萄、桃,梨的栽培技術,掌握草莓生產的全過程。

4、種好家庭花卉、參與管理校內花木。

(三)課時安排

上學期實授19周計算,共38節。下學期實際上課18周計36節。

八年級年級

(一)教學內容設置的依據

1、本鄉蘑菇的栽培極為普遍,總產量佔全縣三分之一,但個人經濟收入卻很不平衡,主要是由於栽培技術上的原因,為了向家庭種植介紹管理技術,因此開設食用菌栽培課。

2、雞,鴨,魚、豬等副業生產是我鄉農民的主要副業收入來源,近年來養雞,鴨專業户成批湧現,家庭養鴨已從散養逐步過渡到圈養,為了提高飼養技術,所以開設家禽飼養課。

3、全校70%以上的學生,騎自行車上學,需要一些簡單的自行車修理常識。

(二)教學要求:

1、瞭解食用菌(蘑菇、平菇,香菇)的特徵,掌握蘑菇的栽培技術。

2、掌握肉用雞生長過程中對温度,飼料的要求及病蟲害的防治,每個學生都要在學習雞、鴨、魚,豬的飼養技術中掌握其中一種的飼養技術。

3、會修理自行車。

(三)教學內容安排:

每週2節,全年以36周計算。共72教時。

九年級年級

(一)課程內容設置的依據:

1、本年級將學習簡單的電子技術,在基礎教學中增加實際動手的機會,以利於個性的發展和培養。

2、家庭中電器設備的普及(電扇,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學生必須在家使用這些電器的基礎上懂得這些電器的結構原理及簡單維修知識。

3、由於農副業生產的不斷擴大和生產品種的變化,民用電路也常會發生變化,因此要求畢業生一定要掌握民用電路及電路設備的安裝。

4、“電”的內容十分廣泛,學生的求知慾很高,學校有條件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發揮課堂、試驗室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創造發明的機會、場所和設備。

(二)教學內容

1、對安全用電必須有正確的認識。

2、會使用常用的電工工具和“萬用表”。

3、會安裝簡單的規範的照明電路。

4、會正確安裝使用常見的交直流電動機。

5、會正確使用電扇、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瞭解這些電器常發生故障的原因及簡易的排除方法。

6、會安裝再生式三管半導體收音機及音樂門鈴。

7、學生以實驗室動手實踐為主。

初職年級(初四)

(一)課程內容設置的依據:

1、貫徹執行“農村教育必須為當地經濟服務”的原則,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種以上的職業技能。

2、部分學生國中畢業後將直接進入社會,需要職業技術,直接為社會服務。

3、根據本地區自然條件及經濟發展規劃,制定職業教育內容。

4、根據國中畢業班班級數開設不同專業,以供學生選擇。

(二)開設專業

1、作物、果樹專業

2、蔬菜、花卉專業

3、食用菌專業

4、農藥、化肥、農業機械專業

5、機械製圖專業

6、金加工與金屬熱處理專業

7、縫紉和刺繡專業

附:勞技課考核辦法

(一)指導思想:

1、“農村學校必須為振興當地經濟服務”。讓學生明確勞技課的教學目的,重視勞技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

2、通過考核勞技課的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對勞技課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勞技課的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

(二)考核內容和評定:

1、勞技課的教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等方面。

勞技課的考核評定標準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

(三)評定方法:

由於勞動課是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態度的思想性較強的學科,又是掌握實際知識和培養動手能力的知識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我們採用三種評定方式而最後總評打等第的辦法進行評定學生成績。

(1)勞動態度的考核,以發揚民主與集中的辦法。採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最後任課老師決定的評分方法。

(2)勞動知識的考核,以書面答卷為主。內容是基礎的常識性知識。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打分為百分制。每學期考核一次。

(3)勞動技能考核,由於在一學期所學知識較多,應每項內容作一次考核,但往往時間和實際條件限制不可能每人都作每項考核,所以在每次上實踐課時教師可對部分學生抽查考核。能保證在每學期內每個學生考查l~2次即可。也可由學生自選考查內容進行操作考核,或者教師指定學生考查某一內容。考查也可用百分制評分,如有2次以上的取其平均分為勞動技能考核分。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我們學校的特色是:打造綠色校園。教師根據實際適當補充校本教材,我們分年級編寫,教材編排了一些看看、説説、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教材內容主要有:一,工具的認識與使用,二,認識部分菜種子,三,種子的萌發,四,整理菜園,五,部分蔬菜的種植,六,澆水施肥和管理。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理;從小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紀律、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和勤勞儉樸、愛護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2.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的基本技能;能進行簡單的生產勞動。

3.通過勞動課的教學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並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40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時掌控。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69人,這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誠信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於人。

2、瞭解學校、班級民主生活區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區的意義,樹立現代民主意識。

3、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着許多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增進民族團結.

四、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5、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接任新班,為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級的教育教學任務,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素質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為主線,從日常行為到學習習慣;從學習成績到身體素質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和提高。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學生33名,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18人;本班存在一定的問題:紀律性很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會認真聽講,不敢大聲回答問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等等。在成績方面,班集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尖子生鳳毛麟角。語文朗讀水平低,讀書不通順,不正確,沒有感情。作文寫作能力較差。思維不靈活。

三、大綱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__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二)閲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11

愉快的暑假生活結束了,新的學期又將開啟,在這個學期裏,我擔任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是班級的主人》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苦,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 法》、《煙花__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驕人祖先燦爛文化》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人是為家鄉做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二、教學資源分析

五年級上冊的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有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五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我們是班級的主人”、“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驕人祖先燦爛文化”。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國小生處於敏感素質發展即將交替的階段,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的發展階段快要過去,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敏感期即將到來。特別是大肌肉羣的發展時期,也將向大小肌羣同時發展的時期過度。五年級是素質發展的大好時期,相應練習的容量要大。

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對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較長時間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參加活動的動機還是以直接興趣為目標,喜歡的活動都願意參加。特是集體活動,非常樂於表現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手段,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

四、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德育滲透

㈠指導思想

充分體現課程標準,在生活的基礎上實現課程的高度綜合,將思想品德、生活常識、社會常識、手工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多項教育內容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整合。從目標看:關注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多重目標。教材呈現的是學生熟悉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並在注重理性 生活、審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結合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各項教育內容和多重目標的綜合。

㈡培養目標

充分體現教材的範例性,新教材所藴含的科學知識、道德觀念和審美觀念,不再是以“告訴”的方式,而是以範例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教材呈現的是一個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情景,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溝通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周邊的生活情景去感悟。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是習得“案例”本身,而是習得“案例”之後的某些更普遍的、更有價值的東西,新教材的設計注重對現實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對精神的感悟和對可能生活的憧憬,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

1.以時間和兒童成長的需要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本冊教材以兒童的成長需要為主線,以兒童不斷擴大的生活空間和時間為線索,整體呈現兒童的生活,從而引發兒童綜合的學習和思考。同時,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着重選擇與兒童生活關係密切的、兒童需要並樂於學習的內容,在反映兒童現實生活的同時,也適當關注兒童對未來生活的需求。

2.突出養成教育的地位。

突出養成教育,即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通過行為指導、情境辨析,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重視生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其成長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自然和諧相處的公民打下基礎。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的學習特點。

通過精心創設活動情境,編寫典型範例,設計思考問題,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同時,又考慮現實狀況,活動方法簡便易行,使活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點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活動、感悟、實踐、指導。

4.從教材的表現形式看,強調圖文並茂,以圖為主。

教材以圖的形式,用兒童的語言和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科書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教材畫面有利於兒童全面把握圖像所表示的內容,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運用教科書兼備的表徵功能、想象功能、審美功能和價值功能。

5.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一方面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有機結合,使教材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形成開放性教科書體系。另一方面,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為教師和學生留有選擇、開拓和創造的空間。

㈢措施方法

1.要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利用現代化教具,努力投身於課改當中,響應區局“全員磨練合格課”的號召,認真錘鍊合格課堂。

2.要十分重視學生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

3.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例進行教育。

4.重點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在集體活動多給優生及學困生開小灶,使優的更優,差的趕中趕優,達到“抓兩頭,促中間”,全面豐收,全面提升。

5.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直接或間接地利用電話,不斷了解學生的動態,隨時採用相應的措施,以便對學生進行督促教育。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做人與做事的基本知識,關注周圍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29人,多數學生思維活躍,誠實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課不發言、不愛動腦等)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三、教材分析《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國小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重視實際生活中現實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本冊教材分為可愛的中國、民族團結一家親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三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包括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古老的中華文明、我愛你中國和中國之最五個部分;第二單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豐盛的民族飲食、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形式多樣的住房、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團結和睦建設家園六個部分;第三單元包括傳媒與生活、網絡連着我和你、獲取有益的信息三個部分。

四、教學目標要求:

1、瞭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首都、人口、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知道中國台灣是我國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瞭解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知道黃河、長江是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瞭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宗教、飲食、服飾和節日,感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4、瞭解我國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與漢族共同創造和發展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5、感受通信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體會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消息。

6、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和適應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

識。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4、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5、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6、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六、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課題 課時

一、可愛的中國

1、我的祖國

2、江山如此多嬌 2

3、古老的中華文明 2

4、我愛你中國 2

5、中國之最 2

二、民族團結一家親

1、多民族的大家庭 2

2、豐盛的民族飲食 2

3、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 2

4、形式多樣的住房 2

5、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2

6、團結和睦建設家園 2

三、豐富多彩的生活

1、傳媒與生活 2

2、網絡連着我和你 2

3、獲取有益的信息 2

四、期末複習 期末複習與考試 5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篇13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説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裏所説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