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組工作計劃(精選3篇)

高二語文組工作計劃 篇1

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校教學工作總體安排為依據,以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為參考,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業務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落實常規教學工作,夯實學生語文基礎,增加課外閲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閲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高三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高二語文組工作計劃(精選3篇)

一、情況分析:

1、教材教學: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難度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閲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閲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本學期主要研讀選修教材的中國古代詩詞散文欣賞,中國語言文字運用及完成一輪複習。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學習寫作的發展等級和應對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還不是特別紮實,但課外遷移不夠,閲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二、工作重點:

1、繼續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讓集體備課落得更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和教學資源。

2、分析高一全年學情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科學實施高二上學期的語文教學任務,夯實語文基礎,提高語文能力,強化語文素養,栽培一代新人。

3、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創造自由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4、夯實基礎,強化古詩文和文言知識的積累,增加閲讀量,加大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力度,形成語文學習的良好氛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具有進一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閲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高三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5、以“閲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作文課仍然分工合作。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三、具體措施:

1、落實教學常規,加強組內交流。

一個備課組就是一個整體,本學期,加強組內交流,主要體現在加強組內集體備課,共享資源,每週必有一次集體備課,確定研討主題,探討在新形勢下如何貫徹新課標的理念,新的授課形式。加強聽課,作到每週互聽互評一次,形成本組的研討和諧氛圍。本學期還將繼續完成了本組的教研課題研究。

2、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本教研組及年級組活動,為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身良性發展作出最大努力。

結合高二年級實際情況和年級組的要求,將加大對學生學習督促落實工作,協助年級搞好日常工作,進一步加強學風,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同時,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3、整合備課組資源,同時,繼續捕捉大學聯考動態,為高三學年備考作好鋪墊工作。 由於本學期高二年級學生參加會考,我們備課組將在完成本組正常事務的基礎上,積極配合和協調年級組的全級戰略,所以,我們將適當減少作業量,提高作業質量,在效率和質量上要成績。

4、顧全大局,完成學校統一安排的各項工作,加強與其它備課組的合作。

5、廣泛開展學科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大型學生活動擬開展兩次,一是在清明節前組織學生開展古代詩詞散文朗誦比賽,主題為緬懷親人。一是在端午節前,出一期紀念屈原手抄報展。其他組內活動安排見下頁備課組活動安排。

高二語文組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二、教學重點

閲讀,學習課文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分析、表達,六個單元的學習重點、依次是:中、外、現、當代詩歌鑑賞,中、外、現、當代散文鑑賞,先秦散文欣賞,實用性的文體—演講詞、序言的掌握。另還要指導學生自讀《語文讀本》,重要的文章還要講解;課外時間建議學生多看一些古典文學名著和現當代的一些優美的散文。

寫作,主要學習記述學習經歷和表達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建議學生每週至少要寫三篇日記。另外安排十次作文實踐,其中兩次為自由寫作實踐,可以自由自在的説自己想説的話;作文指導短文是:嚴格選材,確定主旨;理清思路,合理結構;文叢字順,有條不紊;

口語交際,安排兩次集中實踐,可以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重點是:説話要簡明、連貫、得體。

三、提高質量措施: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本學期安排四次語文實踐活動。第一次“詩歌朗誦比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同學們的朗誦和欣賞詩詞的水平。第二次“報刊剪摘、注評、展評活動”,目的是激發廣泛閲讀報刊、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動腦動手的學習技能與習慣,創造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第三次“‘校園心聲’作文競賽”,目的是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第四次“‘愛我校園,愛我中華’即興演講賽”,目的是鍛鍊學生採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索創新等多項能力與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與爭鳴的良好風氣

高二語文組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繼續深入學習課改精神,積極投身課程改革,進一步做好課改實驗的各項工作;繼續鑽研新課程標準,領會新課程標準的意圖及實質,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加大教研力度,提升教師理念,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爭取學校語文教學質量持續上升。

二、常規工作:

1、加強東北兩校的聯繫,統一教學計劃、教學進度。

2、形成備課組教學自控機制。

(1) 每週不固定地進行備課,定人定課交流備課設想。

(2) 組內經常輪流聽課、評課,切實提高45分鐘課堂效率。

(3) 每月一次備課組內輪流檢查學生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積極開展語文學科活動:(1)每月利用晚自習時間舉行知識講座。講座的內容一般有以下幾種:a、古典文學知識介紹。如古代文學體裁、古代詩歌體裁、古代詩歌的格律、古代史書的體例等。b、古代文化運動、文學流派、文學典故、文壇佳話等介紹。c、古典文學名著的導讀、賞讀。大者如講“三國”、談“水滸”、侃“西遊”、賞“紅樓”等;小者如一首詩、一闋詞、一篇文的賞析。d、古代文化常識的介紹。如姓名稱謂、官職、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器物、曆法刑法等。e、古代一些文學名人的介紹等。f、現代文學的介紹、賞析等。(2)配合課文的學習活動或結合傳統節日,收集古代描寫或反映這個節日情景的詩文等開展語文活動。如中秋節的詩文誦、國慶節的講古代愛國故事、誦古代愛國格言等。

4、作業批改堅持創新,練習設計重科學。大作文五篇詳批詳改,要求有尾批或兩處以上的眉批。小作文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出現,每週兩篇,查閲,打等第。鼓勵學生自我創作和課外積累。

6、示範課:王曼夫;研究課:楊準、肖文軒

7、認真做好段考、期考的制卷、閲卷、講評工作。