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統戰工作要點

XX年望城縣統戰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基本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全會及全國、省、市統戰部長會議精神,圍繞我縣“打造濱水新城區、建設幸福新望城”的戰略目標,把握“一個主題”(大團結大聯合),突出“兩大活動”(“與黨同心”、“與‘xx’同行”),提升“三大理念”(大統戰、大和諧、大發展),實現“四大轉變”(工作職能由相對務虛向相對務實轉變;工作視野由圍繞中心求主動向主動作為謀發展轉變;工作方式由形式多樣向注重實效轉變;工作主體由統戰部門抓統戰向齊抓共管促統戰轉變),實施“五大工程”(基層基礎推進工程、工作機制創新工程、服務平台拓展工程、人才隊伍打造工程、和諧關係促進工程),努力構建“大統戰”格局,為實現“xx”良好開局凝聚更廣泛力量。

縣統戰工作要點

一、圍繞優化運行體系,大力實施“基層基礎推進工程”

1、拓展統戰工作覆蓋面。樹立全黨做統戰工作的理念,依託全縣各級黨組織,着力推進縣、鄉鎮、村(社區)統戰網絡建設,明確縣直部門統戰工作職責,拓展園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的社會組織中黨組織的統戰工作。認真總結統戰工作進村(社區)試點的做法和經驗,成立村(社區)統戰工作指導組,全面鋪開統戰工作進村(社區)工作,推動基層統戰工作深入開展。加強對鄉鎮統戰工作的指導,舉辦鄉鎮統戰委員(專幹)、村(社區)黨支部負責人培訓班。開展村、社區統戰工作年度評比表彰活動。

2、提高社會各界參與度。加強統戰部子網站建設,探索建立與統戰成員互動交流的新平台。把統戰工作納入縣委宣傳、新聞工作計劃,在縣電視台綜合頻道、信息頻道開闢專欄,開展1—2次主題宣傳活動,積極宣傳統一戰線先進人物、重點政策、重大活動和重要工作,不斷提高統一戰線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響力。開展《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20週年紀念活動,組織一次以宣傳《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為主題的文藝演出。爭取縣委中心組學習一次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法規。把統戰工作納入縣委黨校主體班和中國小的重要教學內容。繼續紮實做好“三個一”涉台教育工作,舉辦一次對台形勢報告會,進一步提高涉台知識在基層的普及率。加強縣工商聯、僑聯、無黨派人士聯誼會、民族宗教團體等統戰組織建設,指導開展特色活動,發揮其在擴大有序政治參與、凝聚各自領域羣眾、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推進鄉鎮、村(社區)統戰聯誼組織建設工作。

3、推動內部運行科學化。加強統戰系統各單位工作協調和資源整合,強化“大統戰”格局。深入開展“四創一爭”、“創先爭優”活動,加大統戰幹部學習培訓和配備交流力度,不斷優化統戰幹部隊伍。完善理論調研和信息工作獎勵辦法。圍繞村(社區)統戰工作等重要工作開展專題調研,以工作實踐創新不斷推動統戰理論創新。大力推進全縣統戰系統信息化建設,增強信息化為統戰工作服務的功能。

4、加強工商聯工作。認真貫徹中央、省加強和改進工商聯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縣、鄉兩級基層工商聯組織建設,重點做好縣級工商聯換屆工作,抓住良好機遇,解決突出問題,建立長效機制,努力在服務科學發展中開創全縣工商聯工作新局面。

二、圍繞凝聚工作合力,大力實施“工作機制創新工程”

1、完善牽頭協調機制。健全部領導定點聯繫鄉鎮、縣直部門制度。堅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黨外幹部工作、統戰宣傳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統戰部門的牽頭協調作用,加大與相關部門的聯繫力度,提升工作合力,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2、強化督查落實機制。把民族宗教、黨外幹部、創業富民等領域重要會議、重要政策文件精神的落實情況納入重點督查範圍,適時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督查活動,確保落實到位。完善統戰系統各單位、鄉鎮統戰工作每月調度、季度交流、半年講評等制度,強化各相關單位工作責任的落實。

3、健全考核評估機制。健全統戰系統各單位、統戰部部機關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縣直部門統戰工作考核機制,完善鄉鎮統戰工作考核體系。

三、圍繞發揮獨特優勢,大力實施“服務平台拓展工程”

1、拓展服務城鄉一體化發展平台。深入開展“民營企業聯農村、共建和諧新望城”活動,積極探索村企對接的新機制新模式,不斷拓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投身科學發展的平台。完善商會、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與村黨支部互幫互助機制。建立部領導定點聯繫村企合作重點項目制度,着力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針對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爭取相關機構及專業人士在科技、規劃、信息等方面的幫扶。引導在外人士回鄉創業,活躍農村經濟。鼓勵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積極投身農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教、文、衞等公共服務事業。

2、拓展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平台。深入開展創業富民工作,持續推動全民創 業。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的意見》和省委實施意見,大力加強和改進工商聯工作,充分發揮工商聯作用,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突出創業基地特色。鼓勵鄉鎮為創業者打造平台,促進產業聚集發展;加快烏山機械工業製造園、望城廣源家居建材中心(第二期)、黃金創業園、長沙安全食品創業基地、喬口漁都商貿古鎮等市、縣級創業基地建設,打造新的縣級創業基地——聯誠國際創業一條街。規範創業項目扶持。出台《縣、鄉(鎮)兩級創業基地認定辦法》和《望城縣扶持創業項目認定辦法》,進一步明確創業基地、創業項目扶持申報的條件、標準和等級,嚴格准入門檻,增強操作性和規範性,充分發揮資金導向作用。強化創業培訓重點。加強創業輔導培訓中心建設,扶持一批培訓機構,繼續舉辦iyb(改善你的企業)創業培訓班,不斷提升創業者經營管理水平;對普通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失業人員、復退軍人、殘疾人等羣體加強培訓,增強創業就業能力。提升創業服務實效。發揮縣創業辦的協調整合職能,加快出台各成員單位相關扶持政策和實施細則,探索建立“創業服務一卡通”辦事制度、創業項目統計報表制度,開通創業服務熱線,完善創業專家服務團,搭建產業鏈對接平台,指導金融部門增設創業融資新品種,深入開展“創業手牽手、幫扶一加一”活動,對創業者進行全方位的跟蹤服務。積極配合做好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以創業促就業實現倍增效應。打造創業宣傳亮點。舉辦“創業之星”大型評選表彰活動,進一步營造創業氛圍;認真開展“創業挫折關懷行動”,為勇於創業者提供人性化服務,進一步培育創業文化。組織創業富民工作經驗交流會。完善活動工作機制。按照“實事求是、把握總量、調整分量、突出特色”的原則,健全督查及考核機制。

3、拓展服務選商選資平台。依託海外聯誼會、僑聯、台辦,創新交友平台,廣泛聯絡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重點以省僑聯舉辦華商論壇活動為契機,主動聯繫海外華人華僑來望城參觀考察,提供項目、信息、諮詢服務。

四、圍繞激發統戰活力,大力實施“人才隊伍打造工程”

1、加強統戰代表性人士隊伍建設。建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統戰代表性人士及其後備隊伍數據庫,完善發現、培養、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機制,確保隊伍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舉辦縣級黨外代表人士培訓班、黨外後備幹部培訓班,選送優秀黨外人士赴基層掛職鍛鍊和參加學習考察、調查研究活動,不斷提升黨外人士服務發展、促進和諧的能力。加大對鄉鎮、村(社區)兩級代表性統戰成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指導。

2、突出統戰成員的團結引領。結合紀念建黨90週年,開展“與黨同心”系列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評選表彰、典型宣講以及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成立90年來艱苦奮鬥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合作共事的典型人物,引導廣大統戰成員進一步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建設社情民意“直通車”,反映社會各方面的訴求和意見,協助黨和政府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全面落實照顧政策,使廣大統戰成員真切感受到黨的關懷。

3、注重代表人士的作用發揮。開展“統戰成員獻計望城”活動,組織專題調研,形成一批高質量的調研成果。深化“科技創新、貢獻望城”主題活動,更好地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以開展第二屆“望城縣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宣傳活動為契機,引導企業家在做大做強的同時,積極回饋社會,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隊伍。鼓勵更多的統戰成員服務新農村建設,積極參與建設、奉獻愛心、扶危濟困,為促進社會和諧作出新貢獻。

4、推進代表人士的安排使用。落實《黨外幹部工作五年規劃》、《黨外幹部工作制度》,會同組織部舉辦一次黨外幹部公開選拔,推動黨外領導幹部崗位交流,做好政府工作部門班子黨外成員的推薦工作,有效推動黨外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交流配備工作。開展少數民族幹部調研,加強少數民族幹部培養和推薦工作。完善黨外代表人士評價體系,開展縣級黨外代表人士綜合評價工作,準確掌握情況,為縣人大、政協換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五、圍繞維護安定團結,大力實施“和諧關係促進工程”

1、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廣泛宣傳《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提綱》,認真做好民族工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試點,力求進一步提高實際效果。探索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工作,由工商、市政、民宗與相關鄉鎮、社區聯合建立依法管理與真誠服務相結合的少數民族商販管理制度。深入貫徹望發[]20號文件精神,加強民宗信息蒐集與反饋,認真落實七項制度,夯實工作基礎。做好縣佛教協會換屆選舉和縣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班子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宗教團體、教職人員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整體素質和自治能力。加強道風建設,總結推廣洗心禪寺榮獲“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的成功做法,力爭XX年底有10個以上宗教場所達到長沙市“和諧寺觀教堂”驗收標準。全力支持洗心禪寺、黑麋峯寺、靖港觀音寺、老戴公廟、齊天古廟等重點場所完善設施,進一步形成宗教文化旅遊的龍頭和特色。

2、推進多黨合作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加強黨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意見》(湘發[]21號)和《中共湖南省委政治協商規程》精神,推動規範化建設。完善和落實各級黨政領導同志、統戰幹部與黨外代表人士的聯誼交友制度,形成主要領導抓關鍵、分管領導抓重點、幹部人人有朋友的局面。完善特約人員台賬,舉辦特約人員工作培訓班,加大特約人員工作力度。建立黨外人士聯繫走訪制度、專題調研製度、建言獻策報送制度。協助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召開與各界人士及人民團體的座談會、徵求意見會、情況通報會,不斷拓寬黨外人士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渠道。落實《關於加強無黨派人士工作機制建設的意見》(長辦發〔〕63號)精神。依託統戰工作進社區工作,加強與園區、社區的協調配合,推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有序開展。

3、深化港澳台海外聯絡交流。依託海外聯誼會,主動走出去,積極請進來,廣泛聯絡港澳台海外人士,促進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港澳台及海外人士參與望城科學發展的平台。以長沙銅官窯保護開發建設為契機,邀請台灣及海外製陶藝人開展現場交流活動。開展兩岸農業交流,促進農業提質增效。開展海外統戰資源專題調研。建立新僑與留學生檔案,健全聯繫和服務工作機制。適時組織回國創業留學生及僑資企業代表人士座談會。廣泛聯合各文化團體,積極開展“親情中華”系列活動,以弘揚中華文化為主線,進一步提高望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